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是錦葵科椴屬落葉喬木。喬木,,高25米,,直徑達1米,樹皮暗灰色,,片狀脫落,;嫩枝初時有白絲毛。葉闊卵形或卵圓形,,長4.5-6厘米,,寬4-5.5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聚傘花序長3-5厘米,,纖細,無毛,,有花3-20朵,;花柄長7-10毫米;苞片狹帶形,;花瓣長6-7毫米,。果實卵圓形,長5-8毫米,,被星狀茸毛,,有棱或有不明顯的棱?;ㄆ?月,。
分布于朝鮮和中國;在中國分布于黑龍江,、吉林及遼寧,。紫椴主要生長在雜木林或者是混交林中,,在海拔為500-1200米的樹林里,其中分布最廣的是在600-900米的海拔范圍內(nèi),,在1200米以上只有零星分布,。
紫椴木是制作家具與木制雕刻工藝品的上等材質(zhì)?;扇胨?,具解表、清熱功效,,又是上等的蜜源植物,。紫椴樹形優(yōu)美,抗煙力極強,,也是優(yōu)質(zhì)行道樹和綠化樹種,。
紫椴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易危(VU)。紫椴屬于中國國家瀕危保護物種以及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紫椴近似華東椴(學名:Tilia japonica Simonk.),,惟葉片及苞片均較小,花序較短,,且與花柄均極纖細等而不同,。
小葉紫椴(學名:Tilia amurensis Rupr. var. taquetii (Schneid.) Liou et Li)和原變種的區(qū)別在于嫩枝及花序被淡紅色星狀柔毛,葉片較小,,基部不呈心形,,往往為截形或微凹入。分布于中國東北各省,。朝鮮及俄羅斯西伯利亞與中國接壤各地均有分布。
裂葉紫椴(學名:Tilia amurensis Rupr.var.tricuspidata Liou et Li)葉片先端3裂,,基部深心形,,邊緣有不整齊鋸齒;苞片線形,,下部有柄長2-2.5厘米,。分布于遼寧金縣。
分布于朝鮮和中國,;在中國分布于黑龍江,、吉林及遼寧。紫椴主要生長在雜木林或者是混交林中,,在海拔為500-1200米的樹林里,,其中分布最廣的是在600-900米的海拔范圍內(nèi),在1200米以上只有零星分布,,喜光也稍耐陰,。對土壤要求比較嚴格,,喜肥、喜排水良好的濕潤土壤,,多生長在山的中,、下部,土壤為沙質(zhì)壤土或壤土,,尤其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上生長最好。
喬木,,高25米,,直徑達1米,樹皮暗灰色,,片狀脫落,;嫩枝初時有白絲毛,很快變禿凈,,頂芽無毛,,有鱗苞3片。葉闊卵形或卵圓形,,長4.5-6厘米,,寬4-5.5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心形,,稍整正,有時斜截形,,上面無毛,,下面淺綠色,脈腋內(nèi)有毛叢,,側(cè)脈4-5對,,邊緣有鋸齒,齒尖突出1毫米,;葉柄長2-3.5厘米,,纖細,無毛,。
聚傘花序長3-5厘米,,纖細,無毛,,有花3-20朵,;花柄長7-10毫米;苞片狹帶形,,長3-7厘米,,寬5-8毫米,,兩面均無毛,下半部或下部1/3與花序柄合生,,基部有柄長1-1.5厘米,;萼片闊披針形,長5-6毫米,,外面有星狀柔毛,;花瓣長6-7毫米;退化雄蕊不存在,;雄蕊較少,,約20枚,長5-6毫米,;子房有毛,,花柱長5毫米。果實卵圓形,,長5-8毫米,,被星狀茸毛,有棱或有不明顯的棱,?;ㄆ?月。
在前一年的秋季,,對定植用的地塊經(jīng)整地施肥后,,做80厘米寬的大壟。當春季土壤化凍20厘米深時開始定植1-2年生苗木,,株距80-100厘米定植4-5年后,,苗木胸徑可達3-4厘米,高達3.5-4.5厘米,,即可出圃栽植,。在大苗培育過程中,每年都要進行中耕除草,,適當追肥,,發(fā)現(xiàn)病蟲害要及時防治,。每年還要及時剪除樹高1/2以下的側(cè)枝,。
苗木出圃要保證頂芽飽滿,木質(zhì)化程度好,,并且沒有受到過病害和蟲害的傷害,。造林要注意在土壤地力肥沃、土層較深厚且濕潤的地塊內(nèi),,平川地區(qū)采用穴狀整地的方式,,挖坑寬40厘米,、深30厘米見方;坡地則要求穴坑外高里低以便于蓄水保溫,,最好在頭年伏天將造林地整好,,通常視立地條件采用株行距為1.50米×2.0米和1.50米×1.50米,避免苗木密度太大,,影響其正常生長發(fā)育,。
紫椴1年生幼苗以匍匐形式生長,很容易出現(xiàn)倒伏現(xiàn)象,,所以建議選擇使用Ⅰ,、Ⅱ苗木為好。Ⅰ級苗要求高度40厘米以上,、胸徑0.70厘米以上,,或Ⅱ級高30厘米以上、胸徑0.5厘米以上,。由于紫椴幼苗匍匐生長,,并伴有容易受凍害和分杈現(xiàn)象,因而造林時要加大密度,,通常以每公頃4400-6600株為宜,。同時還要加大對幼林的撫育,一般5年進行1次,,首先對當年造林的幼苗要擴大坑穴進行培土和踏實,。要使苗木根系能與土壤緊密接觸,防止有縫隙出現(xiàn)透風受凍害,,保證安全過冬,。另外,還要及時鋤草,、澆水,。
紫椴種子具有較長的休眠期,種皮堅硬,,種子含油量高,,發(fā)芽前必須進行催芽,即越冬混沙進行室外埋藏,,種子貯存量和安全含水量應保持在10-12%,。上年10月底或11月初用冷水浸泡5-6天,使種子吸足水份,,然后以1∶2比例與河沙混合拌勻,,平鋪在50-60厘米的土坑內(nèi)(設有通氣管),上鋪10厘米厚濕沙,,再覆蓋20-25厘米的土層,,最上面蓋稻草或農(nóng)作物秸稈,。坑內(nèi)保持3℃左右低溫,,沙藏140-150天,。
雪藏種子在頭年11月底、12月初進行,,大地封凍積雪不消時,,將種子同3倍沙混勻堆埋在坑內(nèi)。來年春天播種前的一個月將種子取出,,放置在室外向陽處,,與沙混合曬晾,每天翻動攪拌1次,,其目的是保持溫度增加濕度,,促進種子發(fā)芽。
紫椴種皮非常堅硬,,種仁含油量也特別高,很不容易吸進水分,,是一種長期休眠的種子,。因而在播種前必須對其進行特殊處理,通常是在播種前2個月將種子先用40℃水浸3-4天,,待種子吸水充足后,,再用40℃碳酸氫鈉水溶液浸種3-4小時,在此過程中不斷用手搓種子,,待冷卻后把種子淘凈,,再用冷水浸6-7天(水溫10-15℃),每天換水2次,。7天以后撈出種子再放入0.5%的錳酸鉀溶液中消毒2-3小時,,最后用清水清洗種子再混入3倍體積的干凈濕沙(4℃低溫)堆放30天(10-15℃),15天左右有1/3種子裂嘴時即可播種,。在整個催芽過程中,,要不斷攪翻種、沙,,保持60%濕度,,通常種子發(fā)芽率可達60%。播種一般在5月上旬進行,,播種量每公頃50克,,播后蓋細壤土鎮(zhèn)壓再蓋遮陽網(wǎng),。
生產(chǎn)上經(jīng)常采用的種子催芽方法主要有沙藏催芽,、變溫催芽,、高溫處理催芽。這3種催芽方法各有特點,,但實踐中認為沙藏催芽法簡便,、效果好,更適合于生產(chǎn)上推廣與應用,。
紫椴育苗適合pH6.0-7.0微酸性土層深,、地力肥且平坦的沙壤上。切忌選在重粘土和棕黃土的澇洼地上,。在頭年秋凍前深細耙翻25厘米,,然后將地面整平,精耕細耙,,作床長40厘米,、寬100厘米、高20厘米,,打垅,,澆透水,施入腐熟農(nóng)家肥(每公頃75-110噸),,或過磷酸鈣每公頃380-750千克,。為防治地下病蟲害,可加入50%辛硫磷乳油制成毒土,,摻入肥中施用,,然后覆土2.0厘米,鎮(zhèn)壓后再次澆水,,并覆蓋細碎草屑或木屑于床面上以保濕,。
播種后,一定要保持苗床床面濕潤,,播后15天左右種子即可發(fā)芽出土,,幼苗2.0厘米高時進行間苗。苗床澆水要細流漫灌,,禁忌大水急流進行灌溉,,既避免使土壤板結,又會影響到種子繼續(xù)出苗,。有條件的可利用噴霧灌溉設施對其進行霧化降水,,噴灌時間最好選擇在上午10:00前和下午15:00點后。要始終保持幼苗床面的濕潤,,雨季要特別注意防澇,。當苗木長到3.0厘米高時就可定苗,盡可能做到苗間距相等,這樣有利于苗木的生長發(fā)育,。3天后追施1次氮肥,,定苗以后必須澆水,澆水要注意澆透,,同時還要注意量少次多的原則,。在苗期要適時除草和松土,每年要鋤草5次左右,。
苗木進入速生期后,,可追施硫酸銨2-3次,施肥量大約為每公頃220-230千克,。到了苗木生長后期,,為使苗木充分木質(zhì)化,可適當噴施磷鉀肥(0.5%硫酸銨),,為避免苗木葉片被燒傷,,施完后要馬上用清水沖洗苗木莖部和葉片。為了不讓苗木在秋后徒長,,最后1次追施硫酸銨必須在7月下旬前完成,,使其及早地完成木質(zhì)化,提高過冬抗性,。
起苗時間最好是在苗木落葉以后,,通常在10月下旬。將起好的苗木進行假植,,并注意保護好苗木的根系,,還要使苗木根部舒展,然后用土蓋嚴,,這樣才能確保苗木安全越冬,。
2年生時苗木高可以達到80厘米-100厘米、胸圍可以達到8-12厘米,,此時再留床生長1年,,當苗木生長到根系發(fā)達、干性良好時,,可用作培育大規(guī)格苗木,。
1.硬枝扦插:硬枝扦插于3-4月采取1-2年生穗條,在0-4℃下冷客貯藏,,扦插前2天取出剪穗,,穗長12-15厘米,保留穗段經(jīng)03%高錳酸鉀液消毒后,,再經(jīng)質(zhì)量分數(shù)為1×10-4的ABT催根處理24小時催根處理,,分別取樹上,、中、下德條扦插,,株行距3厘米×4厘米,,扦插深度3-4厘米。
2.嫩枝扦插:在7月中旬,,采取當年生長出來的優(yōu)質(zhì)嫩枝,先用流水洗脫1天后,,將穗長控制在8-12厘米,。切口依舊是斜面,用100毫克/升的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IBA浸泡8小時,,當嫩枝的長度達到10-15厘米時,,誘導生根,在培育40天時,,等到嫩枝的根生率為65%,,即可下土栽植。
組織培養(yǎng)將萌生枝條流水沖洗,,然后用70%棉球擦洗,,之后剪取帶有一個芽的枝段,長15-20厘米,,再在5%過氧化氫和漂白精飽和液中消毒30-40分鐘,,之后用無菌水沖洗凈即可接種。接種時去芽的片1-2層,,連同芽基一起置于培養(yǎng)基上,,分化培養(yǎng)基WPM+6-BA0.5毫克/升+GA3毫克/升。當試管苗嫩梢伸長10-15厘米時,,于莖基截取,,置于生根培養(yǎng)基上,誘導生根,。生根培養(yǎng)基采用改良WPM培養(yǎng)基,,只附加生長素IBA和NAA0.5-10毫克/升,蔗糖為2%,,在類同培養(yǎng)室條件下20-25天可以生出主根,,40天后生長多條側(cè)根,便可以移栽,。試管苗生根率為60-65%,。移栽基質(zhì)采用1/2珍珠巖+1/2黑土,經(jīng)練苗后,,移于經(jīng)消毒的基質(zhì)營養(yǎng)杯中,,在溫室條件下控溫,、控濕,溫度在18-26℃,,相對濕度在80%以上,,15-20天度過緩苗期,移栽后成活率為73-78%,。
為防止花鼠對紫椴的危害,,可以在其洞口處放上炒香的熟瓜子并拌上5.0%磷化鋅藥劑毒餌將其殺死。另外還可采用人工捕殺,,方法是使用鼠夾,、鼠籠或其他滅鼠工具。對紫椴危害的另一種是椴毛氈,,防治這種病害必須在種子發(fā)芽前就將其越過冬的螨蟲殺死,,可用5°Be石硫合劑;如有幼螨出現(xiàn),,則噴0.3°-0.4°石硫合劑,。苗木出圃時,對帶螨的苗木需要采用50℃熱水浸10分鐘,,還可用硫磺進行熏蒸,,然后將所有落葉燒掉以徹底消滅侵染的病源。
紫椴用途廣泛,,經(jīng)濟價值較高,,花可入藥,種子可以榨油,。萌蘗性,、抗煙抗毒性特別強,同時還具有固碳釋放氧氣,、降低溫度增加濕度,、吸收重金屬的能力,病蟲害非常少,。紫椴有象牙板和世界四大行道樹的美稱,。其木材紋理通直、細膩,,為重要用材樹種,,可作為山區(qū)植樹造林的伴生樹種,還可用作庭院觀賞以及行道樹,。紫椴具有較大的藥用價值和觀賞價值以及經(jīng)濟價值,,花蜜營養(yǎng)豐富,是良好的蜜源植物,;木材可供建筑,,制作膠合板,、纖維板,也是造紙原料,;種子可以用來榨油,。
紫椴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易危(VU)。紫椴屬于中國國家瀕危保護物種以及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