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孜宗山抗英遺址位于在西藏江孜縣城區(qū)的宗山上的宗堡(江孜古堡)及其周圍,。1903(光緒二十九年)英軍由亞東入侵西藏,沿途遭西藏人民的抵抗,。1904年,,英軍推進到江孜,向宗山猛烈進攻,,中國守山軍民堅守陣地達3月之久,,打退了英軍多次進攻,終因彈盡援絕,,寡不敵眾,,宗山失守。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它聳立在江孜古城中央,,屹立在白居寺對面的懸崖峭壁上,,山頂海拔4187米,,現(xiàn)有大小房間193間,存古建筑7064平方米,。江孜是古代蘇毗部落的都城,,松贊干布的父親襄日松贊降服了蘇毗,江孜便成了貴族的封地,,并發(fā)展為溝通前后藏的重要通衢,。加之又是亞東商埠的必經(jīng)之地,因此依然是西藏一大重鎮(zhèn),。江孜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交通的方便,以及政治,、文化,、經(jīng)濟的發(fā)達,在西藏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公元1904年春,就在這宗山上江孜軍民寫下了反抗英帝國主義的侵略,,保衛(wèi)祖國領(lǐng)土主權(quán)的可歌可泣的愛國主義篇章,。從此人們稱江孜為英雄城。電影《紅河谷》就再現(xiàn)這段歷史,。宗山抗英遺址又是保存比較完整的原西藏地方政府“宗”府所在地,。在宗山下面的廣場上建有江孜宗山英雄紀念碑。
宗山,,還是西藏舊政府江孜宗所在地,,在這里可以依稀找到當年江孜宗辦公、生活,、念經(jīng)等情況的痕跡,。清朝乾隆年間大臣巡邊的四塊石碑,仍保存完好,,故宗山也有其十分重要的文物價值,。
江孜宗山抗英遺址位于西藏雅魯藏布江支流年楚河北岸的江孜縣自居寺背山頂上,距拉薩市307公里,,地處去亞東,、日喀則的交通要沖,是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西藏愛國軍民抗擊英國侵略軍遺址,。宗山地勢高峻,,為抵抗英軍,在半山前崖曾構(gòu)筑炮臺和其他防御設(shè)施,,以石塊筑成高5-8米,、寬4米的圍墻,。英軍以新式火器向宗山猛烈進攻,西藏軍民誓死抵抗,,重創(chuàng)侵略者,,后彈盡糧絕失去后援,英軍攻上宗山,,愛國軍民與侵略軍進行肉搏戰(zhàn),,后跳崖壯烈犧牲。現(xiàn)存炮臺和遺址,。
宗山并不高,,只有100多米。但江孜周圍地勢平坦,,宗山就顯得鶴立雞群,,很有軍事意義。加上江孜的海拔已經(jīng)超過4000米,,爬上宗山并不容易,。所以,很早就在宗山上修筑城堡,,建立江孜宗政府,作為拉薩的門戶,。藏語“宗”意為城堡,、要塞,也是原西藏地方政權(quán)縣級行政單位的名稱,。宗山建筑約建于14世紀初,,主要有宗本(縣長)辦公室、經(jīng)堂,、佛殿及各類倉庫等,,全部依山勢由山腰一直建至山頂。江孜宗山抗英遺址有抗英炮臺,、抗英勇士跳崖處,、江孜宗政府議事廳等景點供游客參觀。
抗英炮臺:江孜抗英保衛(wèi)戰(zhàn)中西藏軍民在這個炮臺上用1791(清乾隆五十六年)??蛋泊髮④娫褂眠^的“黃色兄弟”大炮英勇抵抗外強侵略,。
抗英勇士跳崖處:江孜保衛(wèi)戰(zhàn)歷經(jīng)三個月,在寡不敵眾,、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勇士們絕不向敵人投降,,從宗山北側(cè)懸崖跳下。此處現(xiàn)立有紀念碑,。
駐藏大軍巡邊石碑:石碑刻于清乾隆六十年,,記載了駐藏大臣松筠,、和寧巡視邊防的經(jīng)過和戊邊要領(lǐng)。
江孜宗政府議事廳:以塑像形式再現(xiàn)了宗政府官員辦公情形,,展廳內(nèi)的江孜宗政府土地清冊等原始資料極為珍貴,。
法王殿:建于明代,亦稱如意寶寺,。殿內(nèi)留有英軍侵略中國西藏時的罪證,。
因為電影《紅河谷》,知道宗山城堡的人很多,,但詳細了解這段歷史的就少了,。根據(jù)資料,宗山抗英發(fā)生在光緒30年(1904年),。光緒29年(1903),,由榮赫鵬率領(lǐng)的英國近萬人的武裝使團從印度、經(jīng)錫金由亞東進入西藏,,一路進攻,,在1904年4月11日到達江孜。他們憑著武器,,強行推進,,濫殺無辜。達賴13世下令西藏軍民抵抗,,江孜境內(nèi)16歲至60歲的男丁被緊急征召抗英,。西藏軍民在宗山上用土制槍炮頑強抵抗兩個多月,終因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武器落后及火藥庫意外爆炸,,彈盡糧絕,全部壯烈殉國,。英軍的目的是攻占拉薩,,簽訂不平等條約,所以江孜是必經(jīng)之路,,宗山就成為必爭之地,。藏軍以劣勢武器在宗山城堡與圍攻的英軍激戰(zhàn),損失慘重,。7月7日,,宗山城堡失守。守衛(wèi)宗山城堡的藏軍不愿被俘,,全部跳崖,。
1840年英國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用大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外國侵略勢力從此蜂擁而入,,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久已垂涎中國西藏的英國侵略者加緊入侵 西藏,西藏人民也由此展開了一場復(fù)雜的反侵略斗爭,。涌現(xiàn)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譜寫了一曲氣壯山河的反抗侵略,保衛(wèi)家園的頌歌,。公元 1600年,,英國在印度成立其侵略東方的大本營-東印度公司并逐漸把魔掌伸向西藏。十八世紀后期,,他們開始以“傳教”,、“游歷”、“探險”和“通商”等方式進行陰謀活動,,但均遭到了西藏人民的堅決反對而未奏效,。于是,英帝國主義便露出猙獰面目和侵略本質(zhì),,開始了對中國西藏地區(qū)赤裸裸的武裝侵略,。
1888年,英帝國主義發(fā)動了在中國西藏地區(qū)的侵華戰(zhàn)爭,,即隆吐山戰(zhàn)役,。隆吐山失守,英軍占領(lǐng)了隆吐山,、納湯等地區(qū),。
1903年7月,英帝國主義派榮赫鵬率領(lǐng)一支萬人大軍,,由麥克唐納少將指揮,,開始了對中國西藏地區(qū)第二次大規(guī)模的武裝侵略,。12月12 日,,英國偷越了則利拉山口,13日進駐仁進崗,,21日占領(lǐng)帕里,。1904年1月,英國又相繼占領(lǐng)了堆拉,、戈吾等地,。矛頭直指江孜。從此開始了以江孜人民為 主的西藏人民反抗英帝國主義武裝侵略的第二次抗英戰(zhàn)爭,。
1904年,,英帝國主義侵略軍600人從亞東向北入侵江孜,在宗山受到江孜軍民和白居寺僧侶的拼死抵抗,。江孜人民在宗山上筑起炮臺,,用土炮,、土槍“烏躲”、刀劍,,梭標和弓箭與入侵者展開了英勇的血戰(zhàn),,戰(zhàn)斗持續(xù)了8個月之久。1904年5月上旬的一個晚上,,千余軍民偷襲英軍兵營,,幾乎把以榮赫鵬為首的竊據(jù)江孜的英軍全部消滅。6月,,英軍派來了援軍,,用大炮猛轟宗山炮臺,不幸堡壘中的火藥庫為英軍炮火擊中而爆炸,,江孜軍民在緊要關(guān)頭,,仍用石頭居高臨下,拼死抵抗,,堅持了3天3夜,,所有勇士寧死不屈跳崖殉國,寫下了光輝而悲壯的篇章,。
1994年自治區(qū)人民政府把宗山抗英遺址公布為全區(q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通過開放目前抗英遺址上的抗英炮臺、抗英展廳,、勇士們跳崖處,、原西藏地方政府江孜宗議事廳、原西藏地方政府江孜宗差稅廳,、地牢和舊西藏對犯人用刑的場面等參觀點,,起到發(fā)揮文物的宣傳教育和科學研究作用。江孜被稱為“英雄城”,,宗山更是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紀念地,。同時,宗山上較完整地保存了封建農(nóng)奴制時代宗政府的原貌,,是難得的封建農(nóng)奴制化石,。其價值在于它所攜帶的歷史信息和看得見摸得著的標本。讓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從它的身上獲取知識,、陶冶情操,,提高修養(yǎng)。是一處對廣大干部群眾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教材和基本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