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尾松毛蟲,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屬鱗翅目,、枯葉蛾科、松毛蟲屬的一種昆蟲,,又名毛辣蟲,、毛毛蟲。分布于我國秦嶺至淮河以南各省,。主要為害馬尾松,,亦為害黑松、濕地松,、火炬松。是我國歷史性森林害蟲,,以幼蟲取食松針,,大發(fā)生時連片松林在數(shù)日內(nèi),即可被蠶食精光,,遠看枯黃,、焦黑,如同火燒一般,,常稱為“不冒煙的森林火災(zāi)”,,被害松林,輕者影響生長,重者造成松樹枯死,。馬尾松毛蟲危害后容易招引松墨天牛,、松縱坑切梢小蠹、松白星象等蛀干害蟲的入侵,,造成松樹大面積死亡,。
我國秦嶺至淮河以南各省有分布。為害馬尾松,、黑松,、濕地松、火炬松等,。
成蟲:體色變化較大,,有深褐、黃褐,、深灰和灰白等色,。體長20-30mm,頭小,,下唇須突出,,復(fù)眼黃綠色,雌蛾觸角短櫛齒狀,,雄蛾觸角羽毛狀,,雌蛾展翅60-70mm,雄蛾展翅49-53mm,。前翅較寬,,外緣呈弧形弓出,翅面有5條深棕色橫線,,中間有一白色圓點,,外橫線由8個小黑點組成。后翅呈三角形,,無斑紋,,暗褐色。
卵:近圓形,,長1.5毫米,,粉紅色,在針葉上呈串狀排列,。
幼蟲:體長60-80mm,,深灰色,各節(jié)背面有橙紅色或灰白色的不規(guī)則斑紋,。背面有暗綠色寬縱帶,,兩側(cè)灰白色,,第2、3節(jié)背面簇生蘭黑色剛毛,,腹面淡黃色,。
蛹:長20-35毫米,暗褐色,,節(jié)間有黃絨毛,。繭灰白色,后期污褐色,,有棕色短毒毛,。
河南1年2代、廣東3-4代,、其他省2-3代,,以幼蟲在針葉叢中或樹皮縫隙中越冬。在浙江越冬的幼蟲,,4月中旬老熟,,每年第1代的發(fā)生較為整齊。
松毛蟲繁殖力強,,產(chǎn)卵量大,,卵多成塊或成串產(chǎn)在未曾受害的幼樹針葉上。1-2齡幼蟲有群集和受驚吐絲下垂的習性,;3齡后受驚擾有彈跳現(xiàn)象,;幼蟲一般喜食老葉。成蟲有趨光性,,以20時活動最盛,。成蟲、幼蟲擴散遷移能力都很強,,相鄰的山林要注意聯(lián)防聯(lián)治,。馬尾松毛蟲易大發(fā)生于海拔100-300米丘陵地區(qū)、陽坡,、10年生左右密度小的馬尾松純林,。各種類型混交林,均有減輕蟲害作用,,5月或8月份,,如果雨天多,濕度大,,有利于松毛蟲卵的孵化及初孵幼蟲的生長發(fā)育,有利于大發(fā)生,。
天敵:卵期有赤眼蜂,,黑卵蜂,,幼蟲期有紅頭小繭蜂、兩色瘦姬蜂,,幼蟲和蛹期有姬峰,、寄蠅和螳螂、胡蜂,、食蟲鳥等捕食性天敵,,以及真菌(白僵菌)、細菌(松毛蟲桿菌等),、病毒的寄生,。
主要為害馬尾松,亦為害黑松,、濕地松,、火炬松。
初齡幼蟲群聚為害,,松樹針葉呈團狀卷曲枯黃,;4齡以上食量大增,將葉食盡,,形似火燒,,嚴重影響松樹生長,甚至枯死,。是我國南方重要的森林害蟲,。
馬尾松毛蟲的發(fā)生與林地環(huán)境條件有密切關(guān)系。凡是針闊葉樹混交林,,松毛蟲危害較輕,。凡馬尾松純林危害較嚴重,陽坡幼樹純林受害最重,。馬尾松毛蟲的天敵種類繁多,,每個蟲態(tài)都有天敵寄生或捕食,如寄生蜂,、寄生蠅,、螞蟻、螳螂,、獵蝽,,食蟲鳥類和病菌、病毒等,,對馬尾松毛蟲的抑制作用都很大,。馬尾松毛蟲,適應(yīng)性強,,繁殖快,,災(zāi)害頻繁,。為了持續(xù)控制其災(zāi)害,近些年來,,從綜合涌現(xiàn)入手探索出反馬尾松毛蟲的發(fā)生區(qū)分為3種類型,,因類制宜,分類施策,,綜合治理一套辦法,,達到可持續(xù)控制其災(zāi)害的目的。
第一種類型為常災(zāi)區(qū),。海拔200m以下丘陵地在面積為馬尾松純林,,土壤貧脊,植被稀少,,松林人為修枝過重,,造成林地郁閉度小,覆蓋率低,,抑投影馬尾松毛蟲各種天敵因素極度降低故馬尾松毛蟲常在此猖獗成災(zāi),。
第二種類型為偶災(zāi)區(qū)。海拔200-400m之間的半山區(qū),,且多接近于深山區(qū),,樹齡較大,樹勢較旺,,樹木及動物種類較多,,郁閉度較高,馬尾松毛蟲災(zāi)害量偶然性發(fā)生,。
第三種類型為安全區(qū),。海拔600m以上,地型地勢比較復(fù)雜,,山巒重疊,,松林茂密,且多混交林,,植被豐富,,動物種類繁雜,林內(nèi)溫濕度等環(huán)境因素優(yōu)越,。該區(qū)域內(nèi)常處于有蟲不成類狀態(tài),。
1、加強預(yù)測預(yù)報,。要有專人負責,,常年觀察蟲情,以便出現(xiàn)大發(fā)生征兆時,,及時采取措施,。
2,、營林技術(shù)防治,。造林密植,,疏林補密,合理打枝,,針闊混交,,輪流封禁,保持郁生,,造成有利于天敵而不利松毛蟲的森林環(huán)境,。
3、生物防治,。(1)白僵菌粉劑(每克含量100億孢子,,每畝用量0.5公斤,白僵菌油劑每毫升含量100億孢子,,每畝用量100毫升,,白僵菌乳劑每毫升含量60億孢子,每畝用量150毫升,;(2)青蟲菌六號液劑每畝100克,,或蘇云金桿菌制劑。(3)在松毛蟲卵期釋放赤眼蜂,,每畝5-10萬頭,。(4)黑光燈誘殺成蟲。
4,、化學防治,。要狠抓越冬代防治。松毛蟲越冬前和越冬后抗藥性最差,,是一年之中藥劑防治最有利的時期,,用藥省、效果好,。常用藥劑有50%馬拉硫磷乳劑或50%馬拉硫磷乳劑,,90%晶體敵百蟲2000倍液,2.5%敵百蟲粉劑每畝3公斤,;超低容量噴霧可使用2.5%溴氰菊酯每畝1毫升,、20%殺滅菊酯或20%氯氰菊酯每畝1.5毫升、50%敵敵畏油劑,、25%乙酰甲胺磷油劑或殺蟲凈(40%敵敵畏+10%馬拉硫磷)油劑,,用量均為每畝150-200毫升;亦可采用20%伏殺磷每項畝10毫升,。以及20%滅幼脲1號膠懸劑10000倍液,,即用原藥7-10克,。
5、化學防治馬尾松毛蟲有那些藥品?能殺死松毛蟲的化學農(nóng)藥種類很多,,如3%敵百蟲粉劑,、90%晶體敵百蟲、6%六六六粉劑,、25%DDT乳劑等,,考慮到殘毒對環(huán)境的污染,現(xiàn)在已不大使用“六六六”,、“滴滴涕”(DDT)等一類農(nóng)藥,,而推廣應(yīng)用超高效的擬除蟲菊脂類和非殺生性的滅幼脲類殺蟲劑。目前應(yīng)用于松毛蟲防治的擬除蟲菊脂類主要有以下6種:氰戊菊脂,、溴氰菊脂,、氯氰菊脂、氟氯氰菊脂,、順式氯氰菊脂,、氯菊脂;滅幼脲2種:滅幼脲1號,、滅幼脲3號,。
6、擬除蟲菊脂防治馬尾松毛蟲有那些特點?
擬除蟲菊脂是目前防治松毛蟲的主要藥劑,。它有如下特點
殺滅松毛蟲效果特別好,,如溴氰菊脂、氰戊菊脂毒力是農(nóng)藥敵敵畏的600和34倍,、馬拉硫磷的1096和63倍,。溴氰菊脂對3-4齡馬尾松毛蟲每畝使用有效劑量0.0125(2.5%乳油0.5ml);氰戊菊脂對3-4齡幼蟲每畝0.2g(20%乳油1ml),,加水稀釋噴霧,,防治效果均可達到50%以上。
在有效劑量下,,對人畜無害并可保證松毛蟲天敵,、蜜蜂及魚類安全。
擬除蟲菊脂防治松毛蟲既高效又經(jīng)濟,。由于松毛蟲對菊脂農(nóng)藥特別敏感,,每畝使用量極微,防治成本是有機氯,、有機磷農(nóng)藥的十分之一,。
7、滅幼脲防治松毛蟲有什么特點?
滅幼脲可抑制昆蟲體壁幾丁質(zhì)的合成,殺蟲作用方式獨特,,對環(huán)境和有益生物比較安全,。而且有較長的殘效期,對防治后的幸存松毛蟲有極好的后效作用,。對松毛蟲卵,、幼蟲、蛹,、成蟲4種蟲態(tài)均有殺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