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在常熟的第宅甚多:趙用賢宅初在常熟跨塘橋北堍望仙橋畔的程家巷,,為臨流老屋,取名松石齋,。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常熟知縣王鐵為御倭計,將常熟城址西移,,擴筑新城,。于是,趙用賢移居城西九萬圩西涇岸百葉街,,后改名為南趙弄,,或稱南趙家弄。
萬歷年間(1563-1620年),,趙用賢又購得常熟城北邱氏別業(yè)作為別墅,,位于鎮(zhèn)汀門街,名趙氏北園,。
咸豐六年(1856年),,趙宗建繕葺報慈里舊宅,既修舊宅,,又擴大地宅,。
光緒十五年(1889年),新建梅顛閣于舊山樓,。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重修梅顛閣。
民國十三年(1924年),,軍閥齊燮元,、盧永祥混戰(zhàn)至日寇侵華戰(zhàn)爭,舊山樓經(jīng)毀滅殆盡,。
1966年,,“脈望館”匾額于被毀。
2005年,,為配合常熟市老城區(qū)保護改造,,由市文物管理部門對該宅進行全面修繕保護。
趙用賢宅為主軸線房屋一組,總面積400余平方米,。門屋三間,,前檐斗拱出挑,闌額施以彩繪,。大廳四椽袱及平梁皆作月梁,。三幅云、荷葉磴,、梁墊,、翼形拱等浮雕裝飾,圖案多變,,條飽滿,。梁枋斗拱俱施彩繪,并間以瀝粉堆塑,,清新淡雅,。內(nèi)壁有磚刻卷草紋須彌座。后堂用木板,,明間有搛柱,,梁架施彩繪。東廂房的三開間書廳是著名的趙氏藏書室——脈望館,。內(nèi)置落地長窗,,前設天井,小而精巧,。宅院中還存有明代太湖石,。
趙用賢宅明代官宅古建筑,是一處典型的明代官僚宅院,,常熟市現(xiàn)存完整的明代民居。趙用賢及其子琦美分別系隆慶朝吏部左侍郎和萬歷朝刑部郎中,,均為藏書家,。趙用賢宅梁上雕刻云鶴、荷葉等精美圖案,,粱枋,、斗拱上俱施彩畫,充分表現(xiàn)了江南彩畫的獨特手法,。
據(jù)《趙定宇書目》所載趙用賢宅曾藏書3000余種,,至趙用賢子琦美藏書多達5000馀種、2萬馀冊,。并刊刻書36種,、126卷。
趙用賢宅書屋因為保存完整,脈望館被稱為中國私家藏書樓的“活化石”,。歷史上脈望館與錢謙益的絳云樓,、毛晉的汲古閣齊名,為中國古代藏書史上具有極高地位的江南著名藏書樓之一,。趙用賢宅保存了比較完整的江南官僚宅第形制,,為研究明代的居住建筑、彩畫藝術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也為常熟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增光添彩,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藝術價值,。
1982年11月,脈望館被公布為常熟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995年,,趙用賢宅被列為江蘇省文保單位。
2006年5月25日,,趙用賢宅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趙用賢宅是明代邑人趙用賢及其子孫居住的宅第。趙用賢(1535~1596年)字汝師,,號定宇,,明隆慶五年(1571年)進士,官至禮部右侍郎,,天啟初贈禮部尚書,,謚號“文毅”。其子琦美,,以父蔭歷官刑部郎中,。父子皆喜藏書,為隆慶,、萬歷間著名藏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