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蓯蓉(Boschniakia rossica (Cham.&Schltdl.)B.Fedtsch.)是列當(dāng)科草蓯蓉屬植物,,植株高15-35厘米,,全體近無毛。根狀莖橫走,,圓柱狀,,通常有2-3條直立的莖。葉密集生于莖近基部,,向上漸變稀疏,,三角形或?qū)捖褷钊切巍,;ㄐ蛩霠?,圓柱形,長7-22厘米,,直1徑1.5-2.5厘米,。蒴果近球形,長8-10毫米,,直徑6-8毫米,。種子橢圓球形,長約0.4-0.5毫米,,直徑約0.2毫米,,種皮具網(wǎng)狀紋飾?;ㄆ?-7月,,果期7-9月。
分布于朝鮮,、日本,、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和中國,;在中國分布于中國陜西(陜北)、黑龍江,、吉林和內(nèi)蒙古,。生長于海拔1500-1800米的山坡、林下低濕處及河邊,;常寄生于愷木屬物根上,。
全草入藥,為中藥肉蓯蓉的代用品,,有補腎壯陽,、潤腸通便之效,主治腎虛陽萎,、腰關(guān)節(jié)冷痛,、便秘等。
生長于海拔1500-1800米的山坡,、林下低濕處及河邊,;常寄生于赤楊屬(別稱:愷木屬)物根上。草蓯蓉專性寄生在樺木科赤楊屬的東北赤楊,、水冬瓜赤楊中齡林或成熟林的土壤表層赤楊根端,,赤楊幼齡林及過熟林極少有草蓯蓉生長,枯樹,、朽根部位沒有寄生,。草蓯蓉喜陰暗、潮濕,、低溫的環(huán)境條件,,不具備此種環(huán)境條件的赤楊林無草蓯蓉分布。
草叢蓉分布區(qū)氣候寒冷,、相對濕度大,、夏季雨霧天多、陰濕涼爽,,年降水量為1000-1400毫米,。由于有大量溫泉與河流水體存在于分布區(qū)內(nèi),,加之高山深谷等復(fù)雜地形的相互作用,,即產(chǎn)生具有上述氣候特點的溫泉谷地小氣候,非常適宜草叢蓉的生長,。
分布于朝鮮,、日本、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和中國,;在中國分布于中國陜西(陜北),、黑龍江(呼瑪縣),、吉林(長白山)和內(nèi)蒙古(呼倫貝爾盟額爾古納左旗和額爾古納右旗大興安嶺)。
植株高15-35厘米,,全體近無毛,。根狀莖橫走,圓柱狀,,通常有2-3條直立的莖,,莖不分枝,粗壯,,中部直徑1.5-2厘米,,基部增粗。葉密集生于莖近基部,,向上漸變稀疏,,三角形或?qū)捖褷钊切危L,、寬約為6-8(-10)毫米,。
花序穗狀,圓柱形,,長7-22厘米,,直1徑1.5-2.5厘米;苞片1枚,,寬卵形或近圓形,,長5-8毫米,寬5-10毫米,,外面無毛,,邊緣被短柔毛;小苞片無,;花梗長1-2毫米,,或幾無梗,果期可伸長到5-8毫米,?;ㄝ啾瓲睿L5-7毫米,,頂端不整齊地3-5齒裂,;裂片狹三角形或披針形,不等長,,后面2枚常較小或近無,,前面3枚長2.5-3.5毫米,邊緣被短柔毛?;ü趯掔姞?,暗紫色或暗紫紅色,筒膨大成囊狀,;上唇直立,,近盔狀,長5-7毫米,,邊緣被短柔毛,,下唇極短,3裂,,裂片三角形或三角狀披針形,,長2-2.5毫米,常向外反折,。雄蕊4枚,,花絲著生于距筒基部2.5-3.5毫米處,梢伸出花冠之外,,長5.5-6.5毫米,,基部疏被柔毛,向上漸變無毛,,花藥卵形,,長約1.2毫米,無毛,,藥隔較寬,。雌蕊由2合生心皮組成,子房近球形,,直徑3-4毫米,,胎座2,橫切面T形,,花柱長5-7毫米,,無毛,柱頭2淺裂,。
蒴果近球形,,長8-10毫米,直徑6-8毫米,,2瓣開裂,,頂端常具宿存的花柱基部,斜喙?fàn)?。種子橢圓球形,,長約0.4-0.5毫米,,直徑約0.2毫米,,種皮具網(wǎng)狀紋飾,,網(wǎng)眼多邊形,不呈漏斗狀,,網(wǎng)眼內(nèi)具規(guī)則的細網(wǎng)狀紋飾,。花期5-7月,,果期7-9月,。
草蓯蓉種子自然成熟落地為當(dāng)年的秋季,因覆蓋物和根系表土的阻隔,,落地種子無法直接接觸赤楊幼根,,只有隨著雨水和融雪下滲,通過疏松表土,,才能滲落到赤楊淺層根部,。當(dāng)草蓯蓉種子與赤楊幼根先端接觸后,在赤楊幼根其特有物質(zhì)的刺激下,,草蓯蓉種子被誘導(dǎo)萌發(fā),,并與其根尖融合,形成淡黃色的米粒大小的寄生根瘤,。此后,,赤楊幼根根尖由于草蓯蓉的寄生不再向前生長,而發(fā)育成吸盤狀并向寄生塊莖輸送營養(yǎng),,供其生長,。寄生塊莖及長出地面的草蓯蓉植株均未有根系,所靠的營養(yǎng)源就是來自寄主的一條寄生根,。
草蓯蓉種子一般在翌年的5-6月份,,溫濕度適宜的條件下開始萌發(fā)寄生。隨著草蓯蓉地下寄生塊莖的增大,,赤楊的寄生根也在快速增粗,。草蓯蓉初始寄生的赤楊根莖0.05-0.1厘米,當(dāng)其塊莖出現(xiàn)凸鼓的芽體或植株長出地面后,,赤楊的寄生根可長到0.4-2.5厘米,,寄生根粗細與草蓯蓉塊莖、植株大小呈正相關(guān),。
組織培養(yǎng):采用不同草蓯蓉材料作外殖體,,選用赤霉素、細胞分裂素,、生長素等植物激素在不同配方的培養(yǎng)基上進行培養(yǎng)試驗,。此外,還可根據(jù)赤楊根尖提取物進行種子誘導(dǎo)萌發(fā)試驗。
種子直播:選在人工移植的五年生赤楊林內(nèi),,除去地被物,,按樹根的分布走向進行撒種,并適當(dāng)覆蓋,。
提高寄生率:按照百株計,,草蓯蓉自然寄生率、人工繁育率要分別達到50%,、85%,,每株赤楊寄生不少于5株。具體做法:除去過厚的地被物,,適當(dāng)切根及根系阻隔等,。
藥用:草蓯蓉性味甘、酸,、濕,,主治腎虛陽萎、腰膝冷痛,、小便遺瀝,、崩漏帯下、腸燥便秘,、膀胱炎等癥,,具有補腎壯陽、潤腸通便之功效,,配合其他藥物可治療夢遺,,婦女不孕等生殖系統(tǒng)疾病、老年習(xí)慣性便秘,、膀胱炎,、血尿等多種疾病,還對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有一定療效,。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名錄》。
物種現(xiàn)狀:《中國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三級保護植物,,瀕危種,。零星分布。歷經(jīng)過量的挖掘,,植株數(shù)量急劇減少,,分布范圍越來越窄,大有絕滅的危險,。
瀕危原因:其生境遭到人為破壞,,亂采亂收等,,已經(jīng)使草蓯蓉資源接近枯竭。草蓯蓉種源狹窄,,種子極小,,對環(huán)境要求苛刻,由于專性寄生在赤楊屬植物須根上,,靠吸收赤楊組織的營養(yǎng)進行生長,,所以自然情況下的草蓯蓉寄生率低,,產(chǎn)量少,,供需矛盾突出。
保護措施:應(yīng)宣傳保護,,劃輪采區(qū),,并開展人工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