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塔,位于圍場縣塔鎮(zhèn)村半截塔完小小學(xué)校內(nèi),。坐落在半截塔中學(xué)教學(xué)樓旁邊,,距縣城37.5公里。 塔基占地面100平方米,,塔高40米,,塔座為正方形,邊長10米,,高8米,。該塔為空心圓形,系單體建筑,,為磚,、木、石結(jié)構(gòu),。塔正面為圓形拱門,,用青灰石精細(xì)加工,砌筑而成,。塔座上磚砌三層,,橢圓形塔身。每層正面均留拱門,,塔身上端置寶珠形塔頂,。
據(jù)考古工作者實地考察,元代白塔建于元朝年間(公元1264年至1294年),,距今已有700余年歷史,。
塔前有寺廟遺址,至今基石尚存,。據(jù)其寺廟遺址出土的瓷器,、陶罐、陶瓶以及磚瓦等遺物考證,,當(dāng)時因連年戰(zhàn)爭,,大批兵卒為國捐軀。這座元代白塔是為了祭祀疆場死者的亡靈而修建,。因此,,元代白塔又叫“祭骨塔”。
為何又叫“半截塔”呢,?相傳,,當(dāng)年此塔是一個出家人劉僧人所建,。這劉僧人很富貴,決心在塞外建成一塔,。而劉僧人有一個同胞弟弟也是僧人,,欲在南方修建一塔。于是,,兄弟二人打賭,,限定時間內(nèi)將塔建完。哥哥聽說南方的弟弟即將按期竣工時,,便焦急的將未修完的塔封頂,,于是便成了“半截塔”。
到了清代,,康熙皇帝到塞外木蘭圍場狩獵時,,正好經(jīng)過此塔時,聽當(dāng)?shù)匾晃幻晒湃苏f:此塔叫做“藏龍塔”,,蒙古人說:“皇上請看,,這坐塔的四周,正對著四條長谷,,每逢雨天,,溝谷之水,都沖著這座塔流來,。這是四條龍藏居在塔下,。群龍在此相聚,說不定總有一天,,這白塔被群龍拱塌,!”康熙皇帝聽罷大怒:“朕才是唯一的真龍?zhí)熳樱∪缒觚埖贸?,朕大清江山難保也,!”于是康熙忙下旨意,命眾多民工從塔座旁掏此一洞,,將一口鐵鍋扣在塔座之下,,使群眾永無出頭之日??滴觚堫伌髳偅骸按怂?,就叫“鎮(zhèn)龍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