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礁慈濟宮位于漳州臺商投資區(qū)白礁村,,面臨九龍江,背靠文圃山,。祀奉保生大帝,、北宋名醫(yī)吳夲。白礁村前滔滔九龍江水融注入海,,潮起潮落漸成5條港叉,,成為白礁漁舟出入港道。吳真人童年,,隨父吳通出入港道討小海捉魚,,后人就把這港道叫“大道公港”。由于這5條港叉日日夜夜潮汐起落,潮漲一片汪洋,,潮落好似5條龍須,,后人就把這片海灘稱為“龍須灣”。南宋景祐丙子(1036年)吳真人升天,,白礁父老鄉(xiāng)親緬懷吳真人,,籌資在真人生前修煉處建庵,雕塑吳真人像而祀之,,私溢他為“醫(yī)靈真人”,,因庵前是“龍須灣”,故取庵名為“龍湫庵”(今祖宮正殿處)前身,。龍湫庵,,始建于宋景祐年間(1036年)。高宗紹興二十年(1150年),,宋高宗敬重民間醫(yī)生吳夲的高超醫(yī)術(shù)和高尚醫(yī)德,,詔在其出生地泉州府同安縣明盛鄉(xiāng)積善里白礁村(今屬漳州臺商投資區(qū))肇立“醫(yī)靈神祠”、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擴為二進廟宇,。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賜廟名曰“慈濟”,。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詔改慈濟廟為慈濟宮。清嘉慶年間增建前殿,,成為三進宮殿式建筑,,占地1609.5平方米。宮廟坐北朝南,,自南至北依次為前殿,、大井、獻臺,、正殿,、天井、后殿,。前殿為二層樓閣式,,單檐歇山頂,上覆紅色板瓦和筒瓦,;底層辟5個大門,,門廊有蟠龍石柱6根,門前有紫色石獅1對,;兩側(cè)有懸山頂廂房各三間,。二樓兩側(cè)分置大鐘大鼓。天井有上下雙重須彌座構(gòu)成的石砌獻臺,,鐫飛天樂伎,,雙獅戲球浮雕,,獻臺上置蹲踞狀石獅,稱“國母獅”,,右前肢上舉握一吳夲方印,,均為宋代雕刻。臺前有龍泉井,。正殿,,為重檐歇山頂,紅色筒瓦單層宮殿式結(jié)構(gòu),,臺基比前殿高2米,,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明間正中為如意藻井,共出五挑,,次間用平棊,,有傲昂象鼻狀,后殿更高于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前有小天井,,兩側(cè)有鐘鼓樓,,為重檐歇山頂樓閣式,整座宮殿建筑集宋代建筑藝術(shù)之大成,,有“閩南故宮”美稱,。
前殿門廊六根蟠龍石柱,是清嘉慶二十一年重修時臺灣同胞獻置,。正殿門廊四根朝天蟠龍石柱系宋代建宮遺留下來之建筑物,。還有兩根方形石柱,上刻竹葉體筆跡對聯(lián),,聯(lián)曰:"慈心施妙法,,濟眾益良方"、"保我德無量,,生民澤利長",,系先賢所書,筆跡不凡,,意味深遠,。
白礁慈濟祖宮建筑布局奇特,造型雄偉,。在垂檐復(fù)宇,、翼角翠飛之間名人題詞和歷史故事、山水禽獸花木為題材的石刻、木雕,、壁畫,、剪粘等藝術(shù)作品星羅棋布,均屬上乘佳作,,形成一座金碧輝煌,、雄偉壯觀的藝術(shù)寶庫,被譽為"閩南故宮",。
白礁慈濟祖宮是閩南人文景觀的精華,,是臺灣與大陸血脈相連的見證。明永歷十五年(西元一六六一年),,民族英雄鄭成功從閩南沿海渡海收復(fù)臺灣,,部分忠貞軍特地從"白礁慈濟祖官"迎請保生大帝神像,作為保護神隨軍東渡,,于農(nóng)歷三月十一日在臺灣臺南學(xué)甲鎮(zhèn)頭前寮將軍溪安全登陸,。
以后部分忠貞軍在此定居,并建"學(xué)甲慈濟宮"奉祝"保生大帝"神像,。三百多年來,,每年的三月十一日,臺灣各地保生大帝廟宮都要聚集學(xué)甲慈濟宮,,舉行規(guī)模盛大的"上白礁"竭祖祭典活動,。如今,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臺灣各地善信到白礁慈濟祖宮竭祖進香,。
白礁慈濟祖宮建宮八百多年來,,歷經(jīng)數(shù)次重大重修,全依海內(nèi)外善信鼎立資助,,均有勒石紀(jì)念,。
一九八九年來,蒙龍海市有關(guān)部門重視支持協(xié)調(diào)(原屬龍海市管轄),,臺灣保生大帝廟宇聯(lián)誼會會長周大圍大德組織發(fā)動籌募人民幣壹佰二十多萬元和黃金箔三十五萬張投入祖宮大修,,兼蓄歷代藝術(shù)精髓,又利用現(xiàn)代科學(xué)手段,,至此,,白礁慈濟祖宮更加金碧輝煌。
近幾年來,,白礁慈濟祖宮已成為漳州臺商投資區(qū)旅游勝地,,海內(nèi)外朝圣的信徒和游客絡(luò)繹不絕。
白礁慈濟宮位于福建省漳州臺商投資區(qū)白礁村,,是奉祀閩臺醫(yī)神保生大帝的祖宮,。自南宋紹興二十年
(1150)肇建以來,,白礁慈濟宮便以其宏敞巍峨的皇宮式建筑規(guī)模、古色古香的藝術(shù)格調(diào),,以及常年旺盛的香火供奉,,被譽稱為閩南“故宮”。今天的白礁慈濟宮為一座五門三進皇宮式建筑,。殿宇分前,、中、后三殿,,前殿兩邊為文武朝房,,共開五門。正中大門上邊,,高懸“慈濟祖宮”橫匾,,筆勢雄渾有力,為我國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的神韻之作,。殿前走廊立有數(shù)根方形石柱,,石柱上鐫刻兩幅亦文亦畫的竹葉聯(lián),立意新穎且惟妙惟肖,,其聯(lián)曰:“慈心施妙法,濟眾益良方”,;“保我德無量,,生民澤利長”。前殿二樓,,中間辟為會議室,,兩邊各懸掛有巨鐘及巨鼓,鐘鼓形制古樸,,叩之鏘然有聲,。 中殿與前殿之間有天井隔開,一來出于采光的考慮,,二來也可增加宮廟的景趣,。天井中有一眼水井,這是當(dāng)年慈濟宮擴建時,,保生大帝涌泉以飲病者的遺跡,。天井正中還立著一只手握印鑒,、頗顯匠心的石獅,,稱為“國母獅”。據(jù)說當(dāng)年保生大帝化做道士,,入宮醫(yī)愈文皇后的乳疾后,,文皇后感念神恩,,特命能工巧匠雕塑一只握有保生大帝印章的石獅,,派人由京城專程送至白礁慈濟宮,。在石獅與正殿之間,,是一塊四方形的獻臺,,臺椽四周鏤有生動活潑的“飛天仙女”,、“獅子戲球”浮雕。獻臺是各地同祀宮廟到祖宮進香時,,奉獻各種祭品的場所,。步入中殿,兩邊丹墀,,俱用光石鋪成,,既端莊大方,又顯得明亮可鑒,。中殿頂蓋為蜘蛛結(jié)網(wǎng)式的木拱結(jié)構(gòu),,不僅美觀精致,而且有著獨到的防震功能,。在漳州,、泉州灣外海以及東山島的地震中,慈濟宮的正殿均因殿頂?shù)闹┲朐寰Y(jié)構(gòu)而安然無恙,,這不能不說是建筑史的一個奇跡,。正殿保生大帝神像前祭桌的正中擺放著一個銅質(zhì)香爐,這是保生大帝生前采藥煉丹用過的香爐,,距今已有千年之久,。
慈濟宮的后殿與山石相連,右側(cè)兀立著一塊巨大的石頭,,上面雕有一筆力蒼猷的“壽”字,。后殿外面,現(xiàn)已辟為—環(huán)境幽雅,、景色宜人的花園,,前來進香、觀光的人們可以在此小憩,。慈濟宮的外圍,,據(jù)說在宋時曾筑有一條周長三里的石城,東,、南,、西,、北向各開—城門。今天石城雖已不見,,但細細尋覓之下,,仍可隱約發(fā)現(xiàn)舊時的城基。在慈濟宮門前,,還立著一塊文字剝蝕,、漶漫不清的碑記,只有碑頭的“礁城記”三字仍約略可辨,。白礁民間還流傳著“有了皇宮帝殿,,自有皇城”的耳熟能詳?shù)恼f法。這些都說明當(dāng)時慈濟宮周圍確實有過石城,。傳說清順治間,,鄭成功于海澄一帶率軍抵抗清軍南下,,為修戰(zhàn)壘,,特意派軍隊到白礁,把石城拆回去增筑海澄,。據(jù)說鄭成功曾在保生大帝像前許誓,,一旦驅(qū)逐清虜,便回來給慈濟宮補筑石城,。誰知鄭成功東渡臺灣后,,戰(zhàn)事不利,,未能實現(xiàn)宏愿,,慈濟宮外的石城也就一直沒有再筑起來,。
白礁慈濟宮正殿中主祀保生大帝,。保生大帝神像光彩奕奕,頭戴金冠,,身披龍袍,,腳蹬龍履,蓄有短須,,兩眼炯炯有神地直視前方,。保生大帝兩邊陪祀東、西圣侯,,東,、西圣侯即宋高宗在紹興二十年(1150)敕廟白礁時,奉命入閩監(jiān)督施工的官員,。正殿兩側(cè)則配祀鄧天君,、連圣者,、劉海王、孔舍人等三十六神將,。這些神像姿態(tài)各異,,有的手執(zhí)鐵斧,有的嗤牙咧嘴,,有的道貌岸然,,皆為雕刻者匠心獨運的作品。后殿奉祀圣父吳通協(xié)成元君與圣母黃氏玉華大仙,,圣父母像前的一尊神像,,據(jù)民間信徒認為,是保生大帝的兄弟,。圣父母龕前的供桌上,,從左到右排列著八尊小神像,依次為《封神榜》故事中的雷震子,、托塔李天王,、哪吒等。圣父母神龕左邊,,祀有千手觀音,、善才、龍女與韋陀等神像,。再靠左些的神龕,,合祀有王公、大媽婆與大使哥,。圣父母的右邊,,奉祀專管小孩的注生娘娘。再右邊是與山體連接的“壽”字大石,。此外,,后殿左壁下還祀有白礁王姓的祖神開閩王王審知,右壁下陪祀護國公,。據(jù)說護國公專管牲畜,,欲求六畜興旺的信徒往往到此神前祭拜。
白礁慈濟宮的中殿四壁,,以及宮樓上兩側(cè)邊壁,,繪滿了精美的壁畫。在各地信徒的踴躍捐輸下,,大多損幅已重新描摹一新,。壁畫的內(nèi)容形式多樣,有歷史上的著名故事,,如《三國演義》,、《封神榜》等,,還有著名的典故,如郭子儀拜仙山,、鄭成功收復(fù)臺灣,、花木蘭刻木思親、岳母刺字,、薛仁貴救駕,、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戚繼光平定倭寇等,。壁畫中最大部分的題材,,則是根據(jù)慈濟宮主祀保生大帝的客觀事實,把保生大帝生前往后的事跡,、歷代的顯靈與王朝的敕封等傳說,,繪成連環(huán)圖畫,展示給前來進香觀光的信徒與游客,。保生大帝一生懸壺濟世,,無私地幫助貧苦民眾,成神后也屢以家鄉(xiāng)邦國為念,,多次顯靈救助家鄉(xiāng)父老與勵精圖治的王朝君主,。因此,這些壁畫內(nèi)容,,既可以讓那些不了解保生大帝信仰的人們增加視野,、開拓知識面,而且對人們社會公德意識的培養(yǎng),,也可以起到一種引導(dǎo)的作用,。正殿后壁繪有一幅巨大的“四顧眼菩薩”,無論游客站在這幅畫的任一角度與方向,,都會明顯感覺到菩薩的眼光正在慈祥地注視著你,。這幅巨畫也可說是歷史上流傳下來的瑰寶。
此外,,白礁慈濟宮的楹梁石柱上,,還鏤有相當(dāng)數(shù)量的浮雕,。浮雕內(nèi)容既有雕飾精美的山水,、花木、蟲魚,、鳥獸等,,也有一些圖片的內(nèi)容取材自歷史典故,如長廊正面的“王詳守抱丹奈樹”,、“蔡襄營造洛陽橋”等,。慈濟宮屋頂上裝飾的飛檐翹楚,、丹鳳琉璃等,也無一不是能工巧匠的運斤之作,??梢哉f,走進慈濟宮,,就仿佛進入了一座極具歷史價值的藝術(shù)寶庫,。 作為閩臺保生大帝信仰的祖宮,白礁慈濟宮的香火極為旺盛,,常年沉浸在香火煙霧的氤氳之中,。對于在臺灣擁有三百多間分靈宮廟的白礁慈濟宮而言,它還起到了活躍兩岸民間交流,,促進兩岸關(guān)系改善的橋梁作用,,于1996年11月,被國務(wù)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評為第二屆全國創(chuàng)建和諧寺觀教堂先進集體,。
漳州臺商投資區(qū)角美鎮(zhèn)白礁慈濟祖宮保生大帝正身一大帝和二大帝、三大帝演繹出當(dāng)今海峽兩岸保生大帝文化的歷史淵源,。(目前白礁村總共供奉三尊保生大帝,,一尊在白礁慈濟宮,一尊在白礁黃娘前慈虛宮,,一尊在白礁潘厝菜市場瑞云宮保生大帝廟)
保生大帝生前名叫吳夲,,曾到過閩南地區(qū)一帶醫(yī)治瘟疫,在白礁留有一口煉丹所用的井,,淳樸的村民們在他死后,,依然相信,閩南地區(qū)一帶的妖魔鬼怪都被他收關(guān)在這口井里,。因此建“龍湫庵”時,,就把他的金身置于井蓋之上,以示世世代代都鎮(zhèn)住這些妖魔鬼怪,,讓它們不會再出來興風(fēng)作浪,,為非作歹。金身不能離開,,一旦離開,,這些妖魔鬼怪就會跑出來禍害人間。但泉州府和漳州府兩地的百姓都盼望保生大帝能到村里面去巡視,,繼續(xù)驅(qū)逐剩余的妖魔鬼怪,,保佑平安健康、風(fēng)調(diào)雨順的日子。
為解決保生大帝必須出巡與不能離開廟宇這一現(xiàn)實矛盾,,白礁慈濟祖宮廟公請人雕刻出和保生大帝一模一樣的兩個符身,,分別稱為二大帝和三大帝,一大帝就是正身,,留守廟宇,。二大帝主要出巡泉州府,三大帝出巡漳州府,,不出巡時都平列在廟里接受供奉,。這些事都是發(fā)生在南宋時期,這位當(dāng)朝皇帝賜封的保生大帝出巡時,,所到之處無不歡呼雀躍,,夾道歡迎,家家戶戶像過節(jié)一樣的,,可見其在百姓心中的信仰影響力,。
在白礁與青礁至今流傳著一個保生大帝救忠臣的美麗故事。南宋時期,,與白礁相鄰的青礁村院前社,,出了一位當(dāng)朝的吏部尚書顏師魯,他為振興家鄉(xiāng)教育事業(yè),,培育更多的人才,,創(chuàng)辦院前書塾,供養(yǎng)一批秀才學(xué)子在此傳播文化,。然而朝廷政敵向宋高宗密奏:顏師魯養(yǎng)學(xué)子是為了謀反,,這批學(xué)子是日后重建朝政的儲備人才?;实叟蓺J差大臣赴閩實地調(diào)查,。顏師魯將會被滿門抄斬,株連九族,。院前書塾頓時陷入一片混亂,,有一個秀才想出良策,就是向鄰村的白礁慈濟祖宮求救,,連夜把保生大帝請回來供奉,,將院前書塾改建保生大帝廟宇。白礁慈濟祖宮廟公明白,,吏部尚書顏師魯是一位為民辦實事的清正忠臣,,不能就這樣被奸人所誣陷,于是就同意讓他們請三大帝回院前書塾,。欽差大臣看到非但是書塾,,而是虔誠的保生大帝信徒們活動場所,他還前往白礁慈濟祖宮朝拜,。宋高宗永記吳夲治先祖乳疾之恩,,聽到顏師魯建廟宇追思祖先恩人,是大忠臣,,非但不責(zé)怪,,反而龍心大悅,將顏師魯由二品大臣升至一品大臣,。
顏師魯和族人為永謝保生大帝的大恩大德,,就懇求白礁慈濟祖宮廟公把三大帝留在院前村供奉,并進一步興建廟宇,。院前社只是青礁村的一個自然村,,于是經(jīng)過數(shù)個朝代,院前保生大帝廟改名為青礁東宮廟,。
在宋朝期間,,保生一大帝和二大帝一起供奉在白礁慈濟祖宮,三大帝則供在一村之隔的青礁東宮,。一直到了明朝,,二大帝又從白礁到了臺灣。 明永歷十五年,,民族英雄鄭成功從閩南沿海渡海收復(fù)臺灣,,由于一大帝必須留在廟里,不能出巡,,三大帝已被供于青礁東宮,,白礁慈濟祖宮決定讓二大帝坐著指揮船保護神隨軍東渡,于農(nóng)歷三月十一日在臺灣臺南學(xué)甲鎮(zhèn)頭前寮將軍溪安全登陸,。部分忠貞軍在此定居,,并建“學(xué)甲慈濟祖宮”奉祝保生大帝神像,為了讓后世“不忘白礁鄉(xiāng)”,,學(xué)甲慈濟祖宮前面還特意地建造了一座白礁亭,。
明末至今,二大帝在臺灣的分靈廟發(fā)展到300多座,。三百多年來,,每年的三月十一日,也就是保生大帝登陸臺灣的紀(jì)念日,,臺灣各地保生大帝廟宮都要聚集學(xué)甲慈濟祖宮,,舉行規(guī)模盛大的“上白礁”謁祖祭典活動。1978年逢保生大帝誕辰1000周年,,學(xué)甲慈濟祖宮更是連續(xù)三天舉行進香大典,,其場面之熱烈,,規(guī)模之壯觀都堪稱空前,參加人數(shù)多達十萬人,。
1989年,,臺灣保生大帝聯(lián)誼會第一屆會長周大圍先生率著臺灣數(shù)位信徒,從香港轉(zhuǎn)機到白礁,,開創(chuàng)兩岸自1949年分割以來臺灣信徒回鄉(xiāng)祭拜保生大帝的歷史先河,,并組織募捐重修白礁祖宮。白礁祖宮為感謝周大圍先生做出的不朽貢獻和血脈之情,,在其去世后,,專門立一個塑像在宮里,供后世景仰,。
2008年11月16日,,龍海市首次舉辦保生大帝文化節(jié)(原歸屬龍海市管轄),臺灣保生大帝信仰總會理事長廖武治率臺灣各地200多家保生大帝廟宇代表,,與大陸各地信眾代表上萬人齊集白礁,,追思先人,共同弘揚保生大帝文化,。
白礁龍池巖東邊的“丹灶石”遺跡,,是南宋寶慶元年(1226年),同安邑宰王楷為紀(jì)念吳真人生前煉丹圣跡的題刻,,是吳真人煉丹救世的功德的歷史見證,。
公元995年,吳夲十七歲奮志學(xué)醫(yī),,游遍名山大川,,尋師訪道,后回歸白礁故里,,認真潛研岐黃,,熱心行醫(yī)濟世,龍池巖松竹茂密,,到處盛產(chǎn)紫蘇,、鬼針草、白茅根,、金不換,、防風(fēng)、穿山龍,、一條根,、千金紅、香菇等各種草藥,,吳真人選擇這里采藥的有利條件,,就在華圃禪寺的東邊大榕樹下結(jié)廬筑煉丹,,白天采草藥,夜間經(jīng)常與龍池巖高僧一道參悟,,研究脈理醫(yī)藥,。采集各種草藥,煉制醫(yī)治各種疾病的丹藥,,為行醫(yī)濟世奠定基礎(chǔ),,因此龍池巖是吳真人煉丹制藥時間最早最長的煉丹處,。
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五月初一吳夲登白礁村北文圃山龍池巖采金線蓮,,看到峭壁上有金線蓮時,吳夲抓住買麻藤,,攀上長滿青苔的大石,,這時買麻藤的根被拔了出來,吳夲趕緊去抓旁邊的雞血藤,,由于手心汗多手滑,,又饑腸轆轆,四肢無力,,不慎墜下懸崖,,享年五十八歲。此后他經(jīng)常靈驗救助鄉(xiāng)民,,民感其恩,,遂塑像立祠祀之。傳說他后來修成了正果,,乘白鹿升仙而去,。眾百姓緬懷他的功德,籌集資金建立了一座“龍湫庵”來祀奉吳夲,?!褒堜锈帧奔窗捉复葷鷮m的前身。
1998年,,臺北哈密街臺胞陳添福先生參觀了吳真人的煉丹遺址“丹灶石”,,他非常關(guān)心重視保護好這一文物,并捐獻人民幣35000元,,在“丹灶石”西側(cè)建筑一座“煉丹亭”,,人們一到龍池巖就可以看到煉丹亭,使“丹灶石”遺跡更加顯眼,,讓人們更清楚地牢記吳真人煉丹遺址,,緬懷宋代名醫(yī)吳真人煉丹制藥、濟世救人,,為人類醫(yī)學(xué)做出重大貢獻的圣地,。
傳說吳真人每次采藥前必先前往文圃山牛屎巷頂土地公廟拜土地公,,每次都給土地公擲杯才上山采藥,采藥回來也要到土地公廟拜土地公后才到龍池巖煉丹,,因龍池開發(fā)區(qū)拆遷重建土地公廟,,今位于龍池巖路(半山墅后),閩南福德廟始建于唐代開元二十一年(733年),,至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與龍池巖寺(始建于南北朝宋武帝永初年間(420-422年),白礁慈濟宮共同構(gòu)成保生大帝文化景點,。
漳州臺商投資區(qū)角美鎮(zhèn)白礁村慈濟祖宮正殿的獻臺石上,,屹立著一只風(fēng)格獨特的花崗巖雕刻的石獅,石獅的石的掌可擎著一枚刻有“亞”字的印綬,。 石獅吡牙裂嘴,,形象逼真可愛。據(jù)說這還是明代名雕刻家的杰作,,是珍貴的藝術(shù)珍品,。 明朝永樂十七年(1419年),明成祖朱棣的文皇后患了痼疾,,朝內(nèi)太醫(yī)久治不愈,,皇帝只好下詔懸賞求醫(yī)。黃榜懸掛了好幾天,,卻仍未見有人來揭榜應(yīng)詔,。雖說全國各類的郎中不少,但大家都明白,,揭榜醫(yī)皇后豈是兒戲,,弄不好就得腦袋瓜搬家,誰愿去惹火燒身呢,! 皇上見黃榜懸掛旬余,,尚無人應(yīng)詔,而文皇后的病日益沉重,,心里十分著急,。 這日國舅入宮探望,見皇后日益消瘦,,昔日花容月貌如今宛若變了另一個人,,面黃肌瘦,雙目無光…… 皇上也唉聲嘆氣說:“朕空富有天下,,卻連個醫(yī)人,、郎中也請不來?!眹艘裁摽诙稣f:“要是神醫(yī)妙道吳真人尚健在就好了,!” 正說話間,,黃門太監(jiān)來奏,東城門外來了一個游方道士揭了黃榜,。 皇上此時正一籌莫展,,一聽有人揭榜,急一疊聲道“快宣進后宮,?!?黃門太監(jiān)遵詔把揭榜的道士帶進后宮,明成祖舉目一看,,卻原來是個普普通通的游方道士,,頭戴道巾,身穿道袍,,腳踏多耳布鞋,,風(fēng)塵仆仆……朱棣暗想,,他身上既沒有像傳說中說的風(fēng)仙道骨,,也沒有像小說家寫的相貌出奇,他能治愈文皇后的痼疾么,?但轉(zhuǎn)而一想,,再也沒有別的辦法了,何不讓他一試,,于是下詔讓太醫(yī)帶道士入后宮為文皇后診病,。 那道士坐在朝陽宮外,用三根指頭戲輕地按著由后宮里遞出來的紅絲線,,時而側(cè)著腦袋細聽,,時而搖了搖頭,時而瞇細了眼睛,,時而點了點頭,。他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診了脈,,然后要了文房四寶,,開了藥方,并奏請皇上恩準(zhǔn)施針并熏以艾柱,,然后還從背囊取出藥丸,,囑咐太監(jiān)用藥湯配藥丸連服三口,自然見效,。 誰也沒想到那藥卻真的十分神效,。一日腫消,二日痛止,,三日就已快近痊愈了,。 朱棣十分高興,,心想,這個穿草鞋的游方道士竟勝過大內(nèi)御醫(yī),!朱棣就宣那道士來見,,朱棣想封他為御醫(yī),那道士再三推辭,,朱棣讓太監(jiān)捧出五百兩金子要賞他,,道士仍然再三推辭,說是山野游方道士,,要那些黃白之物也沒什么用處,。最后朱棣問他要什么時,那道士提出請皇上放他回歸漳,、泉故土,,那里的百姓需他。問他姓名,,那道士淡淡一笑說:“小道沒姓名,,是白礁妙道真人的后輩?!闭f完即叩辭朱棣,,飄然下殿而去。 朱棣與國舅商量如何褒獎這道士,。國舅一咬定這道士就是吳真人的化身,,不然哪有如此高明醫(yī)術(shù)?朱棣也覺得言之有理,,派人到旅店查問,,店主人說:“道人自方福建泉州白礁人,姓吳,,昨日出城采藥,,迄今未還?!敝扉磁蓺J差到閩南白礁宮敕封吳真人為:“恩主吳天醫(yī)靈妙惠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 皇后也感激這救命大恩,,就令朝庭欽差官將京都的能工巧匠所,,琢造了一只高擎印章的石獅,派員運到白礁慈濟祖宮,。后代人們因這石獅子是皇后娘娘所贈,,就順口稱之為“國母獅”。
建于南宋紹興二十年,為三進皇宮式殿宇,,中殿祭壇獻臺前置威猛的國母獅,。據(jù)傳,明成祖朱棣的文皇后患痼疾,,朝內(nèi)太醫(yī)久治不愈,,皇帝只好下詔懸賞求醫(yī),終被保生大帝化為道士醫(yī)好,?;屎蟾屑み@救命大恩,就令朝廷欽差將一對石獅其中一只,,運到白礁慈濟祖宮,,作為鎮(zhèn)宮之寶。如今,,另一只石獅尚存放在北京故宮城,。 慈濟宮建筑布局奇特,造型雄偉,。在垂檐復(fù)宇,、翼角翠飛之間,名人題詞和以歷史故事,、山水禽獸花木為題材的石刻,、木雕,、壁畫,、剪粘等藝術(shù)作品星羅棋布,,均屬上乘佳作,被譽為“閩南故宮”,。在宮中,我們看到一幅尼勒佛壁畫,不管從左邊看還是右邊看,尼勒佛的眼光、肚皮和腳下的鞋尖都會隨著我們的角度和視線轉(zhuǎn)移,,十分有趣,。
在這里,,我們處處可見保生大帝的真人圣跡,有故居的大榕樹、龍池巖上的煉丹遺址,、宮殿里的草藥池等,,最神奇的是連當(dāng)年伴隨著吳夲四處診治的銅制藥罐經(jīng)數(shù)百年后還完好地保存,,在宮中供游客觀賞,。
白礁這地方,背山臨海,,有一村民叫吳通,,娶妻名叫黃玉華,,他們夫妻倆早出晚歸討小海,。勉強維持生計。丈夫四十多歲了,,妻子也三十好幾了,,不見一兒半女,。這年,,兩口子都年近半百,黃玉華懷孕了,,老來得子,夫妻倆高興得什么似的,,十月懷胎,,一朝分娩,黃玉華臨產(chǎn)腹痛了,。說也奇怪,,她肚子痛了十多天,痛得她死去活來,,不省人事,,就是不見孩子出生,吳通請遍附近的接生婆,,都說看來沒有希望救活兩條命了,。農(nóng)歷三月十四日深夜,黃氏在半昏迷的朦朧中,,見一白發(fā)銀須慈眉善目的老人送一位童子來到草蘆庭內(nèi),,說這童子是“紫微星君”,下降到凡間救苦救難,,驅(qū)除民間邪魔惡疾,。黃氏一驚,猛醒過來一看,,已經(jīng)產(chǎn)下一個白胖胖的男孩,。此時天剛破曉,草房內(nèi)紫氣繞梁,,香氣襲人,,吳真人降世了。因而命名為“夲”(滔),,字華基,,號云沖。因這天是農(nóng)歷三月十五,,后來,,人們?yōu)榱思o(jì)念他的誕生,每逢農(nóng)歷三月十五日,,民眾都采白礁宮進香朝拜,。
吳真人身材魁梧,,氣宇軒昂,長顱短須,,豁達大度,,好交游。結(jié)識社會上許多名流學(xué)者,,不僅是妙手回春的郎中,,又是一位學(xué)識高尚,藝術(shù)精湛的書法家,。每年農(nóng)歷除夕前,,不少鄰居都以能得到他書寫的春聯(lián)為榮。據(jù)龍海市角美鎮(zhèn)丁厝村保存的《白石丁氏古譜》載:宋仁宗朝,,吳真君以通家善書為吾舍再錄此頌及敘(指丁氏祖上遺囑)于祠堂,,為世守芳規(guī)。其牖末題云:“天圣五年臘月吉日,,泉礁江濮陽布叟吳夲謹奉命拜書,。”為迄今猶存記載吳真人書法最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大帝自幼聰穎,,長大博覽典籍,凡禮樂刑政之書,,天文地理之學(xué),,莫不留心潛研,尤其對歧黃醫(yī)術(shù),,更為精通,。宋太宗至道元年歲次乙末(995年),大帝17歲時,,為尋師訪道,,遍游名山古剎,得濟世神方,。據(jù)傳宋真宗咸平五年歲次壬寅(1002年),,大帝24歲中舉人,授派御史,,任職多年,,為治病救人,無心仕途,。至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歲次戊申(1008年),,大帝30歲時,先在泉郡同邑積善里白礁鄉(xiāng)文圃山龍池巖修道煉丹,,設(shè)“丹灶”煉藥(現(xiàn)存“丹灶石”題刻,,神靈泉,,藥臼),,以醫(yī)救世,,病人就醫(yī),無不藥到病除,。
據(jù)史書記載,,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歲次甲寅(1014年),大帝到山林中采藥,,救活同安知縣江少峰(后稱仙宮)的書童,,江知縣有感于此與張師爺(后稱圣者)遂棄官隨行。大帝帶了江仙官,、張圣者回歸白礁故里結(jié)廬隱居,,修真論道,談經(jīng)說法,,受教日眾,,業(yè)醫(yī)活人,按病與藥,,如矢破的,,雖沉痼奇癥,亦就痊愈,。
宋仁宗天圣九年歲次辛末(1031年),,大帝為救萬民,再次行醫(yī)四方,,治愈宋仁宗母后的乳疾,,賜予太醫(yī),大帝堅辭,,重回白礁故里行醫(yī),。宋仁宗明道元年歲次壬申(1032年),漳,、泉兩郡久旱不雨,,民無米可炊,大帝遂拘舟輸米救濟災(zāi)民,。宋仁宗明道二年,,歲次癸酉(1033年),漳,、泉兩郡發(fā)生瘟疫,,疾癘蔓延,民眾相繼死亡,,大帝與江仙宮,、張圣者等人,,廣施丹藥,拯救萬民,。
宋仁宗景佑三年歲次丙子(1036年)五月初二日午時,,大帝在文圃山龍池巖攀巖采藥,因跌傷不治仙逝于白礁,。傳說是大帝借同圣父圣母,、圣妹吳明媽、妹夫王舍人及江張二從者,,在白礁故里乘白鶴飛升,。鄉(xiāng)人睇矚叩送,肖像供奉,。
紹興二十年(1150年),,宋高宗頒詔立廟白礁,以祀?yún)钦嫒?。?jù)《白礁志略》云:“紹興二十年詔立廟白礁,,即今之祖廟也。二十一年鄉(xiāng)尚書顏定肅公師魯請于朝,,復(fù)立廟祀青礁,,即修煉處,今之東宮也,?!鼻蓝辏?166年),宋孝宗賜號“慈濟真人”,。此后傳說大道公屢屢顯靈圣護國佑民,,宋明兩朝對其封贈不斷晉級。相傳開禧年間(1205~1207)漳泉大旱,,漳泉民眾聚集慈濟祖宮禱求大道公,,幸受庇佑,連降雷雨,,五谷大豐,。宋寧宗加封“英惠候”。明永樂十七年(1419年)敕封保生大帝,。
據(jù)說,,白礁慈濟祖宮供奉的開基祖神像有三尊,分稱“一大帝”,、“二大帝”,、“三大帝”。一大帝坐鎮(zhèn)白礁祖宮,二大帝分遷臺灣學(xué)甲,,三大帝享祀青礁,。《學(xué)甲慈濟宮沿革》云:“保生大帝臺灣開基祖廟學(xué)甲慈濟宮,,位于臺南學(xué)甲之市區(qū)中心,。主神保生大帝神像,乃八百年前宋化之開基祖神像(開基二大帝),,于明永歷十五年(清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護佑民族英雄鄭成功之部分忠貞軍民,自大陸渡海來臺,,在學(xué)甲西方四公里外之將軍溪頭前寮登陸。先民定居學(xué)甲后,,先建簡易奉祀,,嗣因保生大帝神威顯赫,香火益盛,,乃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改建為堂皇廟宮,。”
白礁慈濟宮(閩南故宮)有十寶
1. 五門三進:白礁慈濟宮的整體建筑是仿照皇宮規(guī)制建造的,,所以有“五門三進”,。
2. 竹葉詩聯(lián):在白礁慈濟宮的大門外屋櫞下有四根石柱,石柱上有四句竹葉詩:慈心施妙法,,濟眾益良方,。保我德無量,生民澤利長,。
3. 鎮(zhèn)宮石獅:在白礁慈濟宮的中門兩邊,,有一對雌雄石獅相互對望,鎮(zhèn)守著慈濟宮,。它們是建宮時就 有的,,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
4. 國母獅:位于前殿與中殿之間的祭臺前,,該獅面向大門,,據(jù)說是明朝文皇后賜給白礁慈濟宮。
5. 祭壇戲臺:國母獅后面就是祭壇戲臺,,臺的三面雕刻著飛天仙女等是建宮時原物,。
6. 五爪龍柱:中殿豎有四根龍柱,這四根龍柱所雕刻的龍與其他地方宮廟不一樣,,其他地方的龍柱只有四爪,,而白礁慈濟宮的龍柱是五爪,這是皇宮規(guī)制才有的。7. 斗拱藻井:在大殿(主殿)的屋頂,,整個屋頂?shù)慕Y(jié)構(gòu)呈斗拱式,,沒有用一根鐵釘,全部用木榫銜接,。其造型獨特,,工藝高超,是古代建筑藝術(shù)的精華,。移動圖片
8.保生大帝神像:在大殿供奉著的是保生大帝金身,。這尊金身是當(dāng)年建宮時雕塑的,也稱“一大帝”是鎮(zhèn)宮神像,,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
9. 彌勒佛神像壁畫:在大殿后墻的墻壁上繪有一幅國畫,畫上畫著彌勒佛悠閑的神態(tài),,整幅畫的技藝高超,,更神奇的是彌勒佛的眼睛和腳掌心會隨著觀賞者的位置移動而移動。
10. 煉丹藥鍋:這個藥鍋是保生大帝吳夲生前熬制草藥,、煉制丹藥所用的,,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至今還保存完好無損,。
這張壁畫就在邊大殿后墻的墻壁上,,其實是一幅國畫。畫中的彌勒佛神態(tài)悠閑,,更神奇的是彌勒佛臉,、眼睛和腳,還有腳旁邊的一雙鞋,,都會隨著觀賞者位置的移動而轉(zhuǎn)動,。這張壁畫高約2米、寬近4米,,記者和游客一起,,現(xiàn)場做了個試驗,筆直地沿著這4米走,,眼睛盯著彌勒佛看,,發(fā)現(xiàn)每移一步,彌勒佛會隨之轉(zhuǎn)動,,仿佛他的臉一直跟著記者轉(zhuǎn),,更奇怪的是,他肩上的兩個童子也會跟著他一起“轉(zhuǎn)向”。記者站在畫的左邊時,,彌勒和兩童子朝左,;等記者從左邊步行到佛像的右邊時,彌勒和兩童子臉都朝右了,。但是,,奇怪的是,同樣一堵墻,,畫中兩個角落的另外幾位童子卻是固定的,,不會隨著觀賞者的位置轉(zhuǎn)向。
看守大殿的老人已經(jīng)年近七旬,,是一位當(dāng)?shù)厝?。?jù)這位老人介紹,自從南宋紹興二十年 (即公元1150年),,白礁慈濟祖宮建宮時,,宮里就有這張壁畫了。據(jù)說是一位偉大的畫師留下的,。
《白礁歡迎你》《藥帖》《千古流傳》《細漢落聽阿嬤哩講》《拜拜神醫(yī)大道公》《咱都掂白礁》《慈濟歌》《白礁有一位大道公》《來去白礁拜真人》《來去白礁宮》《慈濟在人間》(著名影星鄭少秋演唱)《慈濟頌》
景佑三年(1036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二,吳真人外出救治病人,,回家路上繞道到文圃山龍池巖采藥草,,不慎墜崖,鄉(xiāng)親搶救回家,,醫(yī)治無效,,午時乘白鶴協(xié)同圣父、圣母,、圣妹,、吳明媽、王舍人得飛升,,吳真人時年58歲,。遠近鄉(xiāng)民揮淚致香案叩送。次年白礁村父老在白礁他的修煉處建龍湫庵,,(《吳真人歷史紀(jì)略》)以為紀(jì)念,,還在泉州當(dāng)年吳真人曾住宿,為窮人治病的地方修建了一座“花橋公廟”,。吳夲死后百余年,,在紹興二十年(公元1150年)南宋高宗皇帝聞知他曾治愈過自己老祖宗的頑疾,并得悉白礁村的龍湫庵香火鼎盛,,于是,,特命使臣往閩督工,啟國庫于吳真人的故鄉(xiāng)白礁村龍湫庵原址重建了一座輝煌的雙層宮殿式廟宇,后又易名白礁慈濟宮,。后求,,北至長江、南至兩廣,,相繼建起吳真人廟,,均從白礁慈濟祖宮分香出去,閩南人從宋元的泉州港,、明清的漳州月港出洋,,亦將吳真人的塑像香火帶往海外,并在東亞洋諸國,,仿造白礁慈濟祖宮,,建造幾百座吳真人廟。
據(jù)傳到了明永樂十七年(1419年),,吳夲徒弟的后代,,根據(jù)他傳下來的驗方,醫(yī)好了明成祖朱棣文皇后的痼疾,。明成祖御賜吳真人為“保生大帝”
臺南學(xué)甲慈濟宮,,海滄青礁慈濟宮,泉州花橋慈濟宮,,臺北大龍峒保安宮,,新加坡保生廟。高雄左營慈濟宮,,高雄保安宮,,新加坡真人宮,德化大卿宮,,鼓浪嶼興賢宮,,安溪玉湖殿,松嶺村濟慈宮,、詔安縣真君廟,,東山縣真君宮,南靖縣碧陽宮,,平和崇福堂,,嘉義萬寧宮,南投縣龍德廟,,臺中市元保宮,,桃源春安廟,漳州漁頭廟,,晉江深滬寶泉庵,,岱洲慈濟宮,,柳塘吳西宮,平和縣天湖堂,,鼓浪嶼種德宮,,柬埔寨保生大帝廟,新加坡天福宮,,嘉義大興宮,,長樂顯應(yīng)宮,印尼保生大帝廟,,同安大道宮,,湖里福源宮,山后紅滾廟,,蒼園蒼吳宮,,高崎萬壽宮,金門保靈殿,,廈門美仁宮,,和溪慈濟行宮,坂仔心田宮,,南詔真君廟,,同安朝元觀,同安龍虎宮,,珠山大道宮,、安岐保安殿、中堡寶靈殿,、西浦頭靈濟宮、頂埔下保安殿,、瓊林保護廟,、溪邊順境宮、沙美萬安堂,、呂厝拱峰宮,、東珩棲堂廟、何厝保安殿,、青嶼金山道殿,、上庫保生大帝廟,塘邊社圓塘宮,、仙岳社仙樂宮,、高崎社萬壽宮、林后社青龍宮,,美仁前社美仁宮,、梧村社雷仙宮,、塔厝社長興宮、枋湖社太源宮,、溪頭下社寶海堂,、曾厝垵福海宮、徐厝社福源宮,、濠頭社濠沙宮,、文灶社豪士宮、吳厝巷壽山宮,、打鐵街福壽宮,、西潘社福元宮、官任社篁津?qū)m,、湖邊下湖社福慶宮,、大田縣濟陽鄉(xiāng)昭靈宮,漳平市官田鄉(xiāng)桂東村龍龜庵 ,。
(1)請神(分爐)為滿足異地信仰保生大帝信眾的要求,,各地首次建造保生大帝廟宇時,都要到白礁祖廟迎請保生大帝神明(一般是求取香火,,即香灰),,這叫請神,或稱分爐,。
請神有較嚴格的祭祀程序,。到祖廟的請神方事先要備好保生大帝神像、輦轎,、旗幡,、鑼鼓、香爐,、香火,、大米和敬物(三牲五果)。在選定的日子(一般在農(nóng)歷的1~3月),,道士帶上數(shù)量不等的信眾到祖廟祭拜,。慈濟東宮這座祖廟沿襲至今的請神祭祀儀式先后順序如下:1,將帶來的新神像置于祖廟神像旁,;2,,信眾在神案上獻擺大米、三牲,、五果等敬物,,然后進香;3,,信眾跪拜,,三跪九叩首,;4,道士主祭,,念禱文,,內(nèi)容請神、祈求平安,;5,,請火,將祖廟香爐中的部分香灰置入帶來的香爐中,;6,,燒香紙,鳴鞭炮,;7,,向祖廟交添油款和捐款;8,,祖廟送有關(guān)神明資料和靈符給請神方,;9,分爐的神明乘著輦轎在旗幡的掩擁下和鑼鼓聲中回境巡游并祭拜,,所經(jīng)敬奉該神明的村莊沿途巡游,,祭拜儀式與祖廟大致相同。
(2)乞火(謁祖進香)已分爐于各地的保生大帝廟定期或不定期要組織信眾到各自祖廟舉行謁祖進香活動,,其意是到祖廟求得神火回鄉(xiāng)供奉,,以示不忘神緣關(guān)系。附近鄉(xiāng)鎮(zhèn)每年舉辦,,路途遙遠的3~5年舉辦一次,。舉辦時間在保生大帝的誕辰日前,即農(nóng)歷1~3月(正月初一開始),。乞火活動時,,所備之物和祭拜程序與請火(分爐)相同,祗是在回境前增加耍龍,、弄獅等娛樂表演。
(3)巡境分爐于各地的保生大帝廟所在村莊,,許多地方在元宵節(jié)前后還抬著乘坐輦轎的保生大帝神像在所在村莊轄域內(nèi)巡境,。他們把保生大帝奉為境主、保護神,,請出廟外巡境,,以示驅(qū)邪逐疫,以求地方上的安樂,。巡境前,,家家戶戶大掃除,。巡境時,旗幡,、鑼鼓在前,,樂隊、表演隊跟隨,,神轎墊后,,信眾在神轎前后護擁,一路上鑼鼓喧天,,鞭炮轟鳴,,不時雜有銃聲。到主請的自然村時,,神明安放在預(yù)先搭好的神臺上,,信眾們紛紛帶上香火、敬物前來祭拜,。在祭拜的儀式時,,少不了道士的祭文和頌詞。在巡境期間,,所在自然村白天和夜晚都有戲班在演戲,。
2008年11月16日上午,首屆 “海峽兩岸保生大帝文化節(jié)”在白礁慈濟祖宮隆重舉行,。臺灣保生大帝信仰總會理事長廖武治先生率臺灣各地保生大帝信眾代表260多人,,與大陸各地信眾代表2000多人共襄盛典,共同緬懷一代名醫(yī)吳真人,。16日上午9:00,白礁慈濟祖宮梵音輕揚,,莊嚴沉靜,。在擂鼓三請后,一場祭祀保生大帝的古典儀式隆重展開,,向保生大帝獻三牲,,獻花,獻五果,,獻米,,獻舞,獻唱贊歌,。祭祀活動最終在莊重的氛圍中完成,。主祭由大陸白礁慈濟宮負責(zé)人和臺灣保生大帝信仰總會的廖武治擔(dān)任。
“保生大帝”,,也叫吳真人,,俗稱“大道公”,。被譽為海峽兩岸歷史最悠久“閩南故宮”的白礁慈濟祖宮,簡稱“白礁宮”,,坐落于漳州臺商投資區(qū)角美鎮(zhèn)白礁村,,是為紀(jì)念宋代民間名醫(yī)吳夲而建,集宋,、元,、明、清歷代建筑藝術(shù)于一體,。海峽兩岸和東南亞等地有一千多座慈濟宮廟,,大都從白礁慈濟祖宮分靈而出。白礁慈濟祖宮如今已成為兩岸交流往來的重要維系,,成為許多臺胞向往的圣地,。三百多年來,臺灣同胞經(jīng)常到大陸白礁村參加“保生大帝”三月十五的誕辰廟會,。
在此次“海峽兩岸保生大帝文化節(jié)”期間,,還將舉辦海峽兩岸保生大帝學(xué)術(shù)研討會、項目推介座談會及《龍海薌劇叢書》首發(fā)式等活動,。 2009,,保生文化節(jié)在臺北舉行,2010年又將在白礁慈濟宮舉行,。保生文化節(jié)是海峽兩岸合辦的,,爭取申報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每年農(nóng)歷正月十六,,閩臺保生大帝祖廟——福建漳州白礁慈濟祖宮熱鬧非凡,,這里舉行一年一度、富有傳統(tǒng)色彩的民俗文化活動“大媽婆回娘家”慶?;顒?傳說為古代白礁村人),,巡香活動從古代延續(xù)到今天有幾百年歷史,每年吸引了同村及外地上萬名信徒參與,,成為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生大帝祭典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dāng)天,從中午一點多直至晚上,,白礁慈濟宮都處于沸騰中,,信眾們共襄盛舉。這里煙花綻放,,信徒們進香、“抬神游村”,,活潑喜感的“電音三太子”在表演的同時還時不時與民眾互動,,深受小朋友喜歡;白礁老年腰鼓隊的表演同樣精彩,,她們穿著整齊的服裝,、排著整齊的隊伍,、踏著整齊的舞步,,敲著和諧的腰鼓,,揮舞著漂亮的彩帶,個個載歌載舞,鼓聲強勁有力,;此外,,西鼓隊,、舞龍等精彩表演更使得這個節(jié)日氣氛沸騰了,。這樣富有傳統(tǒng)色彩的民俗活動不僅豐富村民的精神生活,,更在“抬神”游村過程中鍛煉村民的身體,也使得閩臺保生大帝民俗文化源遠流傳,。
白礁村系漳州臺商投資區(qū)角美鎮(zhèn)行政村,,位于漳州市東部以廈門特區(qū)交界處,東距廈門市區(qū)10公里,,西距漳州市區(qū)20公里,,西鄰角美鎮(zhèn)金山、下店仔,、霞廳三社和鴻漸的崎巷村,。南臨九龍江下游,,北依文圃山,,海陸空交通便利。漳州方向可以乘23路公交,,到白礁站下車,角美海滄方向可以乘角美---石塘或者角美---嵩嶼公交,,角美公交709到白礁站下車,廈門方向可以乘853公交車,801到白礁站下車,,在以上地點下車均可看到白礁村的路標(biāo)。
832路(角美火車站——長庚醫(yī)院)
上行:霞陽村、長庚醫(yī)院,、東社,、新陽派出所、國控星鯊,、立鼎光電園,、新垵村、多威電子,、三鐵,、海投建材、古樓農(nóng)場,、慈濟東宮,、圣地亞哥、白礁村,、保生路口,、白礁慈濟祖宮、福欣特殊鋼廠,、朝良五金廠,、墩尾、金山小學(xué),、金山村部,、崎巷(農(nóng)行),、龍池醫(yī)院、鴻漸村,、蒙發(fā)利,、橋頭村、中駿四季陽光,、雙十中學(xué)(萬益廣場)、龍泉麗景,、富雅國際,、龍泉華庭(三期),、同發(fā)食品、角美火車站,;
下行:角美火車站,、同發(fā)食品、龍泉華庭(三期),、富雅國際,、龍泉麗景、雙十中學(xué)(萬益廣場),、中駿四季陽光,、橋頭村、蒙發(fā)利,、鴻漸村,、龍池醫(yī)院、崎巷(農(nóng)行),、金山村部,、金山小學(xué)、墩尾,、朝良五金廠,、福欣特殊鋼廠、白礁慈濟祖宮,、保生路口,、白礁村、圣地亞哥,、慈濟東宮,、古樓農(nóng)場,、海投建材、三鐵,、多威電子,、新垵村、立鼎光電,、國控星鯊,、許厝、霞陽,、霞陽村,;
國家4A級景區(qū)龍佳生態(tài)溫泉山莊,國家地質(zhì)公園漳州火山濱海地質(zhì)公園,,地標(biāo)性建筑漳州灣跨海大橋,,鼓浪嶼,龍池巖,,龍佳溫泉山莊,,漳州歷史文化名街,漳州云洞巖,,福建土樓,,金門,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