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羅鱷(學名:Crocodylus niloticus),又叫非洲鱷,。爬行動物,。通常體長四五米,大者可達8米,。背面暗橄欖褐色,,腹面淡黃色。吻部較闊,,略呈長三角形。軀干背面有6~8縱列鱗甲,。趾間有蹼,。穴居河岸的地下,性兇暴,,常襲擊往來的獸類,。產(chǎn)于非洲尼羅河上游。皮可制革,。
尼羅鱷有很強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在湖泊、河流,、淡水沼澤,、鹽水區(qū)域都可以生存。它們通常用嘴部和腳來挖洞穴從而修改棲息習慣來躲避生存條件不利,。
尼羅鱷分布在安哥拉,,貝寧,博茨瓦納,布基納法索,,布隆迪,,喀麥隆,中非,,乍得,,剛果,科特迪瓦,,剛果共和國,,吉布提(ex),埃及,,赤道幾內(nèi)亞,,厄立特里亞,埃塞俄比亞,,加蓬,,岡比亞,加納,,幾內(nèi)亞,,幾內(nèi)亞比紹,以色列(ex),,肯尼亞,,利比里亞,馬達加斯加,,馬拉維,,馬里,毛里塔尼亞,,莫桑比克,,納米比亞,尼日爾,,尼日利亞,,盧旺達,塞內(nèi)加爾,,塞拉利昂,,索馬里,南非,,蘇丹,,斯威士蘭,多哥,,烏干達,,坦桑尼亞,贊比亞,津巴布韋,。
尼羅鱷的體型非常龐大,,其體長在2-6米,最大亞種平均體長為3.7米,,尼羅鱷的整個身體為橄欖綠色至啡色,,有黑色的斑點及網(wǎng)狀花紋。
尼羅鱷第四齒由上顎的V字形凹陷中向外面突出,。有5枚前頜齒,,13-14枚上頜齒,14-15枚頜齒,,其總數(shù)為64-68枚,。尼羅鱷非常強壯,尾巴強而有力,,有助于游泳,。成年尼羅鱷的體重225-1000公斤。
幼體尼羅鱷呈深黃褐色,,身體和尾部有明顯的橫帶紋.成年后橫帶紋的顏色變淡,。
尼羅鱷的軀干背面有堅固的厚鱗甲6-8縱列;四肢的外側有鋸齒緣,,趾間有蹼,。
尼羅鱷喜歡在水中生活,但非洲很多地區(qū)有旱季和雨季之分,。一到旱季,,就會有大量動物因缺水而死亡。為了躲避這種不利的生存條件,,尼羅鱷常常用嘴和腳在河岸上挖掘洞穴,。旱季期間,尼羅鱷就躲藏于地底之下,,一直到下一個雨季來臨為止。
幼體尼羅鱷常以小型水生無脊椎動物,、昆蟲等為食,,吃小型脊椎動物,如魚,、兩棲類和爬行動物等,。成體則能捕食包括羚羊、水牛,、河馬幼體等在內(nèi)的大型脊椎動物,。
成年尼羅鱷還會吞下石塊以作壓艙物之用,這樣做的目的是有助于尼羅鱷在水底保持平衡。
尼羅鱷十分兇殘,,但它們對一種叫做牙簽鳥的小鳥卻非常友好,。這種鳥經(jīng)常在尼羅鱷身上和嘴里找蟲子吃,尼羅鱷從不傷害它們,。牙簽鳥的感覺非常敏銳,,只要聽到一點動靜,它們就會急忙拍打翅膀,,大聲喧嘩,。聽到牙簽鳥的“提醒”,尼羅鱷就會立即沉入水底,,避免受到意外的襲擊,。
尼羅鱷的飼養(yǎng)方式有群養(yǎng)和分養(yǎng)兩種:群養(yǎng)以雌雄種鱷按比例組群飼養(yǎng),一般為10條雄配20條雌,,或20條雄配30條雌,,養(yǎng)于大池中。這種飼養(yǎng)方法的優(yōu)點是占地較少,;缺點是鱷魚之間常為爭食,、爭棲息地、爭配偶,、爭奪產(chǎn)卵地而發(fā)生爭斗,,容易造成傷亡,而且交配率和受精率較低,。分養(yǎng)是以1雄1雌,,或1雄2雌飼養(yǎng)于一池中。優(yōu)點是受精率高,,容易跟蹤觀察和管理及收集資料,;缺點是占地面積較大,投資大,,飼養(yǎng)成本高,。不論是群養(yǎng)還是分養(yǎng),密度都要合理,,而且種鱷池都要水陸各占一半,。要保持環(huán)境安靜,避免干擾,。
雌種鱷不低于7歲齡,,長度不少于2.5米;雄種鱷不低于8歲齡,,長度不少于3米,。無論雌種鱷還是雄種鱷,,體質都要健壯。
飼料供應原則是既要保證充分的營養(yǎng),,又要防止因為肥胖而影響生殖能力,。種鱷的飼料為雞、魚的混合飼料,。為保持正常的生殖功能,,在營養(yǎng)供給方面除要考慮必要的能量和蛋白質外,還要供應一定量的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特別是和繁殖有關的維生素E,、維生素A及維生素C等。
多數(shù)鱷一年只繁殖1次,,但尼羅鱷在其棲息地若一年出現(xiàn)兩個旱季,,即可繁殖2次,它們的交配產(chǎn)卵期和旱季的開始有密切的關系,。雌鱷護巢行為明顯,。
雌性尼羅鱷會于沙質的河岸挖洞造巢,每次可生25-80只卵,,孵化期大約3個月,,剛剛孵化出的幼鱷全長30厘米左右。12-15歲性成熟,。尼羅鱷壽命為70-100歲,。
IUCN 紅色名錄:LC(1996)。
被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Ⅰ,,嚴禁商業(yè)貿(mào)易,,所有標本的進出口,必須取得進,、出口許可證,。
尼羅鱷是非洲最大的鱷魚,僅次于最大的灣鱷,,為全數(shù)23種鱷魚當中被人類研究最多的一種,。
在尼羅河一帶,尼羅鱷一度瀕危,,后來由于尼羅鱷的養(yǎng)殖技術得到了廣泛推廣,,尼羅鱷的種群數(shù)量才逐漸恢復。
自公元9世紀開始,,尼羅鱷就已經(jīng)成為人類的獵殺對象。野生尼羅鱷屬于低危物種,,有些地區(qū)可能已經(jīng)瀕危,,因此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