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過安仁》是南宋詩人楊萬里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淺白如話,充滿情趣,,展示了無憂無慮的兩個小漁童的充滿童稚的行為,,其行為中透出了只有兒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與聰明。體現(xiàn)了兩小童的可愛與思維的敏捷,。
舟過安仁①
一葉漁船兩小童,,
收篙②停棹③坐船中。
怪生④無雨都張傘,,
不是遮頭是使風,。
①安仁:縣名,1914年因與湖南安仁縣同名而改名余江縣,。
②篙:撐船用的竹竿或木桿,。
③棹:船槳。
④怪生:怪不得,。
⑤使風:詩中指兩個小孩用傘當帆,,讓風來幫忙,,促使?jié)O船向前行駛。
一只漁船上,,有兩個小孩子,,
他們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槳,,坐在船中,。
怪不得沒下雨他們就張開了傘,
原來他們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當帆讓船前進啊,。
詩人在1192年乘舟路過安仁縣(現(xiàn)在的江西省余江縣)時,看到兩個孩童以傘當帆來使船前進,。詩人被孩童的稚氣和可愛行為感染,,從而創(chuàng)作了此詩。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南宋杰出詩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曾任太常博士,、廣東提點刑獄,、尚書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讀、秘書監(jiān)等,。主張抗金,,正直敢言。寧宗時因奸相專權辭官居家,,終憂憤而死,。與尤袤、范成大,、陸游齊名,,稱南宋四家。其詩構思新巧,,語言通俗明暢,,自成一家,時稱“誠齋體”,。其詞風格清新,、活潑自然,與詩相近。相傳其有詩二萬余首,,現(xiàn)存詩四千二百余首,,詩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收錄于《誠齋集》,。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边@是詩人看到的情景,。兩個小孩之所以引起了詩人的注意,是因為他們雖坐在船上,,卻沒有劃船,,撐船用的竹竿收起來了,船槳也停在那里,,這是奇怪的事,。由此可見,此時詩人的心情是閑適的,,也是比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兩個孩童的所作所為,。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边@里省略了詩人看到的兩個孩子撐傘的事,,省略了詩人心中由此產(chǎn)生的疑問,而直接把疑竇頓解的愉悅寫了出來,。疑竇的解開,,可能是詩人看到孩童異常的行為,就開始更認真地觀察,、思考,,結果是恍然大悟:兩個小孩沒下雨也張開傘,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舞動傘柄使風吹動小船使船前進,。也可能是直接就問兩個孩子,孩子把原因講給他聽的,。不管怎樣,,知道了原因,詩人一定是啞然失笑,,為孩童的聰明,,也為他們的童真和稚氣。
在這首詩中,,詩人看到在一葉小漁船上,,有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竹篙,停下船槳,,張開了傘,。而詩人悟到了兩個小孩之所以沒下雨也張開傘,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風讓船前進,。
詩人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兒童身上,全詩都是寫兒童的稚氣行為,。詩人非常善于利用兒童稚態(tài),,起到點化詩境的效果。詩人對兒童的喜愛之情溢于言表,,對兩個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聰明伶俐贊賞有加,。當然,從中也可以看出詩人的童心不泯,。表達了詩人對孩童的喜愛和贊賞,。
《古詩觀止》:這首詩淺顯易懂,充滿情趣,,詩人抓住了那有趣瞬間,,展示了兩個孩童的可愛和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