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語作Russkaya Ravnina,亦稱東歐平原(East European Plain,, 俄語作Vostochno-Yevropeyskaya Ravnina),。又稱“俄羅斯平原”。世界最大平原之一,。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里海之濱,,東起烏拉爾山脈,,西達波羅的海。面積約為四百萬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70米,。有海拔300-400米的瓦爾代丘陵、中俄羅斯丘陵,、伏爾加河沿岸丘陵等,,并有低于洋面的里海低地。自北向南有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帶。里海北岸為半荒漠和荒漠。主要河流有伏爾加河,、頓河,、第聶伯河。礦藏豐富,,有世界著名的頓巴斯煤田,、庫爾斯克和克里沃羅格鐵礦區(qū)、尼科波爾錳礦區(qū),、第二巴庫油田,。人口稠密,工農(nóng)業(yè)和水陸交通發(fā)達,。平原南部地形較平坦,。以流水侵蝕作用為主,沖溝?平谷地貌比較發(fā)育,。平原上有伏爾加河,、頓河和第聶伯河等著名大河。
東歐平原上不僅有著豐富的煤,、鐵,、石油、錳等礦藏資源,,而且人口稠密,,工農(nóng)業(yè)和水陸交通發(fā)達,以莫斯科為中心,,分布著很多重要工礦區(qū),,是俄羅斯的心臟部分。
位于歐洲東部,,北起白海和巴倫支海,,南抵黑海、亞速海,、里海和高加索山,,西界為斯堪的納維亞山脈、中歐山地,、喀爾巴阡山脈,,東接烏拉爾山脈。
東歐平原在構(gòu)造上屬于俄羅斯陸臺的一部分,,在前寒武紀基底上覆蓋了厚薄不一的自古生代至今的地層,,基本上呈水平分布。在地形上是一個廣大平緩而稍有微波起伏的丘陵性大平原,,丘陵性高地與面積不大的低地相互交錯,。平均海拔高度175米,,最高463米(提曼山),但大部在200米以下,,只有東南部里海沿岸低地在海平面以下,為海積平原,。在第四紀冰期時,,東歐平原曾遭到四次冰川侵襲,冰川活動是形成東歐平原現(xiàn)代地貌的主要原因之一,。北部和西北部以冰川侵蝕地貌為主,,地表起伏不平,多湖沼,;中部為主要冰磧區(qū),,冰磧丘陵間夾有沼澤低地;南部為冰水沉積區(qū),,多泥沙質(zhì)平原,,地勢較平坦,沖溝,、坳溝,、階地較發(fā)育,看來東歐平原現(xiàn)代地貌的形成中既有侵蝕也有沉積,。
自北向南有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帶,。里海北岸為半荒漠和荒漠,。主要河流有伏爾加河、頓河,、第聶伯河,。并有低于洋面的里海低地。
地質(zhì)構(gòu)造上曾先后受4次冰期的影響,,冰磧地貌十分發(fā)育,。平原南部地形較平坦。以流水侵蝕作用為主,,沖溝平谷地貌比較發(fā)育,。
平原北部有幾條東北西南走向的終磧壟,瓦爾代高地即由終磧壟演化而成,。冰磧丘陵之間,,廣布洼地、沼澤地,。此外蛇形丘,、鼓丘、冰磧埠等冰磧地貌也很普遍。丘陵性高地與低地交錯分布,,平均海拔約170米,。平原北部廣布冰川地形,有瓦爾代丘陵等典型的冰磧丘陵和冰水平原,;南部流水地貌發(fā)育,,黑海沿岸有干旱地貌。東歐平原的平均海拔雖然只有170米,,但平原上既有許多海拔300米以上的丘陵(如中俄羅斯丘陵,、伏爾加丘陵等),也有低于洋面的里海低地,。由于地形波浪起伏,,面積廣大,各地的氣候并不相同,,動植物分布的差異也很大,。從北向南,依次是嚴寒的苔原帶,、比較寒冷的森林帶,、氣候適中的森林草原帶、最南邊的草原帶,。其中森林帶占了平原總面積的一半以上,。平原上有伏爾加河、頓河和第聶伯河等著名的大河,。
烏拉爾山脈(Urals)是歐,、亞兩洲的分界線。
烏拉爾山脈北起北冰洋喀拉海的拜達拉茨灣,,南至哈薩克草原地帶,,綿延2000多公里,介于東歐平原和西伯利亞平原之間,。整條山脈自北至南分為極地,、亞極地烏拉爾山地和北、中,、南烏拉爾山五段,。山勢一般不高,平均海拔500-1200米,;亞極地1894米的人民峰是烏拉爾山的最高峰,。山脈的寬度為40-150公里。中段低平,,是歐,、亞兩洲的重要通道,。
烏拉爾山脈還是伏爾加河、烏拉爾河同東坡鄂畢河流域的分水嶺,。有趣的是生活在東西兩側(cè)河流的魚兒也不一樣:西側(cè)河流里的鮭魚體閃紅光,,而東側(cè)河流里的馬克鱘魚和折東魚等卻都呈銀白色。
烏拉爾山脈示意圖烏拉爾山脈西坡較緩,,東坡較陡,。3米多高的洲際分界碑就立在東麓山坡前,距鐵路不到10米,。由于地理條件不同,烏拉爾山脈兩邊的礦產(chǎn)資源和動植物分布有著明顯的區(qū)別,。
烏拉爾山脈是俄羅斯的一個礦藏寶庫,,它的東坡蘊藏著磁鐵、銅,、鋁,、鉑、石棉等礦產(chǎn),;西坡則儲有鉀鹽,、石油和天然氣。山脈東西坡氣溫不同,,西坡的年平均降雨量比東坡多300毫米,,分布著大片闊葉林和針葉林,林中生長著椴樹,、橡樹,、楓樹、白樺等樹種,;東坡大多是落葉松,。
伏爾加河,俄羅斯人的母親河,。伏爾加河是世界上最大的內(nèi)陸河,,它發(fā)源于東歐平原西部的瓦爾代丘陵中的湖沼間。全長3690公里,,最后注入里海,,流域面積達138萬平方公里,占東歐平原總面積的13,,是歐洲第一長河,。伏爾加河的中北部是俄羅斯民族和文化的發(fā)祥地。千百年來,,伏爾加河水滋潤著沿岸數(shù)百萬公頃肥沃的土地,,養(yǎng)育著數(shù)千萬俄羅斯各族兒女,。伏爾加河流域冬季寒冷漫長,積雪深厚,。冬季河面封凍,,上游冰期長達140天,中下游在90至100天左右,。到了夏季,,大量的積雪融水流入伏爾河。這些水源對里海湖水的水量平衡,,起著重要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平原屬溫和的大陸性氣候。伏爾加河為流經(jīng)本區(qū)的主要河流,。自然環(huán)境具有顯著的地帶性,,自北而南可分為苔原、森林苔原,,針闊葉混交林,、森林草原、草原,、半荒漠與荒漠等自然帶,。大部分地區(qū)地處北溫帶,氣候溫和濕潤,。西部大西洋沿岸夏季涼爽,,冬季溫和,多雨霧,,是典型的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東部因遠離海洋,屬大陸性溫帶闊葉林氣候,。東歐平原北部屬溫帶針葉林氣候,。北冰洋沿岸地區(qū)冬季嚴寒,夏季涼爽而短促,,屬寒帶苔原氣候,。南部地中海海沿岸地區(qū)冬暖多雨,夏熱干燥,,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
礦藏豐富,有世界著名的頓巴斯煤田,、庫爾斯克和克里沃羅格鐵礦區(qū),、尼科波爾錳礦區(qū)、第二巴庫油田,。礦物資源以煤,、石油,、鐵比較豐富。煤主要分布在烏克蘭的頓巴斯,、波蘭的西里西亞,、德國的魯爾和薩爾、法國的洛林和北部,、英國的英格蘭中部等地,,這些地方均有世界著名的大煤田。
石油主要分布在喀爾巴阡山脈山麓地區(qū),、北海及其沿岸地區(qū),。其它比較重要的還有天然氣、鉀鹽,、銅,、鉻、褐煤,、鉛、鋅,、汞和硫磺等,。阿爾巴尼亞的天然瀝青世界著名。東歐平原的森林面積約占全洲總面積的39%(包括俄羅斯全部),。占世界總面積的23%,。
斯拉夫民族發(fā)源于今波蘭東南部維斯杜拉河上游一帶,于公元1世紀時開始向外遷徙,,至6世紀時期居地已經(jīng)遍布東歐以及俄羅斯地區(qū),。
依居住地的不同,斯拉夫民族可分成東,、西,、南三支,其中東支主要分布于俄羅斯境內(nèi),,分布在東歐各地者以西,、南兩支為主。
馬札爾人原為烏拉山西側(cè)的草原民族,,于公元9世紀建立匈牙利王國,。在向西遷徙的過程中,曾與斯拉夫人,、西突厥人混居,,移居匈牙利平原之后又受日耳曼文化的影響。
阿爾巴尼亞人主要分布于今阿爾巴尼亞和塞爾維亞的科索沃省,,由于14世紀以后一直后到曾一度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封建神權(quán)大帝國——奧斯曼帝國的統(tǒng)治,,文化充滿東方伊斯蘭教的色彩,,宗教上也以信仰伊斯蘭教為主。
羅馬尼亞人是東歐唯一的拉丁語民族,,但跟大多數(shù)斯拉夫民族一樣,,信奉東正教,他們是古羅馬人的后裔,,因羅馬帝國曾在此建省并統(tǒng)治由留居東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