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9月1日起,,香港公開大學(公開大學)更名為香港都會大學(HKMU)。學校始建于1989年,,是一所擁有全日制本科生10000余人,、研究生1900余人、兼讀制學生8700余人的現(xiàn)代化綜合性大學,。為配合市場新趨勢及企業(yè)需求,,大學一直提供具競爭力的專業(yè)課程,協(xié)助學生規(guī)劃職業(yè)生涯,。不少具特色的課程,包括護理,、物理治療,、創(chuàng)意藝術、檢測和認證,、幼兒教育及企業(yè)管治等,,涵蓋多個人才需求甚殷的范疇。在「指定專業(yè)/界別課程資助計劃」獲資助的學額中,,都大為自資院校之冠,,充分肯定大學在專業(yè)教育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卓越成就。學校的教職員致力培育學生的優(yōu)良學術基礎,,并透過多元化的實習機會,、全球文化沉浸體驗計劃,以及與企業(yè)合作項目,,裝備他們掌握工作所需技能,。因應香港以至整個區(qū)域發(fā)展,學校積極推動科研,,進一步開拓新知識及提升教學質素,。配備嶄新及完善設施的香港都會大學賽馬會健康護理學院已于2021年1月正式啟用。隨著新校舍的落成,,大學會為教職員和學生營造更理想的環(huán)境,,促進彼此間的互動。
1,、香港9所公立大學之一
2,、全日制學生人數(shù)在全港院校中排名第6
3、全港最大規(guī)模,、唯一由政府創(chuàng)辦并參與JUPAS的自資院校
4,、獲教育部列為提前批次錄取的本科重點高校
5、課程均獲政府及專業(yè)機構認可
6,、豐富獎學金機會,,2020/21學年已頒發(fā)36項獎學金
7,、超過91%畢業(yè)生成功獲聘或繼續(xù)升學(2019年全日制課程畢業(yè)生)
8、學生屢于本港及國際比賽獲獎(如臺灣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獎)
9,、提供豐富的實習及就業(yè)機會,,其中包括騰訊、百度,、字節(jié)跳動,、網易、小米,、香港電訊,、渣打銀行、恒生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亞洲),、中國銀行(香港)、鳳凰衛(wèi)視(中文臺),、大公報,、紅秀等
10、香港四大家族投資院校:郭得勝(MC郭得勝樓),、李兆基(李兆基商業(yè)管理學院),、李嘉誠(李嘉誠專業(yè)進修學院)、鄭裕彤(MC鄭裕彤樓)
香港公開大學致力提升科研實力,,開展具備應用價值的研究項目,,造福社會。自香港特區(qū)政府研究資助局于2014年推出自資院校研究項目資助計劃,。截至2021年,,已成立了以下7所研究機構:國際商業(yè)及管治研究所、創(chuàng)新科技與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所,、開放及創(chuàng)新教育研究所,、公共及社會政策研究中心、雙語教學研究所,、數(shù)碼文化與人文學科研究所,、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
2020年9月,,都會大學獲研究資助局撥款逾1500萬港元,,資助總額稱冠本地自資院校
根據研究資助局剛公布的撥款結果,都大獲撥款逾1500萬港元,,開展17個研究項目,,資助總額為15間合資格自資院校中最高。在獲資助的項目中,其中16項屬“教員發(fā)展計劃”(FDS),,獲批的資助總額(逾1480萬港元)亦為眾自資院校之冠,,當中4個項目的資助額更超過100萬港元,為自資院校中最多高額項目的院校,。
2019年9月,,都會大學獲研究資助局撥款逾2100萬港元,資助總額稱冠本地自資院校
根據研究資助局剛公布的撥款結果,,都大獲撥款逾2100萬港元,,開展17個研究項目,資助總額為14間合資格自資院校中最高,。都大2019年成功獲撥款的項目數(shù)量及資助總額亦比2018年高(2018年獲撥款一千三百萬港元,,開展11個研究項目)。此外,,都大是唯一的自資院校在“院校發(fā)展計劃”(IDS)連續(xù)6年獲得撥款,、亦是本年度唯一獲逾2000萬港元資助的院校。是次撥款結果大大肯定了都大在開展及推廣研究的優(yōu)勢及努力,。
公誠毅樸,開明進取
本校致力于推動學生學習,、增進知識和提升研究工作,,并著重發(fā)展專業(yè)及應用課程,以配合學生對學習的期望及響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作為一所提供多元學習模式的大學,,我們秉承公正、誠信,、堅毅和創(chuàng)新等核心價值,,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科技,為同學們提供世界級的優(yōu)質教育,。
香港都會大學時期
色彩:青、藍
香港都會大學?;盏脑O計簡單鮮明,,采用大學新名稱的英文縮寫(HKMU)的其中兩個英文字母「M」及「U」,「M」代表「我」即學生,,而「U」代表「你」,,泛指圍繞學生的一切,包括朋輩,、老師,、社群、社會等。此外,,新?;詹捎昧饲嗑G色及藍色,既有傳承意味,,亦有青出于藍之意,,配合大學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轉型,跨越舊有的界限,,突破常規(guī),,迎接未來的機遇和挑戰(zhàn)。
香港公開大學時期
色彩:海洋藍,、森林綠
香港公開大學的?;沼商柡驮铝羶蓚€標志結合組成,其設計概念源自于大學英文名稱「Open University」的簡稱「OU」,。字母「O」代表太陽,,而兩個字母之間的空間代表彎彎的月亮,?;站哂泄_大學提供「靈活學習」教學模式的象征意義,。
此校徽亦巧妙地糅合了西式設計與漂亮的中國書法,,其中大學的中文名稱筆劃簡潔及精細,,由著名中國書法家啟功先生以楷書精心題寫。融合了中西風格的?;毡徽J為象征著大學致力提供不同專業(yè)范疇的多元化課程,。
何建宗,生態(tài)學家,、國際知名紅潮和水質研究專家,、香港綠色力量會長
聶錦勛,前香港工程拓展署署長
鄭云翔,,天時軟件有限公司營運總裁
陳炳宙,,香港特別行政區(qū)認許大律師
蘇振光,香港警務處高級督察
鐘志光,,香港資深體育評述員
梁建勇,,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福州市常務副市長
宋高松,北門建設集團董事長
蔡子健,,香港資深電視演員
周永勤,,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元朗區(qū)區(qū)議會議員
云翔,香港導演,、第49屆芝加哥國際電影節(jié)藝術成就獎
黃家熙,,香港消防員,,金英勇勛章
198年代初,港英政府探討在香港提供公開教育的可行性
1987年10月,,經教育統(tǒng)籌委員會研究后,,時任香港總督衛(wèi)奕信在《施政報告》中落實籌辦香港公開進修學院
1988年,香港公開進修學院籌備委員會成立
1989年5月,,香港公開進修學院正式成立,,并根據于同年刊憲的《香港公開進修學院條例》授予頒授大學學位的法定資格
1989年7月,首次招生,,成為香港第一所以遙距模式教學的高等院校,,學院采用靈活的學分制度,讓學生分期積累學分,,以至取得學位
1992年8月,,香港政府公布接納香港公開進修學院畢業(yè)生,申請以大學學位學歷為入職條件的政府職位
1992年11月,,香港公開進修學院開辦的17個學位課程通過香港學術評審局的學術評審
1993年11月,,香港公開進修學院舉行首屆畢業(yè)禮
1995年6月,學院通過香港學術評審局的評審,,并獲評審小組建議在1996年6月后授予自行評審資格
1996年10月,,香港政府授予香港公開進修學院自行評審資格,確認學院具有自行管理和保證課程質素的能力
1997年2月,,香港行政局原則上同意香港公開進修學院升格為大學
1997年5月,,香港立法局三讀通過,香港公開進修學院升格為“香港公開大學”,,成為香港第七所法定大學。正名標志著外界對公大在學術上的成就及貢獻的認同,。新校名內的中文校名由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題寫
1998年10月,,香港公開大學學生獲香港政府納入免入息審查貸款計劃
1999年6月,獲國際遠距離教育聯(lián)會頒發(fā)“1999年度優(yōu)異機構大獎”
1999年10月,,香港政府宣布向公開大學一次過撥款5,000萬港元,,設立分區(qū)學習中心及接受公開大學申請香港研究資助局補助金
2000年6月,香港公開大學電子圖書館計劃獲頒發(fā)“斯德哥爾摩科技挑戰(zhàn)獎”
2000年10月,,為答謝李嘉誠基金會捐款4,000萬港元,,支持設立港島教學中心,“香港公開大學持續(xù)及小區(qū)教育中心”正式命名為“香港公開大學李嘉誠專業(yè)進修學院”
2001年9月,,首次開辦全日制副學士課程
2003年5月,,推出首個全日制銜接學士學位課程
2004年5月,與職業(yè)訓練局合作推出銜接學位課程
2005年5月,,與醫(yī)院首次合辦護士培訓課程,;與國泰航空合辦機艙服務專業(yè)文憑課程
2005年10月,,與香港警務處合作教授“學警基礎訓練課程”
2006年9月,正式加入大學聯(lián)合招生辦法,,成為首間在香港提供非資助學位課程的高等院校,;與香港浸信會醫(yī)院合作辦學
2007年8月,與仁安醫(yī)院簽訂合作備忘錄,,攜手開辦全日制護理學榮譽學士學位(普通科)課程,。同時,免費開放教材,,為香港市民提供自助進修機會
2007年9月,,李兆基博士因捐贈5,000萬元,支持設立大學發(fā)展基金,,校董會一致同意商業(yè)管理學院命名為“李兆基商業(yè)管理學院”以作鳴謝
2007年12月,,首次獲政府納入配對補助金計劃,經配對后共籌得一億六千萬港元
2008年5月,,與制衣業(yè)訓練局首度合作開辦服飾業(yè)銜接學位課程
2008年6月,,全日制護理學榮譽學士課程通過香港護士管理局的專業(yè)資格評審
2020年04月,與肇慶市人民政府及肇慶學院共同籌辦香港公開大學(肇慶)
2020年06月,,與香港海關簽訂備忘錄加強學術合作,,落實學分累積及轉移
2020年06月,與南方新聞網簽訂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攜手推動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及發(fā)展
2020年11月,,與香港體育學院簽訂備忘錄,,支持香港精英運動員訓練與進修雙軌發(fā)展
2020年11月,與西班牙職業(yè)足球聯(lián)盟LaLiga簽署協(xié)議,,支持培育未來體育領袖
2020年12月,,加入粵港澳大灣區(qū)高校在線開放課程聯(lián)盟(另3所港校為:港中大、港科大,、港理大)
2020年12月,,與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開展合作
2020年12月,香港公開大學校董會通過“香港都會大學”為大學的新名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立法會正式通過新名稱前,,大學繼續(xù)使用“香港公開大學”的名稱。
2021年6月18日,,《2021年香港公開大學(修訂)條例草案》刊憲,,如條例草案獲香港特區(qū)立法會通過,香港公開大學于9月1日改名為“香港都會大學”,。
2021年6月28日,,6月28日,香港公開大學公布新校名“香港都會大學”的?;?。
以上相關數(shù)據更新截至2021年10月,,具體請以官網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