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學校舊址位于重慶城西北80公里處合川區(qū)草街鎮(zhèn)鳳凰村古圣寺內(nèi)。古圣寺原名虎聲寺,,建于明隆慶年間(1567~1572年),,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重建寺廟時,因掘得明隆慶年間“洪鐘”,、“殘碣”,,更名古圣寺。清咸豐元年(1851年)再建,。寺坐北向南,,現(xiàn)存牛王,、大雄,、觀音三大殿,以及善堂和廂房十余間,總占地3375平方米。
古圣寺原名虎聲寺,建于明隆慶年間(1567~1572年),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重建寺廟時,因掘得明隆慶年間“洪鐘”、“殘碣”,,更名古圣寺。清咸豐元年(1851年)再建,。寺坐北向南,現(xiàn)存牛王,、大雄,、觀音三大殿,以及善堂和廂房十余間,,總占地3375平方米,。
1939年,教育家陶行知在此創(chuàng)辦創(chuàng)辦育才學校,,旨在招收因戰(zhàn)爭流離失所的難童,。初有學生70余人,后達到300余人,。學校開設語文,、數(shù)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英語,、哲學、常識,、音樂,、體育等課程。學校得到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大力支持,,聘請了賀綠汀,、翦伯贊、郭沫若,、田漢,、茅盾、周谷城,、姚雪垠,、秦邦憲等知名人士任教,為國家培養(yǎng)了不少人才,。1948年遷重慶紅巖村,。1949年后遷謝家灣,改名重慶第二十中學,。1981年恢復原名至今,。1997年學校遷出,舊址交給文物部門。
育才學校舊址是合川市和重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重慶市直轄后成為第一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05月25日,育才學校舊址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