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的種植技術
一,、選場:
為了獲得黑木耳高產,必須要有滿足黑木耳生產的場所,,首先要選好場地,,場地好壞,是直接關系到木耳產量高低的問題,。
選場應在耳林附近背風向陽的地方,,場地要求要有淺雜草,,地勢比較平坦,日照較長,,日夜溫差小,,早晚有霧罩,靠近水源,,濕度比較大,。不要選在石角坡上或山頂上,更不能選在浸水窩里作耳場,,最好選在有少量的樹林中,,要有花花太陽照為好。
二,、選樹:
能栽培黑木耳的樹很多,,除松柏樹以外,其它樹都可以栽培黑木耳,。我省主要以青杠樹,、榿木樹栽培為主。樹的大小一般以7—8年的樹齡為好,,直徑一般在5—20公分為宜,,但以10公分左右的樹產量最高。
三,、砍樹:
砍樹時間:一般從葉老枯黃到新葉初發(fā)時間內砍伐,,這叫收槳樹。也就是冬至以后到立春以前砍的樹,,雖然木耳生長較猛,,但后期產量不高,樹皮容易脫落,,對木耳生產有很大影響,。
四、剃枝:
樹砍倒后,,不要立即剃枝,,樹枝葉可加速水分蒸發(fā),使樹桿含有適當的水份,,一般要在砍倒后10天或半個月進行剃枝,,剃枝要齊樹桿,削平“銅錢”不要傷害樹皮,,以免雜菌浸入,。
五、段木:
為了運輸和管理方便,,最好段成3尺長,,可用刀或鋸子鋸成齊頭,,鋸成段木后,堆在干燥通風的地方架曬,,架曬的目的是為了使段木盡快死去,,有利于木耳菌絲生產發(fā)育,若段木過干,,必須經過浸泡,,否則,菌種的水份很快就會被段木吸收,,對木耳菌絲發(fā)育不利,。
六、接種:
接種是木耳成活的關鍵工作,,也是直接影響今后產量問題,,所以接種這一環(huán)非常重要。
接種時間:根據木耳生長的溫度和季節(jié)結合看來,,最適宜在3—4月之間,,這時自然氣溫也上升到15—20度左右,菌絲雖然在5—36度都能生長,,但以20—30度最適宜,。
接種方法:當前采用兩種方法打眼接種,總之,,不管是啄斧或打眼機,,窩距每隔2—3寸打一個眼,行距1寸適宜,,過深容易積水生蟲,,過淺菌種不進去,總之不能過深,、過淺,,以菌種接上去和樹棒平整為好,但關鍵注意一條,,眼的大小要與菌種塊大小配合緊密,。菌種塊小顆兩塊一起打進去,菌種塊與眼的大小相似更好,,一定要與眼打緊,,不易脫掉,,千萬不要把菌種放歪斜在菌種眼上,,以免失敗。
七,、排場:
接種后,,將耳棒整整齊齊地排在地上,,每根棒相隔1寸左右,但是必須每隔10天翻一次棒,,上面翻下面,,下面翻上面,在翻棒的同時,,一便灑水一次,,以保持耳棒內的溫濕度,翻棒的目的是為了調劑棒內的溫濕度,,使菌絲生長速度均勻一致,,出耳才整齊。如長期不翻棒,,耳棒陰面潮濕,,生霉、生蟲危害大,,陽面又被太陽直射,,干燥、脫殼,,木質部干濕差異很大,,菌絲很難生長,所以不僅是接種了事,,翻棒才是關系到出耳遲早和產量高低的主要因素,。
八、墊棒:
經過兩個月的翻棒管理,,若出現(xiàn)有小耳芽時,,應及時墊枕頭棒,如不墊頭棒,,部分小耳就生長不好,,甚至爛掉,墊枕頭棒以后還是同樣隔10天翻棒,,千萬不可忽視這一工作,。
九、立架:
按季節(jié)來說一般在立夏,、小滿前后立架為宜,,但也要根據木耳的大小決定,木耳生長只有要有大指拇大的耳片時就可立架,,架的高度立1.5尺左右,,在立架的同時應割去場內的雜草,以保證場內清潔衛(wèi)生,空氣流通,。
十,、水份管理:
木耳生長離不開雨水,但靠天下雨是沒有保證的,,必須進行人工噴水,,木耳生長需要干干濕濕的條件,在睛天氣候干燥情況下,,每天灑水1—2次,,每次灑透耳棒,連續(xù)6—7天就能促進木耳大量生長,,木耳采收后需要停止噴水4—5天,,讓菌絲恢復幾天后,再繼續(xù)噴水,,如久干久淋對木耳生長都不利,。
十一、采收:
木耳成熟后要及時采收,,須做到勤采細賣,,不然就會爛掉。進行人工噴水的木耳不受時間限制,,隨時都可采收,,依靠雨天生長的木耳,一般都是在雨后天睛采收,。
采收方法:為了不影響產量,,最好采大留小,不能大小一起采收,,但特別注意木耳成熟期,,該采即采,不能推遲下次雨后采,,以免淋爛木耳,,在采收的同時,一便撤去雜草,,并將耳棒翻個面,,讓它接受陽光,地潮均勻,,使下次出耳整齊一致,。
木耳采收后應及時曬干,曬時小心翻動,,以免成卷耳,,木耳曬干后,應選去樹皮、雜質,、分等保管,,及時銷售,。
黑木耳種植防治病蟲害方法
黑木耳在生育過程中,,如果管理粗放或在高溫高濕的條件下往往病蟲害發(fā)生嚴重。因此,,在栽培中必須加強管理和認真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為害黑木耳的雜菌,較常見有黑疔,、革菌,、多孔菌、青霉,、木霉等,。常見的害蟲有蝸牛、菌蛆,、薊馬,、蛞蝓、偽步行蟲,、四斑麗胛等,。防治上應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一般應抓好以下幾點防治措施:
1,、在砍樹、剃枝,、截段,、翻堆等過程中,盡量不要損傷樹皮,,截口和傷口要用石灰水消毒,,以防雜菌侵入。
2,、選用優(yōu)良菌種,,適當提早接種季節(jié),把好接種質量關,,使黑木耳菌絲在耳木中首先占優(yōu)勢,,以抑制雜菌為害。
3,、認真清理耳場,,并撒施石灰粉進行地面消毒和噴200倍的敵敵畏藥液消滅越冬害蟲,以切斷病源和蟲源。
4,、耳木上出現(xiàn)雜菌,,應及時刮除,以防孢子擴散,,并用石灰水洗刷耳木,,放于烈日下曝曬2~3天,然后再用來蘇爾噴霧殺滅,。
5,、害蟲應根據不同的種類采用不同的藥物防治。對蝸牛,、蛞蝓等可用300~500倍的五氯酚鈉噴灑地面驅除,,或于清晨傍晚進行人工捕捉。也可用1:50:50的砷酸鈣加麥皮加水制成毒餌誘殺,。薊馬可用15000~3000倍的樂果噴殺,。偽步行蟲,可用1000~1500倍的敵敵畏或0.1%~0.2%的敵百蟲噴霧殺滅,。四斑麗呷可用魚藤精噴殺,,也可用300~500倍的敵敵畏噴灑地面驅趕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