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魚落雁(chén yú luò yàn)是一則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于《莊子·齊物論》。
沉魚落雁的意思是魚見之沉入水底,,雁見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麗。該成語的結構為聯(lián)合式,;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戰(zhàn)國·莊周《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后由此演變成成語“沉魚落雁”。
古代有個叫嚙缺的人,,他問王倪怎樣區(qū)分仁與義,、是與非。王倪覺得很難解釋,,就先反問他說:“我還是先問問你:‘人們睡在潮濕的地方就會腰部患病甚至半身不遂,,泥鰍會這樣嗎?人們住在高高的樹木上就會心驚膽戰(zhàn),、惶恐不安,,猿猴會這樣嗎,?人、泥鰍,、猿猴三者究竟誰最懂得居處的標準呢,?人以牲畜的肉為食物,麋鹿食草芥,,蜈蚣愛吃小蛇,貓頭鷹和烏鴉則愛吃老鼠,,人,、麋鹿、蜈蚣,、貓頭鷹和烏鴉這五類動物究竟誰才懂得真正的美味,?猿猴把猵狙當作配偶,麋喜歡與鹿交配,,泥鰍則與魚交尾,。毛嬙和麗姬,是人們稱道的美人了,,可是魚兒見了她們就深深地潛人水底,,鳥兒見了她們就高高地飛向天空,麋鹿見了她們就撒開四蹄飛快地逃離,。人,、魚、鳥和麇鹿四者究竟誰才懂得天下真正的美色呢,?以我來看,,仁與義的端緒,是與非的途徑,,都紛雜錯亂,,我怎么能知曉它們之間的分別呢?”
莊子借助魚等動物對美人的態(tài)度和行動,,說明美沒有標準,,對人來說,毛嬙,、麗姬是美女,,但對動物來說,那根本不是什么美,,反而還有些害怕,,所以魚趕緊往水底游,鳥立刻向高里飛,,麋鹿馬上快速逃竄,,都是躲得遠遠的,。甚至也可以這樣理解,在人類眼里的是美的,,在動物眼里說不定是丑的,。
這則成語包含著兩層道理。一層是世事萬物是沒有標準可言,,一切都是相對的,。一棵參天大樹,因為長得太大,,反而不易被砍伐,,得以延年存活。長得適中,,剛好成為木匠的材料,,于是被攔腰砍斷,無法保全性命,。有些事物因為有用而死亡,,有些東西因為無用而存活。另一層是美麗的容貌是上天的恩賜,,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這份恩賜,。如果人們沒有這份榮幸,就可以多讀書,,也一樣可以提升自己的內(nèi)在氣質(zhì),,讓自己變得美麗。
沉魚落雁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形容女子極其美麗動人,。
宋代·古杭才人《宦門子弟錯立身》第二折:“看了這婦人,,有如三十三天天上女,七十二洞洞中仙,,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p>
元代·劉庭信《粉蝶兒·美色》曲:“恰便似落雁沉魚,,羞花閉月,香嬌玉嫩,?!?/p>
元代·王實甫《西廂記》:“不提防沉魚落雁鳥驚喧,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p>
清代·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十二回:“他二人長的一個是花容月貌之容,,一個是閉月羞花之貌?!?/p>
清代·劉鶚《老殘游記》:“他們不是比他西施,,就是比他王嬙;不是說他沉魚落雁,,就是說他閉月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