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燭本意是火紅的蠟燭,,喜慶的象征,。《紅燭》是中國現(xiàn)代著名詩集,,聞一多的第一部詩作,。1923年9月7日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題材廣泛,內(nèi)容豐富,,或抒發(fā)詩人的愛國之情,或批判封建統(tǒng)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勞動人民的苦難,,或描繪自然的美景。構(gòu)思精巧,,想象奇新,,語言形象生動。
hóng zhú
紅色的蠟燭,,多用于喜慶,,如:壽星像前,洞房內(nèi),。
紅燭(序詩)
聞一多
“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
紅燭?。?/p>
這樣紅的燭,!
詩人?。?/p>
吐出你的心來比比,,
可是一般顏色,?
紅燭啊,!
是誰制的蠟——給你軀體,?
是誰點的火——點著靈魂?
為何更須燒蠟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誤再誤,;
矛盾!沖突,!
紅燭?。?/p>
不誤,,不誤,!
原是要“燒”出你的光來——
這正是自然的方法。
紅燭??!
既制了,便燒著,!
燒罷,!燒罷!
燒破世人的夢,,
燒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們的靈魂,,
也搗破他們的監(jiān)獄!
紅燭??!
你心火發(fā)光之期,
正是淚流開始之日,。
紅燭?。?/p>
匠人造了你,,
原是為燒的,。
既已燒著,
又何苦傷心流淚,?
哦,!我知道了!
是殘風(fēng)來侵你的光芒,,
你燒得不穩(wěn)時,,
才著急得流淚!
紅燭??!
流罷!你怎能不流呢,?
請將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間,
培出慰藉的花兒,,
結(jié)成快樂的果子,!
紅燭?。?/p>
你流一滴淚,,灰一分心,。
灰心流淚你的果,
創(chuàng)造光明你的因,。
紅燭?。?/p>
“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聞一多(1899-1946),,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行叫家驊,。后改名多,又改名一多,。民主戰(zhàn)士,。他致力于研究新詩格律化的理論,在論文《詩的格律》中,,他要求新詩具有“音樂的美(音節(jié)),繪畫的美(辭藻),,并且還有建筑的美(節(jié)的勻稱和句的均齊)”,。著有詩集《紅燭》(1923)、《死水》(1928),。學(xué)術(shù)著作有《古典新義》,、《楚辭校補》、《神話與詩》,、《唐詩雜論》等,。聞一多的主要著作收集在《聞一多全集》中,共4冊8集,,1948年8月由開明書店出版,。關(guān)于聞一多主要研究資料有:《聞一多紀念文集》(三聯(lián)書店,1980),、陳凝《聞一多傳》(民享出版社,,1947)、王康《聞一多傳》(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梁實秋《談聞一多》(臺北傳記文學(xué)社,,1967),臧克家《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人民日報1980年2月12日)
這首詩寫于1923年,。詩人準備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詩集,,在回顧自己數(shù)年來的理想探索歷程和詩作成就時,就寫下了這首名詩《紅燭》,,將它作為同名詩集《紅燭》的序詩,。
詩的開始就突出紅燭的意象,紅紅的,,如同赤子的心,。聞一多要問詩人們,你們的心可有這樣的赤誠和熱情,,你們可有勇氣吐出你的真心和這紅燭相比,。一個“吐”字,生動形象,,將詩人的奉獻精神和赤誠表現(xiàn)得一覽無余,。
詩人接著問紅燭,問它的身軀從何處來,,問它的靈魂從何處來,。這樣的身軀、這樣的靈魂為何要燃燒,,要在火光中毀滅自己的身軀,?詩人迷茫了,如同在生活中的迷茫,,找不到方向和思考不透很多問題,。矛盾!沖突,!在曾有的矛盾沖突中詩人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因為,詩人堅定地說:“不誤,!不誤”,。詩人已經(jīng)找到了生活的方向,準備朝著理想中的光明之路邁進,,即使自己被燒成灰也在所不惜,。
詩歌從第四節(jié)開始,一直歌頌紅燭,,寫出了紅燭的責(zé)任和生活中的困頓,、失望。紅燭要燒,,燒破世人的空想,,燒掉殘酷的監(jiān)獄,,靠自己的燃燒救出一個個活著但不自由的靈魂。紅燭的燃燒受到風(fēng)的阻撓,,它流著淚也要燃燒,。那淚,是紅燭的心在著急,,為不能最快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而著急,,流淚。詩人要歌頌這紅燭,,歌頌這奉獻的精神,,歌頌這來之不易的光明。在這樣的歌頌中,,詩人和紅燭在交流,。詩人在紅燭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實干,探索,,堅毅地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計較結(jié)果。詩人說:“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這首詩有濃重的浪漫主義和唯美主義色彩,。詩歌在表現(xiàn)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觀情緒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嘆詞,以優(yōu)美的語言強烈地表達了心中的情感,。在詩歌形式上,,詩人極力注意詩歌的形式美和詩歌的節(jié)奏,以和詩中要表達的情感相一致,,如:重復(fù)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國傳統(tǒng)詩歌的押韻形式,、前后照應(yīng)和每節(jié)中詩句相對的齊整等等,。詩人所倡導(dǎo)的中國新詩的格律化、音樂性的主張在這首詩中有一定的體現(xiàn),??梢哉f,聞一多融匯古今中外的詩歌形式,,以強烈的情感表達和追求精神開辟了中國一代詩風(fēng),,激勵著一代代的中國詩人去耕耘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