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是中國佛教主要宗派之一,,主張修習禪定,,以覺悟眾生本有之佛性為目的,所以亦稱佛心宗,。傳說創(chuàng)始人為菩提達摩,,下傳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時稱“南能北秀”,。《六祖壇經(jīng)》是禪宗代表性經(jīng)典,,禪宗的祖庭有河南少林寺,、安徽岳西二祖寺、天柱山三祖寺,、黃梅四祖寺,、東山五祖寺、韶關南華寺等,。
凈土宗是漢傳佛教十宗之一,又稱為“蓮宗”,,按近代印光所撰《蓮宗十二祖贊》,,以慧遠,、善導、承遠,、法照,、少康、延壽,、省常,、祩宏、智旭,、行策,、實賢、際醒為蓮宗十二祖,,實際創(chuàng)始人為善導大師,。該宗祖庭有江西廬山東林寺和陜西西安香積寺,以《阿彌陀經(jīng)》,、《無量壽經(jīng)》,、《觀無量壽經(jīng)》、《往生論》三經(jīng)一論為所依的主要典籍,。
天臺宗,是大乘佛教代表宗派之一,,因創(chuàng)始人智顗常住浙江臺州的天臺山而得名,。天臺宗學統(tǒng)自稱是龍樹、慧文,、慧思,、智顗、灌頂,、智威,、慧威、玄朗,、湛然九祖相承,。智顗的天臺三大部《法華玄義》、《法華文句》,、《摩訶止觀》是該宗的根本典籍,,其教義以《妙法蓮華經(jīng)》為宗旨,《大智度論》作指南,,《大般涅槃經(jīng)》為扶疏,《大般若經(jīng)》為觀法,。
華嚴宗,是中國佛教大乘八宗之一,依《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立法界緣起,、事事無礙的妙旨,,故而得名。該宗祖庭是西安華嚴寺,,以隋代杜順和尚(即法順)為初祖,,云華智嚴法師為二祖,賢首法藏法師為三祖,,清涼澄觀法師為四祖,,圭峰宗密禪師為五祖。其實際創(chuàng)始人是法藏,,因法藏受封賢首國師,,故此宗又稱為賢首宗。
法相宗,,是中國眾多佛教派系中以法相立宗的大乘佛法派系,也是直接修證和修煉佛法的融理論與實踐于一體的最高佛學宗派,。因強調不許有心外獨立之境,,亦稱唯識宗;由于創(chuàng)始者玄奘及其弟子窺基常住大慈恩寺,,故又稱慈恩宗,。該宗所依經(jīng)以《解深密經(jīng)》為根本典籍,所依論以《瑜伽師地論》為本,,以《百法明門論》,、《五蘊論》等十論為支,《成唯識論》為其代表作,。
三論宗,是中國佛教主要流派之一,,屬大乘中觀派,,因據(jù)印度龍樹 《中論》《十二門論》和提婆 《百論》三部論典創(chuàng)宗而得名,又因其闡揚“一切皆空”,、“諸法性空”而名空宗或法性宗,。該宗祖庭為西安草堂寺、南京棲霞寺和紹興嘉祥寺,,其學統(tǒng)在中國是鳩摩羅什,、僧肇、僧朗,、僧詮,、法朗,、吉藏相傳承。其實際創(chuàng)始人是吉藏大師,,是他正式建立了三論宗,。
律宗,,中國佛教宗派之一,,其祖庭是陜西西安凈業(yè)寺,因著重研習及傳持戒律而得名,。實際創(chuàng)始人為唐代道宣,,復因道宣住終南山,又有南山宗之稱,。律宗的教理分成戒法,、戒體、戒行,、戒相四科,,也稱四分律宗,以《十誦律》,、《四分律》,、《摩訶僧祗律》、《五分律》和《毗尼母論》,、《摩得勒伽論》,、《善見律毗婆沙》、《薩婆多論》,、《明了論》為基本經(jīng)典,,通稱四律五論。
密宗是大乘八大宗派之一,,又名真言宗、瑜伽宗,、金剛頂宗,,依《大日經(jīng)》《金剛頂經(jīng)》等建立三密瑜伽,事理觀行,,修無上本尊秘法,。此宗派的祖庭是西安大興善寺,代表人物有善無畏,、金剛智,、不空。密宗又分四部,,即事部,、行部,、瑜伽部和無上瑜伽部,,無上瑜伽部又分為三部,,其中父部奉密集金剛、大威德金剛為本尊,;母部奉勝樂金剛,、喜金剛為本尊;無二部奉時輪金剛為本尊,。
俱舍宗是中國小乘佛教主要學派之一,又稱為“有宗”,,以研習,、弘傳世親所著《俱舍論》而得名。該宗學者稱為俱舍師,,代表人物有安慧,、真諦、玄奘,、神泰,、普光和法寶,其中神泰作《泰疏,、普光作《光記》,、法寶作《寶疏》,各30卷,,也稱俱舍三大家,,替代了真諦、慧愷,、道岳的舊系統(tǒng),,舊俱舍疏因而失傳。但后來《泰疏》殘缺,,只《光記》,、《寶疏》并行,世稱俱舍二大疏,。
【 詳細>>】
成實宗是以成實論為所依的佛教宗派,又作成論家,、成實學派,,強調“二諦”思想,認為有世俗諦和勝義諦兩種真理,。該宗之研究盛行于南北朝時代,,尤以南朝梁代最盛,,至唐代諸師判其為小乘后,研究者遂日益減少,。其宗祖為中印度之訶梨跋摩,,于究摩羅陀處修學小乘薩婆多部教義,乃撰述《成實論》,,后來鳩摩羅什大師漢譯此論,,其后門人僧導、道亮弘傳研習成實論之風,。
【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