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創(chuàng)建于1981年,1984年遷建新址,。學校占地150畝,建有辦公樓,、分年級教學樓、圖書館,、藝術館,、體育館、學生餐廳及教工,、學生公寓,、塑膠田徑運動場及草坪足球場,總建筑面積52260平方米,。學校建筑古樸典雅,、錯落有致,校園內花園草坪,、綠樹成蔭,,三季有花,囚季常青,。1990年,,在山東校舍改造評比中,被確定為"五達標"單位,,并獲"校園環(huán)境"全省第一名,,1993年,學校被命名為山東省規(guī)范化學校,。
學?,F(xiàn)有高中教學班53個,在校生3200余人,,教職工256人,,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本科以上學歷者達97%,,其中高級教師66人,,中級教師69人,省級優(yōu)秀教師5人,,省級教學能手2人,,市級優(yōu)秀教師26人市級教學能手32人教師堅持教學與教研同步,近年來,,先后有300余篇論文見諸全國省市報刊,,學校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實施"名師工程",促使整體優(yōu)化,,近十年來,,有80位教職工受到市級以上表彰獎勵,有16位同志獲得全國與省級先進稱號。
近年來,,學校加大辦學設施的軟硬件方面,,學校的教學設施有了極大改善。目前,,53個教室全部實現(xiàn)了校內閉路電視網(wǎng)絡化,。8個實驗室全部按國家高中標準進行了改建。適應電化教學的需要,,建立起了微機室,、語音室、多媒體電教室,、多媒體電子音像備課室和電子閱覽室以及先進的教學信息傳輸系統(tǒng),。圖書館藏書5萬余冊,訂有各種報刊雜志300余種,。
萊蕪十七中教學設施先進,,學校高度重視教學設施的現(xiàn)代化建設,建立了門類齊全,、設備完善,、技術先進、條件優(yōu)越的電教系統(tǒng)和8個高標準理,、化,、生實驗室,建有4個多功能電教室和多媒體報告廳,,校內60個教室建立了校園閉路電視系統(tǒng)和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校園網(wǎng)實現(xiàn)了千兆主千百兆到桌面的轉換,為學生多方獲取信息,,實現(xiàn)網(wǎng)絡教學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學校藝體教育設施優(yōu)越,學校先后投資建起了藝術教學樓兩座,、室內體育館一座、400米標準塑膠跑道大型體育場一座,,并被中國田聯(lián)驗收為一級比賽場地,,目前為萊蕪市大型標準化體育場地。設有12個專業(yè)畫室,、8個音樂琴房,、2個數(shù)碼鋼琴教室,建有標準足球場地一個,,室內籃球場,、網(wǎng)球場一個、封閉式籃球場4個,開放式乒乓球桌24張,,不僅滿足了師生課余生活的需要,,而且為培育藝體特長人才提供了保障。
徽標名稱:萊蕪市第十七中學
釋義:
1,、圖案有四部分組成:【圓環(huán)】、【17字樣】,、【飛翔的鳥】,、【竹筍】
2、【圓環(huán)】陽光,、博大,、包容、和諧
3,、17“字樣-------字面十七中,、“1“字架飽滿喻指第一。
“7”字為多維線組合喻指學校在教學模式的多維性和”辦特色學校,、育特長人才“的辦學指導思想,。
4、【飛翔的鳥】鳳城,、希望,、騰飛
5、【竹筍】生機,、綠色,、藝術、律動
整個圖案大氣,、飽滿,、現(xiàn)代、靈動,、極富時代氣,;
突出表現(xiàn)了”團結、勤奮,、嚴謹,、創(chuàng)新”的校訓和’藝術教育為特色
的辦學之路。
建校二十多年來,,秉承十七中人開拓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萊蕪十七中不斷充實完善"五育并舉,、培養(yǎng)特長,,提高素質,,全面發(fā)展"的辦學思路,以"辦特色學校,、育特長人才"為指導思想,,以"為學生未來奠基,培養(yǎng)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的素質全面的現(xiàn)代人"為辦學宗旨,,以"集優(yōu)質教育資源,,辦特色精品學校"為辦學目標,凝煉出了"團結,、勤奮,、嚴謹、創(chuàng)新"的校訓,,開拓出了以"藝術教育為特色"的辦學之路,。目前,學校已成為山東省普通高中藝術教育四大示范性學校之一,。先后榮獲全國學校教育示范學校,、山東省綠色學校、山東省電化教育實驗學校,、山東省體育項目傳統(tǒng)學校,、山東省培養(yǎng)體育后備人才學校、山東省衛(wèi)生先進單位,、山東省公民道德建設示范點,、市級文明單位、市花園式單位,、市教學教研先進單位等國家,、省、市榮譽稱號,。
建校以來,,十七中為社會輸送合格畢業(yè)生1200余名,每年都有一批學科尖子脫穎而出,,大批優(yōu)秀學生升入全國高中獲獎,。藝體教育已成為學的特色亮,連續(xù)十八年穩(wěn)居全市第一,,在省內享有盛譽,。先后培育出了亞洲射擊錦標賽冠軍王金風、亞洲舉重錦標賽亞軍吳茂敬,、全國農運會400米、800米冠軍謝芳,、豐曉麗等一批為國爭光的國家體育健將和全國刻瓷專家范杰等藝體人才,。
隨著萊蕪十七中知名度的不斷提高,,日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及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官員及國際友人前來訪問、參觀和講學,。國內十幾所名校與學校建立了友好往來關系,。目前,萊蕪十七中通過聯(lián)合辦學,,已成為北京師范大學的教育教學示范學校,、天津體育學校的體育藝術生培養(yǎng)基地和清華美院的特長生培養(yǎng)基地。
學校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遵循“名師成就名校,,名校造就名師”的理念,自2000年開始,,實施“名師工程”,、“師德工程”、“青藍工程”,,促進了大批教學骨干的脫穎而出和青年教師的健康成長,。
截至目前,學校有教師242人,,包括高級教師96人,,中級教師99人。其中,,全國模范教師1人,,全國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國優(yōu)秀教師和優(yōu)秀園丁2人,,省市優(yōu)秀教師25人,,省市教學能手32人,特級教師2人,,萊蕪名師1人,,市級學科帶頭人17人。
新課程的實施,,促進了教師對自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要求,,激發(fā)了廣大教師投身繼續(xù)教育的熱潮。目前,,學校已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6人,,研究生結業(yè)的教師9人,正在讀研者45人,。高追求,、高學歷,、高目標、高素質已成為萊蕪十七中教師的普遍追求,,也成為促進學??沙掷m(xù)發(fā)展的強大動力。
1981年9月,,萊蕪縣人民政府將萊蕪縣教師進修學校附屬中學命名為萊蕪縣第十七中學(借用原萊蕪縣(方下公社)第十七中學校名),,學校正式創(chuàng)建。
1983年,,因經國務院批準,,撤銷萊蕪縣,改設省轄縣級市,。萊蕪縣第十七中學更名為萊蕪市第十七中學,。
1984年,搬遷至新校址,。
1993年,,創(chuàng)建為全市首批省級規(guī)范化學校。
2019年,,因地級萊蕪市撤銷整體并入濟南市,,萊蕪市第十七中學更名為山東省濟南市萊蕪第十七中學。