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綠或半常綠灌木,,高達3m,,分枝稀疏,幼枝密生淡棕色扁平伏毛,,葉紙質,,二型,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或矩圓狀倒披針形,,長2.5~5.6cm,寬8~18mm,,頂端急尖,,有凸尖頭,基部楔形,,初有散生黃色疏伏毛,,以后上面近無毛,端尖鈍,,基楔形,,緣有睫毛,葉柄有毛,,葉柄長4~6mm,,葉表、背均有毛而以中脈為多,,秋葉狹長倒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質厚而有光澤。
花2~3朵與新梢發(fā)自頂芽,,花冠玫瑰紅至亮紅色,,上瓣有濃紅色斑,輪狀,,徑4.5~7cm左右,,雄蕊5枚,藥黃色,,萼片小,,卵形,,淡綠色,有細毛,。蒴果卵形,,長0.6~0.7cm,花期4~5月,?;?~3朵頂生枝端;花梗長6~12mm,,密生稍展開的紅棕色扁平毛,,花萼大,5深裂,,裂片長約8mm,,邊緣有細鋸齒和長睫毛,外面密生同樣的毛,;花冠寬漏斗狀,,口徑約6cm,裂片5,,寬卵形,,薔薇紫色,有深紫色點,;雄蕊10,,花絲下部有柔毛,子房有密糙毛,,花柱無毛,。蒴果矩圓狀卵形,長約8mm,,有糙毛和宿存萼,。傳統(tǒng)品種有“玉蝴蝶”、“紫蝴蝶”,、“琉球紅”,、“玉鈴”等。
毛鵑喜涼爽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耐寒,,怕熱,耐半陰,,不耐長時間強光暴曬,。生長適溫15~28℃,冬季能耐-8℃低溫,。土壤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沙質壤土為宜。
各地栽培,,江西省西北九嶺山地區(qū)有野生毛鵑
毛鵑成片栽植,花時爛漫似錦,,萬紫千紅,,可增添園林的自然景觀效果。也可在巖石旁,、池畔,、草坪邊緣叢栽,,增添庭園氣氛,。盆栽擺放賓館,、居室和公共場所,,絢麗奪目。
別名:映山紅,、山石榴,、山躑躅,、紅躑躅
科名:杜鵑花科
形態(tài)特征:
杜鵑花屬種類繁多,形態(tài)各異,。由大喬木(高可達20m以上)至小灌木(高僅10cm~20cm),主干直立或呈匍匐狀,枝條互生或輪生,。
杜鵑花屬850余種,。分布于歐洲,、亞洲及北美洲,,以亞洲為最多。
中國常栽培的種類有:
毛鵑,、夏鵑,、西洋鵑,、羊躑躅、迎紅杜鵑,、馬銀花、云銀杜鵑,。
繁栽要點:
可用播種,、扦插,、嫁接及壓條等方法繁殖。
1.扦插:在梅雨季進行,。選取半成熟嫩枝,,長12~15厘米,,去掉基部2~3片葉,留頂端葉片并剪去一半。插條用0.8%吲哚丁酸溶液處理2~3秒,,插入沙床,,室溫保持在15~18℃,,插后50~60天生根,。
2.壓條:在4~5月進行,用高空壓條法,。選取2~3年生成熟枝,在離枝頂20~30厘米處行環(huán)狀剝皮,,寬2厘米,用腐葉土和薄膜包扎,。4~5個月愈合生根,秋季剪離盆栽,。
3.播種:以4月為宜,采用室內(nèi)盆播,。發(fā)芽適溫為22~24℃,播后10~15天發(fā)芽,,幼苗生長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