萬佛寺,,占地1310畝,,其中主建筑380畝,附屬建筑300畝,,林木花園苗圃570畝,,放生海60畝。山門高達23米,、寬60米,,大雄寶殿層高30米,正面青石龍柱12根,,均名列亞洲各國梵剎山門前茅,。此外,還有天王殿,、鐘鼓樓,、法堂、方丈樓等,。石松寺內(nèi)有一塊古碑,,是1140年寺僧刻的“法真松”詩碑:“偃蓋覆巖石,歲寒傲霜雪,,深根蟠茯苓,,千古飽風月”,還附有跋文:“紹興十年立,,住山老祖天石,,石上植松三本,一與寺門名實,;二與山林為標致,,三與一切人作陰涼。勿剪勿伐,,永蔭此山,。”可見該寺改叫石松寺后,,才在寺左種下三棵龍爪松,。
現(xiàn)存大雄寶殿是明萬歷年間興復(fù),坐北朝南,,面闊五間,,進深七柱,歇山頂,,抬梁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建筑面積800多平方米。殿中斗拱、柱頭等采用的是宋代的榫卯連接構(gòu)筑方法,,在福州地區(qū)同期建筑中少見,。大殿后天井有一個宋紹興年間元寶形石槽,刻有“石松寺”及花草鳥禽浮雕,。寺后有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摩崖石刻“靈風山”“坐禪室”題詩等石松寺后山通棋盤峰,、勾漏峰。沿途有瞭望巖,,站在巖石上,,可以北觀烏龍江、東眺馬江,、南望大樟溪,、西看勾漏峰。有羅漢拜西天巨石組,,巖石之上,,有一塊“飛來石”。上行路左邊有一塊巨石,,“左旗右鼓,,全閩二絕”八個大字就刻在這里。游仙洞左邊對石聳立,,稱“側(cè)身巖”,,游客要側(cè)身收腹而過,大腹便便者就過不去,。巖上有明朝百歲翁林春澤83歲時題刻的“翠旗衍秀”,。
棋盤峰頂,由三塊巖石組成棋盤石,,中間一塊窄長,,上刻“楚河”“漢界”,另一塊巖石上刻有“翠旗山”三個大字,。石壁上有陳子波,、陳子惠的題刻:“攜筇覓徑上高丘,,悄立棋盤怯久留,;一局未終人事改,不知塵世幾春秋,?!鳖H令人感慨。立棋盤峰上,,極目縱橫,,俯瞰福州城全貌,令人心曠神怡。最后是勾漏峰,,上有“勾漏洞”,。明徐熥《登旗山勾漏洞》詩云:“溪山何逶迤,數(shù)里入鴻蒙,。斜日猿聲外,,殘云鳥道中。亂峰諸洞隱,,萬竹一泉通,。趺坐松間石,塵心覺盡空,。丹成不紀年,,古洞白云邊。泉水爭趨壑,,孤峰欲接天,。路危逢亂石,山盡見平田,。日暮休歸去,,還期遇葛仙?!?/p>
據(jù)說,,以前有數(shù)百只蝙蝠棲息其中,所以這個洞又叫“蝙蝠洞”,。古書記載:“洞深不可測,,藤蘿為戶,棲禽好作人聲,,云煙積而成塊,。”洞穴明暗曲轉(zhuǎn),,縱橫交錯,,鄉(xiāng)人又稱“八卦洞”,洞大的高二三丈,,可容納五六十人,,內(nèi)有平坦可臥的巨巖,號石床,,以及被喻為藤橋的“過江龍”大藤木,。
萬佛寺,原為旗山石松寺,,始建于宋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初名靈鳳寺,。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寺僧天石于寺旁種植龍爪松長成,易名為石松寺,。經(jīng)明成化,、萬歷年間兩次修建,頗具規(guī)模,,曾是福州佛教圣地之一,。
1999年,政府批準重建石松寺,,并更名為旗山萬佛寺,。雪峰寺方丈釋廣霖構(gòu)思提議將該寺建為全國較大的寺院,藏萬尊白瓷佛,、立寺名曰“旗山萬佛寺”,。
2001年,福州市提出“東擴南移西拓”政策,,廣霖大法師復(fù)修千年古剎的計劃,,正好符合這一市政規(guī)劃大方針。于是很快得到了省市縣黨政領(lǐng)導(dǎo)的大力支持,,著名企業(yè)家和慈善家黃如論傾力相助,,耗資龐大的萬佛寺重建系列工程已經(jīng)初具規(guī)模,,全部仿照大宋祥符興盛時期建設(shè)的佛教圣地——旗山萬佛寺一下子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其系列仿古建筑如內(nèi)外山門,、天王殿,、鐘鼓樓,、大雄寶殿、學(xué)戒堂,、齋堂,、念佛堂、般若堂,,還有依山勢而建的百畝天然放生池等等,,錯落有致,淡雅寂靜,。名山與古剎輝映,,鐘聲與風聲交疊,,花香與佛香匯聚,自然與人文齊合,。
如今,,這里是海內(nèi)外佛教信徒朝拜圣地,同時,,也成為東南旅游的重要景觀之一,。自古福州名寺就有“西旗東鼓,旗鼓相當”之說,。如今在廣霖法師的努力下,,已變?yōu)槊篮玫默F(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