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華·買胭脂》是小梨園流派傳統(tǒng)劇目《郭華》的其中一折,,故事的文本取自元雜劇《王月英元夜留鞋記》,。《郭華·買胭脂》講述的是北宋年間,,秀才郭華進京趕考,,在汴梁橋邊與商鋪之女王月英邂逅,兩廂傾慕,。郭華借買胭脂之名,,到商鋪追求王月英,卻不巧被貨郎愛二撞見,。三個人一臺戲,,表演風(fēng)格細膩典雅,語言充滿生活氣息,,是一出輕松幽默的愛情輕喜劇,。
《郭華·買胭脂》涵蓋了生角、旦角和丑角基本的表演規(guī)范和程式舞蹈,,是許多梨園戲演員的開蒙戲,。除此之外,,還有《事久弄》、《陳三五娘》的《留傘》和《睇燈》都屬于梨園戲演員的入門戲,。
郭華的行當(dāng)屬于小生,,人物性格懵懂可愛。扮演郭華的演員張純吉是一位資歷豐富的老演員,他將郭華見到月英太過激動導(dǎo)致口不擇言的憨勁,,演繹得十分生動,。
在《郭華·買胭脂》中,,有一段劇情講的是郭華為了和月英多待一會兒,,便沒話找話,?!霸掠⒛愠粤藳]?一天吃幾頓,?一頓吃幾碗?”三連“廢話文學(xué)”式的發(fā)問把月英都氣笑了??此浦卑椎脑捳Z透露出憨書生郭華純情的一面,原來古代小情侶表達心意的時候也會出現(xiàn)詞不達意的情況,。
鄭雅思扮演的女主角月英,在《郭華》這出戲中屬于二格旦,,這是梨園戲獨有的一個行當(dāng),,介于大旦和小旦之間,它有大旦的溫柔溫婉,,又有小旦的活潑靈巧,,是表演極其豐富的一個行當(dāng),。在《郭華·買胭脂》中,,以小旦的演繹為主,,而到了《郭華·入山門》一折則是大旦的演繹為主,。鄭雅思認(rèn)為,,演員要如何拿捏兩個行當(dāng)之間的分寸,進行準(zhǔn)確的演繹,,這是一個難點也是一個看點。
鄭雅思將王月英小家碧玉的俏皮嬌羞演繹得入木三分,。但是在剛接觸月英這個角色的時候,,她的恩師曾靜萍覺得她演得像《陳三五娘》里的閨門旦五娘。因為月英是胭脂鋪的小老板,,鄭雅思便去觀察做生意的人,,從他們身上學(xué)到了生意人的伶俐,然后運用到表演當(dāng)中,。
當(dāng)郭華和月英正在胭脂鋪內(nèi)準(zhǔn)備表白心意的時候,,這出戲的“搞笑擔(dān)當(dāng)”愛二搖著鈴就出場了?!豆A·買胭脂》是由小生,、小旦、小丑組成的“三小戲”,,愛二這個角色的行當(dāng)就屬于丑行,。扮演愛二的演員郭智峰調(diào)侃到,他是郭華和月英談戀愛的“電燈泡”,,雖然愛二體會不到談戀愛的甜蜜,,但卻可以圍觀戀愛中那種別別扭扭的氛圍。
郭智峰為觀眾刻畫出一個熱情好客,、幽默風(fēng)趣的貨郎形象,。郭智峰告訴我們,他從中國傳統(tǒng)民俗畫貨郎圖中獲得人物形象的靈感,,而在表演程式上,,他則是從許天相,、龔萬里、林賦賦這三位前輩身上汲取養(yǎng)分,。
一出看似結(jié)構(gòu)簡單的折子戲,,但是每一句道白,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唱段,,都是演員反復(fù)研究的心血凝結(jié),這或許就是這出戲長演不衰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