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寺坐落在葫蘆島市建昌縣東北部谷杖子鄉(xiāng)境內(nèi)柏山之中,,該寺始建于清朝乾隆24年,,1991年3月,國家佛教協(xié)會會員圓林法師帶領(lǐng)10名弟子千里迢迢來到清泉寺,,投資200余萬元,,裝修舊寺,新建3間天王殿,、5間三圣殿,、9間僧舍、400平方米二層藏經(jīng)樓,、5噸重露天觀音像及山門等設(shè)施,。寺廟周圍,群山環(huán)繞,,翠柏成陰,,有女郎峰、點將臺,、五指蓮花山,、“蓬萊”峰等景點,。自然的山,、水、林,、洞融于一體,有“千山競秀”的美譽(yù),,是一處不可多得的旅游勝地,。
清泉寺歷史悠久,古樸優(yōu)雅,,靠山依石,,錯落有致,雕廊畫柱,,珠門紅窗,,晨鐘暮鼓,木磐,、梵語之音不絕于耳,,香煙繚繞,使人油然而生脫塵超俗之意。
東北一絕柏山,,地處建昌東北部谷杖子鄉(xiāng)境內(nèi),,柏山峰巒疊嶂,松柏長青,,萬木叢中柏樹占50萬株,,是東北柏樹較多較集中的地方。柏山之奇不在形勢,,而在秀木亦在于水,。所謂秀木乃是野生柏樹,無論懸崖絕頂,,還是峭壁山腰,,都遍生柏樹,間或有松,。高則亭亭玉立,,矮則團(tuán)團(tuán)為叢。因為四季長青,,滿山漫野永遠(yuǎn)的綠意融融,。流經(jīng)錦州、葫蘆島兩市四縣的小凌河就發(fā)源在這里,。柏山之水乃一細(xì)流,,號稱清泉,這便是小凌河的源頭,。水流水大卻長年不竭,,酷暑時清冽可口透骨冰涼,寒冬時蒸蒸熱氣溫可洗浴,。有樹有水山趣自然幽雅,,絕妙的一處人間勝境。清泉寺就坐落在柏山腹地小凌河源,。清泉寺建于清朝乾隆年間,,洞府殿堂齊全,且有石碾石磨古跡,。寺因泉名,,泉因寺貴,每天前來討圣水者不絕于途,。寺有三間天王殿,、五間三圣殿、九間僧舍,,400平方米藏經(jīng)樓,,兩個鐘鼓樓,,漢白玉的密石石獅兩對,3.3米高的漢白玉千佛塔一座,,六噸重露天觀音像一座,,大小木、泥制佛像40余尊,,寺東側(cè)400余年20米高筆直的古松與西側(cè)高3米,,長15米的榆龍樹匍匐而長,蜿蜒盤繞,,象一條活生生的巨龍相對稱,。古松傳說壽在千年有余。佛號聲聲,,鐘鳴悠悠,,置身其中凡心俗念無超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