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赫鎮(zhèn)位于吉林省四平市鐵東區(qū),,面積237.07平方千米,。人口31976人。轄葉赫,、雙合,、永和、興隆,、張家,、板倉子,、白木匠、楊木林子,、新立,、營盤、砬子溝,、英額堡,、東升等。由駐地葉赫街得名,。1958年2月成立葉赫鄉(xiāng),;
1958年10月至1961年5月歸石嶺公社轄,為葉赫管理區(qū),;2005年,,經(jīng)吉林省人民政府批準,將梨樹縣葉赫滿族鎮(zhèn)劃歸四平市鐵東區(qū)管轄,。
葉赫滿族鎮(zhèn)地處長白山余脈,,屬大黑山系,是一個“六山一水三分田”的丘陵半山區(qū),。
境內(nèi)山清水秀,,自然風光旖旎。逢春百花爭艷,、百鳥爭鳴,,盛夏,林木蔥蔥,,溪水潺潺,,金秋,滿山紅葉,,果滿枝頭,,寒冬,白雪皚皚,,銀裝素裹,。
葉赫河自東向西流經(jīng)葉赫全境,一注碧水呈“S”型繞山而行,,形成一個5000畝寬闊水域的中型水庫,,湖岸林木豐美,怪石林立,,素有“北方小三峽”之美稱,。國家3A級旅游景區(qū)葉赫那拉城坐落于東城山上,巧奪天工的神奇自然景觀繪就了一幅“靜水環(huán)城霞淡淡,,長松繞嶺霧悠悠”的美麗畫卷,。
葉赫是肅慎(女真)最古老的氏族部落之一,,因分布于葉赫河(今吉林省四平市鐵東區(qū)境內(nèi))得名,分同姓葉赫和異姓葉赫,。葉赫部落號稱葉赫那拉部(漢譯“向往海東青飛翔的天空”和漢語“鳳凰朝陽”之義略同),,分布于南起長白山東至濱海地帶,是為同姓葉赫,。而其中慈禧太后一支祖上本蒙古土默特氏,,后入贅加入葉赫部,其后人成為異姓葉赫,,與葉赫其它部落不同,。
塔魯木衛(wèi)
明朝滿族先民女真興起,海西女真葉赫部落原居呼喇溫江一帶,,始祖打葉帶領族人進京納貢,,為部族贏得了“塔魯木衛(wèi)”名號。永樂末年,,舉族南遷,來到伊通大地,,部族勢力由小到大走向強盛,。
珊延府城
八代王祝孔革為王時,,塔魯木衛(wèi)活動地域由伊通以南到開原,、鎮(zhèn)北關以北的葉赫勒河流域一帶。1534年,,??赘锱扇幽嵫拍嵫趴υ谏貉游趾丈郊饨ā吧貉映恰,!弊,?赘锇阉斈拘l(wèi)改稱為“葉赫部”,“葉赫那拉氏”為其部族的姓氏,。意為“河邊的太陽”,。
兩部仇殺
葉赫國祝孔革羨慕哈達國王忠賺取“居停主人”之利的做法,,在珊延城中開設驛館,,吸引各部頭人和客商來此住宿、盤點和寄存貨物,、馬匹等,,葉赫國獲利日增。??赘锓至斯_國的杯中之羹,,哈達國王忠十分氣憤,。1551年,??赘锉还_首領王忠所殺,。
東西二城
葉赫國第九代王清佳努、楊吉努兄弟二人,,于1573年在葉赫勒河畔建東,、西二城。兄清佳努居西城,,弟楊吉努居東城,,皆為貝勒。珊延城,、東城,、西城呈“品”字分布,成為葉赫國一道堅固的屏障,。
孟古出生
1575年,,楊吉努的女兒孟古格格出生在葉赫東城,這位孟古格格就是中國清朝的第一位皇后——孝慈高皇后,,她與努爾哈赤有著具有傳奇色彩的姻緣,。
孟古定親
1588年(明萬歷三年萬歷十六年)深秋9月,建州女真努爾哈赤拜訪葉赫國二位貝勒,,愿與葉赫國貝勒結交,。清佳努兄弟認為努爾哈赤將來必成大業(yè),決定對其實施籠絡,,使其將來為葉赫所用,。楊吉努將自己的小女兒孟古許配給努爾哈赤。
“市圈計”
1573年,,清佳努,、揚吉努兄弟東聯(lián)建州阿臺、西聯(lián)蒙古兀良哈福余衛(wèi)恍惚太,、煖兔共萬余騎兵,,偷襲哈達國孟格布祿、歹商的營寨,。明廷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幫助哈達欲處治清、揚二努,。明遼東總兵李成梁精心設計了“市圈計”,。1583年十月初八,李成梁在“市圈計”中將清佳努,、揚吉努與將士共三百一十一人殺害,。
第十代王
清佳努長子布寨繼為葉赫國西城貝勒,,揚吉努次子那林布祿繼為葉赫國東城貝勒,他們秉承父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繼續(xù)開創(chuàng)葉赫國新的輝煌局面,。
發(fā)展葉赫
布寨、那林布祿恢復和壯大葉赫國的經(jīng)濟和軍事實力,,在很短的時間里,,葉赫國的實力就達到了歷史上的空前強大。
孟古出嫁
隨著建州女真努爾哈赤部的強大,,建州已成為葉赫,、哈達兩國競相爭取的部落聯(lián)盟。1588年,,年方十四歲的孟古公主出嫁,,葉赫國與建州聯(lián)姻結盟了。1592年,,孟古生子皇太極,,他就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中國大清王朝的太宗皇帝,,孟古即為孝慈高皇后,。
借機挑戰(zhàn)
葉赫那拉孟古與努爾哈赤喜結良緣,葉赫國贏得了寶貴的發(fā)展機會,。1597年,,葉赫成為海西女真四部盟主,,布寨,、那林布祿兄弟為維護自己海西女真盟主的地位,遏制努爾哈赤勢力的擴大,,無事生非,,提出了討要領土的要求,借機向努爾哈赤挑戰(zhàn),。
古勒山戰(zhàn)
葉赫國使者討要領土之事未果,,雙方的矛盾激化。努爾哈赤的強硬態(tài)度,,激怒了布寨,、那林布祿。他們組建了“海西四部聯(lián)軍”,,劫掠了建州東界洞寨,、戶布察寨后,1593年,,又組成了“九姓聯(lián)盟”,,兵分三路向佛阿拉城撲來,。努爾哈赤設伏在古勒山,大敗九姓聯(lián)軍,,布寨當場陣亡,,那林布祿受傷,葉赫部落由興盛走向衰敗,。
孟古病逝
1603年,,葉赫那拉氏孟古公主病重,欲見自己的生母一面,,努爾哈赤派使者前去葉赫迎請,,葉赫東城貝勒那林布祿拒絕了努爾哈赤的請求。努爾哈赤對那林布祿的所作所為氣憤至極,,為葉赫一戰(zhàn)埋下了伏筆,。
一戰(zhàn)葉赫
努爾哈赤為報葉赫國貝勒那林布祿“不令母女相會之仇”,于1604年征伐葉赫,。攻克了老城璋城,,掠走二城七寨二千余人、財物,、畜產(chǎn)若干后,,返回建州。
二戰(zhàn)葉赫
努爾哈赤征戰(zhàn)葉赫吞并哈達,、輝發(fā),、烏拉等部。1613年,,
努爾哈赤遣使去葉赫國討要逃往葉赫國的烏拉國王布占泰,,葉赫貝勒金臺石、布揚古拒命不從,,努爾哈赤再次親征葉赫,。葉赫做出充分防御,將老城珊延城軍民全部撤到葉赫東西二城,,加強防御力量,,將正在鬧痘疫的兀蘇城居民留給的努爾哈赤。
薩爾滸戰(zhàn)
愈加強壯的努爾哈赤把軍事斗爭的主要矛頭指向明朝,,“七大恨”檄文告天計襲撫順,,攻打清河。明廷發(fā)兵東北,,引發(fā)了“薩爾滸之戰(zhàn)”,。后金軍大獲全勝,明廷無可調(diào)兵增援葉赫了。
三戰(zhàn)葉赫
努爾哈赤決定三打葉赫國,。1619年,,努爾哈赤于新春佳節(jié)之際偷襲葉赫國,此次出兵征討葉赫只為報復,。
四戰(zhàn)葉赫
1619年6,、7兩月,努爾哈赤率后金軍連克開原城,、鐵嶺城,,奪取了戰(zhàn)略要地,打開了進攻葉赫國的通道,,阻斷了明廷對葉赫國的軍事援助,。1619年8月22日,努爾哈赤攻克葉赫東城,,東城貝勒金臺石被絞殺,。葉赫西城從內(nèi)部被攻破,西城貝勒布揚古被處死,。努爾哈赤兼并了葉赫部使女真民族走向了統(tǒng)一,。
部民八旗
葉赫部精兵良將被努爾哈赤收入滿洲八旗,融入后金隊伍之中,。在清王朝二百多年的歷史上,,葉赫那拉家族有眾多杰出人物,彪炳千古,。
名相明珠
納蘭明珠(1635年11月19日-1708年6月3日),,葉赫那拉氏,正黃旗滿洲人,,清康熙王朝一代名相,,輔佐帝政,為康熙盛世做出了巨大貢獻,。他是葉赫那拉金臺石的孫子,,自幼接受良好的滿漢文化教育,,通曉滿漢語言,、文字,對典章制度熟諳在胸,。十六歲時,,出任云麾使,行走宮中,,后為康熙首輔大臣,,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力主平三藩,,收復臺灣,,抗擊沙俄。盡心盡力輔佐康熙帝,,為促進康熙盛世,、政治統(tǒng)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在葉赫部族史上閃現(xiàn)著耀眼的光華,。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葉赫那拉氏明珠長子,,十七歲時被康熙帝授三等侍衛(wèi),。納蘭性德摒棄滿漢之見,結交漢人文士,、學者,、江南才子,促進了滿漢之間的互相交流,,增進了解,,贏得了漢族學者的信任和愛戴。
納蘭性德的詞對后世影響極大,,其詞傾心雋秀,,自然超逸,哀婉凄美,,間或雄渾,。
他用生命和人格鑄就的詞作,為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積淀增添了一抹艷麗的色彩,,熔鑄他沒潔品性的詩詞作品是中華文化寶典中熠熠閃光的一頁,。
康熙東巡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巡幸東北祖宗發(fā)祥地,,到山海關,,出錦州入遼陽,到達陪都盛京,,沿著大驛路來到葉赫勒河畔,。
康熙帝來到東城之下,仰視高高城基上的舊壁殘垣,,手捋須髯,,若有所思,隨口吟道:“斷壘生新草,,空城尚野花,。翠華今日幸,谷口動鳴笳”。
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祖籍葉赫國,,姓葉赫那拉氏,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日(1835年11月29日),,生于北京西四牌樓檗柴胡同,,滿洲鑲藍旗人,后抬入鑲黃旗,。曾三度垂簾聽政,,兩次決定皇位繼承人,執(zhí)掌清朝大權48年,,將國家命運控制在她的股掌中,,極大地影響了中國近代史的走向。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光緒駕崩,。慈禧太后選醇親王載灃三歲的兒子溥儀繼位,這是慈禧第二次確立王位的繼承人,。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在中南海儀鑾殿晏駕,終年七十四歲,。慈禧在清王朝末年獨攬朝中大權近五十載,,在中國歷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隆裕太后
慈禧太后的侄女,,葉赫那拉氏桂祥之女靜芬于光緒十五年(1889年)正月二十七與光緒帝大婚禮成,,封為孝定景皇后。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緒帝駕崩,,慈禧太后立光緒弟弟載灃的兒子溥儀為帝,年號宣統(tǒng),。孝定景皇后尊為皇太后,,上徽號曰“隆裕太后”。
一九一二年二月十二日,,隆裕太后,、宣統(tǒng)帝頒發(fā)“宣統(tǒng)遜退”詔書,清帝退位結束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帝制,。
一九一三年二月二十二日凌晨,,隆裕太后病逝,,終年四十六歲,。
葉赫驛站
清王朝統(tǒng)治者在順治、康熙年間先后在遼河流域、吉林地區(qū)修筑了柳條邊墻,,實行封禁,,對邊墻內(nèi)的“龍興之地”實施保護。柳條邊的封禁一直持續(xù)到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才逐漸廢弛,。清政府自康熙二十年(1681年)起,修建了從京師至吉林烏拉的驛道,。
驛道從葉赫穿過,,并設葉赫驛站。葉赫驛站由驛所,、營房,、馬廄三部分組成,為過往的官兵,、官差提供食宿,、車馬、雜役等保障,。驛道,、驛站加強了朝廷與東北邊陲各族人民的聯(lián)系;提供了軍事行動和運輸通信聯(lián)絡等多方面的保障,,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和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