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傘行》是福建省莆仙戲劇院創(chuàng)作排演,,周長賦創(chuàng)作的莆仙戲劇目,,該劇根據莆仙戲傳統(tǒng)劇目《雙珠記》《蔣世隆》整理改編。
該劇講述了早就定親但未曾謀面的刑部主事之子陳時中和將門小姐王慧蘭在戰(zhàn)亂中偶然相遇,,風雨中結伴同行,,通過互懷好意、猜測試探,、謊言示愛,、尷尬悔恨、原諒和好等情節(jié),,演繹了一出古代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該劇于2018年5月21日晚,在莆田市莆仙大劇院首演,。
劇中人 表演者
王慧蘭 黃艷艷
陳時中 吳清華
王夫人 陳芳萍
艄公 鄭仁森
店媽 馬燕玉
家童 陳建林
檢場人/嘍啰甲/漁民 康斌
檢場人/嘍啰乙/漁民 何林新
檢場人/漁民 朱金棋
檢場人/漁民 吳清鴻
劇中人 角色行當 角色
王慧蘭 旦角 將門小姐,,與刑部主事之子陳時中雖已定親,但未謀面,。突逢戰(zhàn)亂,,兩家各自逃難,途中王慧蘭和陳時中各自與同行人失散,,兩人相遇并同傘前行,。
陳時中 生角 刑部主事之子,與將門小姐王慧蘭雖已定親,,但未謀面,。突逢戰(zhàn)亂,,兩家各自逃難,途中陳時中和王慧蘭各自與同行人失散,,兩人相遇并同傘前行,。
刑部主事之子陳時中和將門小姐王慧蘭雖已定親,但未謀面,。突逢戰(zhàn)亂,,兩家各自逃難,途中王慧蘭和陳時中各自與同行人失散,。風雨途中,,兩人相遇并同傘前行。借宿客棧時,,時中自報家門,,慧蘭羞于此時此境相認,加上欲試未婚夫婿心性,,故不告知自己姓名,。時中按捺不住對慧蘭的愛慕,謊稱自己未曾聯姻,,并向對方求親,,慧蘭猶如當頭一棒。當雙方失散的家人到客棧團聚后,,面對眾人的勸說,,慧蘭更是氣上加羞,難以釋懷,。時中認錯之余,,只好提出待稟過父母,主動退親,,但堅稱往后還要向慧蘭求婚,。慧蘭不但認識到對方真心喜歡自己,,而且發(fā)現愛情早已悄然植根自己心底,,最終選擇原諒對方。
職位 人員
編劇 周長賦(執(zhí)筆),、郭景文(助理)
導演 徐春蘭
藝術顧問 姚清水
副導演 祁玉卿,、王少媛
唱腔設計 林國城
音樂設計 王嘯冰
舞美設計 羅江濤
燈光設計 齊仕明、陳芳彬
服裝造型設計 藍玲
音響設計 吳秀龍
道具設計 李偉,、徐聰
2021年 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 戲曲類 黃艷艷
第三十五屆田漢戲劇獎 劇目獎《踏傘行》
2023年 新時代舞臺藝術優(yōu)秀劇目展演-《踏傘行》
劇目既具有莆仙戲藝術的傳統(tǒng)美,,又充滿當代審美的青春氣息。整體上古樸,、典雅,、大氣,,在好看好聽中自然傳達作品的豐富內涵。一是凸顯戲劇本體,,突出莆仙戲劇種特色,,展示劇種豐富細致的表演和音樂唱腔的藝術精華,在繼承莆仙戲藝術傳統(tǒng)的基礎上開新發(fā)展,。劇中巧妙地植入莆仙戲《蔣世隆·走雨》場面,,借用莆仙戲傳統(tǒng)折子戲《瑞蘭走雨》和《益春留傘》中的科介。表演上保留了“傀儡戲”的元素,,充分運用了蹀步,、搖步、伡肩,、抖肩,、姜牙手等表演特征,,通過“拖傘”“拾傘”“踏傘”“搶傘”“跪傘”等莆仙戲程式技巧和豐富細膩的表演手法,,既刻畫人物心理情感,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又給觀眾帶來極大的審美愉悅,。二是在音樂設計、唱腔鋪排上,,也以原汁原味莆仙戲曲牌體為基準,,借助【十八嗏駐云飛】【四朝元】【泣顏回】等曲牌,塑造人物,,演繹劇情,。同時充分利用配器音樂再現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把劇中女主人王慧蘭心痛,、難堪,、心灰意冷直到最終感悟的情感,揭示得淋漓盡致,。因為遵循曲牌體音樂,、唱腔規(guī)律,所以演員唱段聽起來字正腔圓,,聲情并茂,,具有藝術感染力,展示鮮明優(yōu)美的音樂形象,。三是編劇以深刻細膩的人性刻畫讓觀眾在觀賞的過程中體悟到人性的美好和弱點及其修復,,以及彼此之間的理解和珍惜;臺詞,、唱腔沒有漂亮的詞匯,,都是信手拈來,,巧妙地把古典名著、名句,、古詩化到人物當中來,,自然而貼切。
《踏傘行》不同于傳統(tǒng)戲,,所以顯得新穎,,但它從劇本文學到表演,又充分吸收了傳統(tǒng)的營養(yǎng),,所以才內蘊豐厚,,耐人尋味。
新穎風格的形成是劇本文學與舞臺演出和諧統(tǒng)一的結果,。導演和演員以及音樂,、舞美創(chuàng)作很好地把文學的詩意化為整個舞臺演出的詩意。故事發(fā)生在不斷落雨的環(huán)境中,,發(fā)生在店房和船上,,使人物的心理能夠詩意地展開。一把雨傘更將那個時代男女之間的情感形象地展現,。落雨增加了慧蘭行路的困難,,也給了她依靠時中的理由?!耙宦飞瞎矊τ昙娂姟薄奥犖萃庖褂耆ヂ暁垺?,平添了他們內心的波瀾?!暗酱穗y眠夜雨時”,,于是就有了互相的詢問和慧蘭對時中的試探。經過一番小風波后,,慧蘭獨自上船,,時中追上,但難于說出和解的話,,此時“天地有情,,風雨恰時來臨”。于是又有了對傘的推讓,,使慧蘭又回憶起“一路同行共風雨,,權稱夫妻有溫馨”,人物的情感有了螺旋式的上升,。傘是莆仙戲傳統(tǒng)戲中的重要道具,,傘功的表演極為豐富,《踏傘行》充分發(fā)揮了傘功表演的長處。一把傘將本來應該授受不親的兩個人連在一起,,又隨著拉傘,、拾傘、踏傘等一系列動作,,把兩個人時近時遠,、若離若即、欲分又合等復雜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小船限制了人物活動的空間,,也起到放大他們心理活動空間的作用。最后一場“共渡”,,時中追到慧蘭的船上,,演員用戲劇動作表現出小船的顛簸,觀眾也仿佛感到人物心理的波動,。
店婆和她的丈夫艄公兩個人物的出現也豐富了作品的風格,。此二人不僅為劇情發(fā)展所必需,而且在美學上起到了對男女主人公映襯的作用,。他們在感情上也曾出現過矛盾,,但他們處理矛盾的方式直來直去,非常坦率,。店婆沒有什么高深的學問,,但她講的“這世間有的事能試的,,有些事試不得”“人一世不長,,少計較”都富有人生哲理意味,把作者要說的話通俗地表達出來了,。(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原所長安葵)
2017年初,,福建省莆仙戲劇院約周長賦寫一個莆仙戲。周長賦決定做一個整理改編的戲,,剛好讀到了傳統(tǒng)戲《雙珠記·逃難遇親》一折,。這是戲中一條副線,其中女的隱瞞真名,,故意試探,、考驗男方的故事可以提供足夠想象發(fā)揮的空間。而讀到他們兩人逃難相遇情節(jié),,又聯想到莆仙戲傳統(tǒng)折子戲《瑞蘭走雨》和《益春留傘》等表演,。于是很快就有了《踏傘行》的構想,在郭景文的協(xié)助下,,很快就產生出初稿,。同年,該劇入選文化部2017年度劇本扶持工程“整理改編劇目”。2018年初,,《踏傘行》正式啟動,。又經修改后,進入排練議程,。但這還不是劇本創(chuàng)作的完稿,,莆仙戲表演豐富有余,典雅不足,。因此主管局和劇院決定外請導演徐春蘭執(zhí)導該劇,,她的加盟介入推動了劇本的進一步修改。同年,,該劇為入選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舞臺藝術創(chuàng)作資助項目,、福建省2018年度藝術精品工程重點劇目。2020年,,該劇入選2020年度全國舞臺藝術重點創(chuàng)作劇目名錄,、2020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chuàng)作扶持工程重點扶持劇目。
根據劇情和人物性格需要,,徐春蘭先用京劇昆曲的手眼身法步做示范,,再請莆仙戲演員找出莆仙戲所對應的表演形式,共同探討表演科介,。
徐春蘭取消了莆仙戲舞臺慣常使用的黑色,、綠色側幕,用戲文里的人物或者故事刻成浮雕裝飾舞臺,,并借此融入莆田的木雕工藝,,最大化體現莆田地域文化特色。最終,,整臺演出在舞臺百戲樓的框架中,,全臺一桌二椅,中間設置“臺中臺”,,多次前后移動變換場景,,由演員的表演帶出場景,讓舞臺時空變得靈動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