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市鐵西區(qū)勛望小學始建于1946年,它的前身是私立中山小學,,后改為遼東師管附屬子弟小學,,是一所具有悠久歷史、輝煌業(yè)績和優(yōu)良傳統的學校,。該校位于鐵西區(qū)南九中路1號,。學校占地9902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積172平方米,,校園花團似錦,,綠草如茵,達到四季有綠,,三季有花的育人環(huán)境,。
早在20世紀60年代,勛望小學就是全國教育戰(zhàn)線上的一面紅旗,。曾被評為全國兒童教育先進單位,、出席了全國文教群英會,1962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三八”紅旗單位,,并榮獲周總理親筆題書的獎狀,。1978年學校被省政府確定為重點小學。學校確定了“在改革中求發(fā)展,,在發(fā)展中求特色”的辦學指導思想,,全面貫徹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逐年提高,。
勛望小學擁有一個“團結,、求實,、創(chuàng)新、進取”的領導班子和素質較高的教師隊伍,。堅持教育改革的方向,,積極開展教育改革實驗。在深化教育改革中,,加強學校內部管理改革,,實行了校長負責制和教師聘任制、崗位責任制,、校內結構工資制,、教師工作質量評價制,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機制,,啟動了內部活力,,促進了教育教學改革,提高辦學效益,。在教學中深入開展了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并注意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主動,、健康,、活潑的發(fā)展。
學校在原有計算機教室,、語音室,、多媒體演播室等基礎上,架設全校的校園網絡,,實現所有班級,、辦公室的網絡互連,并與東北師大理想信息學院合作,,引進教學資源平臺,,實現了教學、備課現代化,、網絡化,。
學校構建了以德育為首,以愉快教育為主線,,以課堂教學為中心,,以活動課為補充,以校園文化為陶冶的整體改革思路,。先后開展了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三會”教育實驗,,以發(fā)展學生個性品質的“小學活動課科學化”試驗研究等省市級教育科研課題。在學科領域進行了音樂、體育,、語文,、數學思維訓練等教學改革,均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以獨輪車,、小足球、軍樂,、民樂,、合唱、航模,、船模,、電腦機器人等為特色的科技、藝術,、體育活動課,,發(fā)展了學生的個性特長,造就了一批人才,。其中有董禮強,、尤可為、肇俊哲,、等國家和省市級專業(yè)足球隊員50多名,,還有歌唱家幺紅、戲劇家于魁智,。
在上級的關懷下,,經全校師生的努力,學校率先進入標準化辦學條件行列,,榮獲國家科研先進單位,、國家業(yè)余傳統項目先進單位、全國少先隊紅旗大隊,、全國助殘先進單位,、全國航空(航天)模型活動重點單位、省陸??漳P突顒酉冗M單位,、省市教育教學管理先進單位、省思想教育先進單位,、省電化教育示范校,、省美育教育示范校、省群體工作先進單位,、省檔案管理先進單位,、市科研先進集體,、市學雷鋒標兵單位、市小學生行為規(guī)范示范校,、市校園文化活動先進單位,、市文明單位、市科技教育星級學校等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