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舞足蹈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于《詩經(jīng)·周南·關(guān)雎·序》,。
該成語意思是兩手舞動,兩只腳也跳了起來,。形容高興到了極點,。也指手亂舞,、腳亂跳的狂態(tài),。
《詩經(jīng)·周南·關(guān)雎·序》:“永(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p>
《詩經(jīng)》是最早的詩歌總集,。采集從周初至春秋中葉五百年間的歌謠作品和宗廟朝廷樂章,分為風(fēng),、雅、頌三大類,。留傳的《詩經(jīng)》序文,有大序,、小序之分,,大序置于十五國風(fēng)之前,論述詩歌的產(chǎn)生,、功能及體制等,;小序則置于各詩篇首,說明各詩的主旨及背景,。大序說:詩,是志趣的表現(xiàn),。當(dāng)心中的志趣用語言抒發(fā)出來,,便成為詩,。但如果內(nèi)心情感激動到用語言表達還覺得不足時,就會發(fā)出嘆息的聲音,;當(dāng)發(fā)出嘆息聲仍覺不足時,,便會以吟詠的方式來抒發(fā);以吟詠的方式猶感不足時,,便會不知不覺地揮手舉足,,舞動跳躍起來。后來手舞足蹈這句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亦用來形容高興到了極點,。
手舞足蹈是一種表達激動、它的形式包括跳舞,、常常伴有歌唱,、號召等行為。手舞足蹈可以表達出人們的情感,,悲傷等,,它是一種非常直接而有力的表達方式。想要更好地表達人們的情感,,需要了解自己的情感,,然后根據(jù)不同的情感選擇不同的動作,并配以歌唱,、號召等行為,,以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作謂語,、狀語,;指人得意。
《文明小史》第十五回:“不禁手舞足蹈,,樂得不可收拾,。”
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五章:“同學(xué)們手舞足蹈地幾乎要互相擁抱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