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竹(學名:Dracaena reflexa)為天門冬科,、龍血樹屬多年生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直立上部有分枝,,節(jié)間短,。葉松散成簇生長,葉片線形或披針形,,頂端漸尖,,全緣,葉色碧綠而有光澤,;花為白色,、較小,但花序比較長,,能達半米,;漿果近球形,具1-3顆種子,。在中國有廣泛栽培,,中國華南地區(qū)有大量引種栽培。百合竹喜高溫多濕,,生長適溫20-28℃,,耐旱也耐濕,宜半陰,,忌強烈陽光直射,,越冬要求12℃以上,對土壤及肥料要求不嚴,。
百合竹耐蔭性好,,是優(yōu)良的室內(nèi)觀葉植物,可盆栽置于陽臺,、客廳和窗臺觀賞,,也適用于插花。
百合竹喜高溫多濕,,生長適溫20-28℃,,耐旱也耐濕,溫度高則生長旺盛,,冬季干冷易引起葉尖干枯,。宜半陰,忌強烈陽光直射,,越冬要求12℃以上,,對土壤及肥料要求不嚴。盆栽土壤可用園土泥:泥炭土:雞糞=6:4:1混合后堆半年使用,。
百合竹在中國有廣泛栽培,,在中國華南地區(qū)有大量引種栽培,。
百合竹是多年生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百合竹最高可達9米,,植株長高后莖干易彎斜,,直立上部有分枝,節(jié)間短,。葉松散成簇生長,,葉片線形或披針形,頂端漸尖,,全緣,,葉色碧綠而有光澤。
花為白色,、較小,,但花序比較長,能達半米,?;ū黄?,不同程度的合生,;花梗有關(guān)節(jié),;雄蕊6,花絲著生于裂片基部,,下部貼生于花被筒,,花藥背著,常丁字狀,,內(nèi)向開裂;子房3室,,每室1-2枚胚珠,;花柱絲狀,柱頭頭狀,,3裂,。漿果近球形,具1-3顆種子,。
上盆:當百合竹小苗根系長至3-5厘米時可移栽上盆,,如果上盆太晚,幼苗長勢衰弱,,影響以后的生長發(fā)育,。百合竹為半陰花卉,栽植時應(yīng)選半陰的環(huán)境以及濕潤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以滿足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移栽時植株應(yīng)帶土坨,生長季節(jié)也可帶土坨移栽,,但移栽前將當年生新梢枝葉全部去除,,保持土壤濕潤。
澆水:百合竹對水的耐受度較好,,輕度干旱與濕漬都不會損害太大,,但最好在管理中最好以盆土表層干燥后澆透為宜,利于其生長,。干濕交替進行澆水可令枝葉濃密,,枝節(jié)緊湊,觀賞價值高,。
施肥:移栽后10-15天可施定根肥,,可用10%的尿素液澆灌,幼苗期及抽梢期以施氮肥為主,,生長旺盛期可施氮,、磷、鉀復(fù)合肥料或有機肥液,,施肥應(yīng)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則,。另外,在高溫季節(jié)或冬季要停止施肥,,在每年春季換盆換土時可加入一定腐熟的有機肥料作底肥,,保證其生長良好。
修剪:上盆后,,當小苗長至8-10厘米時可摘心,,第二次摘心待新梢高4-6厘米時進行,如此反復(fù)多次,,以達到豐滿為止,。百合竹具有一定的宿根性,能從根部生長新枝,,所以株形生長良好,。百合竹比較耐修剪,最好在修剪前后適當加強肥水管理,,以利于生長出的新枝葉更好,。修剪主要以整型為主,,也可結(jié)合扦插繁殖時進行,。
光照:百合竹喜光照,,又忌夏季烈日直射,如家庭養(yǎng)護可將其置于南窗下或陽臺處,,只在夏日避開直射光照即可,,其他季節(jié)最好能給予一定的光照,,否則葉片中間的金黃色條紋會暗淡、消失,,嚴重降低觀賞價值,。
溫度:百合竹性喜溫暖濕潤的生長環(huán)境,,在高溫環(huán)境下也能生長,最適生長溫度為20-30℃,,越冬溫度最好保持在10℃以上,,5℃以下會受凍害。
濕度:百合竹最適宜的生長濕度為75-85%,,在生長過程中需要一定的空氣濕度,,否則葉色暗淡,光澤度下降,。可在生長期勤向植株噴灑清水,,如果條件允許,,最好在環(huán)境中增加水分濕度。
播種法繁殖適宜在春季或夏季進行,。播種前土壤和種子要經(jīng)過嚴格的消毒處理,,以防生長期出現(xiàn)病蟲害。土壤要用70%甲基硫菌靈進行消毒,同時還要用90%敵百蟲進行土壤滅蟲,。種子隨采隨播,,也可貯藏到春夏季再播種。為提高種子發(fā)芽率,,減少種子貯藏的麻煩,,種子陰干后即可直接播種。播種前用濃度為0.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消毒30分鐘,,待種子吸水膨脹后撈出放置竹籮內(nèi)晾干,,種子晾干后即可播種,播后要加強苗圃田間管理,,保持土壤濕潤,,溫度在20-25℃,播后約25-30天左右出苗,。
可于3-5月進行,,取當年生健壯成熟的枝條,剪成長8-10厘米,,硬莖保留3-4個芽,,嫩枝保留3-4片葉。床土選用排水良好,、經(jīng)消毒的疏松沙質(zhì)壤土或泥炭土,。插后用80%的遮陽網(wǎng)遮蓋并澆透水。以后每天噴1-2次水,,每次3-5分鐘即可,,約30-35天左右生根。如用“根太陽”生根劑400倍液和黃泥混合成泥漿,,將插穗剪口蘸點泥漿,,處理后待泥漿干后插育苗池,插入育苗池時要先用棍棒插孔后再插苗,,以防黃泥漿脫離插穗,,影響生根。插后20-25左右即可生根,。
當小苗長至3-5厘米時,,要及時清除雜草,并結(jié)合間苗施肥,。每隔7-10天施1次濃度為3-5%的稀薄人糞尿和1-2%腐熟餅肥,。以后用0.5-0.8%的復(fù)合肥澆苗根周圍,溶液盡量不要澆到葉片上,。施肥后要向葉面灑水,,以免灼傷葉片。待小苗根系長至3-5厘米時可移栽上盆。
常見病害有葉斑病,、黑斑病,、褐斑病、炭疽病,、灰斑病,、心腐病等。蟲害主要有紅蜘蛛,、介殼蟲,、蚜蟲。
葉斑?。翰“叱跗诤稚唿c,,邊緣黃色,擴展后病斑近圓形,,中央灰色,,邊緣黑褐色,周圍黃色,,在潮濕條件下病斑上出現(xiàn)黑色粒狀物,。發(fā)病初期可用42%克菌凈粉劑2000倍液,或25%絡(luò)氨銅800倍液,,每隔7-10天1次,,連噴3-4次。
黑斑?。褐饕:θ~片,,嚴重時植株下部葉片枯黃,早期落葉,,個別枝條枯死,。發(fā)病初期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或80%代森鋅500倍液噴灑,,每隔7-10天1次,連噴3-4次,。
褐斑?。褐饕:θ~片。癥狀嚴重的病斑帶有褐色斑紋,,葉片病斑連片擴展,,變成褐黃斑,植株生長受影響,,降低觀賞價值。發(fā)病初期可用50%多菌靈可濕粉劑600-800倍液,50%硫菌靈,、硫黃懸浮劑600-8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粉劑800-1000倍液,,50%萬寧可濕粉劑,70%甲基托布津可濕粉800-1000倍液,,50%萬寧+37%枯萎立克可濕粉(1:1)800-1000倍液,,70%百菌清+40%代商樂(1:1)可濕性粉劑,交替噴施3-4次,,每隔7-8天噴1次,,防治效果較好。
炭疽?。褐饕趾θ~片,,一般發(fā)生在百合竹葉面及葉緣。發(fā)病初期可用10%世高水分散粒劑2000-2500倍液,,或60%炭疽靈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25%應(yīng)得懸浮劑10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濕性粉劑噴灑,,每隔7-10天1次,,連續(xù)噴灑3-4次。
灰斑?。褐饕:θ~片,,也侵染莖,芽和花,。發(fā)病初期可用10%世高水分散粒劑2000-2500倍液或速克靈800-1000倍液噴灑,,每隔7-10天1次。連續(xù)噴酒3-4次,。
心腐?。何:τ酌绾统芍辏茐那o及葉片的幼嫩部分,。嚴重時全株枯死,。發(fā)病初期可用61%乙麟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百德富可濕性粉劑600倍液,,60%滅克可濕性粉劑800倍液,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噴1次,,連續(xù)防治2-3次。
紅蜘蛛:以口器刺入葉片內(nèi)吮吸汁液,,使葉綠素受到破壞,,葉片呈現(xiàn)灰黃點或斑塊,,葉片枯黃、脫落,,甚至落光,。可用40%三氯殺螨醇乳油1000-1200倍液,,20%螨死凈可濕性粉劑1500-1800倍液,,或15%噠螨靈乳油1500-2000倍液,1.8%齊螨素乳油5000-6000倍等均可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但藥物要交替使用,,以防植物產(chǎn)生抗藥性。
介殼蟲:主要危害葉片,,導(dǎo)致受害植株長勢衰弱,,葉片枯萎。若蟲期可用40%速撲殺乳油800-10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0.5%洗衣粉或45%功夫乳油1000倍液噴灑,。成蟲期40%氧化樂果乳油600-800倍液噴灑,,每周1次,連續(xù)噴3-4次,,效果顯著,。平時也要定期用800倍液氧化樂果噴灑防治。
蚜蟲:以口器刺葉片,,嫩莖和頂芽上的汁液,,造成葉片變黃,萎縮,,卷曲枯萎以致枯死而脫落,,嚴重影響百合竹生長發(fā)育。每年3-11月均有發(fā)生,,以春秋季節(jié)發(fā)芽抽枝時較為嚴重,。危害嚴重時,應(yīng)及時噴藥撲殺,,可用40%滅蚜松乳油或40%速撲殺乳油800-1000倍液,,或10%蚜虱斃1000-1200倍液噴灑,每周1次,,連續(xù)噴灑3-4次,。
百合竹耐蔭性好,是優(yōu)良的室內(nèi)觀葉植物,,可盆栽置于陽臺,、客廳和窗臺觀賞,也適用于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