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邶風·燕燕》是中國古代詩歌總集《詩經(jīng)》中的一首詩。這是中國詩史上最早的送別之作,,其送別對象及送別原因,,歷來眾說紛紜。全詩四章,,前三章重章渲染惜別情境,,末章轉(zhuǎn)為對所送之人品德的言說。詩歌采用重章復唱的手法,,既易辭申意,,又循序漸進,且樂景與哀情相反襯,,從而把送別情境和惜別氣氛表現(xiàn)得深婉沉痛,。
邶風·燕燕⑴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⑵,。之子于歸,,遠送于野。瞻望弗及⑶,,泣涕如雨,。
燕燕于飛,,頡之頏之⑷。之子于歸,,遠于將之⑸,。瞻望弗及,佇立以泣⑹,。
燕燕于飛,,下上其音。之子于歸,,遠送于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
仲氏任只⑺,,其心塞淵⑻。終溫且惠⑼,,淑慎其身⑽,。先君之思⑾,以勖寡人⑿,。
⑴邶(bèi)風:《詩經(jīng)》“十五國風”之一,。邶,周朝國名,,在今河南湯陰南,。燕燕:即燕子。
⑵差(cī)池:義同“參差”,,不整齊的樣子,。
⑶瞻:往前看;弗:不能,。
⑷頡(xié):上飛,。頏(háng):下飛。
⑸將(jiāng):送,。
⑹佇:久立等待,。
⑺仲: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任:誠實可信任,。氏:姓氏,。只:語助詞。
⑻塞(sè):誠實,。淵:深厚,。
⑼終:既。溫:溫柔。且:又,。惠:和順,。
⑽淑:善良,。慎:謹慎。
⑾先君:已故的國君,。
⑿勖(xù):勉勵,。一作“畜”。寡人:寡德之人,,國君對自己的謙稱,。
燕子展開翅膀飛,翅膀展開不整齊,。這個婦人要大歸,,遠遠送她到郊區(qū)。睜眼望她望不見,,哭泣眼淚落如雨,。
燕子展開翅膀飛,忽上忽下望見它,。這個婦人要大歸,,遠遠出來往送她。睜眼望她望不見,,久立哭泣想著她,。
燕子展開翅膀飛,下下上上發(fā)呢喃,。這個婦人要大歸,,遠遠送她去向南。睜眼望她望不見,,實在勞我心不安,。
仲氏誠實又可信,心胸開朗能容忍,。性格溫柔又和順,,行為善良又謹慎。常說別忘先君愛,,她的勸勉記在心,。
關于這首詩具體的創(chuàng)作背景,《毛詩序》記載是“《燕燕》,,衛(wèi)莊姜送歸妾也,。”這個說法為多數(shù)解詩者所采信,。據(jù)《左傳·隱公》三及四年的紀事,,衛(wèi)莊公夫人莊姜無子,,以莊公妾陳女戴媯之子完為己子。莊公死,,完即位,,為州吁所殺。戴媯以子被殺歸陳,,此是大歸,,即歸而不再回衛(wèi),莊姜相送而作此詩,?!对娙伊x集疏》引《魯詩》說此詩寫衛(wèi)定公的夫人定姜的事。定姜的兒子去世,,兒媳沒有子女,,服喪三年后,定姜把她送回娘家,。臨別揮淚垂涕,,寫了這首詩。另有說法認為此詩寫衛(wèi)國國君送其二妹遠嫁,。
《邶風·燕燕》全詩四章,,前三章重章渲染惜別情境,后一章深情回憶被送者的美德,。全詩抒情深婉而語意沉痛,,寫人傳神而敬意頓生。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燕燕,,是對燕子極親切的稱呼,。《鄭箋》云:“差池其羽,,張舒其尾,、翼,興戴媯將歸,,顧視其衣服,。”按照這種說法,。燕子飛翔,,舒展雙翅及燕尾,這優(yōu)美的興象,正可以理解為戴媯臨行,,整理衣服容飾的一種喻示,。當時政治氛固嚴峻如此,而戴媯性格之沉著從容,,已可想見,。“之子子歸,,遠送于野?!敝又复鲖?。《毛傳》提示:“歸,,歸宗也,。遠送過禮?!贝鲖傄蚍蛲鲎铀蓝鴼w回祖國,,是歸而不返的大歸,心情自是格外沉痛,。下句是莊姜自言,。《鄭箋》云:“婦人之禮,、送迎不出門,。今我送是子乃至于野者,舒己憤,、盡己情,。”只有體認到莊姜與戴媯的共同悲憤,,對戴媯的深摯感情,,才能深入理解到遠送于野非同尋常的意義,也才能充分感受到下面兩句的深厚含蘊,?!罢巴ゼ埃槿缬??!苯家霸E別之后,莊姜目送戴媯漸行漸遠,,終于是再也望不見了,。此一別,恐再難相見。這份莫大的悲傷,,緊緊攫住莊姜的心靈,,她不禁泣涕如雨。首章共六句,,兩句為ー小節(jié),,每節(jié)之間,跳躍幅度較大,,意脈則前后連貫,。《孔疏》詮釋:“上二句謂其將行,,次二句已在路,,下二句言既訣之后,。”下兩章結(jié)構(gòu)與此相同,是對首章的復沓與深化,。
“燕燕于飛,,頡之頏之,?!毖嘧雍龆巷w,忽而下飛,,這一描寫亦含巧妙的喻示,。如《鄭箋》云:“頡頏,興戴媯將歸,,出入前卻,。”衛(wèi)國不僅是亡夫亡子的祖國,,也是戴媯自己的第二祖國,,即將離別這生活多年的國土,她不能不低徊返顧,、依依不舍,。頡之頏之,刻劃出戴媯性情之真,?!爸佑跉w,遠于將之,。瞻望弗及,,佇立以泣?!贝苏轮匮郧f姜遠送戴媯直到郊野,,突出決別之后,,直至再也望不見戴媯的蹤影,莊姜猶久久佇立,,悲泣不已,。佇立之久,見得莊姜悲傷之深,。
“燕燕于飛,,下上其音?!毖嘧语w飛,,時立時下,聲音也時上時下,?!多嵐{》云:“下上其音,興戴媯將歸,,言語感激,聲有大小,?!眱鹤颖粴ⅲ约捍髿w,,臨別之際,,聲音哽咽,這乃是戴媯悲劇心靈的全幅呈露,。詩情至此,,亦真可以搖撼讀者的心靈了?!敝佑跉w,,遠送于南?!毙l(wèi)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在北,,陳都宛丘(今河南淮陽)在南,所以莊姜遠送戴媯至于衛(wèi)都南郊,?!罢巴ゼ埃瑢崉谖倚??!痹谏蟽烧聛辛⑵榈拿鑼懼螅苏陆Y(jié)以“實勞我心”的直抒之筆,,便愈厚重,、愈有力,。“我心”二字,,與下章“其心”二宇兩相印照,,乃是兩個心靈的照面,最是此詩境界之高處,。
“仲氏任只,,其心塞淵。終溫且惠,,淑慎其身,。”仲氏是戴媯之字,。古人稱人以其字,,乃是一種親切的稱野,或者是敬稱,。這里與稱燕子為燕燕口吻同樣親切,。仲氏心懷誠實而又深遠,態(tài)度既溫和又恭順,,為人善良而又謹慎,。這是對戴媯整幅人格的贊嘆。依中國文化傳統(tǒng),,這已是對女性美德的極高評價,。“先君之思,,以勗寡人,。”上四句是直抒,,此二句亦敘亦抒,,一結(jié)深厚有余。先君指已故的衛(wèi)莊公,,寡人是莊姜夫人的謙稱,。《春秋公羊傳》魯莊公四年言:“國,、君一體也,。”思念先君,,實包含一份不忘祖國之意義,。對莊姜的臨別贈言,也是戴媯的自勉,。據(jù)《左傳》載,,州吁于魯隱公四年三月十七日弒衛(wèi)桓公,,九月,衛(wèi)國老臣石碏與陳國合謀,,殺州吁于陳國之濮(今安徽亳縣東南),。清王鴻緒等《詩經(jīng)傳說匯纂》云:“因史以論事,則戴媯之大歸,,正后日石碏陳以討賊之由也,。然則莊姜之越禮遠送,而惓惓于戴媯,,為之泣涕不置者,,當非尋常婦人女子離別之情,其亦有他望也歟,?”
此詩比興甚可注意,,王國維謂邶即燕(《北伯鼎跋》),乃殷民族發(fā)祥地,。而殷人以燕為圖騰,。詩以“燕燕于飛”起興,與篇中系心故國之思是緊密相關的,。語源于古北音詩“燕燕往飛,。”(見《呂氏春秋·音初》)而燕燕于飛,,差池其羽,頡之頗之,,下上其音,,將燕子的神致音容全幅寫出,亦兼喻戴媯的品格性情,。正如《朱子語類》所說:“譬如畫工一般,,直是寫得他精神出?!贝说雀呙钪扰d,,已臻藝術(shù)之圣境。善于刻劃送別情景,,是此詩又一突出造詣,。彼去已留,既別之時,,那正是別情迅烈生長,,生生不已之際。詩人敏銳地捕捉住并深入表現(xiàn)出這一片刻,?!罢巴ゼ?,佇立以泣”之意境,便成為送別詩之藝術(shù)典范,。后來,,這成了表現(xiàn)惜別情境的原型意象,反復出現(xiàn)在歷代送別詩中,?!皝辛⒁云钡摹皽I”,成為別離主題賴以生發(fā)的藝術(shù)意象之一,。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敝馨顝短m陵王·柳》詞:“漸別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皆同一機杼?!堆嘌唷窞槿f古送別之祖,,正應該從這一藝術(shù)特質(zhì)上來理解。
宋代許顗:“‘瞻望弗及,,泣涕如雨’,,此真可以泣鬼神矣?!保ā稄┲茉娫挕罚?/p>
宋代朱熹:“不知古人文字之美,,詞氣溫和,義理精密如此,。秦漢以后無此等語,。某讀《詩》,于此數(shù)句……深誦嘆之,?!薄捌┤绠嫻ひ话悖笔菍懙盟癯??!保ā吨熳诱Z類》)
清代王士禛:“萬古送別之祖?!保ā斗指视嘣挕罚?/p>
清代陳震:“哀在音節(jié),,使讀者淚落如豆,竿頭進步,,在‘瞻望弗及’一語,?!保ā蹲x詩識小錄》)
清代吳闿生:“起二句,便有依依不舍意,?!保ā对娏x會通》)
清代陳繼揆:“‘燕燕’二語,深婉可誦,,后人多許詠燕詩,,無有能及者?!保ā蹲x詩臆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