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世紀40年代末,湖面由鼎盛時期3000平方公里縮小到1200平方公里,;
1950年縮至1070平方千米(中國科學院新疆考察隊,,中國地理科學院地理研究所,1996),,人類活動初始時期無農業(yè)用水,,湖泊主要靠氣候變化影響;
1950年以來湖面持續(xù)縮小,,1987年縮至小,,為500平方千米,湖水平均深度1.4米,,深處達3米,。引起區(qū)域生態(tài)與環(huán)境急劇變化。
1988年以來,,艾比湖流域降水普遍增多,,2000年湖面一度到800平方千米(吳素芬等,2001),。
2000年6月,艾比湖濕地成為自治區(qū)級自然保護區(qū) 。
2007年4月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艾比湖濕地自然保護區(qū)位于我國西北部邊陲,地處大西洋西風氣流的主要通道——阿拉山口,,整個濕地處于阿拉山口的風道區(qū)。
艾比湖濕地是準噶爾盆地西南緣低洼地和水鹽匯集中心,,艾比湖海拔189米,,是準噶爾盆地低點。
艾比湖現長約35公里,,寬約18公里,,是準噶爾盆地西部的低洼地和水鹽匯集中心,艾比湖是準噶爾盆地大的湖泊,,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
博爾塔拉河、精河,、奎屯河,,分別從西、南,、東三個方向注入艾比湖,,成為湖水的主要來源。湖面呈橢圓狀,,面積600平方公里,,水深平均2米左右,湖面海拔189米,。
集水面積50 621.0km2,,補給系數97.0。湖水主要依賴地表徑流補給,,主要入湖河流有奎屯河,,四棵樹河、精河,、阿卡爾河,、大河沿子河、博爾塔拉河和時令河23條,,河流年總徑流量37.46×108m3,,其中5.6×108m3入湖,而31.86×108m3被引入灌區(qū),、滲漏地下和消耗于地面蒸發(fā)與植物蒸騰,。入不敷出,湖泊萎縮,,1950年以來湖面縮小了548.0km2,。其中僅1988年6月~1989年5月水量收支盈余0.56×108m3,,使湖面增至651.0km2(楊川德,1990年),。
湖表鹵水密度1.079,,pH值8.49,礦化度112.4g/L,;晶間鹵水密度1.237,,pH值6.91,礦化度377.73g/L,,屬中→新生代構造斷陷形成的硫酸鈉亞型鹽湖,。鹽類礦床主要是石鹽、芒硝,。其中石鹽主要以小鹽湖或鹽灘形式分布在湖南,、東南部湖灘,沙泉子鹽灘大,,長10.0km,,寬1.0km,面積10.0~15.0km2,,平均厚0.35m,,以石鹽為主,伴生芒硝,、無水芒硝,、石膏和鎂鹽等。芒硝主要分布在湖北,、南部,,其中北部原生芒硝沉積帶,長10.0km,,寬1.0m,,層厚0.05~0.10m,白色球粒狀,,質地純凈,;南部湖灘地帶有次生芒硝沉積,面積不大,,但鹽層集中,,質量好,利于小規(guī)模開采,。儲量石鹽1.25×108t,,KCl200×104t,硫酸鈉700×104t,,硫酸鎂1.07×108t,,B6×104t,,Br2×104t,I400×104t,。目前,,建有艾比湖鹽化總廠,生產原鹽,、粉精鹽、加碘鹽和水氯鎂石等系列產品,。
湖區(qū)屬中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年均氣溫7.8℃,1月平均氣溫-16.0℃,,極端低氣溫-36.4℃(1955年1月3日),;7月平均氣溫25.0℃,極端高氣溫41.3℃(1987年7月31日),;多年平均無霜期190d,,日照時數2 722.6h;降水量90.9mm,,蒸發(fā)量1 662mm,。湖盆西北部的大風口──阿拉山口(又名準噶爾門),全年大風日數164d,,多185d,,大風速55.0m/s。
新疆艾比湖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東西長102.63千米,,南北寬72.3千米四至界限:東以烏蘇,、精河縣界線為界,北以博州塔城地界為界,,南部則以312國道,、北疆鐵路、兵團農五師82團,、90團,、91團行政界線為界,西部則為博樂市和阿拉山口的荒漠林區(qū),。
艾比湖保護區(qū)各類濕地面積占保護區(qū)總面積的45.5%,。據記載,在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時期,,艾比湖面積在3000至3500平方公里左右,,大水深90米。這個時期,,湖內魚類豐富,,呈現淡水湖的生態(tài)景觀,;在晚更新世以后,湖面逐步縮小,。
艾比湖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保護對象為咸水湖和具有獨特的濕地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
保護區(qū)內野生動物約167種(國家級保護動物38種,自治區(qū)級18種),,其中鳥類111種,,約100萬只,是鳥類重要的棲息繁殖遷徙濕地,。野生植物385種,,其中,胡楊,、艾比湖沙拐棗,、艾比湖樺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12種。該保護區(qū)是中國內陸荒漠物種為豐富的區(qū)域,,植物種類占全國荒漠植物種類的62%,。
保護區(qū)內有脊椎動物160多種,鳥類100多種,,魚類十種,。其中國家級珍貴保護動物38種。
該濕地是各種皇馬野生動物的主要繁殖地,、越冬地,、停歇地野生植物的分布區(qū),加之濕地又處在阿拉山口大風通道下,,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特征,,使?jié)竦貎鹊纳锓N群呈現明顯的多樣性特征。
艾比湖是一個資源蘊藏豐富的湖泊,。
艾比湖區(qū)中,,有豐富的鹽、硭硝,、硫酸鎂,、硼、溴,、碘等非金屬礦藏,。鈉鹽儲量有1.25億噸,鉀鹽為200多萬噸,,硭硝9700萬噸,,硫酸鎂1億噸以上。這里是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重要的食鹽、硭硝產地,。早在清光緒二十八年,,即1902年,清政府就以“官督商辦”的體制,,在這里開辦鹽業(yè),;民國年間,這里的鹽業(yè)也十分興旺,。
新中國成立后,,艾比湖的鹽業(yè)發(fā)展突飛猛進??倳駡雒娣e達到201.31公頃,;能源、通訊,、交通設施完備;提水,、抽鹵,、積鹽、運輸,,已實現了動力化,、機械化。年生產能力為:原鹽5萬噸,,粉洗加碘精鹽1.5萬噸,,產硭硝3萬噸,氯化鎂1000噸,。鹽業(yè)已成為精河縣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yè)
艾比湖獨特的濕地生態(tài)環(huán)境,,是數百種動、植物生息繁衍的場所,,有著其生物資源的多樣性,。在生物資源中,艾比湖中含有豐富的鹽硝資源和鹵蟲卵資源,。
根據自治區(qū)編辦《關于成立艾比湖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的批復》(新機編辦〔2008〕63號)精神,,在新疆艾比湖濕地自然保護區(qū)管理站的基礎上成立艾比湖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為州林業(yè)局管理的全額預算事業(yè)單位,,相當于副縣級,。
根據上述主要職責,艾比湖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內設6個職能科室,,規(guī)格為科級,。有綜合辦公室、資源保護管理科,、科研宣教科,、經營管理科,、護林防火科、野生動植物救護中心等,。
新疆艾比湖是我國西部的國門湖泊,,是中國重要濕地,是準噶爾盆地西南緣低洼地和水鹽匯集中心,。艾比湖濕地自然保護區(qū)處在阿拉山口大風通道下,,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該地形成鹽湖,、沼澤,、灘涂、石漠,、礫漠,、沙漠、土漠,、鹽漠等多種地類,,植被分布也由此形成旱生、鹽生,、沙生,、濕生、水生等多種植被群落,。具有典型性和較高的保護價值,。
艾比湖濕地自然保護區(qū)地處準噶爾盆地西南緣,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huán)境條件,,使這里的野生動物,、植物種類明顯多于周邊地區(qū)。野生動物中有國家一,、二類保護野生動物49種,,有國家保護植物12種,同時,,這里又是中國新疆西北部重要的鳥類遷徙地,、繁殖地、越冬地,。成為我國內陸干旱區(qū)一座獨特的生物基因寶庫,,這在我國干旱荒漠區(qū)乃至亞洲荒漠區(qū)是極為稀有的。
一是生態(tài)系統多樣性,。保護區(qū)內鹽湖,、沼澤、灘涂、石漠,、沙漠,、土漠、鹽漠構成了復雜多樣的生境類型,;植被類型多樣,,主要有旱生、沙生,、濕生,、鹽生、水生等多種植物類型,。
二是植物物種多樣性,。因獨特的地理位置,保護區(qū)內植物同時受中亞,、蒙古植物區(qū)系的影響,,野生植物物種十分豐富,共有野生植物52科191屬385種,,水生浮游植物7門57屬,。
三是動物物種多樣性。艾比湖濕地自然保護區(qū)大面積的濕地植被為野生動物提供了豐富的棲息場所,,是各種野生動物的主要繁殖地、越冬地,。保護區(qū)共有野生動物50科167種,,其中兩棲類2科4種,爬行綱6科10種,,鳥綱28科111種,,哺乳綱12科32種,魚綱2科10種,,水生浮游動物5類21種,。
艾比湖及湖濱地帶處在阿拉山口大風通道,處于影響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敏感地帶,,這一地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一旦發(fā)生變化,,必然會發(fā)生連鎖反應,不僅會影響到周邊環(huán)境的質量,,且對整個天山以北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產生重要影響,。
保護區(qū)生境、種群豐富,,是研究艾比湖濕地生態(tài)系統發(fā)生,、發(fā)展及演替規(guī)律的活教材,這里寶貴的生物資源經歷了進化、演化,,成為我國干旱區(qū)重要的物種基因庫,。
博樂市區(qū)有到達艾比湖自然保護區(qū)的旅游專線。
博爾塔拉的住宿比較方便,,從經濟實惠的小旅館到高檔舒適的賓館一應俱全,,可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如:博爾塔拉艾比湖大酒店,、博爾塔拉賓館,、博樂市中亞大酒店、博爾堪拉旅游賓館,、石化賓館等,。
博爾塔拉的餐飲主要以蒙古族特色為主,其中阿拉騰餐廳頗有民族特色,。
有陶器,、玉器、樂器,、吾維吾爾族民間印花布,、維吾爾花帽等。
艾比湖的鹽,、艾比湖的鹵蟲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野生動物有鵝、天鵝,、野鴨,、麝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