蚋(Simuliidae)隸屬雙翅目蚋科(Simuliidae)是一類小型的黑色昆蟲,。背部凸起,俗稱拱背,。全世界均有分布,,有1200種以上,中國約有50余種,。雌蚋大多刺吸家畜包括水牛的血液,,有些種尚能傳播疾病。
蚋有兩個薄膜狀的翅膀,,長而有關(guān)節(jié)的腿,,大眼睛和小觸角。脆弱的軀體經(jīng)常會有軟的多毛的覆蓋物,。蚋的吸管(或嘴)適合于刺穿和抽吸,。幼蟲通常是在水里面孵化。
拉丁美洲,、非洲:惡蚋,、蟹蚋,、淡黃蚋,、金蚋
巴西:亞馬孫蚋
中國北方常見種類有:斑大蚋(Titanopteryx maculata)、亮胸吉蚋(Gnus jacuticum),、褐足維蚋(Wilhelmia turgaica)巨特蚋(Tetisimulium alagensis)等,。
防制可參考“蠓”
1.在有蚋地帶野外作業(yè)的人員,應(yīng)做好個人防護,??赏坎硫?qū)避劑,或可燃點艾草,、樹枝,,以煙驅(qū)蚋。
2.在人口聚居區(qū),,應(yīng)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填平洼地,消滅孳生場所,;對成蚋出入的人房,、畜舍和幼蟲孳生地的溝、塘,、水坑等環(huán)境用敵敵畏和蘇云金桿菌血清型H-14制劑、二二三,、馬拉硫磷或溴氰菊酯等進行滯留噴灑,,等噴灑溪流,、泉水或草叢林木可消滅蚋的幼蟲和成蟲,。
3.出現(xiàn)局部腫,、癢時,,可用10%堿水或氨水或用清涼油擦拭。
加強個人防護,,用驅(qū)避劑,。涂擦避蚊胺等驅(qū)避藥可防蚋的叮咬,。在西非和加拿大用以索蟲科線蟲和微孢子蟲進行殺滅蚋幼蟲的研究,已獲初步成效,。
蚋亦稱水牛蚋(buffalo gnat)或火雞蚋(turkey gnat),。
雙翅目蚋科(Simuliidae)昆蟲。成蟲形似蠅而小,,深褐色或黑色,,俗稱“黑蠅”。因背駝,,又稱“挖背”。對人的危害主要是叮吸人血,,被刺叮處常出現(xiàn)局部紅腫,、疼痛、奇癢以及炎癥與繼發(fā)性感染,。蚋可作為盤尾絲蟲病的媒介,。全世界已知1270余種,主要分布于北溫帶及亞北極地區(qū),,中國已有百余種,,主要種為北蚋(Simulium subvariegatum)和毛足原蚋(Prosimuliumhirtipes)。觸角和足粗壯,,口器短,,適於吸血,翅薄如紗羅,。
幼蟲和蛹生活在流水中,。羽化時出蛹殼,隨氣泡升到水面而飛去,。成蟲體長約2~5mm,,翅大,足短,。雌蚋兩復(fù)眼分離,,雄蚋兩復(fù)眼幾乎相接??谄鞔涛?。中胸發(fā)達,背面隆起如駝背,。
雌蚋交配后開始吸血,,雄蚋不吸血,多數(shù)吸家畜血,,也吸人和其他哺乳類動物及鳥類的血,。通常白晝吸血,,且在日出和日落前后出現(xiàn)2個刺叮高峰。多數(shù)種類的雄性亦吸植物汁液,,其口器不適于深刺,,故叮刺吸血過程中亦吮食組織液蚋棲息于野草上及河邊灌木叢,有泉水,、溪流或河流的地方,,產(chǎn)卵在山泉,、溪流,、河水以及路旁清潔流水溝內(nèi)的水草、樹枝,、葉片或石塊上,。成蟲飛行力強,白天活動,。飛行距離達2~10km,。蚋出現(xiàn)于春、夏,、秋三季,,以6~7月為活動高峰。
蚋的發(fā)育為完全變態(tài),,分為卵,、幼蟲、蛹和成蟲4個時期,。卵,、幼蟲和蛹在水中發(fā)育,成蟲在空中生活,。完成生活史需3~5周到5~6個月,。
主要取決于水溫。整個生活史2~3.5個月,。雌蚋壽命約2個月,。
卵:略呈圓三角形,在20~25℃,,約5天孵化,。卵產(chǎn)于清潔流水中的水草、落葉,、樹枝或石塊上,,成堆或排列成鱗片狀。每一雌蟲平均產(chǎn)卵150~500粒,,最多達800粒,。
幼蟲:呈圓柱形,,后端膨大。有6~9齡,,剛孵出的幼蟲長約0.2mm,,淡黃色,以后顏色變暗,,成熟幼蟲4~15mm,。幼蟲借助其涎腺分泌的細絲粘著于棲附處,以免被急流沖走,,以水中微生物為食,,多次蛻皮后結(jié)繭化蛹。頭部前端有1對放射狀排列的剛毛,,稱口扇,;前胸腹面中部有一只具小鉤的胸足;腹部尾端有一個具小鉤的吸盤和一個可伸縮的肛鰓,。幼蟲以水中微小生物為食,,約3~10周發(fā)育成熟。
蛹:成熟幼蟲在一個前端開口的繭內(nèi)化蛹,。繭體的后端粘附于水中石塊或植物上,,約1~4周羽化。
成蟲:初羽化的成蟲棲于孳生地附近的草叢和灌木叢里,,不久,,雌蚋交配后開始吸血,吸血后卵巢內(nèi)的卵方成熟,。蚋每年繁殖的代數(shù)視種類和水溫度而異,,有的一、兩代,,也有的至五,、六代。以卵或幼蟲在水下或冰下越冬,。
雌蚋叮人吸血可傳播盤尾絲蟲病,,造成失明或皮下結(jié)節(jié)。人被蚋刺叮后1分鐘始感疼痛,,局部紅腫發(fā)癢,,甚至發(fā)炎、潰爛,,嚴重者可發(fā)生過敏性休克,。特別是大量刺叮可引起皮炎,,可有強烈的過敏性反應(yīng),,繼發(fā)感染淋巴腺炎,,淋巴管炎及“蚋熱”等。巴西的亞馬孫蚋傳播歐氏絲蟲,。還有些種類能傳播家禽的白血球孢子病,。有記載,馬,、騾可因蚋的叮咬或因大群的蚋堵塞鼻孔而窒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