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上窯山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森林公園。上窯為中國古代四大古窯之一,。公園位于著名能源城安徽淮南市東北部,,他依托鐘靈毓秀的上窯山水,橫臥于美麗富饒的高塘湖之濱,。上窯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10.4平方公里,。主要景觀有“神山古殺”、“洞山寺”(始建于明·弘治年間,,有大雄寶殿,、天王殿、觀音殿),、“地藏王廟”,、森林公園的“古存八景”為“奇峰障日”、“陡壁沒摩天”,、“巖開斗石”,、“仙人橋”、“仙人洞”,、“王母灘”等,。被稱為“山林存八景畢竟是天然神妙,,風月絕千秋到處皆畫意詩情”。公園留有戰(zhàn)國時宋玉寫下的千古名篇《高塘賦》,。而當時楚襄王與宋玉游于雨夢之臺的遺址叫作“上天臺”,。園區(qū)有北魏所建的“道觀廟”,傳說是張果老成仙之廟,、有朱元璋年幼行乞時的避難和玩樂之所,,“靈光一現(xiàn)”、“牽牛巷”等,。院內有許多民間故事傳說,,譬如“王母灘傳奇”和“仙人洞”故事。據(jù)稱,,在王母灘灘頭有形似麥仁的印記,,并留有王母的足跡和張果老騎驢的蹄跡。而神仙洞則有“仙洞神奇不虛傳,,曲徑通幽達遠山,;佳境蹊徑何人見,世人誰曉地中天”的贊譽,。
位置境域:
上窯國家森林公園位安徽省淮南市上窯鎮(zhèn),,地處東經(jīng)117°06’-117°10’、北緯32°45’-32°47’之間,。北靠淮河與懷遠的“白乳泉”,、“圣泉”、“卞和洞”毗鄰,,東鄰鳳陽的“明皇陵”及素有江北第一洞之稱的“韭山洞”,、“禪窟寺”、“伏虎洞”,,西臨八公山的“茅仙洞”,、“珍珠泉”及“淮南王劉安墓”。公園占地面積10.4平方公里,,206國道穿境而過,,上窯古鎮(zhèn)環(huán)抱其中,。
資源情況:
植物資源
上窯國家森林公園屬北亞熱帶與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qū),,植物種類達139種。植被多為人工栽植和天然次生,,如側柏純林,,刺槐麻櫟混交林等。由于海拔較低,,植被無垂直分布變化,。主要喬木樹種有側柏,、鉛筆柏、馬尾松,、黑松,、濕地松、火炬松,、雪松,、水杉、池杉,、銀杏,、刺槐、山槐,、合歡,、臭椿、苦楝,、楊,、柳、榆,、黃連木,、喜樹、黃檀,、白檀,、麻櫟、槭樹,、楓香,、泡桐、衛(wèi)茅等,;竹類有毛竹,、元竹;經(jīng)濟林木有棗,、桃梨,、柿、板栗,、烏桕,、石榴、杏,、葡萄等,;灌木樹種有饅頭果、柘刺、山棗,、野山楂等,;草本植物以菅草、白茅,、野枯草等為主,。有國家I、II級保護植物3種,。
動物資源
上窯國家森林公園有陸生脊椎動物22種,,隸屬4綱12目18科,其中兩棲綱2目2科2種,,爬行綱1目1科1種,,綱5目9科11種,哺乳綱4目6科9種,。主要有草兔,、狐貍、草狼,、刺猬,、畫眉、杜鵑,、黑枕黃鸝,、貓頭鷹、松鴉,、啄木鳥,,以及龜、蛇,、蛙等,。有國家I、II級保護動物4種,。
景區(qū)景點:
放生池
放生池位于洞山懷景區(qū)內,,面積13畝,池上建有水榭曲橋,,水中養(yǎng)植睡蓮等植物,,可供游客休憩賞景及善男信女放生。
洞山寺
洞山寺位于洞山之頂,,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間,。原廟朝西,寺院呈半月形布局,,依仙人崖為屏,,有山門,、大雄寶殿,、藥王殿、觀音殿等,寺院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日寇侵華時損毀,。解放后重修,寺廟內有樓,、臺,、亭、閣,,以及觀音大殿,、觀音佛像及殿前的彌勒佛、四大天神,、護佛韋馱的神龕等,。
古壽州窯遺址
古壽州窯遺址總面積約16萬平方公里,。1981年公布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發(fā)建設:
上窯國家森林公園前身為國營上窯林場。
1992年,經(jīng)國家林業(yè)部批準,建立上窯省級森林公園,。
2005年12月,經(jīng)國家林業(yè)局批準,,正式晉升為國家森林公園,。
2008年,,晉級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qū),。
旅游信息:
景點級別:3A級
景點位置:安徽省淮南市上窯鎮(zhèn)
交通線路:
①遠途可由鐵路至淮南站入境,;也可以通過國道206線,、合淮阜高速公路、蚌淮高速公路,、京福高速公路等路線入境,。
②淮南市區(qū)乘公交1路,,往上窯鎮(zhèn)方向,,底站為上窯國家森林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