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寺建于清代,距今已有170多年的歷史,,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對云南省西南地區(qū)信仰上座部佛教的少數(shù)民族有重要影響的寺院之一。還保存有大殿和二門,(寺院占地面積為2200平方米),。
寺前梁柱上兩條倒懸的木雕巨龍,,龍尾在上、龍身盤柱而下,,龍首高昂,,一定前伸,一足踏木質(zhì)鏤空的云座,,梁柱上朵朵形態(tài)各異的木雕詳云,,繚繞其間。精雕細刻,,做工上乘,,形態(tài)極佳,堪稱木雕藝術中的精品,。雙龍兩側(cè)為清水墻,,下層鑲嵌著鳳凰和麒麟圖案花磚一列。大殿墻面上繪制的這10幅彩色壁畫,,其中兩側(cè)正臺的6幅,,(寬均為3米,高2.1米),;另4幅就木格窗而布局,,使畫圍窗而成倒著的“凹”字。大殿佛臺兩側(cè)的較小,,寬僅1.3米,。總面積約48平方米,。具有傳統(tǒng)中國畫風格,。除兩幅畫的內(nèi)容屬佛傳故事外,其余八幅均為風俗畫,。畫面中有樓閣,、城池、園林等,;人物有達官貴婦,、侍侯仆役,、文官武將,、兵丁、乞丐……人物的服飾多樣,,達官貴人的穿戴,,多像明朝的打扮;武士的馬蹄窄袖上衣、頂帶等衣著,,是典型的清代服飾,;其中部分婦女的穿著,與現(xiàn)代滄源,、耿馬一帶的漢,、傣婦女的著裝相似。壁畫的內(nèi)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風土人情,、禮儀制度、階級關系,、建筑藝術等方面的情況,。
從10幅壁畫的內(nèi)容來看,主要反映了當時清政府冊封土司的場面,,帶有明顯的政治色彩,。同時,也反映了當?shù)氐纳鐣L俗和人物的情況,,具有歷史,、宗教、民族,、藝術等方面的研究價值,。
滄源廣允佛寺與景洪縣的曼飛龍白塔和勐海縣的景真八角亭,,為云南省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三大古建筑,。該寺廟位于滄源縣城勐懂鎮(zhèn)大街被側(cè)的往娥村,俗稱“學堂佛寺”,。
廣允佛寺是集建筑,、雕刻、繪畫等特色于一體,,融漢族,、白族、佤族和傣族的佛教文化于一身,,在歷史,、地域、文化和宗教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1988年元月13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