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是北宋文學(xué)家晏殊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正值中秋佳節(jié),,月光透過院中梧桐,在地面投下樹影,。詩人羈旅他鄉(xiāng),,無法與家人團聚,由望月聯(lián)想到嫦娥在清冷的月宮中只有孤單搖曳的桂樹相伴,,也會有惆悵和怨恨,,從而委婉地抒發(fā)了游子的思鄉(xiāng)情懷。全詩由景及情,,由近及遠,,層次井然。后兩句從對方落筆,,反襯自己的相思悵惘,,合景切題,尤覺風(fēng)華,。
中秋月
一輪霜影轉(zhuǎn)庭梧⑴,,此夕羈人獨向隅⑵。
未必素娥無悵恨⑶,,玉蟾清冷桂花孤⑷,。
⑴一輪:一作“十輪”,謂十年,。霜影:月影,,月光。庭梧:院子中的梧桐樹,。
⑵羈人:羈旅之人,,客居異鄉(xiāng)的人。作者自指,。向隅:面對著屋子的一個角落,。西漢劉向《說苑·貴德》:“今有滿堂飲酒者,有一人獨索然向隅而泣,,則一堂之人皆不樂矣,。”后比喻孤獨失意,。
⑶素娥:指月中嫦娥,。神話傳說,嫦娥因偷吃不死之藥而奔入月宮,。因月色白,,故稱。悵恨:惆悵怨恨,。
⑷玉蟾:傳說月中有蟾蜍,,故月亮也稱玉蟾,、蟾宮。蟾宮即廣寒宮,,是上界神仙為嫦娥在月亮上建造的宮殿,。因其是由蟾蜍幻化而成,所以稱作蟾宮,。桂花:傳說月宮中有桂樹,。一作“桂華”(huā),。
一輪明月靜靜地灑下皎潔的清輝,,庭院里梧桐樹擺弄著自己的影子。在這寂寞的中秋夜,,漂泊的旅人只能獨坐燈火闌珊的角落,。
天上宮闕,今夕又如何,?素潔的嫦娥啊,,你真的無怨無悔嗎?夜夜相伴清冷的玉蟾和孤寂的桂花,。
晏殊多次被提拔后,,又迎來了被貶的命運,因而仕宦他鄉(xiāng),。正值中秋佳節(jié),,月圓之時,詩人卻獨自一人羈旅他鄉(xiāng),,遠離親人,。他在皎潔的月光下看著樹影隨時間移動,心中涌起惆悵與無奈之情,,于是寫下了這首詩,。
晏殊(991—1055),字同叔,,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景德二年(1005)以神童召試,,賜同進士出身,。仁宗時,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當(dāng)時名臣范仲淹,、富弼、歐陽修和詞人張先等,,均出其門,。卒謚元獻,,世稱晏元獻。詩屬“西昆體”,,詞風(fēng)承襲五代馮延巳,,閑雅而有情思,語言婉麗,,音韻諧和,。其《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聯(lián),,以屬對工巧流利著稱,。有《珠玉詞》,詞存一百三十六首,。
中秋佳節(jié)是吉祥,、團圓的節(jié)日,民間有祭月,、賞月的習(xí)俗,。可這又是一個容易觸動愁情的節(jié)日,,游子離人面對一輪明凈的圓月,,不免惆悵憂傷。此詩便籠罩著這一層淡淡的哀怨,。
“一輪霜影轉(zhuǎn)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鼻皟删淞⒖虒⑷艘肫嗲宓姆諊?。月夜清輝滿地,庭院梧桐留下清晰的陰影,,隨著時間的推移,,梧影也在移動。夜,、月都是靜悄悄的,,而靜中有動,把夜景寫得非常幽靜,。在這樣的夜晚,,家家戶戶歡聲笑語,唯有游子孤寂地向隅寡歡,,愣愣地注視著月影的移動,。“轉(zhuǎn)”字暗示出詩人“獨向隅”的時間之久,。
后兩句由寫景而轉(zhuǎn)入抒情,。詩人忽發(fā)奇想,,由游子的羈愁旅恨,進一步聯(lián)想到月中仙子嫦娥,。她長年守著寒蟾孤桂,,面對碧海青天,其惆悵怨恨更甚于人,,詩人對她予以無限同情,。詩人不說自己“孤冷”“悵恨”,卻說“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天上和人間離別的滋味,應(yīng)該是一樣的,。詩人替嫦娥設(shè)想,,抒發(fā)自己的情懷,流露出對親友的思念和對追求名利的宦游生活的懷疑,,表達含蓄委婉,。詩中化用李商隱《嫦娥》《月夕》等詩的詩意,重加營造,,而渾成自然,,不著痕跡。誠如《艇齋詩話》云:“晏元獻小詞為本朝之冠,,然小詩亦有工者,。……亦有思致,,不減唐人”,。這首七絕可讓人一睹晏詩的風(fēng)采。
全詩由景及情,,由近及遠,,層次井然。詩中委婉曲折地表達了別恨之意,,明明是詩人的惆悵與怨恨,,卻偏偏說是嫦娥仙子在清冷的月宮中自怨自艾。飄落他鄉(xiāng)的旅人“獨向隅”,,客居遠地,,孤獨寂寞,思念親朋,;獨居月宮的嫦娥,,陪伴她的只有不會說話的玉兔,、蟾蜍和桂樹,,顧影自憐,,睹物思人。兩者的意象就這樣自然而巧妙地聯(lián)結(jié)在一起,。
當(dāng)代古典文學(xué)家金性堯《宋詩三百首》:用李商隱《嫦娥》的“嫦娥應(yīng)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和《月夕》的“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應(yīng)斷腸”句意,。李詩是有寄托的,,聯(lián)系到前面選的《寓意》,則這首《中秋月》可能亦有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