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價值
甄氏墓群為東漢至南北朝時期河北一帶的名門望族——甄氏家族之墓地,。1957年地面存土墳丘26個,歷經(jīng)平整造田,,今存6個。1957年,,農(nóng)民取土?xí)r挖出東漢后期甄謙墓和北魏時甄凱墓,,出土銅器、青瓷器,、彩繪陶俑等文物上百件,,主要有象征侍從奴仆的陶俑、石俑以及陶樓,、陶壺,、陶罐,、陶雞、陶鴨,,還有罕見的銅鏡,、車馬器、玉帶鉤等物,。各種器具制作精巧,,栩栩如生。出土之石砌拱門(石門),、甄謙買地券和甄凱墓志,,對研究東漢至南北朝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jì),、文化有重要參考價值,。
甄氏家族成員官高位顯,累世因襲,。據(jù)史書記載和出土的墓志銘佐證,,甄豐、甄邯,、甄韻,、甄舉、甄阜,、甄逸,、甄琛、甄備,、甄像,、甄惕等人皆葬此處。
歷史意義
今無極縣縣城東北11.5公里南流村,,傳有甄氏墓地,。此處曾出土墓志和文字磚,當(dāng)?shù)卣缧站用褚嗖赜屑易V,,均在“文化大革命”中銷毀,。墓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原有土丘9個,,高約2.5米,,土丘前兩旁有文武石人和石獸。1969年被深埋地下,。民國《無極縣志》載:“后魏甄琛墓在(縣)東北南流村”按甄琛乃甄凱之父,,其葬地當(dāng)在史村。如果這里實為甄氏墓地,,是否系分支,,尚帶查考,。1977年文物普查時經(jīng)對留存的幾快殘碑考證,證實明,、清時代有不少甄姓族人葬于此地,。
甄氏墓群的存在,從客觀上證實無極是甄氏同胞的故鄉(xiāng),,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和歷史文化意義,。
背景
“天下甄氏出無極”墓區(qū)已成甄氏“文化象征”
南流村是距無極縣城11.5公里的一個村子,村里居民甄姓居多,。從表面上看,,它平靜安寧,與其他北方的平原村落并無二致,,但是甄氏先人留下的深厚歷史文化使你一眼望不透它,。
據(jù)史料記載,“甄”是中國古老的姓氏之一,,《二十五史》上說,,到了中央集權(quán)的漢族統(tǒng)一國家西漢時期,甄氏先民已在無極形成封建社會的門第閥閱———甄氏家族,。這個家族歷經(jīng)秦漢統(tǒng)一,、三國角逐、魏晉興替和隋唐盛衰,,前后歷經(jīng)八個朝代更替,,綿延八百年,成為中國北方一支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還是以《二十五史》為例,,其中10種史書涉及甄氏成員,里面涉及39名成員任官近百種的名號和業(yè)績,。正是為此,,國內(nèi)外數(shù)十萬甄姓同胞也都普遍承認(rèn),無極是甄姓家族的故鄉(xiāng),,每年,,都有全國各地乃至海外的甄姓后人來此緬懷先祖。
《三國志》的《文昭甄皇后傳》“文昭甄皇后,,中山無極人,,明帝母,漢太保甄邯后也,。”甄皇后即甄洛,,正史和野史上關(guān)于她的記載都很多,。這位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甄皇后便是無極人,。
甄洛原是袁紹次子袁熙之妻。后來曹操破袁紹時曹丕為甄洛的美貌折服娶甄氏為妻,。在野史以及一些小說家那里,,甄氏不僅深得曹丕喜歡,而且曹操,、曹植也為甄洛的美貌所傾倒,。甚至有人指出,曹植的《洛神賦》中提到的那位“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廷兮若流風(fēng)之回雪,?!钡穆迳窬褪钦绾蟮幕怼τ谶@種說法,,一些研究者指出,,這不過是小說家的附會之談,不足為信,。但是這也從一個側(cè)面印證了甄洛的魅力,。
如果說美貌是史上諸多皇后的共同點,那么甄洛的才德就使得她從無數(shù)美人中脫穎而出,。甄洛十余歲時就曾勸說母親把糧食分給饑餓難耐的眾鄉(xiāng)親,,當(dāng)了皇后之后雖深得曹丕寵幸,但她并未表現(xiàn)出絲毫驕橫之氣,。
《魏書》載,,甄洛從小喜歡讀書識字。多年與詩書為伴的甄洛文才出眾,,留有《甄皇后詩選》,,其中的《塘上行》堪稱樂府詩歌的典范,膾炙人口,,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