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景點
整個古寺建筑群依山順勢,由上中下三大部分組成,,結(jié)構(gòu)布局規(guī)范,,層次分明,殿堂樓閣盤垣交錯,,層層疊疊,,古色古香。主體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祖師殿、地藏殿,、觀音殿,、課誦殿、衣缽案,、鐘鼓樓,、大悲閣,、法堂、禪堂,、藏經(jīng)樓,、華嚴殿、半云底,、方丈室等,。除了寺廟建筑群外,還有許多名勝古跡,,如原義豐縣遺址,、一天門、風棲橋,、引路塔,、龍須樹、二天門,、天下名山石碑,、花橋、碧玉流,、洗筆泉等摩崖石刻,,以及毗盧塔、魯班亭,、傳法洞,、觀音寨、寶光石,、紫云洞,、雙峰山等三十多處景觀。
山門為青白石條砌筑而成,,高7.8米,,寬6.6米,古色古香,,雄偉壯觀,。入山門后,就看到寺廟主體建筑群?,F(xiàn)修復(fù)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祖師殿,、禪堂、客堂,、藏經(jīng)樓,、鐘鼓樓、方丈室等殿堂樓閣,,盤垣交錯,,金碧輝煌。門窗梁柱雕梁畫棟,,巧奪天工,。殿內(nèi)新塑的佛像法像莊嚴,栩栩如生,,十分壯觀,。 大雄寶殿是按原貌設(shè)計修復(fù)的,工程建筑全部采用鋼筋混凝土仿古結(jié)構(gòu),,古色古香,,殿為七大開間,進深五間,,前后走廊,,兩層飛檐斗拱,36根大柱落腳,,建筑面積為865.7平方米,,殿高18.7米,寬34.1米,,長25.7米,,其外貌造型在全國佛教叢林中堪稱"一枝獨秀"。
古柏
寺廟中還生長有三棵古柏樹,,其中兩棵龍柏樹(俗稱倒插柏),,一棵云柏樹(又稱祥云柏)。云柏樹枝盛葉茂,,挺拔俊秀,,相傳是四祖道信親手所栽,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寺廟東南北三面青松翠竹環(huán)抱,,流水混混,風景如畫,,清靜幽雅,。
歷史文物
另外,在祖師殿至今還保留了幾件珍貴的歷史文物,。兩件為清代青花磁香爐,,大的香爐高0.8米,對徑寬0.6米,,重約16公斤,,左上方印有"大清同治十二年夏日",,右上方印有 "姑塘鎮(zhèn)冰思信士弟子敬",中間印有"西山教主祖師菩薩蓮座前"字樣,。小的香爐高o.6米,,對徑寬o.5米,重約12公斤,,左上方印有"光緒甲辰卅年仲秋",,右下方印有"鄧紹山敬酬",中間印有"西山文昌君座前"字樣,。另一件為木質(zhì)金字匾額,,金匾題有"惟楚真靈"四個大字,筆力蒼勁,,古樸典雅,,據(jù)傳宋朝皇帝所題。據(jù)說湖北省博物館還保存一方四祖寺玉印(相傳四祖寺為左手印,,五祖寺為右手印),。該印為漢白玉石,印把上雕刻有一只栩栩如生的雄獅,,印身為正方體,,長寬ll厘米,重約2.45公斤,,印文為篆體,,刻有"天下祖庭大醫(yī)真身寶印",印座上刻有"北宋真宗皇帝于景德年間敕雕"等字樣,,這是一件十分珍貴的文物,。
衣缽塔
走出古寺,北行不遠,,就到了衣缽塔,。塔身為三層,高3.8米,,基座寬2.2米,,塔為麻石砌筑而成,是寺廟一大景觀,。相傳,,四祖道信大師晚年在此將衣缽傳給了他的得意弟子五祖弘忍大師,為紀念此事,,特造此塔,。
魯班亭
在衣缽塔附近,還可以看到一座石亭,俗稱魯班亭,,為寺廟三大奇景之一,。塔身高5米,寬3.6米,,塔呈八方型,,中間有一塊大圓石,俗稱"風凰窩",。塔頂上面分為六大方塊,其中三方蓋有石塊,,三方未蓋石塊,。該亭具有宋代建筑風格,在全國實為罕見,。相傳,,四祖道信在修建大佛殿時,急需二百多棵楠木,,廬山一些信士弟子得知后,,主動捐獻了二百多根??墒沁@些捕木由廬山搬回四祖寺,,不知道要花費多少工夫。興建大殿的木工主師是魯班第十八代子孫,,他自幼聰明好學,,手藝高強,并精通道法,。這時,,他來到雙峰山頂上,手持一件百袖衣,,使用一個道法,,將白納衣化成一朵白云飄向廬山,不一會兒,,這朵白云又飄回來了,,剛一落地,只見二百多根楠木整整齊齊地擺在寺廟工地上,。后來為了紀念魯班子孫建殿的功績,,特建此亭。
毗盧塔
看完魯班亭,,向西北山崗上走去,,可看到一座唐代毗盧塔。該塔俗稱慈仁塔、真身塔,、四方塔,,占地面積約1200多平方米,塔略成方形,,單層重檐亭式,,塔身為青磚仿古結(jié)構(gòu),高11米,,塔基面闊10米,,進深10米,塔座上置有高大雙層束腰須彌座,,塔的四周刻著各種花鳥,,以及線條清晰流暢的蓮花瓣和忍冬花圖案。塔的東南西三方設(shè)有高大的無門扇的蓮弧門,。據(jù)《五燈會元》記載:"永徽三年四月八日塔戶無故自開......后門人不敢復(fù)閉,。"塔的北面設(shè)有假門,以避風雪,。塔內(nèi)為穹窿頂,,中為四方形,下為八方形,,八面墻壁,,其中四壁設(shè)有佛憲,柱,、梁,、衍、椽都有石條和青磚仿古結(jié)構(gòu),,頂端砌有三個大小不同青石塔頂,,塔的四方上部磚塊上,雕有"邊毗羅國誕生塔",,"摩迦羅園誕生塔",,"邊戶國轉(zhuǎn)法輪塔","舍已國現(xiàn)神通塔"的字樣,。全塔體態(tài)端莊,,古樸典雅,氣勢恢宏,,四周景色秀麗,。元朝詩人趙國寶游到此處時,題詩一首,,: 一層石塔一層云,,塔外梅筠九萬根。 大圣自然身不壞,游人如見佛常存,。 該塔是四祖道信大師得意弟子五祖弘忍大師親手創(chuàng)建于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距今已有1340多年歷史,已被列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唐代佛教古塔之一,,為研究我國的佛教文化和古塔建筑藝術(shù)提供了寶貴的歷史資料。
傳法洞
在毗盧塔上邊不遠處,,就是傳法洞,。此洞為一天然石洞洞內(nèi)可容納二、三人,,洞口上的一塊大巖石酷似一只大猛虎,,形態(tài)極為逼真。洞口前建有一座古廟,,終日香火不斷。相傳,,四祖道信大師經(jīng)常在此洞講經(jīng)傳法,。有一次,四祖大師正向五祖弘忍講《般若經(jīng)》時,,忽然有一只猛虎路過此地,,聽見洞里有人在講經(jīng),就被吸引過去,,悄悄地伏在洞口偷聽,,不知不覺就聽迷了。待四祖大師講完經(jīng)文后,,這只猛虎也頓開大悟,,決心改惡行善,就此歸入佛門,。干百年過去了,,這只猛虎仍然屹立在洞口,護衛(wèi)這塊神圣地方,。
地理位置
位于湖北黃梅縣雙峰山下,,距縣城15公里,,占地110多畝,,與東山五祖寺相隔20公里。西山,,又名破額山,、雙峰山,海拔599.8米,。風景秀美,名勝眾多,。其中三塔(毗盧塔、眾生塔,、衣缽塔),、兩橋(靈潤橋、明月橋),、一石刻(靈潤橋摩崖古石刻群)。
交通信息
四祖寺座落在湖北黃梅縣內(nèi),,這里交通十分便利,,是京(北京)九(香港九龍)鐵路與合(合肥)九(九江)鐵路的交匯點,,到達黃梅站的火車班次較多,;另外,也是滬(上海)蓉(成都)高速經(jīng)過的地方,。從黃梅縣城出發(fā),,西行二十華里,,就到了雙峰山腳下,。穿過一天門,、風棲橋(過去從這里開始到寺廟都是石板路),、龍鳳塔,、二天門、靈潤橋(俗稱花橋)便到了四祖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