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地址:青海省果洛州甘德縣龍恩寺乘車線路:西寧乘長途汽車至甘德縣(500公里,,50元),;甘德縣長途車至龍恩寺(30公里,15元),。
自駕車路線:西寧-貴德-過馬營-黃沙頭-巴灘-河北-軍功-大武-甘德- 龍恩寺 共500多公里,。
歷史
龍恩寺,追溯到第一世多欽則仁波切時期,,也就是1827年時就已經(jīng)由這位高僧建造了它的雛形,。距今有兩百年余年的歷史,,但大部分時間卻是以游牧帳篷寺院的形式在果洛高原上巡游,。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庫松林巴也就是白瑪?shù)菍毞ㄍ踹x定了目前這一位置,,帶領僧眾以及現(xiàn)在龍恩寺主持紅格爾多吉仁波切,,從1985年至2004年20年期間大興建設。在短短20多年的時間內(nèi)由帳篷式寺院建設成為集印度,、尼泊爾,、藏族建筑風格為一體的綜合型寺院。為了發(fā)掘,、搶救和弘揚藏文化,,在1982年成立的瑪域格薩爾文化中心。同時獲得“保護格薩文化”榮譽,國家佛教協(xié)會主席趙樸初先生,,親自為瑪域格薩文化中心題詞,。1997年-2000年,建成全世界最大的藏傳佛教雪域夏絨卡霄大佛塔,。佛塔占地6000多平米,,高60米,塔尖塔頂直徑8米并全部鍍以純金,,塔內(nèi)裝藏有顯密經(jīng)續(xù)四十余萬本,、大藏經(jīng)一千一百余套,并有釋迦佛舍利及蓮師頭發(fā)等珍貴圣物,。
概括
寺院設有顯密學院,、佛學院、閉關中心和瑜伽院,。僧眾主要學習五部大論,、大小五明、龍欽心髓前行,、龍欽心髓扎龍等等,。最主要佛事活動是:祈愿大法會、45天的僧眾安夏活動,、香巴拉團結大法會等等,。
龍恩寺作為寧瑪派寺院,繼承和發(fā)揚寧瑪派戒律嚴明,、學經(jīng)制度健全,、講修并重的傳統(tǒng)。宗教管理部門和上級佛協(xié)等部門也積極引導龍恩寺在各個學院結合實際建立學制,,培養(yǎng)宗教學識淵博,,具有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團體。
香巴拉法會
在藏歷9月29日舉行,,是一次聲勢潔大的廣場法舞禳災法會,。法舞表演共分四場進行,表演人數(shù)也多達40余人,,并有20余人組成的樂隊,,場面宏大,劇情復雜,。
法舞起源于八世紀吐蕃贊普赤松德贊興建桑耶寺時,,蓮花生為降伏惡鬼,所行儀軌中率先應用的一種舞蹈,。經(jīng)過后世宗教大師們的相繼改進和規(guī)范,,作為宗教儀軌,,世代傳承。是啞劇式的系列舞蹈,,除寂尊神不戴面具外,,怖畏金剛的忿怒、尊護法神的牛,、鹿神,、烏獸、骷髏以及各種鬼怪精靈都戴性格面具,,著色彩各異的法衣,,手持刀、劍,、戟,、鈴、桿,、缽等不同法器以區(qū)別身份,。護法神像威猛,動作幅度大,,舞蹈速度緩慢,,動態(tài)造形強,具有一種莊嚴肅穆的威懾感,。鬼怪舞蹈節(jié)奏急促凌亂,,張牙舞爪,靈活多變又富有神奇多變的恐懼感,。加上場上鈸鼓齊鳴,,號角聲聲,嗩吶陣陣,,使人頓覺進入一種震撼心靈的宗教文化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