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鱗紋秦公銅鼎,,春秋早期青銅器,國家一級文物,,1991年于甘肅省隴南禮縣大堡子山出土,,現(xiàn)收藏于甘肅省博物館。這件銅鼎高41厘米,、口徑39.8厘米,、腹徑41厘米;鼎口微侈折沿,,沿上立方耳,,耳略外傾,腹淺垂平底,,三蹄足帶扉棱,;足上部有“山”字形扉脊,以扉脊為鼻脊飾獸面紋,。銅鼎腹內(nèi)鏨刻有兩行六字銘文:“秦公作鑄用鼎”,,從此可推斷它的主人應該為秦國早期國君,很可能是秦莊公,、襄公,、文公中的一位。
春秋垂鱗紋秦公銅鼎是春秋時期文物,,于禮縣大堡子山出土,,現(xiàn)收藏于甘肅省博物館。
文物信息
高41厘米,,口徑40厘米,。
文物特征
折沿,平唇,,雙立耳,。侈口,垂腹,,平底,,三蹄足。足上部有“山”字形扉脊,,以扉脊為鼻脊飾獸面紋,。口沿下飾一周竊曲紋,。腹部飾三周垂鱗紋,,頸部與腹部間以兩道凸弦紋相隔。耳外廓飾重環(huán)紋,。器腹內(nèi)壁銴刻“秦公作鑄用鼎”,。禮縣大堡子山西垂陵區(qū)墓主人有秦莊公,、襄公、文公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