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縣中山鎮(zhèn)是千年古鎮(zhèn),,也是全國罕見“百姓鎮(zhèn)”,素有“小京城”之美稱,歷史悠久,,歷經滄桑保存下來的古街,、迎恩門、相公塔,、永安橋等眾多文物古跡,。
該鎮(zhèn)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已形成了許多獨特的民間傳統(tǒng)文化,,如“軍家話”,、百家姓氏對聯(lián)、傳統(tǒng)漢劇,、舞獅,、船燈、宮燈等,,都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旅游價值,。中山鎮(zhèn)于2007年還被省政府授予“省級歷史文化名鎮(zhèn)”,2008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文化藝術(漢?。┲l(xiāng)”,。
中山為武平革命發(fā)源地之一。從1929年至1932年,,中山上坑先后爆發(fā)三次農民暴動,,聲震周邊地區(qū)。1930年6月,,毛澤東,、朱德率紅四軍主力由江西尋烏再次入境武平開展革命根據地建設,由民主方向進軍中山城,,與紅六軍在永安橋附近不期而遇,,勝利會師,而后分頭行動,,武平蘇區(qū)得到恢復鞏固,。據中山革命史料記載,朱德軍長在征途中餐風宿露,,涉水登山,,感受風寒,抵達中山城已是大寒大燒,,臥病在床,,住在實夫別墅左廂房,經中山城名醫(yī)林鑒春開方撥藥,,一劑服后,,病情好轉,,寒熱皆退,后朱德軍長帶病上陣,,率領紅軍繼續(xù)向武平縣城進軍,。永安橋、實夫別墅,、上坑暴動遺址及眾多紅軍標語可作為紅色資源加以保護開發(fā),。
1、迎恩門,。明朝時期,,武所中山先后筑有老城、片月城和新城三座城池,,故人們將武所城簡稱為“三城”,。一彈丸之地筑有三城,舉世罕見,。這是因為中山乃閩粵贛邊軍事重鎮(zhèn),,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明朝時設千戶所,,正千戶的官階比太守還高一級,。這里不受縣署管轄,,好比獨立王國,,故有如此規(guī)模。歷經“大躍進”和“文革”,,中山城池被毀,,現僅剩一座“迎恩門”,巍然屹立,,向世人訴說著當年的輝煌和歷史的滄桑,。據考證,明抗倭名將俞大猷在迎恩城門上筑有“讀易軒”,,日教士子讀書擊劍,。只可惜“讀易軒”后毀于戰(zhàn),城門之上僅遺偌大一個遺址,。
2,、古街。從迎恩門延伸而出的700米古街,,100多間店鋪,,是當年武所中山商賈云集、商貿繁華的明證,。古街本身就是武所中山古城一部濃縮的歷史,。老屋夾道的古街,,難掩其昔日風華,在她身上依稀殘存的鉛華,,依舊散發(fā)著遠古而誘人的清香,。與古街相連的明代所建迎恩城門及讀易軒,更襯映出古街的古典與悠遠,。流連于古街,,沐浴著中原古風,挨家挨戶門上查看姓氏門聯(lián),,人們的思緒早已神游于千年往事之中,,別有一番感受與情趣。
3,、永安橋,。此橋為一王姓老夫人樂善好施,囑其子孫將為其做壽設宴的錢用于在此建一座大橋,,于清道光10年(公元1810年)建成,。清末出名保臺抗日志士、愛國詩人丘逢甲題寫“永安橋”和“母命繼志”石匾鑲嵌于橋的八拱上方,。1930年6月2日,,毛澤東、朱德率紅四軍主力和紅六軍在永安橋附近勝利會師,,然后分頭向武平其他地方進發(fā),,武平革命斗爭從此更加如火如荼。2006年此橋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4,、相公塔。位于中山新城外相公寨上,,建于明嘉靖辛亥年(1551年),。塔有七層,呈八角形,,高14.7米,。相傳古代文人墨客喜歡相邀到此登山賞景、吟詩作賦,,故名相公塔,。據說當年的風水先生稱,距武所中山城東北部(即今武平縣城一帶)的地形為下山老虎形,,這下山老虎正朝武所中山方向而來,。為阻止猛虎南侵,須建七座鎮(zhèn)虎塔,,稱為“七鞭打虎”,。如今物換星移,,歷經歲月滄桑,七座塔中僅相公塔碩果遺存,。相公塔外形壯觀,,猶如屹立在相公寨上的一位歷史巨人。
5,、十里峽谷畫廊:位于中山古鎮(zhèn)南部15公里外的峽谷,,是6500萬年以前由于喜馬拉雅山的造山運動,地殼變遷形成的侏羅紀大裂谷,,呈南北走向,,從貴州綿延至我鎮(zhèn),僅鎮(zhèn)域段長20余公里,,最低海拔約700米,,最高海拔在1442米以上,山體為丹霞地貌,,在林溪相間中,,溪、瀑,、灘,、崖、石,、洞渾然天成,,幽、險,、雄,、壯、秀集于一身,,風光秀麗,景色十分迷人,。
6,、石天井世外桃源:位于古鎮(zhèn)西南,與永興鎮(zhèn)毗羅相連,,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四周懸崖絕壁,中間有數百畝平坦開闊的土地,,巨大的山體托起一片人間仙境,,大自然造就了牯牛背、朝天馬,、石天井,、大圓洞,、仙鵝抱蛋、何氏懸棺等奇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
這里古樹參天,,遮天蔽日,空氣清新,,氣候涼爽,。小溪清澈,環(huán)山繞路,,淙淙流淌,;行走在山上,踏著紫色沙巖鋪就的“紅地毯”,。穿行在林間溪邊,,幾十個大小起伏的山峰環(huán)環(huán)相連,組成天然迷宮,,讓你不識路徑,,迷失方向;站在牯牛石背上,,遠眺綦江山脈,,重重疊障,宛如萬匹天馬奔騰,,硝煙彌漫,,令您嘆為觀止,不愧為天下一大奇觀,;置身朝天馬山峰下,,天馬仿佛正引頸嘶叫,飛奔九天,,讓你有忘卻人間一切,,恍入世外仙境桃源的感覺。
7,、“汀州首富”,、“東南錢王”舒經墓。舒經為明朝正德年間武所中山富商,,傳有“東南錢王”之美譽,,當時汀州知府為其撰寫墓志銘,稱其為“汀州首富”,。舒經在世時建有8座墳墓,,
建筑材料考究,結構精致,,規(guī)模較為宏大,,可惜在“文革”期間大多毀損較為嚴重,,但遺址猶存。現存中山城郊西山崗等地舒經墓較為完整,,關于舒經的種種傳說在武平民間數百年來長盛不衰,。探尋游覽舒經墓,可使游人對明朝時期武平乃至汀州的社會,、經濟,、文化有一種較為直觀的感受。
8,、朱德軍長舊居——實夫別墅,。該別墅位于中山古鎮(zhèn)城中村林屋巷,系林氏大富人祖宅,,建于19世紀初,,門樓的“實夫別墅”四個大字清晰可見,宅內結構復雜,,前半部為左右?guī)?、中間有露天天井,隔一墻屏風,,后半部又有一露天天井,,左右又是廂房,且?guī)拷Y構比前半部復雜,,空間更大,,這種建筑風格在客家民居中實屬罕見,這大概是客家地區(qū)較早的別墅建筑,。1930年6月朱毛紅軍根據樓梯嶺會議精神,,再次入武活動。朱德軍長因病在實夫別墅后半部左廂房內療病休
養(yǎng),。
9,、國民黨抗戰(zhàn)將領謝肇齊將軍故居。謝肇齊系武平中山城里人,,為黃埔軍校第六期畢業(yè)生,,北伐后,于1930年考取留英,。1934年畢業(yè)于英國皇家軍校(即圣赫斯特軍校),為蔣介石麾下少數接受完整西方軍事教育之將領,??箲?zhàn)時期,,日軍強勢攻打貴州獨山,,重慶震動,,戰(zhàn)況緊急,,謝肇齊率93軍參與獨山及平塘戰(zhàn)役,擊潰欲北犯重慶之日軍,因此殊功升為國民黨中將,。1954年9月至1957年3月任臺灣國民黨黃埔軍校第五任校長,。期間蔣介石長孫蔣孝文在軍校就讀,,因屢次嚴重違紀、違規(guī),,被謝肇齊憤而開除,,由此得罪權貴,。蔣介石父子表面不動聲色,第二年(1957年3月)卻以“匪諜”之罪革職,,亦辦退役,,后在臺灣多處任職,,1992年移居美國,1995年病逝,。謝肇齊將軍在中山城內的故居可作旅游景觀開發(fā)利用,。
中山鎮(zhèn)是唐宋時代武平的場治,、縣治所在地,,素有“小京城”之稱。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年)置汀州后,,在武平境內設武平,、南安二鎮(zhèn),,中山為武平鎮(zhèn)治所在地,。南唐保大四年(946年),,并南安、武平二鎮(zhèn)為武平場,,這里為場治所在地。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升場為縣,,最初縣城也設在這里。中山地處閩粵贛邊,,地理位置顯要,,為“全汀門戶”,為防御廣贛“兩寇”作亂,,明洪武二十四年(1381年),,在此設武平守御千戶所,駐軍1000多人,,抗倭名將俞大猷也曾在此任職駐守,。1645年,清軍長驅直入,,連下連城,、上杭各城,所在縣官吏望風而降,,惟武所中山軍民踞城抗清,,矢志不降,與清軍拼死血戰(zhàn),。1646年9月,,歷經一年多攻防血戰(zhàn)后,中山城終于陷落,,慘遭血洗屠城,,當時情景可謂哀鳴遍野,血流成河,,死難者不下萬人,,現珍藏于武平縣博物館的“萬人緣之墳墓”碑,,成為那段悲烈歷史的鐵證。進入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1930年6月),,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主力進入中山開展革命實踐,并與紅六軍在中山城郊勝利會師,,一舉橫掃駐守城里的吳德隆匪部,。武平人民的革命斗爭從此更加風起云涌,武平蘇區(qū)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fā)展,。
全國罕見的典型客家“百姓鎮(zhèn)”和“客家方言孤島”——“軍家話”。
客家民系自中原輾轉遷徙至南方后,,大都聚族而居,,村落居民多屬同宗。然而在中山古城這人不逾萬,、戶不盈千,、方圓不過二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居民卻有102姓之多,,在全國客家村落實屬罕見姓氏奇觀,。主要成因是:這個地處閩粵贛三省結合部的千年古鎮(zhèn),為客家民系自中原輾轉南遷中轉站之一,;又由于地理位置顯要,,為三省結合部風云際會之地,歷經駐軍和戰(zhàn)亂,,最終形成五湖四海,、兼容并蓄的“百姓鎮(zhèn)”此一獨特奇觀?!鞍傩真?zhèn)”盛行姓氏門額氏聯(lián),,千百年來流傳不衰,每逢節(jié)慶喜事,,各家各姓,,均在大門貼上姓氏門額氏聯(lián),表達念祖追宗,、飲水思源之情,。中山“百姓鎮(zhèn)”另一奇特人文景觀,就是當年落籍中山的古代官兵使用的方言相沿至今數百年不變,,與當地客家方言相行不悖,,這就是被語言學家譽為“語言活化石”、客家“方言孤島”的“軍家話”,。
在旅游開發(fā)中,,從景觀資源的角度考慮,,必須具有“三頭”的要求,一是要有看頭,,就是這個景觀資源很值得一看,,看后覺得很耐看;二是要有說頭,,就是這個景觀資源要很有文化底蘊,,有故事可說,有知識可講,,有閱歷可授,;三是要有玩頭,就是讓游人有沖動感,,想參與可參與,,參與之后覺得很有意義,很有一番體驗,。我們認為,,中山古鎮(zhèn)景觀資源基本具備上述有關“三頭”的要求,對中山古鎮(zhèn)進行旅游開發(fā)完全是可行的,。
首先,,中山古鎮(zhèn)保存著許多歷史人文景觀,如七百米古街,、迎恩門古城墻,、武侯祠、東平王廟,、相公塔,、永安橋、朱德舊居等,,還擁有十里翠竹,、龍巖雨霽、聚仙巖等秀美,、奇異的自然景觀,,這些人文自然景觀值得欣賞,很有“看頭”,。其次,,中山古鎮(zhèn)擁有千年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又是古汀州的南大門,,長年駐兵把守,紅軍還在這里斗爭活動過,,有許多傳奇故事,,世代傳誦,,很有“說頭”。第三,,中山古鎮(zhèn)擁有綿延十余里翠竹景觀,,劃竹筏或乘輕舟而下,清風撲面,,美景盡覽,,令人心曠神怡,有“天地人合一”的美妙感覺,,很有“玩頭”,。
因此,有旅游專業(yè)人士看過中山古鎮(zhèn)的自然人文景觀后評價說,,中山古鎮(zhèn)天生麗質,保存和濃縮了中原文化很多特性,,整理,、挖掘、推廣中山古鎮(zhèn),,一定可以成為聞名全省的旅游勝地,。
在硬件方面,從旅游業(yè)“食,、住,、行、游,、購,、娛”的六要素出發(fā),按照景區(qū)“可進入,、可停留,、可欣賞、可享受,、可回味”的“五可”要求,,對中山古鎮(zhèn)旅游開發(fā)的相關配套基礎設施進行建設完善。一是盡早完成省道206線縣城至中山道路改造,,并按照進入風景區(qū)的道路標準要求進行建設,。二是鋪設、拓寬各景觀之間的連接道路,,方便游客進入,;景區(qū)總停車場及各景點停車場建設等等,。三是規(guī)劃建設一批具有較強接待能力的飯店、旅館,,特別是可以在十里翠竹景觀的附近,,沿溪兩岸建設一些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鄉(xiāng)村飯店、旅館,,滿足游客的吃,、住等方面的需要。四是建設一條專賣武平客家土特產的商貿街,,滿足游客購物需求,。
在軟件方面,首先,,要加強古鎮(zhèn)游開發(fā)的組織力量,。縣中山古鎮(zhèn)保護開發(fā)工作小組以及中山黨委,、政府要統(tǒng)籌做好整個中山古鎮(zhèn)旅游開發(fā)的規(guī)劃,、協(xié)調、管理,、招商和投入工作,,確保古鎮(zhèn)旅游開發(fā)走上正軌;其次,,要進一步加強中山古鎮(zhèn)品牌的塑造,。中山黨委、政府及縣直文化,、建設等單位部門要認真做好關于中山鎮(zhèn)申報“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及“福建歷史文化名鎮(zhèn)”,,甚至“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的各項準備工作,爭取早日獲得上級冠名,,取得相關保護經費,,并進一步提高古鎮(zhèn)的知名度。第三,,要進一步加大中山古鎮(zhèn)對外宣傳推介力度,。雖然通過中央、省,、市各種媒體對中山古鎮(zhèn)文化的報道和展示,,中山古鎮(zhèn)對外知名度不斷提高,吸引了大批的專家學者和新聞工作者來中山考察和采訪,,但是,,這僅為中山古鎮(zhèn)旅游開發(fā)的宣傳推介起了一個很好的開端。今后還必須充分利用媒體和群團組織的力量,,通過邀請記者,、作家,、文人開展采風、攝影,、筆會等活動,,持續(xù)挖掘、整合,、宣傳中山古鎮(zhèn)千年民俗文化,、紅色文化和綠色文化內涵,進一步提高中山千年古鎮(zhèn)的影響力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