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由北向南,,一路直下,,同瀾滄江,、怒江平行并流,,因此,被稱作“三江并流”,。在麗江石鼓“長江第一灣”金沙江轉(zhuǎn)身向左拐一路向東,從玉龍雪山(海拔為5596米)和哈巴雪山(海拔為5396米)之間穿過,,形成一條巨大的峽谷,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虎跳峽,。虎跳峽在元代前稱越滅根關(guān),,元代稱雪山門關(guān),,明、清時稱虎跳澗,,民國時稱虎跳灘,,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改名為虎跳峽并一直延用至今,?;⑻鴯{谷天下險。這雖給航行帶來不便,,但這個“險”中卻蘊藏著一種美,一種攝人心魄的壯美,,吸引了國內(nèi)外游客到此尋幽探險。若從麗江大具進峽,,下平臺,,沿小路繞至山腳,達下虎跳,。兩岸危崖壁立,,在30來米寬的江面中,,還屹立著四五米高的虎跳石,。江水從兩邊傾瀉而下,猶如猛虎下山,,風馳電掣,水花進射,,山谷轟鳴,蔚為壯觀,。
是虎跳的入口,,奇石滿堆,千姿百態(tài),,人只能在亂石中走,,恍若置身于怪禽異獸群中,。從這里至“虎口”嵯巖峭壁綿延,,這里兩岸峭壁聳立、中間湍水淙流,。
江左有仙人橋,是仿效四川棧道鑿石開成的行人道,,路面崎嶇而窄,,上為突出的巖石遮蓋,,下臨深淵,,這是鍛煉人的膽量的好去處。昔日,,新嫁娘乘轎返夫家,慣例是途中不能下轎的,;但到了這里,也得破例下轎步行,,過了這險道再乘轎,,故又名新人橋,。橋下是深潭,,舊名大巖,,據(jù)說漁人也莫測其深度,肥美大魚捉不完,,石崖上有一個石洞,叫大王洞,,又名“翼王宮”,曾為當?shù)噩幟袷最I(lǐng)肉翼大王所居,。
上虎跳是整個峽谷中最窄的一段,,江面寬僅20余米。江心雄踞一塊巨石,,高約13米。相傳,,猛虎曾憑借這塊巨石跳到對岸,,因名之虎跳石,虎跳峽也因此而得名,。這塊巨石把激流一分為二,,驚濤震天,水石搏擊,如猛虎狂嘯,、振聾發(fā)聵;陣陣水霧噴到臉上,,能感受到水的清涼和生命的活力。
這里江中礁石林立,,江水在不到5公里的地段內(nèi)下跌百余米,。金沙江像一條奪關(guān)劈隘的蒼龍,,橫沖直撞,,驚濤拍岸,,濁浪滔天,形成險灘18處,,是有名的“滿天星”,。兩岸的巖壁如刀削斧砍,峭壁環(huán)鎖,,詩人孫髯翁曾寫道:“劈開蕃城斧無痕,流出犁牛向麗奔,。一線中天天作塹,,兩山夾斗石為門,?!?/p>
金沙江在下虎跳段平緩了很多,,峽谷的驚險之狀漸漸消失,少了兇險,,多了清秀和空曠。視野廣闊,,兩眼所見皆是良田阡陌,,滾滾江流浩浩蕩蕩,恣意奔流向前而去,。這里,,既可領(lǐng)略金沙江姑娘輕歌曼舞、三回九轉(zhuǎn)的情景和沖開石門歡歌而去的快感;又可眺望哈巴雪山和玉龍雪山的風姿,。
虎跳峽,一向以“險”而聞名天下,。這里首先是山險,。峽谷兩岸,,高山聳峙。東有玉龍山,終年披云戴雪,,銀峰插天,,主峰海拔高達5596米,山腰怪石嵯峨,,古藤盤結(jié),山腳壁立,,直插江底,,虎嘯猿啼,狼豹出沒,。
過江上山,,沿中旬一側(cè)的盤山小路攀援而上,在陡峭的山坡上有一小村,,名為“核桃園”,,居民多以石板蓋屋。到虎跳峽的行人,,常在這別具風情的山村借宿。當夜深人靜,,在熊熊燃燒的火塘邊躺下休息時,江水的奔騰,,勁烈的江風和松濤聲混成一片,隱隱地使人感到狂濤沖擊山峽而發(fā)出的微微顫動,,好像睡在一只在波濤中航行的船上,,有一種異常的新鮮感覺。
西有哈巴雪山,,聳人云端,,似被巨人當頭劈了一斧,留下了一道刀切“般的深谷,。行人得從深谷的一面攀藤附葛,,小心翼翼下到崖底,,又從巖底手腳并用,,爬上山頭,弄得汗流浹背,,才越過直線僅數(shù)十丈的距離,。
在麗江客運中心站,每天有2班車發(fā)往橋頭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