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趙翼
清代性靈派詩詞大家清代考據(jù)學派三大家
趙翼(1727年-1814年),,男,,號甌北,別號三半老人,,常州府陽湖縣(今江蘇省常州市)人,,清中期史學家、詩人,、文學家,、史學家。趙翼與袁枚,、張問陶并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他的詩文注重“性靈”、情感自然表達,、議論,,風格多樣、體裁多變,,詩歌內(nèi)容或嘲諷理學,,或反映民生疾苦,或闡述一些生活哲理,,耳熟能詳?shù)摹敖酱胁湃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就是出自趙翼之手。此外,,趙翼在史學方面也頗有建樹,,與錢大昕、王鳴盛并稱為“清代考據(jù)學派三大家”,,所著的《廿二史札記》與王鳴盛《十七史商榷》,、錢大昕《二十二史考異》合稱
...“清代三大史學名著”,是乾嘉樸學時代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出色成果,。
【展開全部】
惲壽平(1633年-1690年),男,,初名格,,字壽平,別號南田,,世稱惲南田,,江蘇常州府武進縣人,清朝著名畫家,、書法家,。惲壽平是常州畫派的創(chuàng)始人,繪畫以瀟灑秀逸的用筆直接點蘸顏色敷染成畫,,有文人畫的情調(diào),、韻味;其山水花鳥畫的成就很高,,以神韻,、情趣取勝,繼承前者的同時進行創(chuàng)新發(fā)展,,與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吳歷并稱“清初六大家”。此外,,惲壽平在書法方面也堪稱一絕,,他的書法既有褚遂良筆意,又兼瘦金體之型,,秀雅流暢,、風格獨特,也因此被稱為“惲體”,。
蕭衍(464年-549年6月12日),男,,南蘭陵郡東城里(今屬江蘇省常州市)人,,南梁開國皇帝。在502年建立南梁之后,,積極糾正舊朝弊端,,任用親信、改定“百家譜”,、修訂刑律,、廣辟良田、大興佛教、抵御北魏南侵,,極大推動了梁朝的發(fā)展,。后來為改革九品中正制選拔人才的弊端,蕭衍積極調(diào)和士族和寒門之間的矛盾,,在加強高門士族政治地位的同時,,也規(guī)定寒門子弟可以經(jīng)過考試進入官吏隊伍。自此之后,,通過考試錄用人才成為常設制度,,為以后隋唐時期科舉制的興起奠定了基礎。
【 詳細>>】
4,、段玉裁
清代訓詁學家推動古代語言文字學發(fā)展
段玉裁(1735年-1815年10月10日),,男,字若膺,,號茂堂,、硯北居士、長塘湖居士等,,江蘇金壇人,,清代經(jīng)學家、文字音韻訓詁學家,。段玉裁師從戴震,,致力于研究文字訓詁音韻之學,著有《說文解字注》《六書音韻表》《古文尚書撰異》等,,對我國音韻學,、文字學、訓詁學,、??睂W諸方面做出了杰出貢獻。在《說文解字注》中,,段玉裁詳加注釋,,把古今的字形、字音,、字義都貫通起來,,用傳世文獻揭示漢語詞的引申義,并開創(chuàng)從諧聲偏旁入手來研究古韻分部,,開拓了研究漢語訓詁學的新方法,,是清代語言文字學研究發(fā)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陳濟(1364年-1424年),,男,,武進(今江蘇常州)人,明朝史學家,,自幼聰慧喜讀書,,過目成誦,博聞強記,,盡通經(jīng)史百家之言,被稱為“兩腳書櫥”,。1405年,,以平民身份進入皇宮擔任《永樂大典》都總裁(總編輯),統(tǒng)領群儒,、編修志書,,并以“用韻以統(tǒng)字,用字以系事”方式進行編纂,,幫助世人高效地獲取所需的知識和智慧,。所領導編撰的《永樂大典》集中國古代典籍于大成,包含了經(jīng),、史,、子、集,、天文地理等內(nèi)容,,后來被《不列顛百科全書》譽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對西方地理學,、地圖繪制,、科學知識起到一定啟迪作用
...。
【展開全部】
戈裕良(1764年-1830年),,男,出生于武進縣城(今常州市)東門,,聰穎好學,,自小喜擅丹青,年少時期就跟隨父兄造園疊山,,是清代園林疊山大師,,蘇州榭園、揚州意園小盤谷,、常熟燕園,、環(huán)秀山莊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其中環(huán)秀山莊更是讓人嘆為觀止,,戈裕良在修建時,,在有限的空間中采取大斧劈法的疊山手法,,勾帶連體、錯落有致,、結構嚴謹,、渾然天成,環(huán)秀山莊也因此被譽為“蘇州三絕”之一,。所創(chuàng)造的“鉤帶法”能使所造假山絲毫不露人工假痕,,馳譽大江南北。
唐順之(1507年11月9日-1560年4月25日),,男,字應德,,號荊川,,武進(今江蘇省常州市)人,明代大臣,、軍事家,、散文家、數(shù)學家,、抗倭英雄,。唐順之學識淵博,主張師法唐宋,、注重經(jīng)世致用,,對天文、地理,、數(shù)學,、歷法、兵法及樂律皆有研究,,被稱為“明代全才”,。在軍事上,唐順之不但親臨東南沿海英勇抗倭,,所提出的精教練,、足兵餉、御海洋,、固海岸等一系列經(jīng)略思想也被運用于抗倭戰(zhàn)爭,,對明代抵抗倭寇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8,、莊存與
常州學派宗師復興今文經(jīng)學第一人
莊存與(1719年-1788年),,男,江南武進(今常州)人,,清代著名經(jīng)學家,。精通六經(jīng),,尤善《春秋》公羊學,治經(jīng)不拘漢宋門戶之見,,不為煩瑣箋注之學,,重在剖析疑義,講求經(jīng)世致用,。莊存與,、劉逢祿、宋翔鳳,、莊有可等人共同推動今文經(jīng)學進一步發(fā)展,,常州學派也隨之創(chuàng)立,所倡導的思想影響了許多知識分子,,中國近代首批“睜眼看世界”的知識分子就是深受常州學派思想影響。
黃景仁(1749年-1783年),,男,字漢鏞,,一字仲則,,常州府武進縣(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人,清代詩人,。與洪亮吉,、孫星衍、趙懷玉等人并稱為“毗陵七子”,,其中黃景仁詩名最大,,詩歌學自李白,多寫窮愁不遇,、寂寞姜愴之情,,豪宕感慨、哀怨婉麗,,七言詩極有特色,,被袁枚贊譽為“清代李白”。
賀雙卿(1715年-1735年),,女,江蘇金壇人,,清朝女詞人,。賀雙卿出身之貧寒、身世悲涼,,存世作品僅十多首,,但詩詞才氣冠絕當時,,所作的詩詞格調(diào)含蓄細膩、意旨幽深,,風格哀婉凄惻,、感人肺腑,被后人尊為“清代第一女詞人”,。又因為詩歌風格,、對疊詞的運用、人生經(jīng)歷與李清照相似,,賀雙卿也享有“清代李清照”的美稱,。
【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