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樓春·春恨》是宋代文學家晏殊的作品,。此詞描寫送別時依依難舍的心情和離別后無窮無盡的離愁,,抒寫了人生離別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從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無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生發(fā)出來的感慨,。上片寫春景春恨,“樓頭殘夢”一聯(lián),,“五更鐘”“三月雨”言懷人之時,、懷人之景,“殘夢”“離情”言懷人之情,,二句屬對精工,,情景交融。過片深進一層,,從無情立筆,,反襯出多情的惱人,并將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為千萬縷,。末二句總見多情之苦,,妙在意思忠厚,,無怨懟口角。全詞感情真摯,,情調凄切,,抒情析理,綽約多姿,,展示出迷人的藝術魅力,。
玉樓春1
綠楊芳草長亭路2,年少拋人容易去3,。樓頭殘夢五更鐘4,,花底離愁三月雨5。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6,。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玉樓春:詞牌名,。亦稱“木蘭花”“春曉曲”“西湖曲”“惜春容”“歸朝歡令”等。雙調五十六字,,前后闋格式相同,,各三仄韻,一韻到底,。
長亭路:送別的路,。長亭,古代驛路上建有供行人休息的亭子,。
年少拋人:人被年少所拋棄,,言人由年少變?yōu)槟昀稀?/p>
殘夢:未做完的夢。
五更鐘,、三月雨:都是指思念人的時候,。
一寸:指愁腸。還:已經(jīng),。千萬縷:千絲萬縷,,比喻離恨無窮。
在綠楊垂柳,、芳草萋萋的長亭古道上,,他好像情侶輕易地拋下我就登程遠去。樓頭的鐘聲驚醒了五更的殘夢,,心頭的離愁就像灑在花底的三月春雨,。
無情人哪里懂得多情的人的苦惱,一寸相思愁緒竟化作了萬縷千絲。天涯地角再遠也有窮盡終了那一天,,只有懷人的愁思卻是無限綿長,、沒有盡期啊。
此詞為閨中人代言,,述寫相思之情,,創(chuàng)作時間未詳。據(jù)趙與時《賓退錄》卷一引《詩眼》云:“晏叔原見蒲傳正曰:‘先君平日小詞雖多,,未嘗作婦人語也,。’傳正曰:‘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豈非婦人語乎?’叔原曰:‘公謂年少為所歡乎,,因公言,遂解得樂天詩兩句:“欲留所歡待富貴,,富貴不來所歡去,。”’傳正笑而悟,。余按全篇云云,,蓋真謂所歡者,與樂天‘欲留年少待富貴,,富貴不來年少去’之句不同,,叔原之言失之?!边@是晏幾道為其父此詞“年少”語所作的無謂辯解,。實際上,此詞寫思婦閨怨,,用的的確是“婦人語”,。
晏殊(991—1055),宋代文學家,。字同叔,。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北宋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入試,,賜同進士出身,。宋仁宗時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當時名臣范仲淹,、富弼,、歐陽修和詞人張先等,均出其門。卒謚元獻,,世稱晏元獻,。以詞著于文壇,尤擅小令,,亦工詩善文,。其詩屬“西昆體”,詞風承襲五代馮延巳,,閑雅而有情思,,語言婉麗,音韻協(xié)和,。有《珠玉詞》,。
此詞抒寫人生離別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從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無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生發(fā)出來的感慨,。整首詞感情真摯,情調凄切,,抒情析理,,綽約多姿,有著迷人的藝術魅力,。作者抒發(fā)人生感慨時成功地使用了夸張手法,,更增添了詞的藝術感染力。
上片首句寫景,,時間是綠柳依依的春天,,地點古道長亭,這是旅客小休之所,,也是兩人分別之處,。“年少”句敘述臨行之際,,閨女空自淚眼相看,,無語凝咽,而“年少”的他卻輕易地棄之而去,。年少,,是指思婦的“所歡”,也即“戀人”,?!皹穷^”兩句,把思婦的思念之意生動地描繪出來,,從相反方面說明“拋人去”者的薄情,。白晝逝去,,黑夜降臨,她轉輾反側,,很久之后才悠悠進入睡鄉(xiāng),,但很快就被五更鐘聲驚破了殘夢,使她重又陷入無邊的失望,;窗外,,飄灑著春雨,那些花瓣像是承受不住,,帶著離愁紛紛落下,。“殘夢”和“落花”這里都是用來曲折地抒發(fā)懷人之情,,語言工致勻稱,。
下片用反語,先以無情與多情作對比,,繼而以具體比喻從反面來說明,。“無情”兩句,,用反語以加強語意,。先說無情則無煩惱,因此多情還不如無情,,從而反托出“多情自古傷離別”的深衷:“一寸”指心,柳絲縷縷,,拂水飄綿,,最識離懷別苦。兩句意思是說,,無情怎似多情之苦,,那一寸芳心,化成了千絲萬縷,,蘊含著千愁萬恨,。詞意來自李煜“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蝶戀花·遙夜亭皋閑信步》),。末兩句含意深婉,。天涯地角,是天地之盡頭,,故云“有窮時”,。然而,別離之后的相思之情,,卻是無窮無盡的,,正所謂“只有相思無盡處”,。這里通過比較來體現(xiàn)出因“多情”而受到的精神折磨,感情真切而含蓄,,對于那個薄幸年少,,卻毫無埋怨之語。
此詞寫閨怨,,頗具婉轉流利之致,,詞中不事藻飾,沒有典故,,除首兩句為敘述,,其余幾句不論是用比喻,還是用反語,,用夸張,,都是通過白描手段反映思婦的心理活動,亦即難以言宣的相思之情,,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明代李攀龍《草堂詩余雋》:春景春情,句句逼真,,當壓倒白玉樓矣,。
清代黃蘇《蓼園詞選》:言近指遠者,善言也,?!澳晟賿伻恕保擦_雀之門,,枯魚之泣,,皆可作如是觀?!皹穷^”二語,,意致凄然,挈起多情苦來,。末二句總見多情之苦耳,。妙在意思忠厚,無怨懟口角,。
清代陳廷焯《白雨齋詩話》卷五:晏元獻之“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婉轉纏綿,深情一往,,麗而有則,,耐人尋味。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夏閏庵謂后半闋惟極寫“離愁”二字,,若南宋人為之,,必別出一意,,斷不如此直說。此等處正宜著眼,。
近代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述相思之情,。起句點春景,次句言人去,?!皹穷^”兩句,寫人去后之境,,凄楚不堪,,而綴語亦精練無匹。下片,,純用白描,,直抒胸臆,作意自后主詞“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來,。但覺忠厚之至,而無絲毫怨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