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元夕》是宋代文學(xué)家歐陽修的詞作,。《詞品》《詞綜》作朱淑真詞,,《續(xù)萱草唐詩余》作秦觀詞,,皆非,一般認(rèn)為是歐陽修詞作,。
詞的上片寫去年元夜情事,。頭兩句寫元宵之夜的繁華熱鬧,為下文情人的出場渲染出一種柔情的氛圍,。后兩句情景交融,,寫出了戀人在月光柳影下兩情依依、情話綿綿的景象,,制造出朦朧清幽,、婉約柔美的意境。下片寫今年元夜相思之苦,?!霸屡c燈依舊”與“不見去年人”相對照,引出“淚濕春衫袖”這一舊情難續(xù)的沉重哀傷,,表達(dá)出詞人對昔日戀人的一往情深,。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1時,花市2燈如晝3,。
月上4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5去年人,淚濕6春衫7袖,。
1,、元夜:元宵之夜,。農(nóng)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jié)。自唐朝起有觀燈鬧夜的民間風(fēng)俗,。北宋時從十四到十六三天,,開宵禁,游燈街花市,,通宵歌舞,盛況空前,,也是年輕人蜜約幽會,,談情說愛的好機(jī)會。
2,、花市:民俗每年春時舉行的賣花,、賞花的集市。
3,、燈如晝:燈火像白天一樣,。據(jù)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六《元宵》載:“正月十五日元宵,……燈山上彩,,金碧相射,,錦繡交輝?!庇纱丝梢姰?dāng)時元宵節(jié)的繁華景象,。
4、月上:一作“月到”,。
5,、見:看見。
6,、淚濕:一作“淚滿”,。
7、春衫:年少時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輕時的自己,。
去年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花市燈光像白天一樣雪亮,。月兒升起在柳樹梢頭,,他約我黃昏以后同敘衷腸。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月光與燈光同去年一樣,。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淚珠兒不覺濕透衣裳,。
此詞寫約會,?;虮徽J(rèn)為是景祐三年(1036)詞人懷念他的第二任妻子楊氏夫人所作。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屬江西?。┤恕L焓グ四辏?030)中進(jìn)士第一,,中進(jìn)士甲科,,歷任翰林學(xué)士,樞密副使參政事,。慶歷間參與范仲淹等人推行的“慶歷新政”,,提出政治革新建議,論事切直,,守舊派視之如仇,。慶歷五年(1045),因外甥女張氏獄貶知滁州,,自號醉翁,。后遷翰林學(xué)士修《新唐書》,熙寧四年以太子少師致仕,。次年卒,,謚文忠。有《六一詞》,,見《六十家詞》本,,又有《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三卷及《醉翁琴趣外篇》六卷。
后人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
明代徐士俊認(rèn)為,,元曲中“稱絕”的作品,,都是仿效此作而來,可見其對這首《生查子》的贊譽(yù)之高,。此詞言語淺近,,情調(diào)哀婉,,用“去年元夜”與“今年元夜”兩幅元夜圖景,展現(xiàn)相同節(jié)日里的不同情思,,仿佛影視中的蒙太奇效果,,將不同時空的場景貫穿起來,寫出一位女子悲戚的愛情故事,。
上閿描繪“去年元夜時”女主人公與情郎同逛燈市的歡樂情景,。“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起首兩句寫去年元宵夜的盛況美景,,大街上熱鬧非凡,夜晚的花燈通明,,仿佛白晝般明亮,。“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女主人公追憶與情郎月下約定的甜蜜情景,情人間互訴衷情的溫馨幸福溢于紙上,。從如晝燈市到月上柳梢,,光線從明變暗,兩人約定的時間又是“黃昏”這一落日西斜,、素來惹人愁思的時刻,,皆暗示女主人公的情感故事會朝著悲劇發(fā)展。
下闋寫“今年元夜時”女主人公孤獨(dú)一人面對圓月花燈的情景,?!敖衲暝箷r,月與燈依舊,?!币荒赀^去,眼前的景象與去年沒有兩樣,,圓月仍然高掛夜空,,花燈仍然明亮如晝,但是去年甜蜜幸福的時光已然不再,,女主人公心里只有無限相思之苦,。之所以傷感,是因為“不見去年人”,,往日的山盟海誓早已被戀人拋諸腦后,,如今物是人非,,不禁悲上心頭。令人肝腸寸斷的相思化作行行清淚,、浸濕衣衫,。“淚滿春衫袖”一句是點題句,,將女主人公的情緒完全宣泄出來,,飽含辛酸蘊(yùn)藏?zé)o奈,更有無邊無際的苦痛,。
此詞的藝術(shù)構(gòu)思近似于唐人崔護(hù)的《題都城南莊》詩,,卻較崔詩更見語言的回環(huán)錯綜之美,也更具民歌風(fēng)味,。全詞在字句上講求勻稱一致,,有意錯綜穿插,它用上闋寫過去,,下闋寫現(xiàn)在,,上四句與下四句分別提供不同的意象以造成強(qiáng)烈的對比。上下闋的第一句“去年元夜時”與“今年元夜時”,,第二句“花市燈如晝”與“月與燈依舊”,,兩兩相對,把“元夜”“燈”作了強(qiáng)調(diào),;而“人約黃昏后”與“不見去年人”,,則是上闋第四句與下闋第三句交叉相對,雖是重疊了“人”字,,卻從參差錯落中顯示了“人”的有無,、去留的天差地別及感情上由歡愉轉(zhuǎn)入憂傷的大起大落,從而表現(xiàn)了抒情主人公內(nèi)心的起伏變化,。
詞作通過主人公對去年今日的往事回憶,,抒寫了物是人非之感。既寫出了伊人的美麗和當(dāng)日相戀的溫馨甜蜜,,又寫出了今日伊人不見的悵惘和憂傷,。詞的語言通俗,構(gòu)思巧妙,,上片寫去年,,下片寫今日,重疊對應(yīng),,回旋詠嘆,,具有明快、自然的民歌風(fēng)味,。結(jié)尾“淚滿春衫袖”一句,,則通過描寫將物是人非,、舊情難續(xù)的感傷表現(xiàn)得十分充分。全詞以獨(dú)特的藝術(shù)構(gòu)思,,運(yùn)用今昔對比,、撫今追昔的手法,從而巧妙地抒寫了物是人非,、不堪凹首之感,。語言平淡,意味雋永,,有效地表達(dá)了詞人所欲吐露的愛情遭遇上的傷感和苦痛體驗,,體現(xiàn)了真實、樸素與美的統(tǒng)一,。語短情長,,形象生動,又適于記誦,,因此流傳很廣,。
徐士俊《古今詞統(tǒng)》:元曲之稱絕者,不過得此法,。
王士禛《池北偶談》:今世所傳女郎朱淑真“去年元夜時,燈市花如晝”(《生查子》詞),,見《歐陽文忠公集》一百三十一卷,,不知何以訛為朱氏之作。世遂因此詞,,疑淑真失婦德,,紀(jì)載不可不慎也。
陸以湉《冷廬雜識》:“去年元夜”一詞,,本歐陽公作,。后人誤編入《斷腸集》(漁洋山人亦辨之),遂疑朱淑真為泆女,,皆不可不辨,。按‘去年元夜’詞,非朱淑真作,,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