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少年英才
蕭衍于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生于秣陵縣同夏里三橋宅,。從血緣上看,蕭衍和南齊皇室關(guān)系很密切,,他的父親蕭順之是齊高帝的族弟,,曾經(jīng)做過侍中、衛(wèi)尉等高官,。他們都是東晉淮陰縣令蕭整的后代,。蕭衍后來之所以能建立功勛,并最終建立梁朝,,他的家族背景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
蕭衍小時候就很聰明,,而且喜歡讀書,是個博學多才的少年,,尤其在文學方面很有天賦,。當時他和另外七個人一起游于竟陵王蕭子良門下,被稱為“竟陵八友”,,其中包括歷史上有名的沈約,、謝朓、范云等,。沈約是知名文學家,、史學家,而謝朓則是這時期有名的詩人,。不過,,這八個人當中,蕭衍的膽識卻是其他七個人無法相比的,。
憑著先天的家族背景,,蕭衍剛做官時就是在衛(wèi)將軍王儉手下。果然,,王儉見蕭衍很有才華,,言談舉止也很出眾,于是就提拔他做了戶曹屬官,。因為他辦事果斷機敏,,和同事以及上司關(guān)系融洽,不久又提升為隨王蕭子隆的參軍,。后來因為父親去世,,蕭衍回家守喪三年,然后復官,,升任太子庶子和給事黃門侍郎,。
襄助蕭鸞
永明十一年(493年),齊武帝蕭賾病重,,當時大臣王融想在蕭賾去世后擁立蕭子良,,以便控制朝政。后來事情敗露,,王融下獄被賜死,。王融的計劃和結(jié)局,蕭衍原來就已經(jīng)推算出來了,,他的好友范云由此對他異常敬佩,。蕭賾去世后,皇太孫蕭昭業(yè)即位為帝,。蕭昭業(yè)只知享樂,,不理政務,,對大臣的勸諫也不接受。掌權(quán)的大臣蕭鸞(即后來的齊明帝)決定把他廢掉,。
蕭鸞在和蕭衍等人商議時,,蕭衍表示反對,他說:“廢立皇帝是大事,,不能輕率從事,,現(xiàn)在廢立難免會遭到眾王的反對?!笔掻[則說:“眾王都沒什么才能,,只有隨王(蕭子隆)文武兼?zhèn)?,而且占?jù)荊州,。如果把他召回來,就萬事大吉了,。但怎么才能讓他回來呢,?”蕭衍說:“隨王其實徒有虛名,并沒有什么真才干,。他的屬下也沒有出色的人,,只是依賴武陵太守卞白龍和另外一人,這兩人也是無能之輩,,貪圖金錢富貴,,到時候只要一封書信許諾高官厚祿,就可以把他們輕易地召回來,。沒有了左膀右臂,,隨王到時候也會跟著回來的?!笔掻[對蕭衍的分析很贊同,于是照他們商議的執(zhí)行,。蕭鸞廢殺蕭昭業(yè)后,,擁立蕭昭文即位,自己掌握朝政大權(quán),。三個月之后,,蕭鸞廢蕭昭文,自立為帝,。蕭鸞登基之后,,沒有忘記蕭衍的謀劃之功,把他提拔為中書侍郎,,后來又升為黃門侍郎,。蕭衍的地位開始顯赫起來,。
力退北魏
在蕭鸞登基的第二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率領(lǐng)三十萬軍隊親自進攻南齊,,沿淮河向東攻打鐘離,。蕭鸞先派左衛(wèi)將軍崔慧景、寧朔將軍裴叔業(yè)領(lǐng)兵迎戰(zhàn),。聽到北魏軍隊分兵攻打義陽后,,又派遣蕭衍和平北將軍王廣之領(lǐng)兵救援。
王廣之領(lǐng)兵進到離義陽百里之外時,,聽說北魏軍隊人強馬壯,,于是畏縮不前。蕭衍則請求充當先鋒,,和北魏軍隊交戰(zhàn),。王廣之于是派部分軍隊歸蕭衍指揮,進兵義陽,。
蕭衍帶領(lǐng)軍隊連夜抄小路趕到了距離北魏軍只有幾里地的賢首山,,然后命令士兵將旗幟插滿了山上山下。等到天一亮,,義陽城中的齊軍看到后,,以為重兵已經(jīng)趕到給他們解圍來了,于是士氣大增,,馬上集合軍隊出城攻擊北魏軍,,同時順風放火。這邊的蕭衍也趁機夾攻北魏軍,,蕭衍親自上陣,,搖旗擂鼓助威,齊軍士氣高昂,,個個奮勇殺敵,。北魏軍在齊軍前后夾擊下,潰不成軍,,只好退卻,。齊軍最終取得了這場戰(zhàn)役的勝利。蕭衍也因戰(zhàn)功而升任太子中庶子,。
雍州戰(zhàn)敗
建武四年(497年)秋,,北魏軍再次南下,接連攻下了新野和南陽,,前鋒直逼雍州(今湖北襄樊市),。蕭鸞趕忙派蕭衍、左軍司馬張稷,、度支尚書崔慧景領(lǐng)兵增援雍州,。
建武五年(498年)三月,,蕭衍和崔慧景領(lǐng)兵與北魏軍作戰(zhàn),在雍州西北的鄧城被北魏的幾萬鐵騎兵包圍,。蕭衍知道城中糧草和槍械缺乏,,就對崔慧景說:“我們遠道征戰(zhàn),本來就很疲憊,,需要休整,,如今又遇強敵圍困。如果軍中知道糧草缺乏的實情,,肯定會發(fā)生兵變,。為防萬一,我們還是趁敵人立足未穩(wěn),,鼓舞士氣殺出重圍為上策,。”崔慧景雖然心中憂慮膽怯,,但表面上卻假裝鎮(zhèn)靜:“北方軍隊都喜歡游動作戰(zhàn),,他們不會夜里攻城的,不久自然會退兵的,?!睕]想到魏軍越來越多,沒有退卻的跡象,。原來還表現(xiàn)得很鎮(zhèn)靜的崔慧景這時露出了膽怯的原形,,沒有和蕭衍商議,就私自帶著自己的部曲逃走了,。其他各部見統(tǒng)帥溜了,,也紛紛逃散。蕭衍無法控制局面,,只好邊戰(zhàn)邊退,。過一道溝時,軍隊自相踐踏,,再加上北魏軍在后邊射箭攻擊,,齊軍死傷慘重。
最后,,蕭衍退到了樊城,才得以站穩(wěn)腳跟,。這次戰(zhàn)敗后,,蕭鸞未責怪蕭衍,而是讓他主持雍州的防務,,任雍州刺史,。從此蕭衍就有了一塊固定的根據(jù)地,,這為他勢力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成為他日后爭奪齊政權(quán)的資本,。
誅除東昏
蕭鸞在位只有五年就病死了,,他的兒子蕭寶卷(即東昏侯)即位。蕭寶卷治國無術(shù),,暴虐無道,,即位后殺掉了很多大臣,對于一些功臣也不知道愛護,,妄加殺戮,。蕭衍逐漸和他對立起來。
在蕭寶卷冤殺軍功大臣,、蕭衍的兄長蕭懿后,,蕭衍召集部下商議廢掉蕭寶卷。眾人非常贊同,,蕭衍于是大力招兵,,準備和蕭寶卷決戰(zhàn),很快招募到甲士千人,,馬上千匹,,戰(zhàn)船三千艘。為了增加號召力,,蕭衍聯(lián)合了南康王蕭寶融一起舉兵,,后來蕭寶融(即齊和帝)在江陵即位。他們共同和蕭寶卷爭奪齊的政權(quán),。最后,,蕭衍領(lǐng)兵到達了建康城下,和守軍激戰(zhàn),,攻下了外城,,將齊宮城團團圍住。
在國難之際,,齊內(nèi)部仍有奸臣進讒言,,說事到如此完全是文武大臣的過錯,慫恿蕭寶卷大開殺戒,。這使征虜將軍王珍國異常憤恨,,暗中派心腹給蕭衍送去一個明鏡,表示心跡,。王珍國和其他大臣,,帶兵夜入皇宮,殺死在國難當頭還在醉生夢死、歌舞不斷的蕭寶卷,。然后將他的頭顱送出,,獻給蕭衍。蕭衍在攻占首都建康后,,派兵四處征討,,各地的官員紛紛投降歸順。這次蕭衍擁戴蕭寶融,,消滅了東昏侯,,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他也因此升任大司馬,,掌管中外軍國大事,,還享有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的殊榮,。
代齊建梁
蕭衍雖然大權(quán)在握,也想廢蕭寶融自己做皇帝,,但他并沒有急于求成,,而是靜待時機。原來的好友沈約知道他的心事,,于是委婉地向他提起此事,,第一次時蕭衍裝糊涂,推辭過去了,。第二次提起時,,蕭衍猶豫片刻,說了句“讓我想想再說吧”,。后來就答應了,。沈約又告知了范云,,兩人都同意擁立蕭衍做皇帝,,蕭衍知道后,很高興,。在他們謀劃的過程中,,蕭衍竟然貪戀起原來宮中的兩個美女來,把頭等大事忘到了腦后,。范云知道后很著急,,又找到蕭衍,說明利害,,這才使蕭衍下決心滅掉齊,,免得夜長夢多,。
范云和沈約寫信給蕭寶融的中領(lǐng)軍夏侯祥,,要他逼迫蕭寶融禪讓帝位給蕭衍。同時,,蕭衍的弟弟、荊州刺史也讓人傳播民謠“行中水,,為天子”,,利用人們的迷信觀念為蕭衍稱帝大造輿論。等蕭寶融的禪讓詔書送到后,,蕭衍又假裝謙讓,。于是,范云帶領(lǐng)眾臣一百一十七人,,再次上書稱臣,請求蕭衍早日登極稱帝,。太史令也陳述天文符讖,,證明他稱帝合乎天意,蕭衍這才裝著勉強接受眾人的請求,,在中興二年(502年)四月初八(4月30
然后,,蕭衍派人給蕭寶融送去生金,,逼其吞金自盡,。蕭寶融死后,蕭衍說他暴病而死,,謚為和帝,。又按照皇帝的規(guī)格舉行喪禮,將他葬在恭安陵,。
顯著政績
蕭衍稱帝之后,,初期的政績是非常顯著的。他吸取了齊滅亡的教訓,,自己很勤于政務,,而且不分春夏秋冬,總是五更天起床,,批改公文奏章,,在冬天把手都凍裂了,。他為了廣泛地納諫,聽取眾人意見,,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下令在門前設立兩個盒子(當時叫函),一個是謗木函,,一個是肺石函,。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沒有因功受到賞賜和提拔,,或者良才沒有被使用,,都可以往肺石函里投書信。如果是一般的百姓,,想要給國家提什么批評或建議,,可以往謗木函里投書。
蕭衍的節(jié)儉也是出了名的,,史書上說他“一冠三年,,一被二年”,他不講究吃穿,,衣服可以是洗過好幾次的,,吃飯也是蔬菜和豆類,而且每天只吃一頓飯,,太忙的時候,,就喝點粥充饑。在這方面,,蕭衍在中國古代所有皇帝中也算得上出類拔萃之輩,。
蕭衍很重視對官吏的選拔任用,他要求地方的長官一定要清廉,,經(jīng)常親自召見他們,,訓導他們遵守為國為民之道,清正廉明,。為了推行他的思想,,蕭衍還下詔書到全國,如果有小的縣令政績突出,,可以升遷到大縣里做縣令,。大縣令有政績就提拔到郡做太守。他的政令實行起來以后,,梁朝的統(tǒng)治狀況得到顯著改善,。
猜疑心重
和封建社會很多的皇帝一樣,蕭衍也是猜疑心重,,忌憚開國元勛,。在功臣當中,,應該是范云和沈約的功勞最大,謀劃,、輔佐他登上了皇帝寶座,。但蕭衍并沒有重用他們。建國開始時范云就病逝了,,蕭衍也沒有重用沈約,,而是讓其他的人主持朝政,反過來,,蕭衍還經(jīng)常斥責沈約,后來,,沈約也病死了,。蕭衍對功臣吝嗇,但是對于自己的皇室親屬卻是另外照顧,,照顧得有些徇私護短,。但他的照顧沒有給他帶來好處,反而讓他備受刺激,,這是他以后當和尚的主要原因,。關(guān)于他的徇私護短,有兩個典型:一個是他的六弟蕭宏,,一個是他的次子蕭綜,。
蕭宏在窩藏殺人兇手時,蕭衍也不加懲罰反而加封官職,,妄加縱容,。蕭宏也不知恩,更加肆無忌憚地胡作非為,。最后,,竟和自己的侄女,也就是蕭衍的大女兒私通,,兩個人還謀劃著要篡奪蕭衍的皇位,,結(jié)果派人刺殺蕭衍時,事情敗露,,刺客被抓,,最后處死。蕭衍的女兒知道自己罪孽深重,,也沒臉再見父親,,于是自盡。蕭衍沒有怪罪蕭宏,。后來蕭宏得病而死,。
蕭綜是蕭衍的次子,,但是他的母親吳淑媛原來是東昏侯的妃子,跟了蕭衍后,,僅七個月就生下了蕭綜,,可能是東昏侯的兒子。蕭綜并沒有受歧視,,蕭衍封他為王,,還做將軍。但吳淑媛自己失寵之后,,由于對蕭衍的怨恨,,就把七個月生蕭綜的事告訴了蕭綜。從此,,蕭綜就覺得自己是東昏侯的兒子,,和蕭衍更為疏遠了。后來,,梁和北魏在邊境發(fā)生沖突,,蕭衍讓蕭綜領(lǐng)兵,督率各軍作戰(zhàn),。但蕭綜卻投奔了北魏,,北魏很高興,授予高官厚祿,。蕭綜還改名為蕭纘,,并表示為東昏侯服喪服(即斬衰,一種生麻布做成的簡單衣服)三年,。蕭衍聽說后,,非常生氣,不但撤消了給他的封號,,還把吳淑媛廢成庶人,。后來,蕭衍聽說蕭綜有回來的意思,,就讓吳淑媛給他送去小時候的衣服,。但蕭綜卻不愿意回來。不久,,吳淑媛病逝,,蕭衍又起了惻隱之心,又下詔恢復蕭綜的封號,,給吳淑媛加了謚號為“敬”,。
這兩次打擊對于蕭衍來說是很大的。建國開始的時候,,蕭衍重視儒家思想,,還自己親自寫《春秋答問》等書,,解答大臣們的疑問,直接倡導了好的學習風氣,。但老年后,,特別是以上這兩樁事后,蕭衍看破紅塵,,從儒家轉(zhuǎn)向了佛家,,還幾次入寺廟做了和尚,當住持,,講解經(jīng)書,。
篤信佛教
蕭衍晚年篤信佛法,縱容邪惡,,郭祖深形容:“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窮極宏麗。僧尼十余萬,,資產(chǎn)豐沃?!?/p>
普通八年(527年)三月八日,,蕭衍親自第一次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三日后返回,,大赦天下,,改年號大通;大通三年(529年)九月十五日,,第二次至同泰寺舉行“四部無遮大會”,,脫下帝袍,換上僧衣,,舍身出家,,九月十六日講解《大般涅槃經(jīng)》,二十五日由群臣捐錢一億,,向“三寶”禱告,,請求贖回“皇帝菩薩”,二十七日蕭衍還俗,;大同十二年(546年)四月十日,,蕭衍第三次出家,這次群臣用兩億錢將其贖回,;太清元年(547年),,三月三日蕭衍又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四月十日朝廷出資一億錢贖回,。
蕭衍從《大般涅槃經(jīng)》中找到理論根據(jù),,下令僧人必須吃素。從此,,漢傳佛教形成吃素的傳統(tǒng),。蕭衍不近女色,不吃葷,,不僅他這樣做,,還要求全國效仿:以后祭祀宗廟,不準再用豬牛羊,,要用蔬菜代替,。他吃素,要神靈也吃素,。老人皇帝做事總是和年輕時,、壯年時不一樣。這個命令下達之后,,大臣議論紛紛,,都反對。最后,,蕭衍允許用面捏成牛羊的形狀祭祀,。
蕭衍不僅幾次入寺做和尚,還精心研究佛教理論,,這使得他沒有精力再理朝政,,重用的人也出現(xiàn)了奸臣,造成朝政昏暗,。老年的蕭衍也是剛愎自用,,亂建佛寺,不聽勸諫,,導致后期的政績下降,。
侯景之亂
侯景原來是被鮮卑族同化的羯族人,在北齊奠基者高歡帳下征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深受高歡欣賞倚重。但侯景為人反復無常,,并且與高歡之子高澄不和,。高歡死后,高澄想奪侯景的兵權(quán),,侯景就于太清元年(547年)正月投降西魏,,但西魏宇文泰對他有戒心,并不傾心接納,于是侯景又向蕭衍表示要歸順,。蕭衍很高興,,封其為河南王、大將軍,,并派軍接應,。朝中有的大臣知道侯景為人,一句話成了讖語:“亂事就要來了,?!?/p>
后來,蕭衍與高澄講和,,但要以梁朝遣送侯景回東魏為條件,。侯景得知后,以誅殺朝中弄權(quán)的朱異為借口,,發(fā)動叛亂,。叛軍長驅(qū)直入,最后兵臨建康,、圍困臺城,,本來蕭衍已經(jīng)號召各地軍馬馳援,但由于各路援軍心志各異,,在攻打叛軍幾次不利后就按兵不動,,坐觀成敗,于是叛軍得以繼續(xù)圍攻臺城,。而守衛(wèi)城門的蕭正德早已投靠了侯景,開城把叛軍放入,,臺城淪陷,。侯景帶著五百甲士去見蕭衍,發(fā)生了很有趣的一段對話:
蕭衍見侯景來,,不慌不忙地問道:“你是哪里的人,,竟敢作亂,你的妻子,、兒女還在北方嗎,?”侯景這時害怕得汗流滿面,竟不知道怎么回答,。旁邊的部下替他說:“臣景的妻子和兒女都被高氏殺了,,現(xiàn)在只有一人歸順陛下?!笔捬軉柕溃骸澳氵^江時有多少兵馬,?”侯景答道:“千人?!笔捬軉枺骸肮コ菚r多少,?”“十萬,。”“現(xiàn)在呢,?”“率土之內(nèi),,莫非己有?!弊詈?,蕭衍安慰他說:“你有忠心于朝廷,應該管束好部下,,不要騷擾百姓,。”侯景答應,。
見過蕭衍后,,侯景對身邊的親信王僧貴說:“我多年征戰(zhàn)疆場,從沒有膽怯過,。這次見蕭衍竟然有點害怕他,,莫非真是天子威嚴不容侵犯嗎?”其實,,侯景一是作亂心虛,,二是蕭衍本來也是戰(zhàn)場勇將,侯景肯定早就有敬畏之心,,加上當時迷信思想嚴重,,認為天子都是神靈下凡。還有蕭衍信佛后,,看清權(quán)勢,,他的鎮(zhèn)靜無疑更讓侯景心虛。
蕭衍雖在表面上受制于侯景,,但內(nèi)心極為不平,,對其請求多次予以拒絕。而自此以后,,蕭衍的要求也大多不能被滿足,,日常飲食也被減少。年邁的蕭衍憂憤交加,,從此一病不起,。
臺城身亡
太清三年(549年)五月初二(6月12日),蕭衍躺在臺城皇宮凈居殿,,嘴里發(fā)苦,,索要蜂蜜不得,在發(fā)出了兩聲”嗬!嗬?。ū硎倔@訝)”的聲音后,,便在饑渴交攻的慘況中逝世,享年八十六歲,。同年十一月,,葬于修陵(今江蘇丹陽市陵口)。謚號武帝,,廟號高祖,。
主要成就
經(jīng)史
在學術(shù)上,蕭衍以經(jīng)學,、史學的研究為卓著,。在經(jīng)學方面,他曾撰有《周易講疏》《春秋答問》《孔子正言》等二百余卷,,可惜大都沒有流傳下來,。天監(jiān)十一年(512年),又制成吉,、兇,、軍、賓,、嘉五禮,,共一千余卷,八千零十九條,,頒布施行,;在史學方面,他不滿《漢書》等斷代史的寫法,,認為那是割斷了歷史,,因而主持編撰了六百卷的《通史》,并“躬制贊序”,。他對此書頗為自負,,曾對臣下說:“我造《通史》,,此書若成,,眾史可廢?!笨上?,此書到宋朝時即已失傳,這實在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蕭衍最大的著述是通史六百卷,,金海三十卷,五經(jīng)義注講疏等共有二百卷,贊,、序,、詔、誥,、銘,、誄、箴,、頌,、箋,奏等文共一百二十卷,。
蕭衍又傾注大量精力研究佛學,,著有《涅萃》《大品》《凈名》《三慧》等數(shù)百卷佛學著作。對道教學說,,他也頗有研究,。在此基礎上,他把儒家的“禮”,、道家的“無”和佛教的涅槃,、“因果報應”揉合在一起,創(chuàng)立了“三教同源說”,,在中國古代佛教思想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詩文
蕭衍的詩賦文才,也有過人之處,。齊武帝永明年間(485年—493年),,詩壇創(chuàng)作風氣大盛,很多文人學士都聚集在竟陵王蕭子良的周圍,,各逞其能,,施展他們的詩歌創(chuàng)作才華。在這些文人學士中,,比較著名的有八位,,如謝脁、沈約,、任眆,、范云等人,時人稱之為“竟陵八友”,。蕭衍也是“竟陵八友”中的一位,。他的很多詩歌都是在這一時期寫的。建梁稱帝后,,他素性不減,,經(jīng)常招聚文人學士,,以賦詩為樂。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推動了梁代文學風氣的興盛,。
蕭衍現(xiàn)存詩歌有80多首,按其內(nèi)容,、題材可大致分為四類:言情詩,、談禪悟道詩、宴游贈答詩,、詠物詩,。
蕭衍的言情詩集中在新樂府辭中,又稱擬樂府詩,,數(shù)量幾乎占了其全部詩作的一半,。樂府是古代專門掌管音樂的官署。據(jù)學者研究,,至遲在周代便設有樂官,,稱為大司樂,以樂府為音樂官署的名稱,,則始于秦,。到了漢代,漢惠帝時有樂府令一職,。漢武帝時,,樂府的性質(zhì)和規(guī)模與以前有很大不同。那時,,樂府除制作樂章,、訓練樂工之外,還廣泛采集民間歌謠配樂演唱,。凡由樂府機構(gòu)制作和采集的歌辭,,以及文人以樂府題寫作的詩,后世皆稱為“樂府詩”或“樂府”,。其中,,民歌是樂府詩中最有生氣的部分。
魏晉時,,樂府停止了采集民歌的工作,,當時的樂府詩也出現(xiàn)了日趨雅化的傾向。到了南朝,,江南新異風格的民歌再次受到了上層社會的重視,,通過樂府機構(gòu)的采集,、演唱,,對文人的詩歌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由于江南民歌言情的題材、內(nèi)容,,及其纖弱綺麗的風格特點,,適應了當時統(tǒng)治階級對聲色的愛好,因而被廣泛模擬創(chuàng)作,。
蕭衍任雍州刺史駐居襄陽時,,就非常喜好當?shù)氐拿窀瑁脑S多擬樂府詩,,如《芳樹》《有所思》《臨高臺》等,,便是在此時創(chuàng)作出來的。即使在稱帝以后,,蕭衍對樂府詩的興趣也仍然不減當年,。在天監(jiān)十一年(512年),他親自動手改西曲(南朝樂府民歌分為吳歌和西曲兩大部分,。前者產(chǎn)生于建康周圍,,此地相襲稱為吳地,故其民間歌曲稱為吳歌,;后者產(chǎn)生于江,、漢流域的荊、郢,、樊,、鄧幾個主要地區(qū),是南朝西部軍事重鎮(zhèn)和經(jīng)濟文化中心,,故其民間歌曲稱為西曲),,制《江南上云樂》十四曲、《江南弄》七曲,,可見其愛好沉迷的程度,。
和樂府民歌一樣,蕭衍的樂府擬作也是情歌,,主要以女性為詠唱對象,。他的大多數(shù)詩作都是描摹女子對愛情的殷盼,為離別相思所苦的情態(tài),,感情纏綿,,風格綺麗,語言平易,,具有濃郁的江南民歌風味,。如“一年漏將盡,萬里人未歸,。君志固有在,,妾驅(qū)乃無依,。”(《子夜四時歌,。冬歌》),;“草樹非一香,花葉百種色,。寄語故情人,,知我心相憶?!保ā断尻柼c~蹄歌》)等,。鄭振鐸先生認為,“蕭衍新樂府辭最為嬌艷可愛”,。此話確有一定的道理,。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蕭衍的七言詩。蕭衍有十余首樂府詩是用七言歌行的體裁寫的,,如《河中之水歌》《江南弄》《東飛伯勞歌》等,。其中以《東飛伯勞歌》最為著名:“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誰家女兒對門居,,開顏法艷照里閭。南窗北牗掛明光,,幄帷綺帳脂粉香,。女兒年幾十五六,窈窕無雙顏如玉,。三春已暮花從風,,空留可憐與誰同?!逼哐泽w詩歌的創(chuàng)作始于魏文帝曹丕,,他的《燕歌行》是現(xiàn)存最古老、最完整的文人七言詩,。此后,,宋、齊時鮑照,、湯惠林,、釋寶月等人也間有此類作品問世,但影響不大,。到了蕭衍,,七言詩才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曹丕的《燕歌行》雖然是開山之作,,但全詩逐句押韻,,未免顯得單調(diào),,缺乏婉轉(zhuǎn)詠嘆的情趣。蕭衍的七言體詩平,、仄韻互換,抑揚起伏,,頗具獨創(chuàng)性,。其后,仿效者四起,,其子蕭綱(梁簡文帝),、蕭繹(梁元帝),大臣沈約,、吳均等,,都有七言詩的創(chuàng)作。到陳朝時,,七言詩的句式,、結(jié)構(gòu)更趨完美,韻律也更加和諧多姿,。后來,,唐朝的李白、杜甫,、高適等人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這一詩體寫出了許多氣勢磅礴的詩篇,,七言體詩更為發(fā)展。蕭衍等人的開拓之功是不容抹煞的,。
蕭衍的談禪悟道詩的數(shù)量僅次于其樂府詩,。他早年信道,晚年佞佛,,他所撰寫的談禪悟道詩是其信道佞佛的自我寫照,。這些詩,如同宗教哲學箴言,,十分乏味,,沒有什么藝術(shù)可言。
蕭衍的第三類詩是宴游贈答詩,,內(nèi)容較前兩類詩復雜,。這里有表現(xiàn)宗教哲理、宣揚佛教思想,、規(guī)勸臣下信奉佛教之作,,如《游鐘山大愛敬寺》、《覺新意贈江革》等,;有巡幸記游,、描繪景物之作,,如《首夏泛天池詩》、《登北顧樓》,、《天安寺疏圃堂》等,;有送別詩,如《答任殿中宗記室王中書別詩》等,。這類詩不乏上乘之作,,如“舟楫互客與,藻蘋相推移,。碧池紅菡萏,,白沙青漣漪;新波拂舊石,,殘花落故枝,;葉軟風易出,草密路難披,。薄游朱明節(jié),,泛漾天淵池?!保ā妒紫姆禾斐卦姟罚┰撛姰嬅婢拔秕r明,,色彩絢麗多彩,讀來頗有韻味,。再如:“蘭華時未晏,,舉袂徒離憂,……謄言無歇緒,,深情附還流,。”(《答任殿中宗記室王中書別詩》)寫友人將別時深沉真摯的眷戀之情,,也是贈別詩中較好的作品,。
蕭衍的第四類詩是詠物詩,如《詠舞詩》《詠燭詩》《詠筆詩》等,。這類詩雖窮力追新,,但內(nèi)容淺薄,可足稱道者甚少,。他的《贈逸民十一》:“如壟生木,,木有異心。如林鳴鳥,,鳥有殊音,。如江游魚,魚有浮沉。巖巖山高,,湛湛水深,。事跡易見,理相難尋,?!贝嗽娨詷淠井愋摹w鳥殊音,、游魚浮沉,、山高水深難以知曉的某些不可思議之處,,來說明世間事物的本質(zhì),、規(guī)律實在是難以尋求,。
后世文人對齊梁詩總的評價不高,,大都以為其“嘲風月,,弄花草”(白居易語),“風云氣少,,兒女情多”,。齊梁詩人缺乏匡世救時的崇高理想,也缺乏嚴肅認真的社會責任心,,因此反映社會現(xiàn)實及言志述懷之作便不多見,,充斥當時文壇的是大量的山水、詠物,、艷情之詩,。蕭衍的詩歌從題材、內(nèi)容,、風格諸方面來說,,都無一例外地體現(xiàn)了齊梁詩歌的特點。這當然與他即位前漫長優(yōu)裕的貴族生活環(huán)境不無關(guān)系,。他雖然是一個開國創(chuàng)業(yè)之君,,但即位前已官居高位,養(yǎng)尊處優(yōu),,并未受過太多的打擊,;其滅齊建梁,也只經(jīng)歷過一年多的時間,,而且非常順利,。所以,蕭衍的詩歌中多“兒女情語”,、“神仙道氣”,,少“風云之氣”,少言志述懷、積極進取之作,,也就不奇怪了,。
由于蕭衍雅好詩文,大臣們紛紛效仿,,甚至連赳赳武夫也能偶爾吟出幾句好詩來,。天監(jiān)六年(507年),梁將曹景宗和韋睿在徐州大敗魏軍,。班師回朝后,,蕭衍在華光殿舉行宴會,為他們慶功,。在宴飲中,,君臣連句賦詩。鑒于曹景宗不善詩文,,怕他賦不出詩來難堪,,負責安排詩韻的尚書左仆射沈約便沒有分給他詩韻。曹景宗深感不平,,堅決要求步韻賦詩,。蕭衍對曹景宗這種不甘人后的性格早有了解,于是安慰他說:“將軍是一位出眾的人才,,何必在乎作一首詩呢,!”當時曹景宗已經(jīng)有一些醉意,就乘酒興再三固請,。蕭衍不愿再掃他的興,,便命沈約分給他詩韻。這時詩韻差不多已經(jīng)分完,,只剩下“競”,、“病”二字。在這種局限之下要按韻賦詩是很困難的,??墒遣芫白谥皇巧晕⑾肓艘粫海闾峁P賦出一首詩:“去時女兒悲,,歸來笳鼓競,。借問行路人,何如霍去病,?!痹妼懙米匀涣鲿常曳浅G泻涎矍皠P旋慶功的實際,。此詩一出,,語驚四座,文人們自嘆弗如,連蕭衍也感嘆不已,,特命史官記入國史,。
在蕭衍的影響和提倡下,梁朝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達到了東晉以來最繁榮的階段,?!赌鲜贰纷髡呃钛訅墼u價說:“自江左以來,年逾二百,,文物之盛,,獨美于茲?!边@句話頗能反映當時的實際,。
音樂
蕭衍對音樂也頗有研究,他創(chuàng)制了許多新歌,?!端鍟ひ魳分尽飞险f:蕭衍“既善鐘律,詳悉舊事,,遂自制定禮樂”,。如“鼓吹,,宋,、齊并用漢曲,又充廷用十六曲”,,蕭衍“乃去四曲,,留其十二,合四時也,。更創(chuàng)新歌,,以述功德”。
蕭衍創(chuàng)制了不少頌揚佛教的歌曲,,如“制《善哉》《大樂》《大歡》《大道》《仙道》《神王》《龍王》《滅過惡》《除愛水》《斷苦磚》等十篇,,名為正樂,皆述佛法”,。
蕭衍重視禮樂,。他素善鐘律,曾創(chuàng)制準音器四具,,名曰“通”,。每通三弦,以推月氣,。又制十二笛和十二律相應,。每律各配編鐘、編磬,豐富了我國傳統(tǒng)器樂的表現(xiàn)能力,。
繪畫
蕭衍很喜歡繪畫,,尤善畫花鳥與走獸。著名畫家張僧繇善于寫貌,,頗受蕭衍賞識,。當時,蕭衍諸子多出鎮(zhèn)外州,,蕭衍常常想念他們,,便命張僧繇前往各州郡去畫諸子之像,懸于居室之中,,蕭衍見圖如見其子,,思念頓減。蕭衍信佛,,在位時建造了很多佛院寺塔,,也都命張僧繇作畫。
書法
蕭衍在書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詣,,可以在古代善書的帝王中排上前幾位,。即使拋卻他的帝王身份,以一個書法家的標準來評判他的字,,也自有其可觀之處,。蕭衍當時常與陶弘景探討書法上的話題,陶弘景擅長行草書,,師法鐘繇,、王羲之。二者間的對話被整理為《與梁武帝論書啟》流傳于后世,,成為書法史上的經(jīng)典典籍之一,。
蕭衍還是歷史上第一個大力推崇王羲之書法成就的帝王,而在此之前王羲之的聲名往往被其子王獻之所掩,。也因為他的推崇,,從那時的梁朝起,興起了第一波學習“大王”書法的風潮,。同時蕭衍還留下了《觀鐘繇書法十二意》,、《草書狀》、《答陶隱居論書》,、《古今書人優(yōu)劣評》,,四部書法理論著作,都是歷代書法理論典籍中的精品,。
人物評價
郭祚:蕭衍狂狡,,擅斷川瀆,,役苦人勞,危亡已兆,。
高歡:江東復有一吳翁蕭衍,,專事衣冠禮樂,中原士大夫望之以為正朔所在,。
姚察:齊季告終,,君臨昏虐,天棄神怒,,眾叛親離,。高祖英武睿哲,義起樊,、鄧,,仗旗建號,濡足救焚,,總蒼兕之師,,翼龍豹之陣,云驤雷駭,,剪暴夷兇,,萬邦樂推,三靈改卜,。于是御鳳歷,,握龍圖,辟四門,,弘招賢之路,,納十亂,,引諒直之<矢見>,。興文學,修郊祀,,治五禮,,定六律,四聰既達,,萬機斯理,,治定功成,遠安邇肅,。加以天祥地瑞,,無絕歲時。征賦所及之鄉(xiāng),,文軌傍通之地,,南超萬里,,西拓五千。其中瑰財重寶,,千夫百族,,莫不充牣王府,蹶角闕庭,。三四十年,,斯為盛矣。自魏,、晉以降,,未或有焉。及乎耄年,,委事群幸,。然朱異之徒,作威作福,,挾朋樹黨,,政以賄成,服冕乘軒,,由其掌握,,是以朝經(jīng)混亂,賞罰無章,?!靶∪说篱L”,抑此之謂也,。賈誼有云“可為慟哭者矣”,。遂使滔天羯寇,承間掩襲,,鷲羽流王屋,,金契辱乘輿,涂炭黎元,,黍離宮室,。嗚呼!天道何其酷焉,。雖歷數(shù)斯窮,,蓋亦人事然也。
魏徵:①布澤施仁,,悅近來遠,,開蕩蕩王道,革靡靡商欲,,大修文學,,盛飾禮容,,鼓扇玄風,闡揚儒業(yè),,介胄仁義,,折沖樽俎,聲振寰區(qū),,澤周遐裔,,干戈載戢,凡數(shù)十年,,濟濟焉,,洋洋焉,魏晉以來,,未有若斯之盛也,。②慕名好事,崇尚浮華,,抑揚孔墨,,流連釋老,或終夜不寐,,日旰不食,,非弘道以利物,唯飾智以驚愚,,且心未遣榮,,虛廁蒼頭之位。高談脫屣,,終戀黃屋之尊,。
朱敬則:梁高祖聰明文思,寬厚通博,,生而神異,,動多奇怪,此天表也,。永元之初,,群賢受命,竭懷輔正,,盡力康衢。細隙未開,,纖塵不動,,而雄圖英算,孤識獨見,。
李延壽:自古撥亂之君,,固已多矣,,其或樹置失所,而以后嗣失之,;未有自己而得,,自己而喪。追蹤徐偃之仁,,以致窮門之酷,,可為深痛,可為至戒者乎,!
李德裕:世人疑梁武建佛剎三百余所,,而國破家亡,殘禍甚酷,,以為釋氏之力,,不能拯其顛危。余以為不然也,。釋氏有六波羅密,,檀風密羅是其一也。又曰:“難舍能舍,,大者頭目肢體,,其次國城妻子,此所謂難舍也,?!庇鄧L深求此理,本不戒其不貪,,能自微不有其寶,,必不操人所寶,與老氏之無欲知足,,司城之不貪為寶,,其義一也。庸夫謂之作福,,斯為妄矣,。而梁武所建佛剎,未嘗自損一毫,,或出自有司,,或厚斂氓俗。竭經(jīng)國之費,,破生人之產(chǎn),,勞役不止,杼柚其空,,閏位偏方,,不堪其弊,,以此徼福,不其悖哉,!此梁武所以不免也,。
杜牧:梁武帝明智勇武,創(chuàng)為梁國者,,舍身為僧奴,,至國滅餓死不聞悟,況下輩固惑之,。
歐陽修:梁蕭氏興于江左,,實有功在民,厥終無大惡,。
蘇轍:老,、佛之道,與吾道同,,而欲絕之,;老、佛之教,,與吾教異,,而欲行之;皆失之矣,。秦姚興區(qū)區(qū)一隅,,招延緇素,譯經(jīng)談妙,,至者凡數(shù)千人,,而姚氏之亡,曾不旋踵,。梁武繼之,,江南佛事,前世所未嘗見,,至舍身為奴隸,,郊廟之祭,不薦毛血,,父子皆陷于侯景,,而國隨以亡。議者觀秦,、梁之敗,,則以佛法為不足賴矣。
程頤:梁武帝英偉之姿,,化家為國,,史稱其生知淳孝,篤學勤政,,誠有之,。終其身無他過,止緣好佛一事,,家破國亡,,身自餒死,子孫皆為侯景殺戮俱盡,??刹簧罱洌?/p>
郝經(jīng):梁武帝以妖夢之故,,思中原牧伯之朝,,卒自貽侯景之禍。只為揭其本根,,而以之召亂,。
陳普:①浮山未破水先腥,浩浩蠅蟻書夜聲,。東海不知蒲塞味,,誰人十萬作犧牲。②戒舍工夫老未員,,百雙雞子送殘年,。一生般若成何事,贏得江頭載荻船,。
王夫之:梁氏享國五十年,,天下且小康焉。
康熙帝:昔梁武帝亦創(chuàng)業(yè)英雄,,后至耄年,,為侯景所逼,遂有臺城之禍,。
趙翼:創(chuàng)業(yè)之君兼擅才學,,曹魏父子固已曠絕百代。其次則齊梁二朝,,亦不可及也,。…至蕭梁父子間,,尤為獨擅千古,。武帝少而篤學,洞達儒玄,雖萬機多務,,猶卷不輟手,?!煨灶C?,下筆成章,千賦百詩,,直疏便就,。……兼長釋義,,……歷觀古帝王藝能博學,,罕或有焉。
蔡東藩:①蕭穎胄之起事江陵,,實由蕭衍誘成之,,是穎胄之才智,已非衍敵,。寶融固一傀儡耳,,穎胄亦一蕭衍之傀儡也。曹景宗反勸衍奉迎寶融,,安知衍之本意,?衍豈甘居人下者!彼為衍效力諸軍將,,皆傀儡中之傀儡耳,。觀其初出夏口,即欲假黃鉞,,其居心已可概見,。 ?②蕭衍無弒主之名,坐收討亂之實,,雖其智力過人,,亦未始非乘勢待時之利也。 ?③異哉蕭衍,,明知韋睿之為時望,,而不能重用,幾陷乃弟于死地,。乃弟可死,,如全軍何!及鐘離一役,,又未嘗專任韋睿,,而獨任曹景宗,,令睿歸景宗節(jié)制。幸睿素負重名,,為景宗所敬禮,,始得和衷共濟,大破魏軍,。否則,,景宗嘗違詔進軍矣,;雖有密敕,,令彼敬睿,亦烏足恃,!然后知蕭衍之智,,不過尋常,無怪其老且益愚也,! ④梁主用降人王足計,,命筑淮堰,無論其勞民費財,,實為厲階,,即令淮堰易成,成且經(jīng)久,,亦豈遽足奪壽陽,!果使壽陽歸梁,于魏亦無一損,,仁者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猶且不為,況喪民無數(shù),,以鄰為壑,,必欲爭此一城,果何為者,?甚矣哉梁武之不仁也,!夫欲筑淮堰,不惜民命,,薦祭宗廟,,乃欲廢牲,甚至如宏之一再謀亂,,一再姑息,,子弟可愛,百姓獨不必愛乎,?犧牲可惜,,人民獨不足惜乎,?愚謬若此,真出意外,。 ?⑤梁主衍安據(jù)江南,,不乘兩魏相爭之際,修明政治,,漸圖混一,,乃迷信釋教,舍身佛寺,,一任朱異擅權(quán),,紊亂朝紀,何其憒憒乃爾,!夫梁主衍手造邦家,,未始非一英武主,其所由誤入歧途,,攻乎異端者,,得毋鑒沈約之死,獲罪齊和,,自省亦未免多疚,,乃欲借佛教以圖懺悔耶!然而愚甚,!然而謬甚?、薷邭g能防景于身后,而梁主衍不能察景于生前,。杜弼謂年既老矣,,髦又及之,正不啻一梁主寫照,。且誤用從子淵明,,自覆全軍,昏耄之征,,一至于此,,無怪其終困死臺城也。 ?⑦梁主固昏耄無知,,太子綱亦一庸才耳,。 ⑧梁主亦知和不如死,乃胸無主宰,,始明終昧,,卒致墮入賊計,臺城陷而正容語景,,果何益耶,?
錢穆:獨有一蕭衍老翁,,儉過漢文,勤如王莽,,可謂南朝一令主,。
毛澤東:①蕭衍善攝生,食不過量,,中年以后不近女人,。然予智自雄,小人日進,,良佐自遠,,以至滅亡,不亦宜乎,。②“專聽生奸,,獨任成亂”,梁武有焉,。 ?③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力英雄不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