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大教堂是世界上較大的哥特式教堂,,也是規(guī)模僅次于梵蒂岡圣彼得大教堂的世界第二大教堂。米蘭大教堂始建于公元1386年,,到公元1485年才完成,,其建造歷經(jīng)五個世紀才完工,德國,、法國,、 意大利等國建筑師先后參與主教堂設(shè)計,匯集了多種民族的建筑藝術(shù)風(fēng)格,,德意志風(fēng)格影響尤為顯著,。米蘭大教堂整個外觀極盡華美,主教堂用白色大理石砌成,,是歐洲較大的大理石建筑之一,。整個建筑呈拉丁十字形,長度大于寬度,。米蘭大教堂不僅是米蘭的象征,,也是米蘭的中心。拿破侖曾于1805年在米蘭大教堂舉行加冕儀式,。
米蘭大教堂是世界上較大的哥特式教堂,,匯集了多種民族的建筑藝術(shù)風(fēng)格。十二到十五世紀,,哥特式建筑風(fēng)格在歐洲正流行,,所以奠定了這座建筑的哥特式風(fēng)格基調(diào),在內(nèi)部裝飾上,,由于十七,、十八世紀巴洛克風(fēng)格在歐洲的興起,,因此也融入了巴洛克風(fēng)格。因此,,它的建筑風(fēng)格包含了哥特式,、新古典式、新哥特式(又稱巴洛克式),,米蘭大教堂雖經(jīng)多人之手,,但始終保持了“裝飾性哥特式”的風(fēng)格。
教堂的建筑風(fēng)格十分獨特,,上半部分是哥特式的尖塔,,下半部分是典型的巴洛克式(Baroque)風(fēng)格,從上而下滿飾雕塑,,極盡繁復(fù)精美,,是文藝復(fù)興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
米蘭大教堂在裝飾及設(shè)計方面,,顯得相當細膩,,極富藝術(shù)色彩,整個教堂本身甚至可以說是一個藝術(shù)品,。
雕刻和尖塔是哥特式建筑的特點之一,,米蘭大教堂可以說是把這個特點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出來了。外部的扶壁,、塔,、墻面都是垂直向上的垂直劃分,全部局部和細節(jié)頂部為尖頂,,整個外形充滿著向天空的升騰感,,這些都是哥特式建筑的典型外部特征。教堂內(nèi)外墻等處均點綴著圣人,、圣女雕像,,共有6000多座,僅教堂外就有3159尊之多,。教堂頂聳立著135個尖塔,,每個尖塔上都有精致的人物雕刻。
米蘭大教堂整個外觀極盡華美,,主教堂用白色大理石砌成,,是歐洲最大的大理石建筑,有“大理石山”之稱,,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稱之為“大理石的詩”,。整個建筑呈拉丁十字形,長度大于寬度。
米蘭大教堂也是世界上雕像較多的哥特式教堂,。整座教堂共有大理石雕像6000多座,,3159座位于建筑外部,其中2245尊是外側(cè)雕刻,,雕像的主題多為圣經(jīng)故事等宗教題材,各種雕像千姿百態(tài),。教堂外部還有96個怪獸形排水口,,每個轉(zhuǎn)角處的怪獸都各不相同。整個建筑外部分布著雕刻精美的窗花格,,全長約半英里(1公里),。
教堂正面被6個巨大方柱分隔出五扇銅門,完成于1896年至1965年,,每座銅門上分有許多方格,,每個方格內(nèi)雕刻著教堂歷史、神話與圣經(jīng)故事,。左邊第一個銅門于1948年完成,,表現(xiàn)的是君士坦丁皇帝的法令;第二個銅門是1950年所作,,講述的是圣·安布羅吉奧的生平,。第三個最大的銅門位于正中,是1906年完成,,重37噸,,描繪的是圣母瑪麗亞的一生。第四個銅門是在1950年完成的,,講的是從德國皇帝菲德烈二世滅亡到萊尼亞諾戰(zhàn)役期間米蘭的歷史,。第五個銅門1965年完成,表現(xiàn)的是從圣·卡羅·波羅梅奧時代以來大教堂的歷史,。正面的方石柱上刻有幾十幅大型浮雕和上百個人物像,。
對于旅游者,不能錯過的地方是教堂的頂層,,教堂有6座石梯和兩個電梯通往屋頂,,頂上縱橫交錯著33座石橋,連接堂頂各個部分,,登上堂頂可鳥瞰全市風(fēng)光,,在晴朗的日子里,還可以看到遠處綿延到馬特峰的阿爾卑斯山脈風(fēng)光,。
游客可以經(jīng)過920級階梯徒步登頂,,也可以選擇乘坐電梯登頂。
教堂頂部建有135座哥特式大理石尖塔,每一塔頂立有塑像,,另有150個水道,,410個大理石支架,上面均裝飾有浮雕,。尖塔之林直立挺拔,,給人以飛騰升華、超脫塵世之感,。英國小說家勞倫斯稱大教堂“活像一只刺猬”,。中央塔為其中最高,高108米,,也是教堂的最高點,,建于15世紀,由意大利建筑巨匠伯魯諾列斯基建造,。中央塔上的圣母瑪利亞(Lady of Assumption)雕像于1774年才建成,,高4.2米,為鍍金銅像,,圣母身裹3900多片金葉片,,重700多公斤,整個圣母像在陽光下光輝奪目,,代表愛,,是所有米蘭人的共同標記。
米蘭大教堂的大廳有著顯著的哥特式風(fēng)格建筑的特點:中廳較長而寬度較窄,,長約130米,,寬約59米,兩側(cè)支柱的間距不大,,形成自入口導(dǎo)向祭壇的強烈動勢。中廳高度很高,,頂部最高處距地面45米,。宏偉的大廳被四排柱子分開,大廳圣壇周圍支撐中央塔樓的四根柱子,,每根高40米,,直徑達到10米,由大塊花崗巖砌疊而成,外包大理石。12根較小圓柱,,柱子加上柱頭總高約26米,,直徑3.5米,。這些柱子共同支撐著重達1.4萬噸重的拱形屋頂,,柱與柱之間有金屬桿件拉結(jié),形成5道走廊,。兩側(cè)束柱柱頭弱化消退,,垂直線控制室內(nèi)劃分,,尖尖的拱券在拱頂相交,,如同自地下生長出來的挺拔枝桿,,形成很強的向上升騰的動勢。兩個動勢體現(xiàn)對神的崇敬和對天國向往的暗示。
教堂的地下有磚砌的深度為4-8米的空間,。這兒能看見是大教堂基礎(chǔ)的圣特庫拉教堂的遺址。此外,在正面深處入口開始是地下的寶物庫,,從正中間靠里右手的入口可以去往屋頂。
教堂內(nèi)部也全由白色大理石筑成,。廳內(nèi)全靠兩邊的側(cè)窗采光,,窗細而長,上嵌彩色玻璃,,光線幽暗而神秘,。兩柱之間的彩色玻璃大窗是哥特式建筑的顯著裝飾特色之一。米蘭大教堂的玻璃窗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高約20米,,共有24扇,主要以耶穌故事作為主題,,正中的太陽光彩圖案寓意正義和仁愛,,這些彩色玻璃造于500多年前,至今仍光彩奪目,。當陽光透過彩色玻璃射入教堂時,,霎時,讓人明白宗教的美原來可以這樣宣示,。教堂東端的三個環(huán)形花格窗,,寬約8.5米,高約21米,,是意大利花格窗中的精品,。
教堂西端是仿羅馬式的大山墻,眾多的垂直線條和扶壁將墻面分成五個部分,,扶壁上布滿神龕雕像,。在所有柱子的柱頭上都有小龕,內(nèi)置雕像,,手工精美,。頂四周刻有8座石像穹隆,殿內(nèi)的雕像有800多座,。
堂內(nèi)還藏有許多藝術(shù)珍品和米蘭名人的陵墓,。一直以來一些聞名的神父,,選擇了安葬在大教堂之下,所以米蘭大教堂可以堪稱神圣的圣殿,。教堂大廳供奉著十五世紀時米蘭大主教的遺體,,頭部是白銀筑就,軀體是主教真身,。
祭壇是哥特式建筑的裝飾重點,。殿內(nèi)的大祭壇是佩萊格里尼于1581年設(shè)計的,,四周設(shè)5尺高欄,,正中圣體龕外有8根鍍金銅柱,支撐著一個凱旋基督銅像的頂蓋,,將他罩于其中,。其下由四個小天使抬著。
祭臺后共有4座大型風(fēng)琴造于1542年,1939年擴充,成為一個有180個調(diào)音器,、1.3萬個音管的大風(fēng)琴,聲音柔揚悅耳,,雄渾有力,。
傳說屋頂藏有一枚釘死耶穌的釘子,,教徒們?yōu)榧o念耶穌,,每年要取下釘子朝拜三天,。當時著名科學(xué)家和畫家達·芬奇為取送這枚釘子而發(fā)明了升降機,。
屋頂上還有一小洞,地上固定著一根金屬嵌條,,每天中午陽光由小洞射入,,正好落在金屬條上,,被稱為“太陽鐘”。建于1786年,300多年每天都可準確地標出正午時分。
其他主要的藝術(shù)作品包括教堂北耳堂中由7個部分組成的青銅蠟扦(14世紀),。這種模式最早是在法國、德國出現(xiàn),。南耳堂中聳立著一尊令人毛骨悚然的圣巴塞洛繆的大理石雕塑,,他是被活活剝皮而殉教的(該雕塑正是描繪了圣人手拿折疊好的自己人皮的情景)。此外,,還有過于鋪張的“吉安·賈科莫·梅迪奇的紀念物”(1560一1563)和通往屋頂?shù)娜肟凇慰偷谋厝ブ帯?/p>
此外,,教堂內(nèi)還有寶物庫和米蘭大教堂博物館(Museodel Duomo)等,供游人參觀,。大教堂博物館(Museodel Duomo)展示有裝飾大教堂的雕刻的原作。
教堂內(nèi)設(shè)有兩座登頂電梯,,游客只需支付很少的費用,就可以登上教堂頂部俯瞰米蘭風(fēng)光,。由于這座教堂十分著名,,除教徒之外,,每天游客比肩接踵,,為了方便參觀這座古建筑進門處設(shè)有許多部電子解說裝置,,有熒光屏幕顯示,,只要投入少量硬幣,,便可觀看彩色幻燈,,意、英,、法,、德,、西班牙五種語言隨意選擇,,為不同國家的訪游者提供良好服務(wù),。
教堂大堂加博物館門票:3歐元/人
乘坐電梯上教堂頂樓:13歐元/人
走樓梯:8歐元/人
米蘭大教堂:08:00~19:00
米蘭教堂博物館:10:00~13:15,15:00~18:00
米蘭廣場地下設(shè)有地鐵站,。
到達方式:乘坐紅線M1,、黃線M3在Duomo站下車即可。
主教堂始建于1386年,,由米蘭望族吉安·維斯孔蒂主持奠基,。1500年完成拱頂,1774年完成最高的哥特式塔尖上的La Madonnina(鍍金圣母瑪麗亞雕像),。1813年教堂的大部分建筑完工,。1897年最后完工,歷時五個世紀,。1805年拿破侖曾在米蘭大教堂舉行加冕儀式,。至1965年教堂正面最后一座銅門被安裝,才算全部竣工,。
1386年,,在米蘭的第一位公爵吉安·加萊亞佐·維斯孔蒂(Galeazzo Visconti Ⅲ)慫恿下,這座教堂開始興建,,各國工程師紛紛設(shè)計方案,。吉安·加萊亞佐·維斯孔蒂希望這一舉措能感動上帝.賜他一個男性繼承人,。上帝施恩于他,可就在15世紀早期,,維斯孔蒂的后代——殘暴的喬瓦尼·馬里亞在上臺后不久就遭暗殺,。
這一建筑工程持續(xù)了約5個世紀,完工前的裝飾潤色是于1809年根據(jù)拿破侖的命令完成的,。1577年完成了初步的建筑,,開始供信奉天主教人士參拜,。1897年最后完工,,歷時五個世紀。
米蘭大教堂雖經(jīng)多人之手,,但始終保持了“裝飾性哥特式”的風(fēng)格,。教堂建成后,內(nèi)部又陸續(xù)增建了不少附屬物,,直到19世紀末才最后定型,。不久,維修工程也開始進行,,1935年進行了大規(guī)模維修,,二戰(zhàn)后對1943年遭受轟炸的損毀處進行了修建,此后又更換了地板,,維修了堂內(nèi)的12根大型直柱,。20世紀80年代中期最后完成維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