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馬,,昆蟲綱纓翅目的統(tǒng)稱。薊馬成蟲身體黃色,,前胸后緣有緣鬃,,翅細長透明,周緣有許多細長毛,。卵長橢圓形,,初產(chǎn)時白色,略透明,,后期橙紅色,。若蟲體淡黃色,老熟時帶桃紅色,。纓翅目昆蟲有許多種類常棲息在大薊,、小薊等植物的花中,故名薊馬,。
薊馬分布在中國各地,,主要棲息于葫蘆科、豆科,、十字花科,、茄科作物上。薊馬在美國、日本等國也有普遍分布,。薊馬成蟲怕強光,,多在背光場所集中為害,陰天,、早晨,、傍晚和夜間才在寄主表面活動。喜歡溫暖干旱的天氣,。薊馬成蟲和若蟲銼吸植株幼嫩組織汁液為食,。薊馬的雌成蟲主要通過孤雌生殖,偶有兩性生殖,,極難見到雄蟲,。卵散產(chǎn)于葉肉組織內(nèi),每雌產(chǎn)卵22-35粒,,卵期在5-6月份為6-7天,,雌成蟲壽命8-10天。
薊馬種類很多,,在瓜果,、蔬菜上發(fā)生為害的主要種類有瓜薊馬、蔥薊馬等,,此外還有稻薊馬,、西花薊馬等。薊馬是農(nóng)業(yè)害蟲,,對水稻,、玉米、高粱等有很大危害,。其主要吸食植物嫩葉為害,,影響農(nóng)業(yè)產(chǎn)量和價值。薊馬的防治可提前進行秋耕和冬灌,,消滅越冬蟲源,、用種子包衣劑提前處理農(nóng)作物種子以及藍板誘殺等。
本科約全世界已知280余屬,,2000余種,,分為4個亞科,包括鋸尾亞目中的大多數(shù)種類,,植食性種類占大多數(shù),,食葉棲花,也有少數(shù)為捕食性,。很多重要害蟲包含在本科內(nèi),,世界性分布,。在現(xiàn)代薊馬科分類研究工作中,廣為接受的是薊馬科分為4亞科的系統(tǒng):針薊馬亞科Panchaetothripinae(35屬125種),、棍薊馬亞科Dendrothripinae(3屬95種),、絹薊馬亞科Sericothripinae(3屬140種)和薊馬亞科(225屬1700種)。中國有薊馬科昆蟲79屬315種,。
纓翅目昆蟲通稱為薊馬,,全世界已知約6000種,中國已知約600種,,主要有薊馬科和管薊馬科,。在瓜果、蔬菜上發(fā)生為害的主要種類有瓜薊馬,、蔥薊馬等,,此外還有稻薊馬、西花薊馬等,。以下介紹幾種常見薊馬:
瓜薊馬又稱棕櫚薊馬,、棕黃薊馬,主要危害節(jié)瓜,、冬瓜,、西瓜、苦瓜,、番茄、茄子及豆類蔬菜,。成蟲,、若蟲以銼吸式口器取食心葉、嫩芽,、花器和幼果汁液,,嫩葉嫩梢受害,組織變硬縮小,,茸毛變灰褐或黑褐色,,植株生長緩慢,節(jié)間縮短,,幼瓜受害,,果實硬化,瓜毛變黑,,造成落瓜,。
瓜薊馬在廣西一年發(fā)生17~18代,世代重疊,,終年繁殖,,3~10月為害瓜類和茄子,,冬季取食馬鈴薯等作物,每年有3個為害高峰期,,即5月下旬至6月中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以及9月,尤以秋季發(fā)生普遍,,為害嚴重,。瓜薊馬成蟲活躍、善飛,、怕光,,多在節(jié)瓜嫩梢或幼瓜的毛叢中取食,少數(shù)在葉背為害,。雌成蟲主要行孤雌生殖,,也偶有兩性生殖;卵散產(chǎn)于葉肉組織內(nèi),,每雌產(chǎn)卵22~35粒,,若蟲也怕光,到3齡末期停止取食,,墜落在表土,。
蔥薊馬又稱煙薊馬、棉薊馬,,體型較大,,體長約1.2~1.4毫米,體色自淺黃色至深褐色不等,。年發(fā)生8~10代,,世代重疊。蔥薊馬寄主范圍廣泛,,達30種以上,,主要受害的作物有蔥、洋蔥,、大蒜等百合科蔬菜和葫蘆科,、茄科蔬菜及棉花等。保護地栽培環(huán)境條件有利于薊馬的發(fā)生,,由于其繁殖速度快,,若不及時防治,會造成災害性危害,,嚴重影響植株的生長及果實的品質(zhì),。
蔥薊馬為不完全變態(tài)昆蟲,若蟲有4齡,,后2齡處于不取食狀態(tài),,常被稱為“前蛹”及“蛹”,,其實為3齡、4齡若蟲,。成蟲較活躍,,能飛能跳。怕陽光,,白天多在葉蔭或葉腋處為害,,陰天和夜間才到葉面上活動為害。雌蟲以產(chǎn)卵器刺入葉內(nèi)產(chǎn)卵,,1次產(chǎn)1粒,,每頭雌蟲1生可產(chǎn)卵數(shù)十粒到近百粒。此外,,雌蟲還可孤雌生殖,。5-6月間卵期6-7天,初孵幼蟲群集為害,,以后即分散,。3-4齡為前蛹,前蛹期1-2天,,蛹期4-7天,,整個蛹期在土中度過。溫度適宜,,完成一個世代約需20多天,。蔥薊馬在溫暖、干旱的氣候條件下發(fā)生嚴重,。在蔥上發(fā)生的最適條件是氣溫23-28℃,,相對濕度40%-70%。雨季到來,,蟲口減少。
稻薊馬寄主有稻,、麥,、游草、稗,、看麥娘等,,稻薊馬除上述寄主外,還可在玉米,、高粱,、甘蔗、煙草,、豆類上寄生,。稻薊馬成,、若蟲銼吸葉片,吸取汁液,,輕者出現(xiàn)花白斑,,重者使葉尖卷褶枯黃,受害嚴重者秧苗返青慢,,萎縮不發(fā),。稻管薊馬主要危害穗粒和花器,引起籽粒不實,。若危害心葉,,常引起葉片扭曲,葉鞘不能伸展,,還破壞穎殼,,形成空粒。
稻薊馬在中國南方可終年繁殖為害,,江淮稻區(qū)一年發(fā)生10~14代,,以成蟲在看麥娘、李氏禾,、芒草,、麥類及稻樁上越冬。3月中旬,,成蟲開始活動,,先在麥類及禾本科雜草上取食、繁殖,,4月下旬水稻秧苗露青后,,成蟲大量遷往稻秧上,在水稻秧田及分蘗期稻田為害,、繁殖,,至7月中旬后,氣溫升高,,水稻圓桿拔節(jié)后,,蟲口數(shù)量急劇下降,大都轉(zhuǎn)移到晚稻秧田為害,,以后再轉(zhuǎn)移到麥苗和禾本科雜草的心葉或葉鞘間生活,,11月底成蟲進入越冬。成蟲性活潑,,遷移擴散能力強,,水稻出苗后就侵入秧田。天氣晴朗時,,成蟲白天多棲息于心葉及卷葉內(nèi),,早晨和傍晚常在葉面爬動,。雄蟲罕見,主要營孤雌生殖,。卵散產(chǎn)于葉面正面脈間的表皮下組織內(nèi),,對著光可見產(chǎn)卵處為針尖大小的透明小點。秧苗4~5葉期卵量最多,,多產(chǎn)于水稻分蘗期,,圓桿拔節(jié)后卵量減少。初孵若蟲多潛入未展開的心葉,、葉鞘或卷葉內(nèi)取食,。自第2齡起大部分群集在葉尖上為害,使葉尖縱卷枯黃,。3,、4齡隱藏在卷縮枯黃的葉緣和葉尖內(nèi),不再取食,,也不大活動,,直至羽化。稻薊馬不耐高溫,,最適宜溫度為15~25℃,,18℃時產(chǎn)卵最多,超過28℃時,,生長和繁殖即受抑制,。所以在長江流域6、7月份間發(fā)生多,,為害重,,尤以此2月氣溫偏低的年份易大發(fā)生。
西花薊馬是一種世界著名的危險性害蟲,,原產(chǎn)于北美洲,,1955年首先在夏威夷考艾島發(fā)現(xiàn),1980年前主要分布于美國北達科塔州與德克薩斯州以西,,以及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曾是美國加州最常見的一種薊馬。但自1980年以后,,該害蟲適應性顯著增強,不再局限于原先的生存環(huán)境,,相繼擴散到荷蘭,、丹麥、法國,、芬蘭,、日本等地,,已成為一種世界性的重要害蟲。
該蟲取食植株的莖,、葉,、花、果,,導致植株枯萎,,同時還傳播包括臭名昭著的番茄斑萎病毒在內(nèi)的多種病毒。其寄主范圍廣,,食性雜,,寄主植物多達500余種,包括多種蔬菜,、花卉,、棉花等重要經(jīng)濟作物,而且在其擴散過程中,,其寄主植物種類一直在持續(xù)增加,,呈現(xiàn)明顯的寄主譜擴張現(xiàn)象。遠距離擴散主要依靠人為因素如種苗,、花卉調(diào)運以及人工攜帶等,,在運銷途中即使遭遇不適的溫度、濕度等劣境,,到埠后仍能存活并保持相當?shù)幕盍?,?jīng)過短暫的潛伏期后,就能在入侵地迅速適應成為當?shù)氐闹卮蠛οx,,造成農(nóng)作物嚴重損失,。中國南方各省和北方溫室的氣候條件均適合其發(fā)生危害,因此該害蟲存在著在中國更大范圍迅速擴散危害的可能,。
在大姜上發(fā)生的薊馬多是黃薊馬,,它的成蟲和若蟲銼吸大姜的心葉、嫩稍,、嫩葉的汁液,,使被害嫩葉變硬縮小,植株生長緩慢,,嫩芽和嫩葉卷縮,,心葉不能正常張開,出現(xiàn)畸形,。黃薊馬每年4月開始活動,,5-9月份為發(fā)生危害高峰期,以夏初最為嚴重。初羽化的成蟲具有向上,、喜嫩綠的習性,,且特別活躍,能飛善跳,,行動敏捷,,以后畏強光隱藏,白天陽光充足時,,成蟲多隱蔽于葉腋或幼葉卷中取食,,少數(shù)在葉背危害。
防治薊馬可以同時使用農(nóng)藥防治和物理防治,。點片發(fā)生時用5%啶蟲咪2000倍連續(xù)防治2-3次,,可收到很好的效果。一定要注意打藥時間,,下午光照不強時打藥,,同時建議在藥液中加入50克紅糖,以充分提高防治效果,。物理防治主要是利用薊馬對藍色敏感的特性,,采取藍板誘殺:每畝地使用30×40厘米藍板20-25塊,離作物上部高出15-25厘米排放,。
薊馬種類很多,,主要棲息于葫蘆科、豆科,、十字花科,、茄科作物上,在瓜果,、蔬菜上發(fā)生為害的主要種類有瓜薊馬,、蔥薊馬等,此外還有稻薊馬,、西花薊馬等,。
薊馬分布在中國各地,在美國,、日本等國也有普遍分布,。
薊馬是纓翅目薊馬科的小型昆蟲。薊馬成蟲身體黃色,,前胸后緣有緣鬃,,翅細長透明,周緣有許多細長毛,。卵長橢圓形,,初產(chǎn)時白色,,略透明,后期橙紅色,。若蟲體淡黃色,老熟時帶桃紅色,。
薊馬是纓翅目薊馬科的小型昆蟲,。薊馬成蟲身體黑色、褐色或黃色,,前胸后緣有緣鬃,。頭略呈后口式,口器銼吸式,,能挫破植物表皮,,吸吮汁液;觸角6-9節(jié),,線狀,,略呈念珠狀,一些節(jié)上有感覺器,;翅細長透明,,邊緣有長而整齊的緣毛,脈紋最多有兩條縱脈,;足的末端有泡狀的中墊,,爪退化;雌性腹部末端圓錐形,,腹面有鋸齒狀產(chǎn)卵器,,或呈圓柱形,無產(chǎn)卵器,。
觸角5-9節(jié),,節(jié)Ⅲ-Ⅳ感覺錐叉狀或者簡單;下顎須2-3節(jié),,下唇須2節(jié),;翅較窄,端部較窄尖,,常略彎曲,,有2根或者1根縱脈,少缺,,橫脈常退化,;鋸狀產(chǎn)卵器腹向彎曲。
薊馬一年四季均有發(fā)生,,春,、夏、秋三季主要發(fā)生在露地,冬季主要在溫室大棚中,,危害茄子,、黃瓜、蕓豆,、辣椒,、西瓜等作物。發(fā)生高峰期在秋季或入冬的11~12月份,,3~5月份則是第二個高峰期,。雌成蟲主要進行孤雌生殖,偶有兩性生殖,,極難見到雄蟲,。卵散產(chǎn)于葉肉組織內(nèi),每雌產(chǎn)卵22~35粒,。雌成蟲壽命8~10天,。卵期在5~6月份為6~7天。若蟲在葉背取食到高齡末期停止取食,,落入表土化蛹,。
該科昆蟲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食性復雜,,主要有植食性,、菌食性和捕食性,其中植食性占一半以上,,是主要的經(jīng)濟害蟲之一,。它們常以銼吸式口器銼破植物的表皮組織吮吸其汁液,引起植株萎蔫,,造成籽粒干癟,,影響產(chǎn)量和品質(zhì)。
薊馬成蟲怕強光,,多在背光場所集中為害,,陰天、早晨,、傍晚和夜間才在寄主表面活動,。薊馬喜歡溫暖、干旱的天氣,,其適溫為23℃~28℃,,適宜空氣濕度為40%~70%;濕度過大不能存活,,當濕度達到100%,,溫度達31℃時,,若蟲全部死亡。在雨季,,如遇連陰多雨,,蔥的葉腋間積水,能導致若蟲死亡,。大雨后或澆水后致使土壤板結(jié),,使若蟲不能入土化蛹和蛹不能孵化成蟲。
雌成蟲主要進行孤雌生殖,,偶有兩性生殖,極難見到雄蟲,。卵散產(chǎn)于葉肉組織內(nèi),,每雌產(chǎn)卵22~35粒。雌成蟲壽命8~10天,。卵期在5~6月份為6~7天,。若蟲在葉背取食到高齡末期停止取食,落入表土化蛹,。
薊馬是農(nóng)業(yè)害蟲,,對水稻、玉米,、高粱等有很大危害,。薊馬以成蟲和若蟲銼吸植株幼嫩組織(枝梢、葉片,、花,、果實等)汁液,被害的嫩葉,、嫩梢變硬卷曲枯萎,,植株生長緩慢,節(jié)間縮短,;幼嫩果實(如茄子,、黃瓜、西瓜等)被害后會硬化,,嚴重時造成落果,,嚴重影響產(chǎn)量和品質(zhì)。
有的種類可形成蟲癭,,降低了園林植物的觀賞價值進而造成更大的經(jīng)濟損失,;更為嚴重的是有些種類還可傳播病毒病,如煙薊馬(Thrips tabaci)可傳播番茄斑萎病毒TSWV,,嚴重危害番茄,、煙草,、萵苣、菠蘿,、馬鈴薯等經(jīng)濟作物,;又如于2003年傳入中國的檢疫性害蟲-西花薊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它對植物造成多種危害,,同時還能傳播番茄斑點萎蔫病毒TSWV,、鳳仙斑點壞死病毒INSV和煙草條紋病毒TSV等,給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帶來嚴重的經(jīng)濟損失,。另外該科薊馬有還有一些對人類有益的種類,,有些種類可以捕食其它昆蟲,是天敵昆蟲,,可用在生物防治上,,如食螨薊馬屬Scolothrips的塔六點薊馬Scolothrips takahashi捕食葉螨及其卵,有些種類可以幫助植物傳播花粉,,如牛角花齒薊馬Odontothrips loti,。
嫩葉受害后使葉片變薄,葉片中脈兩側(cè)出現(xiàn)灰白色或灰褐色條斑,,表皮呈灰褐色,,出現(xiàn)變形、卷曲,,生長勢弱,,易與側(cè)多食跗線螨為害相混淆。
表皮油胞破裂,,逐漸失水干縮,,疤痕隨果實膨大而擴展,呈現(xiàn)不同形狀的木栓化銀白色或灰白色的斑痕,。但也有少部分發(fā)生在果腰等部位,。這類“疤痕果”大約可分成三類:一是距果蒂約0.5cm周圍,有寬2~3mm的環(huán)狀疤痕,;二是果面上有一條或多條寬1mm左右的不規(guī)則線狀或樹狀疤痕,;三是果面或臍部出現(xiàn)一個或多個鈕扣大小的不規(guī)則圓形疤痕。圓形疤痕常與樹狀疤痕相伴,。在幼果期疤痕呈銀白色,,用手觸摸,有粗糙感,;在成熟果實上呈深紅或暗紅色,,平滑有光澤。
薊馬的防治可提前進行秋耕和冬灌,,消滅越冬蟲源,、用種子包衣劑提前處理農(nóng)作物種子以及藍板誘殺等,。
早春清除田間雜草和枯枝殘葉,集中燒毀或深埋,,消滅越冬成蟲和若蟲,。加強肥水管理,促使植株生長健壯,,減輕危害,。
利用薊馬趨藍色、黃色的習性,,在田間設置藍色粘板,,誘殺成蟲,粘板高度與作物持平,。
常規(guī)使用吡蟲啉,、啶蟲脒等常規(guī)藥劑,防效逐步降低,;國際上比較推廣以下防治方法:
1、水稻苗期薊馬,、飛虱:推薦用噻蟲嗪類品種,,進口品種銳勝30%噻蟲嗪懸浮種衣劑,國內(nèi)試驗品種百瑞35%噻蟲嗪懸浮種衣劑,;
2,、蔬菜:茄果、瓜類,、豆類使用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3000-5000倍灌根,,減少病毒病的發(fā)生,同時減少地下害蟲危害,,進口品種阿克泰,,國內(nèi)知名品種大功牛;
3,、果樹:芒果等薊馬危害較重作物,,可以使用25%噻蟲嗪大功牛噴霧,但要提高使用量,,如800倍噴霧,,同時可以微乳劑類的阿維菌素桶混使用。
4,、煙草:移栽前灌根或者定植時噴根,,可以使用吡蟲啉、噻蟲嗪,、噻蟲胺,;25%吡蟲啉1000倍,、25%噻蟲嗪大功牛3000-5000倍。
5,、高抗性薊馬,,如:2014年廣西地區(qū)、壽光地區(qū)等豆角,、茄類,、辣椒等作物上的薊馬,種類繁雜,,抗性奇強,,常規(guī)噻蟲嗪、吡蟲啉等成分很難做出防治效果,。
1,、根據(jù)薊馬晝伏夜出的特性,建議在下午用藥,。
2,、薊馬隱蔽性強,藥劑需要選擇內(nèi)吸性的或者添加有機硅助劑,,而且盡量選擇持效期長的藥劑,。
3、如果條件允許,,建議藥劑熏棚和葉面噴霧相結(jié)合的方法,。
4、提前預防,,不要等到泛濫了再用藥,。在高溫期間種植蔬菜,,如果沒有覆蓋地膜,,藥劑最好同時噴霧植株中下部和地面,因為這些地方是薊馬若蟲棲息地
5,、薊馬施藥小技巧:薊馬的活動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葉薊馬,(在南方稱頭薊馬)在葉上或者生長點上活動,,一種是花薊馬,,在花里活動,如果是葉薊馬,,觀察活動規(guī)律,,看什么時間段多就什么時間打藥,如果是花薊馬,,一定要早起9點前施藥,,因為早起花是張開的,,打藥的時候用噴霧器托著向上打,效果是最好的,,如果下午打花薊馬,,花朵已經(jīng)閉合,效果沒有早起打好,,如果是早起打的話,,當天下午看就會死蟲70%以上,第二天下午看的話基本死完,,藥有兩種殺蟲方式,,一種是觸殺,一種是胃毒,,行業(yè)規(guī)矩是能觸殺不胃毒,,也就是盡量做觸殺,觸殺不到的才靠胃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