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由來
華亭這個名稱,最早可以追溯到大理國時代,。相傳鄯闡侯高智升曾于公元1063年在這里修建別墅,,到了他的后人高賢時,便給這座山命名華亭,,從此這里一直是高氏家族游宴的地方,。
史料記載
華亭寺始建于元朝,是昆明著名的佛教寺院,。元延祐七年(1320年),,高僧玄峰在此結(jié)茅庵修行。至治三年(1323年)募化修建大光明殿,,供毗廬遮那佛及十二圓覺菩薩,其后幾年間,,玄峰苦心經(jīng)營,,又募建大山門及兩廊兩廡,規(guī)模逐漸增大,,《啟建華亭山大圓覺禪寺碑》說:到1334年,,“其方丈、浴塘,、香皰,、座癝、圓匭,、磬函,,靡不完奮,彩飾丹堊,,欄循臺榭,,菀辟垣墉,悉皆縝密”,。此時稱圓通寺,。元至元五年(1339年)。玄峰和尚親往江南,,請回《大藏經(jīng)》一部,,計有1465函,在圓覺寺建多寶殿貯藏,。玄峰苦心經(jīng)營二十余年,,將圓覺寺建成一所初具規(guī)模的禪宗寺院。
從前的圓覺寺,,曾幾度荒蕪,,又幾度重修。明景泰四年(1453年) ,朝廷派駐云南的太監(jiān)黎義曾修圓覺寺,,陳宜《敕賜華亭寺碑記》載:“拓其址而弘其規(guī)則,。”經(jīng)過重修,,“中為大光明五光佛殿,。后為佛華寶閣,殿之左右為清隱殿,、僧堂,、齊堂、方丈,、僧寮,、設(shè)像崇嚴(yán),彩繪鮮麗”,。至“天順間,,欽賜名曰華亭寺”。
明末,,華亭寺毀于兵燹,。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云南巡撫王繼文重修,。咸豐七年(1857年),,云南回民起義,華亭寺部分建筑又毀于戰(zhàn)火,。光緒九年(1883年)再次重修,,但規(guī)模不大。
民國年間的華亭寺已是一片荒涼,,庭院野草叢生,,野獸出沒其間。1920年,,唐繼堯延請洲僧虛云和尚來華亭寺主持法會,,超薦護國、靖國諸役陳亡將士,。法會結(jié)束時,,唐繼堯請?zhí)撛坪蜕兄鞒秩A亭寺的重建工程。虛云在唐氏支持下,,大興土木,,將華亭寺徹底翻修,建藏經(jīng)樓,,修大悲閣,,在大殿兩側(cè)增塑五百羅漢,;將寺前詩巖樓等人的墓塔移至大山門左側(cè)圍墻下,寺前建放生池,,寺后建海會塔,;在山門旁建鐘樓一座,高三層,,門窗鏤空雕花,,樓上懸掛幽鐘一口,晨昏撞動,,響徹山谷,。整個華亭寺的翻修工程十分浩大,持續(xù)了五六年之久,。唐繼堯題寺額為“靖國云樓禪寺”,。
此后,經(jīng)過佛像開光,,開七傳戒,,云樓寺盛況空前,成為云南省最大的一座禪宗十方叢林,,常住僧五十人以上。人們?nèi)匀涣?xí)慣于叫它“華亭寺”,。
地理環(huán)境
華亭寺殿宇共分三層,,規(guī)模宏偉,布局謹(jǐn)嚴(yán),,左倚臥佛,、太華山峰,右傍玉案,、碧峣諸岫,,前對滇池。站在寺前極目遠(yuǎn)望,,四周群山層巒盡在目下,;每當(dāng)晴空萬里之際,水天一色,,一碧萬頃的湖水把湖畔的群峰照映得更加崢嶸秀麗,。明嘉靖年間楊升庵應(yīng)寺僧德林的請求留下了一副膾炙人口的對聯(lián)“一水抱城西,煙靄有無,,掛杖僧歸蒼茫外,;群峰朝閣下,雨晴濃淡,,倚欄人在畫圖中,?!苯怂魏陶聦⒙?lián)語引申成兩首絕句,其一“一水瀠西又抱城,,有無煙靄澗邊生,。白云深處蒼茫外,時見僧歸掛杖橫,?!逼涠傲鞯らw下朝群峰,一雨一晴異淡濃,。應(yīng)是米家胸里有,,倚欄人在畫圖中?!?/p>
華亭寺雖然坐落在半山當(dāng)中,,但地勢平坦,茂林修竹,,翠竹蒼松,,曲徑通幽,極為雅致,,在寺院的大門外,,還掛有這樣的一副對聯(lián)?!袄@樹千章,,松蒼竹翠;出門一笑,,海闊天空,。”
華亭寺因為是古老的叢林巨剎,,前人題詠頗多,,其中清許湜的一首五言古風(fēng)《游華亭寺》曾馳譽于詩壇:“十年懷勝游,斯晨遂獨往,。攝衣逾崇岡,,林巒信藤杖。颯颯萬壑聲,,秋風(fēng)送奇響,。松杉蔽天光,一徑入森爽,。旭日耀金碧,,精藍隱深廣。十步已三休,,高登境彌敞,。老僧四五人,,逍遙石苔上。指顧亂云中,,滇城大于掌,。下視昆明池,晶晶儼盆盎,?;砣谎劢鐚挘f象羅府中,。無物翳青天,,決眥盡蒼莽?!?/p>
在華亭寺北面的碧峣山的山腰,,還有聶耳墓,墓前立著1954年鐫刻的墓碑,,上面有郭沫若書題的碑銘“人民音樂家聶耳之墓”,。
據(jù)《接云居山真如寺法卷》載,華亭寺傳承法系為溈仰宗,。寺內(nèi)現(xiàn)有僧舍利塔十三座,,最著名者為“虛云舍利塔”;寺內(nèi)還供奉僧舍利子一粒,;另有明,、清、民國,、現(xiàn)代歷朝碑刻十塊,珍藏乾隆皇帝御賜《龍藏》一部,。寺內(nèi)有石雕青獅白象,,是佛教祥瑞徵兆,即“青獅獻瑞,,白象呈祥”,。
寺廟布局
華亭寺位于昆明市西山森林公園景區(qū)中心,它南枕太華,,北帶碧蹺,,東臨滇池,紅墻碧瓦,,掩映在茂林修竹之中,。 華亭寺依山勢座西向東,與內(nèi)地寺廟座北朝南的規(guī)則炯異,,此乃華亭寺一大特色之一,。它占地十八畝,,平面布局呈矩形,在佛教建筑中屬中軸對稱,、封閉院落式類型,。其建筑特色深受宮式法則和儒家文化中理性美的影響。沿中軸線排列立體建筑,,縱軸線上有放生池,、天王殿、八功德池,、大雄寶殿,、藏經(jīng)樓;橫軸線從大雄寶殿左右分設(shè)經(jīng)堂,、祖堂,、方丈室、僧堂,、客堂,、浴堂、庫房,、香積廚等,。全部建筑以大雄寶殿為中心,如眾星捧月,,規(guī)則嚴(yán)整,,排列有序。華亭寺入寺之門是一座高大的三層鐘樓,。鐘樓飛檐翹角,,與古樹比戶,樓楣懸掛有一副對聯(lián):“繞寺千章,,松蒼竹翠,;出門一笑,海闊天空”,。池中無數(shù)游魚往來戲傯,,似與游人相樂。夏天,,池中睡蓮紅白相映笑迎游客,。池對面是威嚴(yán)的天王寶殿。殿門外左右分踞石殿青獅白象,。殿門兩側(cè),,塑有哼哈二將,橫坐于金晴獸上,,袒胸露懷,,一個手執(zhí)降魔棒,,一個手提蕩魔杵,神態(tài)威猛,;殿內(nèi)正中神龕上,,有一尊金身護法神韋馱,身著戎裝,,手執(zhí)金剛棒,。殿內(nèi)兩側(cè)塑有四大金剛(四大天王):增長天王掌青光寶劍,職風(fēng),;廣目天王掌紫金龍花狐貂,,職順。四大天王職掌風(fēng)調(diào)雨順,。塑像之神形融印度教與中國道教為一體,,有相當(dāng)高的藝術(shù)價值。
出天王殿,,進入上下兩層的庭院,。下層庭院小巧玲瓏,院中有“八功德池”池上架雕欄“涌蓮”石橋,,將水池一分為二,,小橋流水,精巧別致,。池中有假山游魚,,院中植藤蘿紫、羅漢松,、茶花,、銀杏、玉蘭,。藤蔭下,,石桌石凳,供游人休息,;上層庭院中央立一巨型石香爐,,終日香煙繚繞,,給人一種超凡脫俗之感,。
正對香爐,是金碧輝煌,、巍峨雄偉的大雄寶殿,,它是西山園林建筑中最大的殿宇。飛檐翹角,、琉璃碧瓦,,映日漾光,,屋背飾以魚、獸,、鳥等動物造型,,殿頂中央為葫蘆寶頂。大殿前檐懸掛“清凈壯嚴(yán)”,、“山高海深”等匾額,。殿內(nèi)幡幔疊垂,寶蓋生輝,。正中神龕上供奉著五尊金光閃閃的佛像,,均高丈余。中間為佛祖釋迦牟尼,,左右分別為藥師佛和阿彌陀佛及迦葉,、阿難兩位尊者。佛像儀態(tài)端莊,、安詳,,背襯以金光輪。神龕背面塑有觀音塑像及二十四天神像,。殿內(nèi)兩側(cè)面塑有層層疊疊的五百羅漢置于專門的羅漢堂中,,而華亭寺卻將五百羅流直接安奉于大雄寶殿之內(nèi),其含意耐人尋味,。眾羅漢的容貌,、表情、神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大雄寶殿兩側(cè)設(shè)有經(jīng)堂,、祖堂,、方丈室、僧堂,、客堂,、浴堂、庫房,、香積廚等建筑,,有回廊相通,使院院相連,。大雄寶殿后面是藏經(jīng)樓,,金碧輝煌,鮮艷奪目。 華亭寺歷史悠久,。據(jù)史載,,初為宋大理國鄯闡侯高智升的別墅。此后,,高氏后代高賢,、高政二兄弟一日來游,恰遇“眾芳競艷,、繁花錦簇”,、“仰睇碧空,宵云謁謁,,狀如華蓋……”,,二人以為此系華祥高照,乃命名“華亭”,。元延佑七年(1320年),,筇竹寺雄辯法師的高足弟子玄通元峰禪師柱錫于此,結(jié)茅傳經(jīng),。三年后首建大光殿,,供奉毗盧佛像及圓覺十二大士,稱圓覺寺,,至元五年(1339年),,元峰親自到江南靖國寺請回《大藏經(jīng)》一部,立寶音殿藏之,。經(jīng)過二十多年苦心經(jīng)營,,圓覺寺建成了一座規(guī)模較大的寺院。
明永樂景泰年間“拓其址而弘其規(guī)制”,,題名“大圓覺寺”,。
英宗帝敕賜“華亭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巡撫王繼文重修華亭寺,。咸豐七年(1857年),華亭寺部份建筑毀于兵燹,。光緒九年(1883年)再度重修,。1920年云南省長唐繼堯請湖南籍禪宗大師虛云和尚由大理賓川雞足山來華亭寺主持佛事,超渡護國諸役陣亡將士,。事后,,募款重修華亭寺,建鐘樓,,鑿放生池,,增設(shè)羅漢,筑藏經(jīng)樓,,并于寺西南約百米處建海會塔存僧俗骨灰,,同時,改稱靖國云凄禪寺,,但仍俗稱華亭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華亭寺幾經(jīng)修葺,,擴建了旅游服務(wù)區(qū),,設(shè)有餐廳、小賣部,、茶室,、住宿部等,游人不絕,,熱鬧非凡,。農(nóng)歷三月初三趕歌會,人山人海,;清明節(jié)香火更旺,。
華亭寺以其獨魅力受到古今名人的青睞和稱頌。在天王殿門懸有一副楹聯(lián):“一水抱城西,,煙靄有無,,柱杖僧歸蒼茫外;群峰朝閣下,,雨晴濃淡,,倚欄人在畫圖中”。這是明代文學(xué)家楊慎(楊升庵)所題,。在天王殿彌勒佛神龕處,,懸有清代杰出書畫家錢澧所撰的楹聯(lián):“青山之高,綠水之長,,豈必佛方開口笑,;徐行不困,穩(wěn)地不跌,,無妨人自縱心游”,。陳毅元帥在其講議《昆明游西山》中寫道:“昆明城,三月三,,數(shù)萬人,,游西山,華亭怪,,太華寒,,龍門險,,滇池寬``````”。一個“怪”字高度凝煉地點出了華亭寺獨具的風(fēng)韻,。
相鄰景點
翠湖公園:位于昆明市區(qū)的螺峰山下,,五華山西麓,云南大學(xué)正門對面,,原名菜海子,。這里最初曾是滇池中的一個湖灣,后來因水位下降而成為一汪清湖,。亦因湖東北曾有九個出水泉眼,,又名“九龍池”。每年的11和12月份,,成群的紅嘴鷗從西伯利亞到這里來過冬,。這里除了有獨一無二的美景之外,游客也能感受到非常濃郁的文化氛圍,,因為中國著名的云南大學(xué)就在這里,。
翠湖公園交通線路:公交車101路從火車站一直到翠湖公園。
翠湖公園導(dǎo)游:翠湖公園位于昆明市北部,,是市區(qū)最漂亮的公園之一,。
東寺塔:位于昆明市書林街,西寺塔位于東寺街,,與東寺塔遙相對望,。東寺塔是昆明最早古塔之一,塔頂四角立有4只銅皮做成的鳥,,俗稱金雞,,所以也有“金雞塔”之稱,4只金雞口角處噙有一個兩頭有孔的銅管,,管內(nèi)有金屬簧片,,雞頭、脖子,、腹部全是空心的,。據(jù)說以前每當(dāng)風(fēng)吹過,簧片受到振動,,便會發(fā)出悅耳的鳴叫聲,,但是后來由于日久天長的灰塵積塞,金雞才緘口不鳴了,。
東西寺塔交通線路:到達昆明后,,可步行前往;也可乘2路,、3路至金碧路下車,,沿書林街向前步行10分鐘左右即可到達,。
東西寺塔門票價格:門票:0元/人
東西寺塔導(dǎo)游:東寺塔位于昆明市書林街,西寺塔位于東寺街,,與東寺塔遙相對望,。
東西寺塔看點:東西寺塔都是南詔國時期的古塔。東寺塔全高40.57米,,西寺塔高36米,兩塔均為十三級密檐方形磚塔,。
三清閣:位于昆明的西山游覽區(qū)的最北端,,是通向龍門風(fēng)景點的門戶。這里山崖險峭,,石峰高聳,,蒼松翠柏之間一條人工開鑿的石道蹬的石道蹬梯沿石壁陡巖縫隙間蜿蜒。這里是觀望山下五百里浩瀚滇池風(fēng)光的最佳處之一,,也是尋古探幽之所在,。從景觀上看,華亭幽深,,太華雄峻,,而三清閣和龍門,則以險奇取勝,。從宗教上說,,華亭太華二寺,為佛教叢林,,而三清閣則主要是道教的宮觀,。玉清、上清,、天清三境,,合稱為“三清”,指道家神仙居住的最高仙境,。故道家所建的宮觀,,多以三清為名。昆明西山的“三清閣”,,名亦由此而來,。 三清閣交通線路:前往三清閣,可在市內(nèi)乘公交車6路可到達,。
三清閣門票價格:門票:40元/人
三清閣導(dǎo)游:三清閣和龍門,,是西山北段游覽區(qū)的終點,也是風(fēng)景最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