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代王夫人作》是南宋文學(xué)家文天祥所作的一首詞,。上片描寫詞人亡國之恨和被擄北行的痛苦,;下片抒寫對敵人的仇恨和詞人堅守節(jié)操保持清白的決心,。這首詞表達了詞人寧死不屈的氣節(jié),詞中引經(jīng)據(jù)典,,不隱晦難解,,反而言簡意豐。
滿江紅1·代王夫人作2
試問琵琶3,,胡沙外怎生風(fēng)色4,。最苦是、姚黃5一朵,,移根仙闕6,。王母7歡闌瓊宴罷,仙人8淚滿金盤側(cè),。聽行宮,、半夜雨淋鈴9,聲聲歇,。
彩云散,,香塵10滅。銅駝恨11,,那堪說,!想男兒慷慨,嚼穿齦血12,?;厥渍殃?3辭落日,傷心銅雀14迎秋月,。算妾身,、不愿似天家15,金甌缺16,。
滿江紅:詞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等。雙調(diào)九十三字,,上片八句四平韻,,下片十句五平韻。
代王夫人作:王夫人名王清惠,,宋末被選入宮為昭儀,,宋亡被擄往大都。代作:本意擬作,、仿作,,詞中主要是翻作的意思。
琵(pí)琶(pá):樂器名,。漢武帝時烏孫公主遠嫁,,令馬上作樂,,以慰道路之思。
風(fēng)色:風(fēng)光物色,。
姚黃:一種名貴的牡丹,,為宋代姚掛人家培育出的千葉黃花。詞中喻指王夫人,。
移根仙闕(què):指把牡丹從仙官里移植他處,。
王母:古傳說中的仙人西王母。
仙人:即金銅仙人,。漢武帝在建章宮前鑄銅人,,手捧盛露盤,魏明帝命人把銅人遷往洛陽,,在拆遷時,,據(jù)說銅人流下淚來。
雨淋鈴:雨淋在風(fēng)鈴上的聲音,。唐玄宗在奔蜀途中,,聽到夜雨淋鈴,思念貴妃,,分外凄愴,,采其聲為《雨淋鈴》。
香塵:詞中指宮中的整華,。
銅駝(tuó)恨:晉索靖知天下將亂,,指著洛陽宮門的銅駝?wù)f:“就要看見你埋在荊棘里”。詞中指亡國之恨,。
嚼(jiáo)穿齦血:唐張巡臨戰(zhàn)時對敵大呼,,經(jīng)常把牙咬碎,牙齦流血,,噴到臉上,,說明憤怒已極。
昭陽:漢時后宮有昭陽殿,。詞中代指王夫人居住的宋宮,。
銅雀:曹操所建的一所臺,詞中借指元宮,。
天家:帝王家,。
金甌(ōu)缺:比喻山河破碎。
試問哀怨凄婉的琵琶聲,,萬里胡沙外是怎樣的風(fēng)物情景,?最痛苦是一朵名貴的姚黃花,被強移出扎根的仙家宮庭,。王母的歡意銷歇盛宴已終場,,銅仙鉛淚淌滿的金盤也欹傾。半夜里行宮外雨淋風(fēng)鈴腸欲斷,,一滴滴一聲聲沒有消停,。
美麗的彩云已消散,宮中的香塵再不見,,銅駝荒草亡國恨,,待要述說哪堪言!真思慕那慷慨赴國的男子漢,,嚼碎鋼牙滿口血斑斑,。回想起昭陽殿離別墜落的紅日,,最傷心銅雀臺迎接新月一彎,。細思量妾身不似當(dāng)今帝王家,眼睜睜讓大好河山淪陷,。
元軍破臨安時,,宮中自大后以下均被押送大都,途中王夫人于壁中題《滿江紅》詞一首,,傳誦一時,。詞人讀后稱其末句“欠商量”,于是以王夫人的口氣,,寫下這首詞,。
文天祥(1236—1283年),字宋瑞,,一字履善,,號文山,吉州廬陵吟(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寶祐四年(1257年)舉進士第一,,上書言富國強兵之法。不納圣受賈似道排擠,,宦海沉浮,。曾隱居家鄉(xiāng)文山。恭帝德祐初,,起師勤王,,被任命為右垂相兼框密使。奉使元營,,被拘留,。后逃歸,出生入死,。率兵抗暴,,終因寡不敵眾,,失敗被俘。押至大都,,終舍生取義,。工詩文,多抒愛國之情,。有《文山先生全集》,。
上片寫宋亡后,王夫人被掠出宋宮,,輾轉(zhuǎn)北上,,在驛舍聽到夜雨淋鈴,愁恨無法消解,。詞人用沉重的筆調(diào),,緊扣“最苦”兩字,反復(fù)陳述了亡國的痛烈心情,。起首“問琵琶,,胡沙外怎生風(fēng)色?!眱删湟哉丫扔魍跚寤?,她在北行途中,常向琵琶自語嘆息:在塞外,,除了黃沙還有什么風(fēng)光,?先寫塞外的荒涼和她心情的凄愴,然后用名貴牡丹姚黃被人從仙宮里連根挖出,,王母娘娘停止瑤池仙宴,,漢宮金銅仙人被拆遷而淚滿金盤,和唐玄宗在蜀中聽到夜雨淋鈴而萬分感傷等一系列典故,,寫宋室滅亡,,皇室人員被驅(qū)北行的慘狀。
下片寫回首往事已成云煙,,矚目未來更添傷悲,,情愿做一個男子漢慷慨殉國,決不愿像宋恭帝,、全太后那樣對敵人俯首稱臣,。詞人先寫國破家亡,繁華銷盡,,男兒已為國捐軀,,此恨難消的悲痛心情,同時刻畫了包括自己在內(nèi)的民族英雄的形象?!澳强罢f”表明其悲痛之極,,不能卒言。再以昭陽殿,、銅雀臺日落日出的變化,,寫改朝易代的慘景?!跋肽袃嚎犊来l血,?!边@種情境是詞人所親歷親知的,以補充王夫人的“妾在深宮那得知”的事實,?!庇谩跋搿弊诸I(lǐng)起,意境就更充實,?!盎厥渍殃栯x落日,傷心銅雀迎秋月,?!甭淙蘸颓镌聦⒐廨x灑在故國宮殿上,寄托一種思念的情感,?!盎厥住薄皞摹保柰醴蛉丝跉?,寓其詞人的悲感,。“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甌缺?!秉c明詞人緣何代王清惠作這首詞的緣由,。詞人改變王清惠原作中消極避禍的思想,要潔身自愛,,堅守操節(jié),,這實際上是詞人借王夫人之口表達的自勉之詞,并與王夫之和眾宮娥共勉,。
全詞一氣貫注,,詞人集中筆力抒寫亡國之痛,在這基礎(chǔ)上慷慨明志。上片運用各種典故描述離闕北上的痛苦,。過片復(fù)申亡國之禍的慘烈,。接著以將士的血戰(zhàn)報國砥礪自己的志節(jié),復(fù)以遙想故宮加深故國之思,,瞻念前景而悲不自勝,。最后表明誓死守節(jié)之志,有穿云裂石之概,。全詞層層遞進,,字字泣血,題旨在不斷強化中得到實現(xiàn),,給讀者以強烈感染,。
明代詞人潘游龍《古今詩余醉》:文山黃冠之志,照儀女冠之請,,先后合轍,,從容圓缺語,未可邃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