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靈古鎮(zhèn)(原路孔古鎮(zhèn))建制1000多年,,建場200多年,系“兩湖”“兩廣”填四川集散地,,以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淳樸秀美的水鄉(xiāng)風光聞名遐邇,。2002年4月以來,曾先后評為“重慶市歷史文化名鎮(zhèn)”,、“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zhèn)”和“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
萬靈是一個以水興市、以市興鎮(zhèn)的寨堡式古鎮(zhèn),。清代嘉慶時期,,為防止白蓮教起義,舉人趙代仲規(guī)劃并督建了寨堡城墻,。城墻懷抱寨堡,,東西南北開四道寨門,蘊含著古鎮(zhèn)獨特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明清時期因中科考及習武者多,,曾被譽為“翰墨之鄉(xiāng)”、“武術(shù)之鄉(xiāng)”,。明代刑部尚書喻茂堅,、革命先驅(qū)趙宗楷、抗日英雄柳乃夫,、科學家趙宗燠等名人享譽古今,。殺年豬、賽龍舟、纏絲拳等民間習俗傳承至今,。
萬靈鎮(zhèn)位于榮昌縣東部,,行政隸屬重慶市榮昌區(qū),東,、北與大足縣相連,,南接峰高鎮(zhèn),西鄰昌州街道和古昌鎮(zhèn),。鎮(zhèn)政府駐地距縣城13.5公里,。榮路公路貫穿整個鎮(zhèn),地形以丘陵地貌為主,,地勢較平坦,,地質(zhì)構(gòu)造簡單,主要屬川東條形褶皺區(qū)永川帚狀褶皺帶,。一般海拔430—460米左右,,土壤屬中性或微酸性。氣候?qū)賮啛釒|南濕潤季風氣候,。全年無霜期327天,;年均氣溫17.7℃,極端最高氣溫40.3℃,,極端最低氣溫-3.4℃,,年積溫6482度;全年日照1282小時,。年降雨量1117.8毫米,氣象災害主要有干旱、洪澇,、冰雹,、低溫凍寒、大風及秋綿雨,。
萬靈古鎮(zhèn)以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旖旎的水鄉(xiāng)風光聞名遐邇,,古鎮(zhèn)青山環(huán)抱,瀨溪河斜貫全鎮(zhèn),北宋時以水碼頭著稱。整個集鎮(zhèn)為開有四城門的城墻環(huán)抱,,堅固的城墻護衛(wèi)著一華里長的主街與三條支巷,,當?shù)厝朔Q主街為明清一條街。現(xiàn)石質(zhì)獅子門,、日月門兩處城門和位于碼頭處的清代“大榮橋”保存完好,,繁華的街居至今保存著古老建筑持色,“山一水一城”交相輝映,,相生相息,。
鎮(zhèn)外萬靈山上有東漢巖墓群、。古鎮(zhèn)人文資源豐富,,哺育了楊闇公夫人趙宗楷,、抗日英雄柳乃夫,科學家趙宗燠等大批名人,,民間傳說豐富,,舞龍舞獅、扭秧歌,、喊號子,、唱山歌、節(jié)氣歌,、劃龍舟,、打旱魃、座茶館,、跳巫舞,、碼頭袍哥等民俗民風富有特色。古鎮(zhèn)還是著名的武術(shù)之鄉(xiāng),,纏絲拳便發(fā)源于此,。古文化氛圍濃郁,古色古香的水鄉(xiāng)風韻讓游人流連忘返,,秀麗的風光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
太平門
太平門系萬靈鎮(zhèn)大榮寨四大寨門之東門,取“天下太平,,萬物安寧”之意,,寨門內(nèi)過去是古鎮(zhèn)的政治中心,,因而位列四大寨門之首,,以下按反時針方向,依次為日月門,、獅子門,、恒升門,。
獅子門
獅子門為大榮寨保存最為完好的一道寨門,系大榮寨西門,。有寨門二道,,分為大門、二門,,門板厚實,,門杠粗壯,寨門十分堅固,。門內(nèi)壁上的圓洞用于插門杠,,抵御外侵,。此處曾為古戰(zhàn)場,清嘉慶年間,,白蓮教起義,,曾攻破大門,但未進入二門,。
恒升門
恒升門,,萬靈古鎮(zhèn)大榮寨四大寨門之南門,與“日月門”遙相呼應,,取“日升月恒”之意,,寨內(nèi)明清老街上行至此為最高處,寓意凡過此門,,仕宦者會官運亨通,,商人則財運旺盛,人生境界將不斷升華,。
日月門
日月門系大榮寨的四大城門之北門,,門樓上有日月亭,門內(nèi)即煙雨巷,,“橋橫古渡煙霞聚,,寨聳雄關(guān)日月巡”。門內(nèi)有一甕形古井,,深12.2米,,內(nèi)設(shè)暗道通往河心,由重一噸多的石板遮蓋,。該井系嘉慶年間修建的戰(zhàn)備設(shè)施,,以備遭兵匪長期圍困時取水傳信之用。
爾雅書院為明朝刑部尚書喻茂堅所建,。嘉靖二十七年,,因替彈劾嚴嵩而獲罪的諫官夏言陳辭,受到奪俸處分,。次年,喻茂堅辭官回榮昌故里,,鐘情于瀨溪河畔的佳山秀水,,定居萬靈,修建了這座“爾雅書院”,,以耕讀教習子弟,。“爾雅”,,言詔辭雅正而深厚,。古鎮(zhèn)附近至今還存有喻茂堅夫婦的合葬墓,。
沱灣碼頭建于公元998年(宋真宗咸平元年),距今已有千余年歷史,。此碼頭曾幾度損壞,,幾度修繕,但原貌未變,。南宋時期,,萬靈出產(chǎn)的宮廷貢品蜂蜜、蜂王漿以及宮廷美容用品花粉都在沱灣碼頭裝船轉(zhuǎn)運,,并順瀨溪河而下,,直抵都城臨安,貢奉朝廷,。
湖廣會館系嘉慶九年由湖廣來此移民集資修建的同鄉(xiāng)集會活動場所,,分為神殿、議事廳,、廂房,、戲樓、院壩五部分,。正殿塑有禹王神像,;兩側(cè)耳房,供會首議事,;戲樓,、院壩供聚會或文化娛樂;廂房供讀書或食宿,。因會館奉祀大禹,,故民間又稱“禹王宮”稱“禹廟”。
水碾是古人為節(jié)約人力建造的水力碾米設(shè)施,。即在較低處設(shè)置碾米的石磨,,然后從高處引一股水,沖動石磨轉(zhuǎn)動即可碾出米?,F(xiàn)存水碾不再用于碾米,,修復為供游客觀賞的水車。
趙氏宗祠系趙氏族人填川至此一輪甲子后(1804年)建成,,清光緒34年(1908年)重修,。祠亦幾經(jīng)修葺,保留四進三重堂的規(guī)模,。一重供族人聚會,,子弟課讀;二重供家族議事,,嚴肅家規(guī),;三重供奉兩宋十八帝君及祖宗靈位,,以行祭祀隆典。祠堂建筑,,抬梁穿斗,,雕梁畫棟,刻石描金,;硬山屋頂,,風火墻兜,青磚瓦屋,,矯若飛鷹,。此宗祠展現(xiàn)了清代移民之文化。
大榮橋建于明朝正德初年,,為石質(zhì)平板橋,,橋面由平整的大青石鋪就,每塊約重10噸,,全長116米,,寬1.75米,共有24跨,,連接萬靈東西兩岸,。中央橋礅上曾有龍頭龍尾石雕,文革中被破壞?,F(xiàn)存大榮橋幾經(jīng)修復,,依舊保持原貌,為重慶市市級保護文物,。
十八梯,,因此處梯坎有十八級臺階而得名。從前,,此處曾是商賈云集,,各種行幫勢利相互傾軋之地。幾百年來,,老街雖經(jīng)多次修整,,但十八梯仍保持原貌,因而成為古鎮(zhèn)滄海桑田的見證,。
煙雨巷位于大榮寨日月門內(nèi),。由于巷道兩壁高聳,間距較窄,,看上去恍若一線天,。每當雨霧天氣,,寨門外江雨霏霏,,巷道內(nèi)則煙雨濛濛,,很有一番江南煙雨的景象,故以“煙雨”命名,。煙雨巷于2011年被評為重慶市最美小巷,。
重慶北站/成都東站→榮昌北站→景區(qū)直達車→萬靈古鎮(zhèn)
重慶至榮昌:重慶菜園壩、陳家坪以及朝天門汽車站都有發(fā)往榮昌的班車,,車費約45元,。
榮昌至萬靈:榮昌三級汽車站換乘到萬靈古鎮(zhèn)的中巴車,車程約30分鐘,,車費約3元,。
重慶出發(fā):進入成渝高速公路,經(jīng)九龍-永川-榮昌主城下道高速全程約100公里,,約1小時車程,。再往萬靈古鎮(zhèn)方向,約10分鐘車程到,。
母豬殼,,即桂魚,因其嘴翹肚大,,像母豬似的,,俗稱它為母豬殼魚。古鎮(zhèn)的母豬殼多為漁民在瀨溪河打撈的野生魚,,其肉質(zhì)豐厚堅實,,味道鮮美,富含蛋白質(zhì),,肉刺少,,清蒸味道最佳。
艾粑是用野生艾葉經(jīng)過熬煮后加入浸泡磨成粉的糯米中,,再經(jīng)過揉制形成葉綠色的米團,,搓成大小適中的長形米團裹上粽葉放蒸籠上蒸熟便可食用。
麻圓是用糯米粉加白糖,、豬油和水揉制成形,,再經(jīng)入鍋油炸而成的。因其呈圓團形,,表面又沾裹有芝麻,,故名,古鎮(zhèn)麻圓采用純手工工藝制作而成,。
黃涼粉是榮昌的地域美食,,榮昌黃涼粉切得像土豆絲一樣細,卻成條不爛,,軟而不斷,,味咸鮮,,微辣帶麻,姜,、蔥,、蒜香味突出,成菜后色澤紅亮,,吃起來有粉質(zhì)感,。因其不放醬油、醋,,碗中便沒有水汁,,用鹽和豆粉做成的粘稠鹽芡,將各種佐料都粘附在涼粉上,。
鋪蓋面是重慶榮昌的一種湯面,,因為面皮很寬大像鋪蓋,所以得名鋪蓋面,。榮昌鋪蓋面碗底鋪的是豌豆,,湯是骨頭湯,再舀幾勺雜醬餡,,撒少量蔥花,。
榮昌鹵鵝是一道傳統(tǒng)的漢族名菜。榮昌鹵鵝的特點是色澤金黃發(fā)亮,、調(diào)料微辣,、適口,姜蔥味齊備,。
川子魚為瀨溪河野生小魚,,約為食指一般大小。將魚肚清理干凈,,用鹽,、料酒、味精,、花椒面,、胡椒面碼味之后過油酥炸,起鍋后撒上辣椒面和蔥花,,既可當小吃,,又是飯桌上的開胃菜。
灰水粽子是采用植物燒灰,,柴灰慮水所得的堿水將糯米浸泡透,,使糯米染上淡淡的黃色,再用葦葉包成四角小粽,扎緊,。古鎮(zhèn)的灰水粽子多為原味,,形狀以三角棕和馬蹄棕居多,撥開后沾上混有芝麻面的白糖食用更為入味,。
豬油泡粑由大米、黃豆,、生米飯摻白糖,、雞蛋、豬油組成,,質(zhì)疏而嫩,,味甘而軟綿,色澤白黃,,松泡發(fā)亮,,入口化渣。
榮昌羊肉湯最早起源于解放前,,羊肉具有溫補作用是冬令時節(jié)滋補的佳品,,榮昌羊肉湯被授予“重慶名特小吃”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