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濰坊白浪綠洲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位于濰坊市區(qū)白浪河上游,,依托白浪河這條濰坊人民天生麗質、魅力迷人的母親河,,河岸線種植喬木,、水生植物、草坪,,打造花岸,、綠岸,設計景觀小品,,修復文化遺跡,,成為一處集水生植物觀賞,、生態(tài)科普、候鳥棲息,、步道游覽等旅游項目為主的生態(tài)主題公園她,,不僅形成了珍珠項鏈式的城市風景帶,同時樹立起了世界風箏都特色城市風貌的品牌和典范,。游人行走時與河道形成互動,,河水時隱時現(xiàn),時緊時松,,達到既通透又封閉的如夢如幻效果,。水路交通主要是提供親水游覽路徑,游人可乘坐游船,、畫舫,、竹筏進行水上游覽,也可直達河岸景區(qū),、水中島嶼,,營造出“船在河中行,人在畫中游”的美妙景致,。
休閑度假區(qū)位于鳶都湖一帶,園區(qū)采用杭州西湖式的綠化模式,,大氣勢,、寬水面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大彎曲,、大弧形的優(yōu)美岸線更令人賞心悅目,。西岸的原青年路道路西移之后,進一步挖土筑堤引水成湖,,沿湖的星月廣場,、觀湖軒、風帆碼頭,、私人會所,、覆土建筑已具雛形,網(wǎng)球場,、籃球場,、天然游泳場、水上運動等商業(yè)配套設施均已就位,;岸線東側進行城市森林式的綠化,,形成生態(tài)林地背景岸線,規(guī)劃建設中的濱水風情商業(yè)街,,努力體現(xiàn)大氣,、營造商氣,、凝聚人氣。
濕地核心區(qū)建設,,踐行“去人工化”原則,,鐘情鄉(xiāng)土樹種,善待雜花野草,,保持天然野趣,,少數(shù)人造景觀力求做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景點建設依河引水,、聚水成景、搭配得當,、水景相融,。河道沿岸能吸引鳥類的漿果類植物,設置便于魚類回游產卵的魚道,,保護候鳥徙遷的鳥道,,嚴禁捕殺野生動物和魚類,科學修復強化生物鏈,。目前,,該區(qū)域已吸引到白鷺、野雞,、野鴨,、鴛鴦、喜鵲,、斑鳩,、啄木鳥、翠鳥等上百種野生鳥禽在此生息繁衍,。
人文公園區(qū)位于白浪河上游,,沿線有綿延數(shù)公里的文化藝術長廊、國學講堂,、文化園,、清明水街、古城墻等諸多人文景觀,,這些景致無不堅持古今兼取,、天人合一的理念,力求將景觀與文化,、自然與藝術合二為一,,讓每一處景觀都默默訴說著老濰縣的故事、白浪河的傳說,。
槿籬農舍
槿籬農舍占地15000平方米,,農莊以濰坊當?shù)貍鹘y(tǒng)民居為藍本,,吸取傳統(tǒng)的裝飾做法,形成了小青磚墻面,、灰色筒瓦屋面的風格,,強調建筑的返樸歸真和地域特色,其中有茶館,、土菜餐飲,、農業(yè)生活展示等內容,為游客展現(xiàn)了一幅不可多得的濰坊風情畫卷,。
秋水云閣
秋水云閣是白浪河生態(tài)濕地上主要的登高,、觀景建筑,主體為五層六邊形,,根據(jù)地形地貌,,有機地組合成三個不同景觀特點的院落空,使游人在登高賞景的同時,,深切體會到中國古代建筑巧于變化,、精于組合的博大精深。在這里游客可以體驗農家傳統(tǒng)生活,,品嘗特色餐飲,。這里還是一幅不可多得的濰坊風情畫卷,有茶館,、土菜餐飲,、農業(yè)生活展示等內容,為游客提供了一處體會傳統(tǒng)自然農村生活,、回歸歷史的休閑空間。
國學講堂
建筑面積7900平方米,,占地面積4200平方米,,主要用于國學交流、文化展示,、舉辦會議,。國學講堂不遠處,規(guī)劃設計了清明水街景區(qū),,采用濰坊明清時期的建筑風格,,通過入口牌樓、三進大宅院,、戲臺至背景門樓形成南北軸線,,其余茶樓、酒肆,、客棧,、碑廊等建筑依水而建,,簡樸而富有趣味,創(chuàng)造出原汁原味的與白浪河濕地環(huán)境共融的特色建筑一條街,,反映濰坊傳統(tǒng)民居風貌,。
坐公交車36路,26路,,51路,,在機場路與寶通街路口下車向南一百米路西。
濰坊火車站乘坐出租車到景區(qū),,大約需要花費12元左右,。
青銀高速G20(濟青段)→濰坊東出口下→206國道南行→309國道南行→沿309國道西行→寶通西街→機場路南行100米即是,下高速后約需15分鐘車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