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色天香(拼音:guó sè tiān xiāng)是一個(gè)成語,,最早出自于唐·李正封《牡丹詩》,。
國色天香為牡丹的別稱,,極言牡丹香色的可貴,現(xiàn)多比喻出色的佳人,。
唐·李正封《牡丹詩》:“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p>
后世據(jù)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國色天香”,。
李正封,字中護(hù),,隴西(今甘肅臨洮)人,。唐憲宗元和二年(807年)進(jìn)士,歷官司勛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監(jiān)察御史,。
唐文宗李昂是唐朝第十六代皇帝,,他在位的十四年(826-840年)正是唐朝社會(huì)走向沒落的轉(zhuǎn)型時(shí)期。唐太和年間,,有一次,,文宗皇帝李昂在程修已的陪同下,到御花園賞花,。這時(shí)園中百花齊放,,姹紫嫣紅,爭(zhēng)奇斗妍,。當(dāng)文宗看到花王牡丹的時(shí)候,,便問身邊的程修已道:“而今都城里傳唱牡丹詩的哪一個(gè)數(shù)最好?”程修已回答說:“中書舍人李正封有詩道:‘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唐文宗聽了,,贊嘆不已,。此后,,“國色天香”就成了贊美牡丹的專用詞句,。
聯(lián)合式;作賓語,、定語,;形容女性的美麗。
唐·李正封《牡丹詩》:“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p>
唐·李濬《松窗雜錄》:“上頗好詩,因問脩己曰:‘今京邑傳唱牡丹花詩,,誰為首出,?’脩己對(duì)曰:‘臣嘗聞公卿間多吟賞中書舍人李正封詩曰:“天香夜染衣,國色朝酣酒,?!?/p>
宋·范成大《與至先兄游諸園看牡丹三日行遍》詩:“欲知國色天香句,須是倚闌燒燭看,?!?/p>
明·汪道昆《洛水悲》:“你每凡胎肉眼,怎得見國色天香,。你看那女子,,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p>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值十娘梳洗方畢,,纖纖玉手,揭起舟傍短簾,,自潑盂中殘水,,粉容微露,卻被孫富窺見了,,果是國色天香,。”
清·秋瑾《精衛(wèi)石》彈詞:“雖非國色天香艷,,秀目修眉櫻口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