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是一座將少林文化,、黃帝文化,、商都文化,、黃河文化為一體的“中原綠城”,,域內留存了豐富的文化遺產。下面隨本文一起走進鄭州的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文化、特色文化、曲藝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聽俏皮幽默的鄭州話、賞韻味醇美的豫劇、學剪紙剪出美好愿望......感受華夏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的歷史文化,。
鄭州方言即鄭州話,屬于官話方言的中原官話,,指居住在市區(qū)的大多數(shù)人通行的地方方言,。鄭州話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聲調,,沒有入聲。鄭州話的內部結構基本一致,但是也有細微的差別,。
短語/俗語:中不中——行不行、得勁兒——稱贊,、拜碰我——別碰我,、擺治——修理、疵毛——差勁,、菜頭——軟弱,、俺——我、不羅蓋兒——膝蓋,、不遞招——沒本事,、吃二饃——恐嚇、姑堆——蹲,、出兒出兒油——蟋蟀,、老鱉一——吝嗇、住貴——貴重,、滴瞎兒——剛下雨的時候、花椒——嘲笑諷刺的意思,、熊臉——罵人的詞,、信球——白癡、拾搗——收拾等等。
鄭州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文化源遠流長,,保留了許多獨具特點的習俗,逢年過節(jié)時這些傳統(tǒng)習俗便體現(xiàn)得尤為濃烈,。
除了農歷春節(jié)偷齋燈和背棗山,、元宵逛燈會、賞花燈,、猜燈謎,、看舞龍舞獅等傳統(tǒng)的節(jié)慶儀式外,鄭州旅游節(jié)慶演藝活動更是持續(xù)不斷,、精彩紛呈,,少林武術節(jié)全球武林英豪齊聚鄭州競技傳統(tǒng)武術,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吸引全球華人矚目,,世界旅游城市市長論壇匯聚世界旅游城市市長論道鄭州,,《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實景演出向世人展示“山石為樂器、流水為琴弦”的美妙視聽盛宴……
鄭州結婚習俗:擇吉送好飾新房,、紅喜高懸滿廳堂,、親迎新娘不回頭、正午以前拜花堂,、大宴賓朋謝四方,、三天回門看岳丈。
鄭州傳統(tǒng)結婚流程:鄭州市民在結婚的時候,,一般是雙方父母擇定佳期,,由雙方長輩主辦婚事。結婚前女方將“嫁妝”送達男方,,布置好洞房,;結婚當天男方和女方家的門上和廳里都要貼上大紅“喜”字,新郎到新娘家迎娶,,晚上再設宴請客,。舉行完婚禮儀式的第三天,兩位新人要回到新郎的家中看望父母,,娘家則備酒筵接待,,女方親友應邀作陪,回門這天吃過午飯后不能留下,,民間認為太陽下山之前回到婆家視為吉利,。
俗語講:“天津的麻花,山西的醋,,山東的煎餅,,河南的面,。”河南是小麥的主產區(qū),,鄭州人自然以面食為主,,有蒸饅頭、攤煎餅,、油炸的菜角,,甚至連鄭州人普遍喜愛的胡辣湯的配方里面,面粉也是重要的的材料之一,。另外,,還有燴面、湯面,、撈面,、拌面、炒面,、鹵面之類的面條食品,。其中,鄭州的燴面最具代表性,,鄭州號稱“燴面之城”,,燴面館遍布全市的大街小巷。豫菜是鄭州頗具地方特色的菜系,,在選料,、刀工和配菜上具有一套獨特的傳統(tǒng),突出特點是用湯講究,,烹調方法多樣,。
鄭州美食:合記羊肉燴面、蕭記三鮮燴面,、蔡記的蒸餃,、葛記的燜餅、鯉魚焙面,、桶子雞,、套四寶、三鮮伊府面,、方中山胡辣湯,、登封燴羊肉、鞏義市老君燒雞,、回郭鎮(zhèn)肉合等等,。【MORE+】
少林寺作為少林功夫的發(fā)源地,天下第一名剎,,禪宗祖庭,。自古到今,,孕育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如今,,大手筆策劃和創(chuàng)作得《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實景演出,把深奧的禪武文化,,通過音樂,、燈光、舞蹈,、表演等形式,,展現(xiàn)給觀眾,讓高深的文化通俗化,,使少林品牌叫響全國,,享譽世界。
以中華人文始祖出生,、創(chuàng)業(yè),、建都的地方--新鄭皇帝故里為核心。每年大型的新鄭黃帝故里尋根問祖大典在這里舉行,?!爸腥A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chuàng)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中華民族是一個多元統(tǒng)一體,,今天的中華民族包括56個民族,。追溯到黃帝時代,隨著戰(zhàn)爭的統(tǒng)一,,國家的雛形,,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在祖國的大地上,,已為中華民族的多元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軒轅黃帝,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第一個奠基人,。黃帝統(tǒng)一了華夏族,,設官職,舉賢能,,大治天下,;推歷數(shù),祭山川鬼神,;造弓矢,,建房屋,,作衣服,興文字,,制樂器,創(chuàng)醫(yī)藥,,造舟車,,教蠶桑,種五谷,,發(fā)明指南車等等,,使人們逐步走向了文明有序的生活道路。軒轅黃帝的偉大功德結晶成了黃帝精神,,那就是——創(chuàng)造,、奉獻、團結,。這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是億萬黃帝子孫的“傳家寶”。
黃河風景名勝區(qū)是黃河文化的杰出代表,。以黃河流域是我國文化的發(fā)祥地,。幾十萬年以前,這里就有了人類的蹤跡,。新石器時代的遺址,,遍及黃河兩岸、大河上下,。進入階級社會以后,,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黃河流域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人們親切地稱它為中華民族的搖籃,。黃河流域是我國開發(fā)最早的地區(qū),。在世界各地大都還處在蒙昧狀態(tài)的時候,我們勤勞勇敢的祖先就在這塊廣闊的土地上斬荊棘,、辟草萊,,勞動生息,創(chuàng)造了燦爛奪目的古代文化,。
近50年考古資料證實,,鄭州商城是迄今所知我國商代最早、最大的一座王都,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建有城垣的王都,??脊殴ぷ髡呓谠谖挥卩嵵菔恤[市區(qū)的商代早期都城遺址--鄭州商城內找到了它的外郭城,護城壕,,確認其面積約達13平方公里,。鄭州商城自3600年前建城以來直至清末,除個別朝代外基本都以現(xiàn)存城墻遺址為基礎不斷的修復而加以使用,,直至今日,,它還位于鄭州的城市中心區(qū),是一座持續(xù)使用3000多年的東方古城,。雖然經歷了數(shù)千年風雨的侵蝕,周長近7公里的古城墻大部分還保留在地面上,。
豫劇是發(fā)源于中國河南省的一個戲曲劇種,,中國的五大劇種之一,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居中國各地域戲曲之首,。豫劇以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行腔酣暢,、吐字清晰、韻味醇美,、生動活潑,、善于表達人物內心情感著稱,憑借其高度的藝術性而廣受歡迎,。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xiàn)代著名的戲有《朝陽溝》,、《劉胡蘭》,、《李雙雙》、《人歡馬叫》,、《小二黑結婚》,、《羅漢錢》、《祥林嫂》,、《五姑娘》,、《紅色娘子軍》等。【MORE+】
“越調”,,流行于河南大部,、山東、陜西南部,、安徽西部以及湖北北部等地區(qū),,歷史悠久,,為河南三大劇種之一。因其伴奏樂器以四胡為主,,故又被稱作“四股弦”,。越調的唱腔高亢明快、唱中有笑,,笑中有唱,,以字帶音,以音傳情,,既能抒發(fā)悲傷,、深沉的情感,又能書法壯懷激烈的感情,。越調唱腔主要為”越調”并輔以昆腔,、唱吹腔、七句半等,。 越調具備濃重的鄉(xiāng)土氣息和中原地區(qū)民間音樂的特色,、越調的唱腔豐富,具有本行當特有的套路和板式,。2007年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MORE+】
河南墜子俗稱墜子書、簡板書或響板書,,是發(fā)源自河南省流行于豫,、魯、皖,、京,、津等地的一種以墜琴(古稱墜子弦)伴奏的說唱藝術。因源自于河南省,,演唱語音又是中原官話的河南方言,,同時又有墜子弦伴奏,故名河南墜子,。河南墜子至今有上百年的歷史,。2006年被中國國務院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11月3日開封市被確認為河南墜子的發(fā)源地,。【MORE+】
鄭州剪紙也叫絞花,,剪紙成品內容多樣、形態(tài)各異,,有花草樹木,、鳥獸蟲魚和人物故事,也有福、祿,、壽,、喜、吉祥等純文字形式,,剪紙作品一般在逢年過節(jié)期間用來裝飾門窗,、墻壁或頂棚,烘托節(jié)日氣氛,。部分剪紙亦被用作縫制刺繡的花形樣底,。婚禮上的喜花剪紙在鄭州廣泛流行,,人們一般將剪成雙喜字的大紅紙于婚姻吉日貼在大門兩側或置于家具之上,,也有將剪制的大幅喜花裝飾婚房,都為現(xiàn)行的婚禮錄像增添熱烈喜慶氣氛,。
鄭州花燈是每年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民眾都要玩的一種燈籠。進入正月,,居民們就開始制作花燈,花燈造型有人物,、走獸,、飛鳥、蟲魚等,,也有以燈火為動力的走馬燈,、羝羊燈、斗牛燈等,,還有用絹紗制作的宮燈,、六棱燈等。有地方的會舉辦燈展,、燈會或燈賽,。
抓子兒是鄭州民間傳統(tǒng)兒童類的游戲項目,抓子兒游戲在鄭州地區(qū)流傳很早,,在新鄭市,、新密市、登封市和鞏義市的嵩山一帶廣泛流傳著王母娘娘在黃河嵩山視察民風,,在娘娘山玩抓子兒游戲的故事,。抓子兒有抓五子兒、抓七子兒,、抓九子兒,、抓十子兒、抓十一子兒。抓子兒所用的“子兒”一般是用磚瓦陶片砸磨成的小圓球兒,,也可用現(xiàn)成的圓石子兒,,現(xiàn)在一些孩子也用瑪賽克制作。
從五帝到前商,,鄭州因是五帝,、夏、商三朝的腹地而成為中華文明軸心區(qū),。西山古城遺址在中國古代建筑發(fā)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它開啟了中國古代大規(guī)模城垣建筑規(guī)制的先河,其建筑方法和形制結構對后世的建筑產生了深遠影響,,對當代研究華夏早期文明的起源也具有重要的意義,。鄭州的建筑風格隨著時間的發(fā)展,古色古香的古建筑,,參差錯落的現(xiàn)代建筑,,形成了鄭州獨特的建筑風格。如今鄭州市的地標建筑就有:中原福塔,、嵩山少林寺,、河南博物院、綠地中心·千璽廣場,、鄭州二七紀念館,、鄭州火車站、鄭州裕達國際貿易中心,、鄭州國際會展中心,、河南藝術中心、炎黃二帝塑像,。【MORE+】
根據(jù)2016年11月鄭州市民族事務委員會官網顯示,,鄭州市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五種宗教,,信教群眾53萬多人,,其中基督教22.15萬人、伊斯蘭教13.98萬人,、佛教10.56萬人,、道教6.14萬人、天主教4300人,。全市有宗教教職人員992人,,宗教團體33個,,其中市級宗教團體7個,縣級宗教團體26個,。主要廟會有:鄭州城隍廟會,、中岳廟會等。著名寺廟有:嵩山少林寺,、鄭州大觀音寺,、法王寺(河南省鄭州市)、祥云寺(河南省鄭州市),、慈云寺(河南省鄭州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